滄州武術:刀劍槍棍舞新風

2020-12-17 滄州新聞網

滄州武術:

刀劍槍棍舞新風

本報記者 牛健存 魏志廣 攝影報導

 

1、尚武圖存 捍衛家園

武術又叫功夫,民間稱之為「把式」。源起或流傳於滄州的有八極、劈掛、燕青、八卦、六合、查滑、功力、太祖等53個門類和拳械,佔全國129個武術門派拳種的40%之多。

滄州武術起源於勞動,升華於戰爭,成熟於科考。

追溯滄州武風興盛的起源,應該與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歷史因素和文化的強力推動有關。

「春秋戰國時期,滄州屬齊、燕、趙等國的交界之處,自然也就戰火頻起,百姓常遭塗炭,民生維艱。為了自救圖存,人們掌握攻防格鬥之技。於是,滄州武風漸盛,以至於家家掛刀劍,人人舞棒槍。」

多年來,市武術辦主任的劉永福認真研究和傳播滄州武術。他致力於關注武術教育發展,梳理滄州武術文化特質,構建滄州武術文化話語體系。

劉永福說:「在漢代,滄州武術的盛行已成為朝廷十分頭痛的問題。據《漢書·龔遂傳》記載,漢宣帝委派龔遂出任渤海郡太守。龔遂到任後忠告滄州鄉民『賣刀買犢,賣劍買牛』,疏而導之,順乎民心。」

從軍旅到民間,從市井到鄉村,武術在滄州不斷拓展延伸。經過不斷豐富成熟,滄州武術至清末民初聲名大震。滄州成為欲報效國家的豪俠、高手匯聚之所。

正因此,滄州武術表現出它兼收並蓄、世代相因的風格。這也為滄州武術後來在中華武林的勃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大運河畔 「鏢不喊滄」

如果說戰事錘鍊了百姓意志,催生了滄州武術。那麼,大運河催發了武術在滄州的進一步繁榮。

明清時期,滄州成為畿輔重地,京濟、京大兩大要道貫通南北,再加上大運河的縱穿,使滄州成為武林豪傑薈萃之地。

清道光年間,六合拳傳人李冠銘憑藉高強武功,在大南門外開設成興鏢局,行鏢於大江南北,並多次與各地鏢師較技勝出。一次,一輛鏢車從滄州城經過,保鏢人沒去拜謁武林名家就喊起鏢來。李冠銘騎馬疾馳追過鏢車。經過一座石牌坊時,他手攀坊梁、雙腿夾馬騰空而起,令押鏢人大駭……

這樣的故事在大運河畔傳頌,李冠銘也因而創下「鏢不喊滄」的赫赫威名。萬籟聲先生在《武術匯宗》中曾贊:「實則滄州一帶,最出鏢師,高人盡多也!」

「鏢不喊滄」也為南北鏢行同遵之常規,以此來表達對滄州武術界的尊敬。

從那時起,無論是南來北往的鏢車,不管水運路行,只要是車到滄州、船過滄州,都扯下鏢旗,悄然而過,不喊鏢號。

劉永福說,雖然江湖深似海,但是滄州武林人士,拿得起,放得下,善待、團結同業者。因此,「鏢不喊滄」不是以武功欺人,而是善意提醒,是講滄州武林技藝高超、武德高尚。同時,成為一種行業範式。

3、忠勇愛國 武風泱泱

浩浩乎渤海,泱泱兮武風。明清時期,滄州有1000多名武術精英通過武科步入仕途,曾湧現出田唆、哈攀龍、哈廷梁、白成龍、李琰、張聯元、郝光甲、徐德麟等8位武狀元,1937名武進士、武舉人。

講求「仁、義、勇、忠、信」是滄州武術文化的靈魂和精髓。尚義任俠、忠勇誠信、好仁不爭、勇於擔當就成了滄州武德文化的核心內容。

細觀滄州武術,一招一式,剛勁威猛,技擊性強,既有大開大闔的勇猛長勢,又有推撥擒拿的絕技巧招。同時,也蘊含著中華文化中的陰陽、內外、剛柔、方圓、天地、義理等。

在滄州大批習武者中,湧現出丁發祥、霍殿閣、王正誼、霍元甲、王子平、佟忠義等高人義士,為御外辱、揚國威、光大中華精神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中華武術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傳奇華章……

清末愛國武術家霍元甲首創精武會。他在天津比武戰勝俄國大力士,赴上海把囂張一時的英國人奧皮音嚇跑。霍元甲與日本柔道會博弈,使日方慘敗……

「大刀王五」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保護譚嗣同。譚嗣同就義後,王正誼冒死收屍。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王正誼率全體鏢員抗擊鬼子,就義時大呼「大丈夫殉大業無憾也」。王正誼與霍元甲交情深厚。霍元甲半夜隻身趕來,為王五收屍,義感天地。

1928年,西北軍著名愛國將領、滄州武術家張之江在南京創辦中央國術研究館並任館長,邀請52名滄州拳師擔任教官。

抗戰時期,西北軍大刀隊發揮了積極作用。大刀隊所習「破鋒八刀」就是滄州武術家馬鳳圖、馬英圖兄弟,遵照同為滄州人的西北軍愛國將領馮玉祥要求編排的。

馬英圖率領500名大刀隊勇士夜襲日軍特種兵宿營區,用大刀砍掉了3000多個日軍的頭顱,取得了舉世聞名的喜峰口大捷,成為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抗戰信心。

4、新的時代 繼往開來

千百年來,滄州武林精英薈萃,豪俠雲集,形成了濃厚的習武、尚武民風。人們能聽到的武術大師,和近代傳說中的人物,多出自滄州,滄州派系的武術代表了中國武術的鼎盛時期。

新中國建立後,滄州武術進入了全面躍升的新階段——從茁壯發展,直至群星燦爛。滄州武術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內容。

王子平、佟忠義、王金聲等曾被選入赴京表演團,在中南海表演,受到很高評價。

多年來,滄州武術界人士編寫的武術專著達百餘種,其中《八極拳》《劈掛拳》被國家體育總局審定為規定競賽套路推向全國。有的專著被譯成外文,在國外出版。滄州武師參加拍攝的影視片和各類拳種的紀錄片百餘部。

滄州還相繼舉辦了各級武術大賽,湧現出一批批國內、國際知名武術冠軍。每兩年舉辦一屆「中國滄州國際武術節」,為大家提供觀摩學習的機會,成為武林界以武會友、切磋競技的平臺。

滄州群英武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已在16個國家成立分支機構,並相繼開展賽事。在董事長田秀峰的努力下,他們出版了100個拳械的《滄州武術》系列叢書,拍攝武術教學視頻長達6000分鐘。

滄州體校教練時中秀,45年堅守在武術教學一線,她培養出崔文娟、闞文聰等7個女子武術世界冠軍、9個亞洲冠軍。她的學生在全國武術錦標賽、冠軍賽上獲金牌近百枚。

據了解,我市現有八極、六合、群英、盤古、紅升等武術館校57所,拳社、非遺傳習所、培訓機構等100多處,每年向上級專業運動隊和各高校輸送武術人才數百人。

今年,市體育局嘗試了線上武術推廣活動,舉辦了「2020年滄州市武術套路網絡大賽」,並同步啟動了「全球太極拳網絡大賽(滄州站)」。

與此同時,老拳師們也在積極藉助抖音、快手等平臺,擴大非遺武術項目的影響力。

每天清晨,在滄州的街巷、公園、廣場,都有習武者的身影。可見,武術已融入滄州人的生活和血脈中。

劉永福說:「武術靠傳承。我們現在推動武術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軍營。抓武術進學校就是抓武術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抓住了滄州武術未來發展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市千餘所中小學開展了武術進校園活動。新時代,我們圍繞武德高尚、武風端正、武禮周全、武藝精湛四條標準,來培養一代武術新人。」

相關焦點

  • 「滄州—宜蘭」雲端武術交流互動活動圓滿結束
    2020年12月5日,按照「2020河北文化寶島行——冀臺雲端傳統武術交流會」的活動安排,滄州市武術協會在河北省武術協會的指導下,在滄州市委統戰部和滄州市體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於晚上七點,在滄州市志海武術館與臺灣省宜蘭縣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進行武術互動交流活動。
  • 滄州武林傳奇:「千斤王」王子平
    開欄話武術是滄州獨特的地域文化載體,是滄州彌足珍貴的文化資源,也是彰顯滄州城市品牌的靚麗名片。滄州作為全國首批唯一的地級市武術之鄉,武術歷史悠久,門類眾多,名家輩出,影響廣泛,在中華武術大格局中舉足輕重,是馳譽中外的中華武術文化重要發源地、拳種富集地和典範傳承地。
  • 中國武術名家吳連枝:詳解傳統武術八極拳
    滄州是著名的武術之鄉,在流傳於滄州的五十多個拳種流派中,孟村的八極拳獨樹一幟,享有盛譽。武諺中有「八極加劈掛,神鬼也害怕」的說法,足見八極拳的赫赫威名。吳鍾傳授的功夫後來被命名為八極拳,從此,八極拳就在滄州孟村的吳氏家族中紮下了根。吳連枝就是吳鐘的後代。 出身於武術世家,秉承祖訓,傳承武術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吳連枝回憶說,他已經記不清是從幾歲開始練拳的,好像一會走路,就開始學拳。他先是跟著爺爺吳會清練拳,他學會的第一套八極拳老架子就是爺爺教的。爺爺儘管非常疼愛他,可是在練功上對他要求卻很嚴。
  • 大刀王五,晚清十大高手之一,100多斤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風
    一些會揮舞幾下拳腳的中老年人,也自詡為「武術大師",把「舞術」當成了「武術」。結果只能貽笑大方,就連業餘的搏擊愛好者都打不過。其實傳統武術並不是如此不堪一擊,只是被這些跳梁小丑玷汙了,以致有些人以為傳武無用。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晚清十大高手之一,大刀王五的故事吧,他是一個真正的武術高手!
  • 雄安綠博園內,滄州林和滄州城市展園正在加緊建設
    備受關注的雄安綠博園預計在明年7月開園,屆時滄州林和滄州城市展園作為其中的重要部分,將和大家見面。據悉,滄州林已栽種各類苗木兩萬餘株,滄州城市展園武宗堂樁基施工已經完成。滄州城市展園位於滄州林東側,佔地面積12.7畝、建築面積近4000平方米。滄州林、滄州城市展園總投資1.15億元。滄州林秉承生態覆綠的基本準則,模擬滄州運河標誌性河彎形態,打造「一河八景」的運河金葉林帶,營造既具有生態涵養功能,又極具地域特色的「運河之林」。
  • 有人說中國武術不傳統?雙手刀劍技術是日本刀法,連抗戰大刀也是
    編者按:近年來一股流行批判傳統文化的風氣愈演愈烈,無論是武術、中醫乃至國學,都在被輪流批判,仿佛不批判一下傳統文化就不足以顯示自身學識。最近又有相當一部分人開始兜售中國傳統武術歷史很短不傳統的論調,甚至開始考證傳統武術技法特別是雙手刀劍是學自外國。那麼我們所知道的傳統武術真的就是源自外國嗎?
  • 洋學生來學梅花拳 河北這些民間武術都是真功夫!
    河北是武術大省,全國現在可以統計的拳種門派大概有129種,河北就有59種之多。現存規模和影響較大的有滄州的八極拳、劈掛拳、燕青拳,邯鄲永年的楊式、武式太極拳,廊坊的八卦掌、邢臺的梅花拳、深州的形意拳等。河北這些民間武術名不虛傳,可都是真功夫!快來一起見識一下吧!
  • 吹進二次元的新風,杭州東站的動漫展
    是不是還在為疫情期間沒有漫展煩惱是不是還在為新到三坑衣服沒有展會穿給攝影拍照是不是很久沒有見過活的coser了是不是很久沒有見過共同愛好的基友了新風漫遊城————首屆動漫遊戲嘉年華電競舞臺——《王者榮耀》新風挑戰賽夏日祭互動區——日式夏日祭小遊戲獎品多多社團領域—動漫高手的同人作品,手工小物本屆活動特色
  • 風情滄州之三十九:肅寧三部曲 ·鄉村的氣息
    風情滄州之三十九:肅寧三部曲 ·鄉村的氣息編者按:一卷《風情滄州》,讓我了解了不一樣的滄州,同時也認識了此書的作者吳思妤女士,她筆下城市我都去過,也非常熟悉。今日讀之,卻倍感陌生,後思之,如人取景,視角不同。
  • 少林護法釋延覺大罵馬保國:中國武術就是被這種人搞壞的!
    釋延覺曾經在少林寺出家,目前在老家甘肅傳播武術文化並且開館教學。對於馬保國的慘敗,釋延覺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讓我們看看這位有著「少林第一護法」之稱的武僧怎麼說。 即使是他的武術套路表演,也足以看出來他的身體協調性和體力都很差,這個其實和馬保國年事已高以及訓練不足都很有關係。馬保國的真實實力,如果打起來的話,對他也就是幾拳幾腿的事,和打普通人區別不大。更加可惡的是,馬保國不是一個光明正大的武者,是個騙子。
  • 中國傳統武術:削足適履,一種拿著奇怪器械的特殊體操
    這些現象的出現,導致許多國人懷疑傳統武術的實戰性。不少人認為,傳統武術不過是江湖賣藝,用來表演顯擺的,都是花架子,花拳繡腿而已。他們這樣想,其實也沒什麼錯,而今是和平社會、法治社會,渾水摸魚、偷奸耍滑的人數不勝數。但這只是傳統武術削足適履,藝術化、體操化、舞蹈化、去技擊化後的現代武術。不僅如此,還為傳統武術創造了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論。
  • 滄州八極拳拳師孫玉崗:分文不收傳授八極拳法
    記者劉樹鵬攝滄州八極拳拳師孫玉崗今年69歲。他練得一身過硬的功夫,且毫不保留地傳給下一代。孫玉崗是滄縣仵龍堂鄉王官屯村人,在他小時候,村裡練武的風氣很濃,僅孫氏家族,就有4個把式房。孫玉崗從12歲開始,跟著本村的武師孫夢雲學習強式八極拳。孫夢雲有五男二女,但都在外地上班,他便在村裡物色練武的好苗子,要把自己的功夫傳承下去。
  • 中國武術的五種著名拳種,都是什麼來歷?哪個實戰最強
    武術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人類用棍棒和野獸抗爭的階段。隨著人類社會發展,部落之間衝突升級,逐漸積累的有防禦性和攻擊性的技能,於是漸漸形成了武術。在漢朝時候的武術已經漸漸成型,有了豐富的套路,明朝武術發展是最快速的時期,出現了各種流派。其中器械、拳術等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 河北竟藏著7個武術之鄉,快看你家鄉的武學代表是啥?
    10月11日,首屆中國(滄州)國際武術文化博覽會正式拉開帷幕。疲於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你,對武術和武器的了解還停留在電視上吧?這一次,一定要真正領略一次「刀光劍影」,感受下武術世界的「英雄豪邁」。    開眼啦!
  • 還原真實武術,一百年前的清朝武師才是正統,和現代武術差別太大
    還原真實武術,一百年前的清朝武師才是正統,和現代武術差別太大 當今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經濟也越來越發達,科技水平也不斷創立新高,與世界接軌。甚至有些方面已經有領先於世界前列的趨勢。信息開發完全的中國容納性和包容性非常強,讓國人能夠了解到許多外國的文化,如說美國街頭文化,日本動漫文化等等。
  • 武術隊/魏順昌
    魏家莊武術(耍社火)源源流長了數百年之久,是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據傳,魏家莊武術古代叫武杆欄,近代叫耍社火,現代才稱之為武術了。「大鼓一擂振天響,魏家莊耍社火要登場",「家住山後魏家莊,家家炒麵有兩缸」的武術臺詞,流傳甚廣。一提魏家莊,就會想到武術「耍社火",一說武術「耍社火",就會想到魏家莊。
  • 太極拳真的是武術之中的最強功夫嗎?家喻戶曉的原因其實是這個
    關於武術打假的鬧劇也上演了很久,作為傳承了幾千年的武術如果只因為一個學藝不精的假武術人而就被全盤否定的話,也太過武斷。兩個相識的人安排了一場打假的炒作也讓人不知如何評價,關於這些是是非非也不該是真正愛好武術的人去討論的,怎麼樣把武術練好,傳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 近距離接觸一位傳統武術螳螂拳愛好者,趣談傳統武術!
    其實在這健身廣場上練武術的人也有七八個,各個門派都有,有常來的,有隔三差五來的。說來也巧,我接觸這些練武術的,就是從跟嚴師父聊天開始的,更巧的是,還跟他住得很近。有時練完了就一起走回去,這樣就有更多的機會了解這位傳統武術練習者的經歷往事,從一件件小事中感慨傳統武術的歷史情懷!
  • 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中國武術文化交流活動
    當地時間11月3-5日,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了中國武術文化交流活動。活動由一場學術講座和兩天的武術實踐構成,吸引了近百名日內瓦和洛桑等地的民眾參加。講座中,博雷茲展示了大量的來自影視、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傳統儀式的圖片,對圖片中所表現的武術的元素進行了文化人類學的解讀,認為「武」是中國人的宇宙觀以及中國社會、政治和文化的本體論中所固有的,武術是構成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符號、敘事和共享價值的場域,個體的武術實踐就是一個融入集體化社會的過程。
  • 2020 年張掖市武術比賽即將「開戰」!
    2020 年張掖市武術比賽即將「開戰」!參賽選手來自張掖市各縣區武術協會、武術學校、武術培訓中心、太極拳輔導站、河西學院體育學院、張掖市體育運動學校、張掖市實驗中學,武術訓練點等本屆大賽將按國家級武術比賽的標準制定競賽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