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的周天子是沒有失德之舉,因為此時的周天子已經沒有德可言。周天子此時的地位還比不上一個小諸侯,滅也就被滅了,根本引不起什麼動蕩。秦國滅掉周天子,比滅掉韓國引起的轟動還要小得多,根本與犯上作亂,大逆不道扯不上關係。
西周時期的周天子還像那麼回事,雖然也有周天昭王南徵而不返的糟糕表現,但畢竟除了楚國這個自封的蠻夷之外,其他諸侯多少還是要給周天子一點面子的。不然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也搞不成。當時周朝的制度規定周天子六軍,大諸侯三軍,次之二軍,再次之一軍,再次之附於後。周天子的軍隊相對單個諸侯來說,兵力還是有優勢的,所以周天子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
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西周鎬京被攻破,周天子在鎬京附近待不下去了,就只能東遷,把原來的地盤留給了護駕有功的秦人。但是因為周朝實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把地盤都分給了大小的諸侯,自己還能容身的地方已經不多了,所以到了東周,周天子地盤已經和一個中小諸侯差不多了。地盤小了,自然人口就少,能夠招的兵就少。
周天子相比一個諸侯,已經沒有了實力上的優勢,面對一個中等諸侯鄭國,周平王居然無奈到和鄭國互相交換質子,這就是周鄭交質,這明顯是鄭國對周天子王權的挑釁,但周天子已經無可奈何。到了周桓王時期,周天子和鄭國發生了戰爭。在戰爭中,周桓王被鄭國將領射了一箭,周兵大敗。這幾乎是完全摧毀了周天子最後的微信。從此以後,大的諸侯就已經不拿周天子當回事了。
周天子越來越只能充當吉祥物的角色,那些強大的諸侯高興了,就拉周天子的名頭來給自己的霸業鋪路,表面上給周天子點面子,如春秋五霸的齊桓公等。不高興了,諸侯根本就不鳥周天子。
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列國爭霸等等,周天子已經完全沒有了發言權,周天子已經完全是德不配位,才不配位,被淘汰出歷史舞臺是遲早的事。
到了戰國末年,秦國滅掉周天子也就是和滅掉一個小諸侯一樣,引不起什麼震動了。西周君赤身投降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周天子所屬的姬姓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