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的「相」,究竟指的是什麼?要如何破除?

2021-01-09 水往雲來

我們這個世間,都是由物質構成。這些物質,在佛教中稱之為「相」。一個人修行,就是要從有相,達到無相。

在《金剛經》中,佛陀提到了很多的「相」,具體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作為菩薩,就是要做到沒有這四相,否則,就不是菩薩。

也就是說,放眼望去,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假的。當你的認知達到這個程度,你才是真正的菩薩。《金剛經》中的「相」,究竟指的是什麼?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看,佛陀在《金剛經》中關於「相」的一些描述。

01事物存在的相

首先,佛陀提出,作為菩薩來說,應當不住相布施。這裡的相,就是指的具體事物。當你修行了,你去布施了,不要執著於你的布施,更不要執著於受到布施的人。

如果你執著於布施,你就會執著於得到、失去。而得失是一個人產生煩惱的最大根源,由此更會引出一個人的貪心、執心等等許許多多。而執著於他人,則會讓自己與他造下因緣。一旦因緣生起,你就會陷入因緣之中,反覆造因了緣,無法得到解脫。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中,「壽者相」指的是什麼?真理解的人並不多
    讀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佛在經中多次提到「四相」,即我相、人相、眾生、壽者相。這「四相」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所隱含的寓意卻是非常微妙的,尤其是「壽者相」,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夠理解,也就是說,真正理解「壽者相」這一概念的人並不多。那麼,何謂「壽者相」呢?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金剛經》在教我們什麼?
    那麼《金剛經》就是教人堅若磐石的開悟智慧。1、何為「破相」?其實,《金剛經》翻來覆去就在教你如何破除「我執」,原文中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簡單來說就是「破相」,一切你看到的東西都是相,都是虛妄。你在大街上看的美女是虛妄,在銀行裡看到的鈔票是虛妄,甚至是你想到的佛法也是虛妄。
  • 《金剛經》中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指為何?如何斷滅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金剛經》處處提出四相,作為《金剛經》中極為重要的概念,四相究竟所指為何?下面,我們一一來加以說明。我貪,是一個眾生相,我貪,又如何度別人不貪;我瞋,又是一個眾生相,我既有一個「瞋」的眾生,又如何度別人的瞋;自己不布施,別人更不布施,自己不持戒,別人更不持戒。菩薩度眾生,自己萬不能有眾生相。若無眾生相,一切眾生,一時度盡。
  • 《金剛經》:破四相,破六塵,方可證悟心靈空境!
    1,破「四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俗稱《金剛經》,其核心思想是「無住於相」,它要求人們克服一切的法相和非法相達到破無可破,徹底無礙的境界。認為宇宙間的事物本身不是恆常不變的,實相實為空性。所謂的「四相」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 為什麼《金剛經》中說「若有四相,既非菩薩」?
    《金剛經》裡佛陀告訴須菩提說「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既非菩薩」。佛陀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先看看「四相」的含義。四相是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個部分,是佛家經典中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我相。
  • 為何《金剛經》快收尾時,佛要特意告誡須菩提,於法不說斷滅相?
    《金剛經》第二十七品,佛告誡須菩提,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於法不說斷滅相。為什麼在講經快要收尾時,佛陀特意提到斷滅相這個問題。這至少應該有兩個方面的考慮。首先,我們說明一下什麼是相相,是一個佛教裡經常提到的一個名詞。
  • 《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說說《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是那句話,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作為一部專門討論「空的智慧」的寶典,《金剛經》中的許多地方都提到了一個名詞:「相」,那麼「相」是什麼意思呢?「無相」又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金剛經》的名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或者《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是大乘佛教很多宗門都奉持的佛法寶典,在佛教中,《金剛經》一直以來,都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這部佛經,能以佛的般若智慧,斬斷娑婆眾生的一切「妄想執著」,讓他們到達涅槃的彼岸。
  • 《金剛經》裡面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指什麼?
    《金剛經》裡面多次出現,「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該如何理解這四相呢?從字面意義上看,相即形狀,四相即我的形狀、人的形狀、眾生的形狀、壽者的形狀。
  • 《金剛經》中「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大乘正宗分中講:何以故。須菩提。若善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好多處都提到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相」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現象,文字上是現象,依照人的思想心理來說就是觀念。
  • 佛教問答:什麼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中的現實生活中的「相」?
    0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基本含義這句話出自《金剛經》,原句是這麼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什麼是「如來」呢?按照《金剛經》的解釋就是「無所去,也無所來。」只有找到那個如如不動的「自己」才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 《金剛經》要義:掃一切相,破一切執(二)
    《金剛經》中所說的四相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見是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相,即相狀、現象,廣義上是指認識中的表象或概念(名)。簡單地說,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直覺的對象稱為相。《金剛經》否定一切相,認為一切相皆非真實,一切相皆虛妄不實。諸法實相(真如)離一切相,即實相無相。反過來說,離一切相才能體證諸法實相。  《金剛經》是佛陀為最上乘的大乘菩薩說的,所以,佛陀一開始就單刀直入,開宗明義地教導菩薩:要降伏虛妄之心,持守心念,首先就要掃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的分別執著。「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金剛經》的精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金剛經》全長不達萬字,從經的形式經文來看,全經理論都在闡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從立意上看,佛在經中鮮明地指出,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佛告訴須菩提,「當知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簡明的告訴佛弟子,佛與一切的區別,菩薩與非菩薩之間的不一樣。從學佛的根本目的看。
  • 四無相偈中什麼是我相?
    「觀四無相」是在每次上坐覺照念佛行持的時要誦的。把它作為一首偈語,我們要時常誦讀。這個也是《金剛經》的精華,我們叫它四無相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們都知道要破四相,那麼首先應該知道什麼叫四相?四相裡面暗含著一個什麼道理?
  • 《金剛經》所說「無所住而生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上一篇文章講了《金剛經》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情,現在我們接著來講一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四句著名的偈子,正出自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筆下。當初大師就是聽聞《金剛經》而發心入道的。話說當吋大師還是樵夫,一天送貨吋聽見客人誦經。然後他問那位客人念的是什麼?客人說念的是金剛經。
  • 金剛經釋疑:金剛經為什麼要破四相
    從這段問答中,即可解釋四相的問題:1、阿羅漢如果想「我是阿羅漢」,這個「我」,就是我相。2、阿羅漢如果想「我是阿羅漢,別人不是」,這個「別人」,就是「人」。當然,如果阿羅漢具足這四相,就不是阿羅漢了,看《金剛經》,要在名言和勝義這兩方面來理解,在名言上講,四相是存在的,而在勝義來說,四相了不可得;在名言來講,尊者證得羅漢果,在勝義來講,無有一法名羅漢。
  • 我們對金剛經耳聞能詳,可它到底講了什麼(心亂的人再忙也要看)
    在浩瀚的佛經經典中,經中之王《大方廣佛華嚴經》,智慧究竟圓滿的《大佛頂首楞嚴經》,一生成就佛道的《妙法蓮花經》,以及更多的圓滿的經典,無不為我們指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而提出了適合不同根機的不同修行契入真理實相的方法。
  • 真正的福德如何修得?《金剛經》中的這五個字,就是答案
    《金剛經》作為佛門經典,素來享有「經中之王」的美譽,其中蘊藏著無數淵博的大智慧、大學問,備受信眾推崇,也時常給人一種不讀「此經誤終身」的切身感受。世尊:所以說須菩提啊,作為佛菩薩,就是要如此不住相布施,福德才會同樣不可思量啊。但凡接觸過《金剛經》的朋友或多或少也曾看到過這段話,但是能夠明白寓意的人卻是少之又少。事實上,這段話才是經中的經典所在,更是為人們揭開「修福德」的奧義所在。
  • 《金剛經》: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菩薩」,在這裡指的是發大心的善男善女。一般提到菩薩摩訶薩,有兩層含義:一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比如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等等,指的是具體某一人,這是果地的菩薩。二是泛指多人,因為發心行菩薩道的不止一人,只要你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也可稱為菩薩,屬於因地菩薩。
  • 《金剛經》裡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為何會被曲解?
    雅乃與康法朗等,以經中事數擬配外書,為生解之例,謂之格義。早期高僧竺法雅等,援引中國本土的學術語言,主要是借用正統儒家「經學」之外的所謂「外學」(主要指老莊、諸子百家等)中的概念術語來擬配、詮釋佛學概念,並逐條著之為例,作為刊定的統一格式,於講授時用之以訓門徒,這叫做「格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