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網紅」老師用手語教英語,讓聽障生過四級

2020-12-05 中華網河南

他用手語教英語,讓聽障生過四級

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英語教師李子剛和他「只有老師才能體會到的幸福」

「李老師是我們學校的『網紅』啊!」

第一次在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見到李子剛時,2020年秋季學期才開始不久。聽說記者要採訪教師代表,同事和學生笑著鬧著把李子剛推到了最前面。

那是一個飄著小雨的周三下午,參加完一場聾人工學院主辦的助殘活動,李子剛4點鐘還有一堂英語課,不能耽擱太久。他抱歉地向記者解釋完,就在學生活動中心走廊靠近出口的地方接受了採訪。身穿米色中式襯衫,李子剛站姿板正、肩展背直,把透明的兩折傘拄在身前,看起來像電影裡手執「文明棍」的老派紳士。

在那段讓他成為「網紅」的畢業典禮視頻中,李子剛也是以這樣優雅的站姿,在主席臺右側專設的高臺上,為聾人工學院2019屆百餘名畢業生提供全程手語翻譯。多家媒體都在自己的微博帳號上轉發了這條短視頻,有網友誇李子剛帥氣,有網友為校方的溫暖之舉點讚,也有「天理」校友在留言區直接為母校上「硬廣」——「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是我國第一所面向聾人的高等工科特殊教育學院」「重大場合的手語翻譯我們學校一直都有」。

時隔一年,在短視頻平臺搜索天津理工大學,這段視頻依然是最先彈出來的。李子剛一點也不介意這個帶點玩笑色彩的「網紅」頭銜,相反,能為聽障學生和聾人教育增加一些「流量」,他覺得很開心。

「OK?」與「暗號」

李子剛在聾人工學院教了18年英語,他的課總是排得滿滿當當,想採訪他,最好的方法是跟著學生一起聽課,趁課間休息或是他走下講臺巡視課堂作業的時候,見縫插針地提上幾個問題。

講臺上的李子剛是會「發光」的。他能用行雲流水的手語幫大一新生分析英文句子的結構和成分:手心朝前,左右手各比出一個數字八的手勢,食指向上,拇指相對,短促有力地向前推一下,表示並列。緊接著雙手拇指、食指各比出一個圈,再把兩個圈套在一起,意為連詞。「or、and、but,它們都是並—列—連—詞,OK?」

接下來,李子剛又講了從屬連詞、關係代詞、關係副詞……他手上的動作快,像刷屏朋友圈的手指舞,很難用文字記錄和描述;講解時的語速卻慢,遇到關鍵的語法點會一字一頓地強調。「並—列—連—詞表示並列關係,就像你和你哥哥,是並—列—關—系;從—屬—連—詞表示從屬關係,就像你和你爸媽,就是從—屬—關—系。OK?」

和許多人想像中不同,聾人工學院的課堂並不是安靜無聲的「手語世界」。有的聽障生從小接受發音訓練,能在人工耳蝸或助聽器的幫助下,和健聽人對話;他們當中,有一部分在進入大學之前甚至從未接觸過手語。因此,聾人工學院的老師講課,手上嘴上都不能停。

記者粗算了一下,整節課下來,李子剛大概用手語加口語問過幾十次「OK?」除此之外,還有「明白了嗎?」「聽懂了嗎?」他鼓勵學生們用各種方式和他互動——練習過說話和發音的,可以在座位上大聲「接下茬」;主要依靠手語交流的,就做個手勢。「有些孩子比較害羞,我就觀察他們的表情,不自覺地笑了,那就是明白了。」

除了看表情,還要透過眼神來「讀心」。講完一個段落,有的學生眼睛裡都是愉快的光芒,李子剛稱之為「積極的眼神」,證明對知識點掌握得不錯;有的學生則會下意識地躲避與他對視,或者滿眼迷茫地看著他,那就是還沒聽懂。這個學期,為了防控疫情,學生們都是戴著口罩上課,表情識別法不管用了,所以李子剛問完「OK?」又急著提醒,「懂了的話,給我一個眼神。」

他的目光不時從第一排掃到最後一排,和每個學生「確認過眼神」。有時掃完一圈,李子剛會忽然停下來,在課件上重新標記出剛剛分析過的某個句子,「這裡是不是有問題?」

「常見的句型是123456結構的,但6也可以放到前面,像這個612345也是正確的。」再次講解時,李子剛的右手在幾個數字手勢間自如地來回切換,像技巧純熟的紙牌魔術師在做無實物練習。臺下的聽障生專注地抬頭望向老師,時不時瞥一眼屏幕上的課件和手邊的語音翻譯軟體,確認理解無誤了,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幾筆,重新抬起頭來——整套程序運行順暢,坐在他們身旁的記者卻已經看花了眼。

後來記者才知道,那些數字是李子剛和學生之間的「暗號」,代表不同的句子成分:「1主2謂3賓,5是地點狀語,6是時間狀語,剩下其他類型的狀語可以放在4的位置上……」數字可能是最基礎、最普及、最好懂的手語表達,所以李子剛習慣在學期之初就跟學生對好幾套「數字暗號」,上課時一串串地打出來,既明白又高效。

「我們的學生都很棒的!」李子剛把講臺讓給了一位主動舉手的同學,請他給課文第三個段落斷句。看著學生近乎精準地將長長的複雜句劃分為一個個短小的意群,李子剛在記者身邊停下來,由衷地誇了一句。

從「備手語」到「備學生」

李子剛並非學特教出身。32載教學生涯的前14年,他一直在給健聽生講英語。他的發音標準又漂亮,聽說讀寫四門基本功,尤以前兩項見長。

2002年,李子剛服從組織安排,被抽調到聾人工學院任教。講臺下坐的都是聽障生,「我的最強項不靈了」。回想起那段轉型歲月,他笑著縮縮肩膀、語氣輕鬆,沒覺得遇到了什麼無法逾越的鴻溝。「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咱是當老師的,就得研究你的教學對象。教學對象變了,你也根據他的特點去調整就可以了。」

當務之急是學手語。李子剛知道,手語是和聽障生交流最重要的橋梁,「把這座橋打通之後,英語知識不是問題,那是咱的強項,對吧?」18年前,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學院沒辦法為老師提供集中統一的手語培訓。李子剛和同事們都是自己買書回來照著練,平時在學校,他給學生教英語、學生給他教手語,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

來聾人工學院的第一年,按照教案,記憶和演練手語動作,是他備課的重要內容。手語也有自己獨立的語法,在表達和語序上都和中文有所不同。上課的時候,李子剛需要把漢語同步轉化為手語,再用這兩種語言去講英語。三種語法來回切換,「一上課大腦時刻都在高頻運轉。」李子剛說,「不過還好,咱就是學語言的,腦子轉得還是很快的!」

一年之後,李子剛的手語水平已經和漢語、英語不相上下,嘴裡說了什麼,手上就能打出什麼,肌肉記憶般自然,再不需要在課前反覆練習了。但和最初相比,他的備課時間並沒有明顯縮短,「以前是備手語、現在是『備學生』。」

什麼叫「備學生」?

李子剛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幾年前,一位剛入學的聽障生在課上直言不諱地問他,「老師,我們是殘疾人,學說母語已經很不容易了,為什麼還要再學一門外語?」李子剛當時很驚訝,他沒想到會有學生質疑學習英語的必要性。

課下,他找這個孩子聊了很久,學生對他講起之前的成長經歷:家庭條件一般,無力支撐自己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或系統的發聲訓練。基礎教育在聾校完成,老師以手語授課為主,和健聽人語言交流的機會不多。中文表達能力和同齡的健聽生存在差距,英語基礎更薄弱一些,水平大概在初三到高一之間……而在聾人工學院,和他情況類似的學生不在少數。

李子剛一直都有個本事,點兩次名就能認識一個學生。但這次長談讓他下了更大的決心:不光要記住學生的名字和面容,還要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徵和聽力損失情況、手語和中文表達能力、英語基礎水平、成長教育背景、學習方法和習慣……最後綜合所有這些信息,確定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案,幫他們打消畏難情緒,逐漸培養對英語的興趣——這就叫「備學生」。

決心已定,回到課堂,李子剛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解答了那個男生的疑問。「作為一個本科生,按照教育部的本科生培養方案,英語是一門必修課。我們的聽力有缺失,不代表學習英語的能力缺失。老師教你們方法,你們用功學,我們互相配合,一定能把英語學好。」

做學生的「拐棍」

斷句練習、劃分意群,就是李子剛「備」出來的、更適合聽障生的學習方法。「聽力有障礙,就多發揮視力的優勢。聽說是短板、就著重培養讀寫能力。把長句劃分為短句,能讓學生們從一次只看一個單詞過渡到一次能看一組單詞,既提高閱讀速度,又能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

每次請同學上臺做斷句練習,李子剛都會退到教室後排,笑眯眯地欣賞。看到學生們「劃道道」的正確率越來越高,他覺得成就感滿滿。上學期,有個經常主動上講臺做練習的同學手舞足蹈地告訴他,這次期末考試自己拿到了「從小到大第一個英語90分。」

不只期末考試,這幾年報名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也越來越多,每年都有十幾個人來跟李子剛報喜,說自己考過了。

「幸福。」李子剛說,那是只有老師才能體會到的幸福。

除了斷句練習,李子剛的「讀心術」和「數字暗號」也是這些年「備學生」的成果。他還總結出一套六步學習法:1預習、2上課、3複習、4鞏固、5測試、6反饋。這其中,他尤其看重預習,上課時他會在班裡來迴轉,就為了看學生的課本上有沒有「貼條、標紅」的預習痕跡。

記者去「蹭課」那天,李子剛很早就到了教室,他站在門口沒進去,為的是完成和一個學生的握手之約。上一節英語課上,李子剛發現這位同學攤開的書頁乾乾淨淨、一筆未動。問起原因,學生用手語告訴他,「我知道要預習,但不知道怎麼預習。」李子剛一點沒生氣,把前後桌同學的預習筆記拿給他看,還告訴他課後可以給自己發微信交流——李子剛早就把自己的QQ號和微信號都發到了班級群,方便學生隨時找他答疑。

「昨天晚上12點,這個同學給我發微信說,老師我預習了,我感覺我學進去了,懂了很多,也發現了問題。」李子剛高興壞了,秒回了一條,「那明天課前,我在教室外面迎接你,和你握手。」當天早上,看到這位同學向教室走來,李子剛主動伸出了手。

李子剛說,之所以格外重視預習,是因為它培養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不能一輩子陪著學生,只有教他們自主學習的方法,將來畢業以後,他們才能繼續學下去。」他覺得,聾人工學院的教育就像一根拐棍,「學生們拄著它學會了走路,等這根拐棍撤了,他們也能穩穩噹噹地繼續前進。」

講臺就是舞臺

梁梵是聾人工學院首批單考單招的碩士研究生,她的本科4年也是在這裡度過的。聽說採訪對象是李子剛老師,她拉著記者,像個追星心切的小粉絲一樣,往教學樓5層跑。

「看李老師多帥!」5層走廊的櫥窗裡展示著學院往屆學生的畢業照。2003屆、2009屆、2019屆……照片裡的李子剛從風華正茂到儒雅成熟,一路「帥」了過來。他很享受教師這份職業,把講臺當成自己的舞臺。「誰在生活裡沒有點煩心事啊?但只要面對學生,我一定會調整好狀態、展現出最陽光的一面。」

在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的教室設置與其他院系有所不同,講臺前面和教室後排都掛著不止一面電子屏,只為保證聽障生無論坐在哪裡都能看清板書、課件和手語指令。每當投影儀的燈光亮起,屏幕譁啦啦垂下,在光影中打著手語的老師,確實很像明星。

受疫情影響,從去年春節後到今年4月底,所有課程都挪到了網上。給聽障生上網課,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如果老師想偷懶,完全可以坐在電腦前照本宣科,讓學生自己去看PPT上的講義內容就行。但在聾人工學院,沒有人願意這樣糊弄學生,老師們花了很多心思,希望能達到和現場授課類似的教學效果。

李子剛把「舞臺」搬到了家裡。他自費換了全新的筆記本電腦和攝像頭。「買筆記本花了兩萬多塊錢,攝像頭花了一千多,我還在家裡裝了500兆的寬帶。電腦一打開,那速度就跟飛一樣,畫面也是高清的。上網課流暢極了,我這邊打著手語、屏幕上就配合我的講解出字幕,效果特別好。」他眉飛色舞地給記者介紹,沒有一點心疼錢的意思,話裡話外都是物有所值的喜悅。

除了更新設備,他還把家裡的檯燈都拿出來,擺在地上、舉到柜子頂,從各個角度認認真真地給自己打上光。「一到上課的點兒,燈『譁』地一下全打開,同學們的注意力馬上就被吸引過來了。」一節課講完,還有人捨不得下線,李子剛乾脆就開著電腦,他告訴學生們,「我先去做飯,你們可以繼續留言,我回來看。」等他回來,屏幕上滿是從四面八方發來的愛心,他怔住了,「我能看到孩子們對我的喜愛,那都是真摯的。」

聊顏值,也聊夢想

學生喜歡李子剛,他也喜歡學生。「我們什麼都能聊,不光是學習,學生談戀愛遇到困惑也來找我。」

他告訴學生,天天黏在一起琢磨著怎麼逃課出去約會,那不是真正的愛情,真正的愛情,要相互促進、彼此支撐。像劃分句子成分一樣,這位英語老師給愛情萌發的幾大要素也排了序,「一上來一般是看『顏值』。」聽到這裡,記者打斷了李子剛,「手語裡還有『顏值』這個詞啊?」

「有啊!」怕記者看不清,李子剛特意放慢了演示的速度,他先伸出右手食指,繞著臉畫個圈。然後將食指、中指分開,形成一把橫向的「剪刀」,在左臂上向右劃兩下。

「按照國家通用手語,第一個動作的意思是臉,第二個代表價值。加在一起,就叫『顏值』。」他又笑起來,眼角露出驕傲的魚尾紋,「這確實是個新潮的詞,但我會打。」

「二是看氣質、看能力。」他接著說,「顏值是天生的,靠自己很難改變。但氣質和能力不一樣,都可以靠讀書、學習來提升。有氣質、有能力的人,就有魅力。有魅力的人誰能不愛啊?所以說等你有了魅力,顏值就不再重要了。」李子剛承認,作為老師,自己總結的這番愛情相對論,「說來說去還是想把學生引導到學習上來。」

他的引導,常常是有效的。

李子剛跟記者聊起一個叫劉希的男生。劉希剛進大學的時候個子就很高了,每次上課都坐在教室第一排正中間的地方,全神貫注地聽講。雖然英語基礎不算好,但是因為學得認真,每天都在慢慢地進步。

他和李子剛有過很多交流,不僅限於英語學習,還包括未來的人生規劃。兩年之後,大學英語結課,但師生間的聯繫沒斷。劉希自學了新概念英語第二到四冊,並且經常向老師匯報學習進度。大四畢業的時候,他告訴李子剛,準備報考本院本專業的研究生。

這個學期開學,去給研究生上課的李子剛發現,那個熟悉的「大高個」又出現在了教室第一排的正中央,還是像本科時一樣全神貫注。劉希告訴李子剛,當初,就是因為老師的引導,他才明確了在大學階段應該學什麼、怎麼學,應該朝什麼方向去努力。而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考博。聽了學生的話,李子剛感動又欣慰,他鼓勵劉希去追逐更大的夢想,「聽力障礙不該成為人生發展的障礙。」

李子剛可能沒意識到,他當年的「戀愛理論」也影響了這個學生——劉希是和女朋友一起考回母校讀研的,他們是真的做到了「相互促進、彼此支撐」。

採訪結束,記者分兩部分整理素材。第一部分是李子剛的課堂錄音,轉成文字之後,滿眼都是「OK?」。第二部分,是李子剛對自己教師生涯的回顧,他從教32年,其中18年都站在聾人高等教育一線,總結自己這大半輩子,他絕口不提辛苦、奉獻,一直在說幸福。學生任何一點微小的進步,都會讓他感慨,「做老師是很幸福的!」

記者忽然想起初次見面時,李子剛帶著的那把透明雨傘。對於聽障生來說,他和同事們就像那把傘,天氣不好時撐將開來,可以瀟灑地遮風擋雨;雨後泥濘處拄在身前,可以優雅地行過崎嶇;最重要的是,待雨過天晴大傘收起,當初撐傘的人已經學會了如何大踏步地,獨自走在陽光裡。(應採訪對象要求,梁梵、劉希為化名)(記者雷琨、張建新)

相關焦點

  • 「網紅」老師用手語教英語,讓聽障生過四級
    他用手語教英語,讓聽障生過四級  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英語教師李子剛和他「只有老師才能體會到的幸福」  「李老師是我們學校的『網紅』啊!」
  • 「網紅」老師用手語教英語 他讓聽障生過四級
    他用手語教英語,讓聽障生過四級 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英語教師李子剛和他「只有老師才能體會到的幸福」 「李老師是我們學校的『網紅』啊!」
  • 他用手語教英語,讓聽障生過四級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圖集 他用手語教英語,讓聽障生過四級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英語教師李子剛和他「只有老師才能體會到的幸福」「李老師是我們學校的『網紅』啊李子剛一點也不介意這個帶點玩笑色彩的「網紅」頭銜,相反,能為聽障學生和聾人教育增加一些「流量」,他覺得很開心。「OK?」
  • 聽障學生踴躍考四級?因為他們有用手語教英語的老師
    ▲一堂網課結束後,李子剛的電腦屏幕上全是學生留下的愛心。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記者雷琨、張建新)12月4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他用手語教英語,讓聽障生過四級——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英語教師李子剛和他「只有老師才能體會到的幸福」》的報導。
  • 做學生的「拐棍」 他用手語教英語
    他用手語教英語,讓聽障生過四級   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英語教師李子剛和他「只有老師才能體會到的幸福」   「李老師是我們學校的『網紅』啊!」李子剛一點也不介意這個帶點玩笑色彩的「網紅」頭銜,相反,能為聽障學生和聾人教育增加一些「流量」,他覺得很開心。   「OK?」
  • 手語常識小問答?我們該如何幫助聽障人士?
    各地有各地的手語,和口語一樣,有美國手語、英國手語,有中國手語、有廣東手語。3、失去聽覺會很痛苦嗎?沒有聽覺,其它感覺就會加強,就會大大代償。美國聽障演員布萊格說:我們因失聽而蒙受視覺語言的恩賜,給了我們一個豐富的視覺溝通方法,給予我們多彩多姿的想像。4、聽障人士如何欣賞手語歌?
  • 融入社會、實現尊嚴:「手語咖啡廳」探索聽障人士就業新途徑
    這家門店很特別,這裡的7位咖啡師均為聽障人士,佔店裡咖啡師人數的一半。門店於今年9月開業,是星巴克在全球開設的第六家手語門店。聽障咖啡師陳子忠在為顧客準備調製咖啡。比如,店裡的糕點櫃比其他門店的柜子矮了三分之一,就是為了讓顧客看到聽障店員的手語或手勢表達。儘管店裡遍布精心設計的無障礙設施,但溝通問題依然存在。陳子忠坦言,對他而言最有挑戰性的就是在出飲臺的工作:顧客隨時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他常常戴著助聽器也聽不清。
  • 今後聽障人士打官司不會再有溝通、交流障礙!黃浦法院今起試點手語...
    黃浦區法院今起試點手語翻譯服務,聽障人士上黃浦區法院打官司,或通過志願者直接提供手語翻譯服務,或可通過現場配備的手語翻譯在線服務終端進行現場翻譯,讓聽障人士像常人一樣在短時間、快速了解到相關法律問題,辦結上訴手續。
  • 看這位北師大聽障學者的不設限人生!
    高中的鄭璇(左一,胸前掛著助聽器)與老師(中)和同學們高考前最後一次模擬考試,她考了武漢市江岸區第一名。高考時,她突發高燒卻發揮如常,最後被武漢大學人文科學試驗班錄取,本科畢業又保送到本校中文系讀研。在武大時,一直在健聽人群中學習生活的鄭璇逐步接觸並融入了聾人群體,學習了手語。
  • 奇聞趣事:日本星巴克首家「手語店」 服務聽障人士
    跨國連鎖咖啡店星巴克(Starbucks)最近在日本東京都國立市開設一家特別的分店,其店員都會手語,可以協助無法以言語點餐的啞巴或聽障人士,而這也是該公司在日本開設的第一家「
  • 杭州首家星巴克手語門店:用一杯咖啡連結兩個世界
    咖啡師楊迪穿著黑圍裙站在收銀臺前,在手寫板的配合下,順暢地為客人點了單,一小會兒,取餐器提示客人,咖啡做好了。楊迪手語比出「謝謝」。一旁的點餐提示牌上寫著:「我們聽不見你的聲音,但我們很樂意為你服務。」  楊迪所在的就是星巴克在中國的第三家,也是全球第七家「手語門店」。門店的聽障和健聽夥伴們期待在這家門店,用咖啡和愛搭一座橋梁,連結起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的世界。
  • 這兩名聽障咖啡師在一年中快速成長
    聽障咖啡師 Miki從一個總是唯恐自己表達出錯而讓他人誤解的「內向膽小鬼」,成長為一名用主動跟聽障夥伴和顧客聊天來訓練自己的「話題發起人」,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因為門店裡有10名聽障夥伴,有的完全不能用語言溝通,Hannah決心學好手語:「我想學會手語來幫助他們翻譯。」不到一年的時間,她的手語水平突飛猛進。「在工作上,我的手語絕對夠用。」 Hannah自豪地笑著說,自己已經能夠得心應手地幫助聽障夥伴了。融入聽障夥伴圈子的同時,Hannah也不斷提升手衝咖啡的技藝。
  • 長沙15歲聽障少年的四聯漫畫 超越了10萬同齡孩子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章清清超過600所學校,有近10萬名以上少年兒童參賽的第五屆環保四聯漫畫大賽(長沙賽區)近日落幕。 讓所有人意外的是,獲得年度總冠軍的畫作《車窗外》出自一個聽障孩子之手。他叫嚴金鑑,今年15歲,來自長沙特殊教育學校。
  • 聽障人士如何接打電話?鄭州這場公益活動為他們帶來了「科技順風耳」
    活動上,河南聯通用新推出的產品解決了聽障人士接打電話的困難。「戴上助聽器一剎那,聆聽你溫柔的聲音,在我耳畔呢喃低語,你可曾聽見,我的呼喚。」活動開始,4位特殊教育學院的聽障學生用手語為大家朗誦了詩歌《暢聽世界的聲音》。整齊劃一的手語,豐富生動的表情,傳達出聽障人士對聲音的渴求。
  • 基礎差怎麼過英語四級?這樣做必過!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英語四級的複習經驗,希望對英語基礎較弱的朋友有幫助!很多人苦惱基礎差怎麼過英語四級?在網絡上,經常看到很多文章教大家怎麼一個月或者半個月過四級,個人認為是有可能的!但那絕對是針對英語基礎比較好的朋友。
  • 英語基礎很差怎麼過四級?寶藏資料方法洩漏了!
    說到英語基礎很差怎麼過四級?這不說的就是我麼?想起我當時複習四級的「苦難歷程」,滿滿都是淚喲!我們是在大一下學期考四級,因為學校也不會教你什麼,所以只能自己做題,現在來具體說說我的複習方法。(一)聽力篇我是用那個某雲音樂,聽BBC聽力,這裡面有中英文的。我每天就按順序來聽,先聽一遍,努力去理解他說的內容,再照著中英文聽一遍,然後一句一句地聽,最後不看中英文直接聽。就這樣每天空閒時間或者睡覺之前聽。
  • 國際殘疾人日 杭州開了一家手語咖啡館 咖啡師們都超可愛的
    此前,她管理著星巴克萬象城二店,在和來店學習工作的幾位聽障夥伴朝夕相處後,她深感幫助這些特殊的夥伴立足社會,是件很有意義的事,「讓我感到自豪」,於是第一時間報名加入這家手語門店。目前,唐唯雅已經可以使用基本的手語和聽障夥伴交流,她的手機上也安裝了聽障夥伴經常使用的語音轉錄APP,幫助溝通。
  • 聽障遊客的福音!上海迪士尼樂園花車巡遊有中文手語翻譯了
    上海迪士尼樂園的「明星項目」花車巡遊正式推出手語翻譯服務。9月23日,上海迪士尼樂園花車巡遊「米奇童話專列」正式推出中文手語翻譯服務。本文圖片均為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供圖9月23日是國際手語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獲悉,當日起,花車巡遊「米奇童話專列」推出了中文手語翻譯服務。今後在迪士尼樂園,隨著一列列花車駛過,花車上的「迪士尼朋友們」所演唱的的歌詞將可以通過專業中文手語翻譯進行呈現,讓聽障遊客無障礙享受這項演出。該服務的專屬觀賞區,位於樂園的迪士尼皮克斯玩具總動員園區。
  • 2020年12月四級點評:淺談本次聽力考試中的同義替換(天津新東方)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真題解析>四級解析>正文2020年12月四級點評:淺談本次聽力考試中的同義替換(天津新東方) 2020-12-14 14:41 來源
  • 聾人主播靠手語用心帶貨
    南方日報訊 (記者/汪祥波 實習生/陳子陽)坐在直播臺前,劉健對著手機,熟練地比劃手語,介紹帶貨的產品,不時與網友進行互動,無聲的帶貨直播吸引了不少聽障人士。「普通的直播帶貨,主要通過話語來互動,不合適聽障朋友,而手語直播,解決了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