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並沒失德,秦國卻把周朝給滅了,算犯上作亂,大逆不道?

2021-01-08 風景大世界

戰國末期的周天子是沒有失德之舉,因為此時的周天子已經沒有德可言。周天子此時的地位還比不上一個小諸侯,滅也就被滅了,根本引不起什麼動蕩。秦國滅掉周天子,比滅掉韓國引起的轟動還要小得多,根本與犯上作亂,大逆不道扯不上關係。

西周時期的周天子還像那麼回事,雖然也有周天昭王南徵而不返的糟糕表現,但畢竟除了楚國這個自封的蠻夷之外,其他諸侯多少還是要給周天子一點面子的。不然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也搞不成。當時周朝的制度規定周天子六軍,大諸侯三軍,次之二軍,再次之一軍,再次之附於後。周天子的軍隊相對單個諸侯來說,兵力還是有優勢的,所以周天子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

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西周鎬京被攻破,周天子在鎬京附近待不下去了,就只能東遷,把原來的地盤留給了護駕有功的秦人。但是因為周朝實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把地盤都分給了大小的諸侯,自己還能容身的地方已經不多了,所以到了東周,周天子地盤已經和一個中小諸侯差不多了。地盤小了,自然人口就少,能夠招的兵就少。

周天子相比一個諸侯,已經沒有了實力上的優勢,面對一個中等諸侯鄭國,周平王居然無奈到和鄭國互相交換質子,這就是周鄭交質,這明顯是鄭國對周天子王權的挑釁,但周天子已經無可奈何。到了周桓王時期,周天子和鄭國發生了戰爭。在戰爭中,周桓王被鄭國將領射了一箭,周兵大敗。這幾乎是完全摧毀了周天子最後的微信。從此以後,大的諸侯就已經不拿周天子當回事了。

周天子越來越只能充當吉祥物的角色,那些強大的諸侯高興了,就拉周天子的名頭來給自己的霸業鋪路,表面上給周天子點面子,如春秋五霸的齊桓公等。不高興了,諸侯根本就不鳥周天子。

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列國爭霸等等,周天子已經完全沒有了發言權,周天子已經完全是德不配位,才不配位,被淘汰出歷史舞臺是遲早的事。

到了戰國末年,秦國滅掉周天子也就是和滅掉一個小諸侯一樣,引不起什麼震動了。西周君赤身投降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周天子所屬的姬姓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相關焦點

  • 周天子並沒失德,秦國卻把周朝給滅了,算不算犯上作亂,大逆不道?
    宋國是殷紂王的庶兄微子啟的封地,魯國可是實打實的周朝同姓諸侯國。這件事兒就這麼解決了,也沒見到周天子有什麼其它的意見,也就等於默認了吧。這個規矩好歹還是諸侯們給破的,但後來就是周天子自己破壞規矩了。魏趙韓三家聯合起來把晉國給分了,這也是典型的犯上作亂。還沒等其他諸侯們聯合討伐,周威烈王就任命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了。
  • 周朝被秦國滅亡後,周天子及其後人遭到怎樣的對待?
    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朋友都知道:秦朝之前的王朝是周朝,而且歷史書上也有秦滅周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秦統一全國以後,周天子得到了怎樣的待遇?
  • 周天子沒有做太壞的事情,那麼秦朝滅掉他為何沒引起眾怒呢?
    在中國古代, 每個新的朝代滅掉舊的朝代,本質原因還是前朝的壓迫和當權者的殘暴,但是在這其中,在戰國末期的時候,其實周天子並沒有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而且當時的周天子因為不斷分封,已經將自己削弱的還不如一個小的諸侯國,因此很多人都說秦朝那個時候滅掉了周朝是不是有點大逆不道呢?
  • 東周有眾多諸侯國,周天子為何看不起秦國,看秦國出身就知道了
    這裡面都有秦國,可以說秦國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且秦國從戰國中後期開始,實力迅速上升,對其他諸侯國有壓倒性優勢。按理說周天子應該高看秦國的,為何周天子要這樣對秦國呢?其實,這和秦國的出身有關。我們知道,周朝的諸侯國最初都是周天子分封的。一般來說諸侯國來源有以下幾個方式,周王室成員,比如魯國、燕國、越國等。還有功臣的後裔,比如齊國等,還有就是前朝的後裔,宋國、衛國、杞國等都是。
  • 春秋戰國頻頻出現的周天子是誰,為何這個稱謂貫穿了周朝800年?
    周天子所以如果要問春秋戰國頻頻出現的周天子是誰,飛魚只能說,這不是單指一個人,而是涵蓋了所有周朝的最高統治者,周朝不滅,這個稱謂就一直存在,這也是為何這個稱謂能貫穿周朝800年的原因了。那麼周朝800年的歷史中一共出現幾位周天子呢?作為天下之主,周天子共傳30代誕生了37位王。(一)西周的周天子。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發,武王伐紂成功之後,商紂王身死,商朝滅亡,周朝建立,所以嚴格意義上上周武王是周朝的第一任周天子,而姬發建立起周朝時,就追封他爹為周文王,雖然周文王得到了王號,但他卻不能被稱為周天子。
  • 世人只曉周天子,卻不知尊貴的周天子他的下場何止一個「慘」字
    周朝周天子首先,周天子並不是指一個人,它是在當時周朝最高統治者的統稱,比如周武王姬發和周平王姬宜臼他們二人也是周天子。「周天子」這一稱呼又是怎樣得來的呢?在當時周武王滅商建周,那時候天下實行分封制,周天子為
  • 周朝國祚近800年,最後卻一統於秦,周天子是如何漸失地位的?
    周武王伐紂滅商之後,建立了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國祚最長的周朝。然後,便對周室諸公子、功臣良將大行分封制。這些人都擁有自己專屬的土地、黎民百姓甚至是政權和軍隊。這樣一來,這些人手中就擁有著很大的權力,關鍵是有著很大的自主權。
  • 周朝歷經八百餘年最終滅亡,最後一代周天子是個怎樣的人物?
    周朝末年,也就是戰國時期,周王室雖然還尚存一絲生息,可還是免不了被滅亡的命運。這個時候周王室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手下的齊楚各國隨便拿出來一個,實力都要比周朝強盛。因此到了這個階段,經營周王朝相當於經營著一個夕陽產業。
  • 戰國時代,諸侯國熱衷維護周室顏面,秦王滅周為何袖手旁觀?
    導語: 本文節選自《東周列國志》 武王滅周遷九鼎,秦武王為了得到象徵統一的九鼎,親自舉鼎後,吐血不治身亡,但並沒有阻礙秦國統一大業,終於,在秦昭襄王滅西周公國,秦莊襄王滅東周公國,周朝不復存在。
  • 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為什麼有兩個周朝?
    公元前256年秦滅西周,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為什麼有兩個周朝? 賈誼的《過秦論》中有一句話,「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當然,按照秦國的徵戰史推算,此二周並非指周武王開創的西周王朝與周平王東遷洛邑後開創的東周王朝,而是指東周朝時立國於今洛陽地區的兩個諸侯國——西周國和東周國。
  • 秦朝統一全國之後,周天子去哪了?受到優待了嗎?
    周朝在歷史被分為兩部分,其中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為西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為東周。到東周之後,周天子威望大衰,諸侯國開始進入爭霸和兼併時代,後世便以三家分晉為標誌(公元前401年)又把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 《大秦賦》一對活寶:西周君與東周君,為何周朝同時有兩個君?
    公元前256年,西周君認為秦國到處徵伐,破壞了當初周朝分封天下的正常秩序,於是舉天子之旗,聯絡東方六國,集50萬大軍合縱攻秦。大軍包圍秦之伊闕,秦國形勢危急。然而,秦昭襄王舉重若輕,他根本不救伊闕,也不理會西周君及六國聯軍,而是令嬴異人與嬴摎帶兵直取西周君老巢洛陽。
  • 八百年歷史的周朝(西周和東周)為什麼有兩個滅亡時間?
    最近熱播的《大秦賦》還原了秦朝滅亡周朝的全過程。不過有人感到奇怪的是,《大秦賦》第四集通過旁白說八百年的周朝滅亡,但第九集又演了周朝君主投降。那麼八百年的周朝為什麼有兩個滅亡時間呢?周天子東遷後基本失去了對天下的實際統治權,諸侯爭霸的大變革時代——春秋拉開了大幕。到了戰國時代,周天子甚至連洛邑周邊的一塊土地的統治都無法保留了。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周考王將洛邑以西封給了自己的弟弟揭,建立了西周國,揭就是西周國的第一代國君西周桓公。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嗚呼哀哉,八百年周朝,就此結束。想當初,武王伐紂,滅商朝後,將天下分封與諸侯,以禮治天下,而周天子的天下終為諸侯國所滅,宗廟被毀。野心勃勃的大爭之世,落後就會挨打,積貧積弱就要被人取而代之。統一六國的大秦帝國,對大一統功不可沒,但終究也被他人取而代之。
  • 戰國時代最難的國家:周天子剛封侯就被滅,復國之後又被滅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代,從周天子統一下的諸侯分封制度,逐漸過渡到秦朝那種郡縣制的集權帝國,這中間發生了許多有意思的事。畢竟因為周朝的思想和意識,跟現在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看那一段歷史,會感覺那一時期的人很多想法和做法都很奇怪。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君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嗚呼哀哉,八百年周朝,就此結束。想當初,武王伐紂,滅商朝後,將天下分封與諸侯,以禮治天下,而周天子的天下終為諸侯國所滅,宗廟被毀。 周赧王、東周君、西周君、周朝、西周國 、東周國這些到底該如何區分。而不是將自己的記憶點僅停留在教科書上的那個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看到東周君為保留宗室血脈投降秦國,就想當然以為這個東周君就是周朝最後一位君主周赧王。
  • 養馬者的逆襲,當年救你如今滅你,秦與周恩怨從此一筆勾銷
    但可惜的是,這段歷史其實還有一個等級地位比六國和秦國都要高的國家,他不但沒能成為主角,甚至連配角都沒能算算上,頂多就是個跑龍套的。這個人就是東周君,當時天下所有諸侯國的領導,《大秦賦》秦滅東周這一段演繹的很精彩,周赧王一個鬍鬚蒼蒼的老頭,面對秦人的步步緊逼,面對祖宗留下來得天子九鼎,最終還是無奈的給了秦人,秦滅東周,八百年的周朝從此滅亡,連個名義上的存在感都沒有了。
  • 為何反秦義軍的天下共主是楚懷王,而不是周天子?
    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項梁要讓楚懷王來做這個起義的領導,頗有點天下共主的意思,來壯大力量,而不是選擇讓周天子的後代來承擔這個責任呢畢竟周天子做了八百年的天下共主呢?而且後世王朝很多人在懷念周朝,那是不是秦末的時候人們也懷念周天子呢?
  • 戰國3個有趣成語故事,第二個直接導致秦國換王
    問鼎中原「九鼎」在夏商周三朝是真實存在的,到春秋戰國時期,周朝分封的各個諸侯崛起,如若不是各個諸侯相互制衡,周朝早就不復存在了。公元前606年,春秋時期楚莊王興盛楚國。他賢明治國,加強建設,支持改革,富國強兵。
  • 秦朝統一全國之後,周天子以及周王室成員是否還在?去了哪裡?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周朝早就不復存在了,所以那時候也早就沒有周天子了。最後一任周天子是周順王姬傑,也就是昭文君,從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49年在位,是東周公國的第二任君主。嚴格來講真正最後一任周天子是周赧王,他才是正統的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姓姬名延,是東周第二十五位帝王,也是最後一位。他從公元前三百一十五年到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在位,整整做了六十年的傀儡帝王。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楚國想抑制住秦國的不斷擴張,派使者到周王宮見周赧王,讓他以天子之名號令諸侯合力攻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