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孩子,我寧願相信你大器晚成!(引起無數父母深思)

2021-01-17 最強小孩講堂

這是一位父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這位父親還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看看他的發言,也許會帶給你一些啟發和思考。


老師,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各位家長朋友一定是分別代表不同的層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後,但正在進步的孩子家長講幾句話,所以我的講話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是檢討。


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付出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


我是個教育工作者,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幹預,抱定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的原則,堅持不在外邊報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結果,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經常大腦像斷了線一樣,長時間的愣神,作業常常耗到十到十一點。


於是,終於放棄原先的理念,開始陪學、輔導,從那以後,家裡就充斥了呵斥、不滿和哭泣。


我不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做老師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學不會,就怕你沒有一個緊湊、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失敗的情緒容易轉化為暴躁,黔驢技窮時我也打孩子,有時下手很重。每當打過孩子,尤其是下手比較狠的時候,心情壞到極點,看到孩子蜷縮在角落,十分無助,默默哭泣的時候,每當看到這個平時那麼漂亮可愛的孩子,而他無論在體力和智力都遠遠不能跟我對抗,僅僅因為學習,就要承受心理和肉體的摧殘,而這個他是自己的寶貝,自己的唯一,此時憐惜、悔恨、心疼,難以明說。


直到現在,每當回想當年,看自己當年寫的文章,還是感覺很對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後悔是真的。



爸爸對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堅持,永不放棄的堅韌。


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最需要打一個古典文化的底子的時候,我連續兩年的寒暑假,哪裡也不去,陪孩子背論語,背三字經,背千字文,他背我也背,當時沒有看到什麼效果,現在孩子再看電視時,特別愛看文化類節目,看到經典內容有一種親切,有一種自豪,我知道,當年的功夫起了作用。


去年帶他和朋友的幾個孩子一起去旅遊,別的孩子愛去遊樂場,我的孩子喜歡跟我欣賞名園,能安靜的喝茶,默默的欣賞蘇州評彈,去伍子胥死難的胥門,他有憑弔的憂傷。這些細微的變化,別人不可能注意到,每當此時,我都為孩子身上有了些文化的影子而欣慰,仿佛也是一種收穫。


孩子二年級時候,開始寫作文,寫作文特別吃力,一憋就是半天,過上半小時去看看,本子上也寫不了一行字,怎麼辦呢?每到他有作文的作業,我都如臨大敵地緊張。後來在寫作文之前,我先給孩子聊,確定作文的素材,聽他聊活動的經歷,感興趣的場景,往往繪聲繪色,充滿童趣,有時對某個細節的關注,出乎大人的預料,往往又讓我欣喜快慰。我告訴孩子,你說的話就是很妙的一篇作文。


結果,想不到的是,寫出來還是乾巴巴,寥寥幾行,我意識到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書寫能力,沒有協調發展,說話的時候好歹有我的目光我的問話給他鼓勵和引導,當他獨立寫作時,書寫的速度趕不上語言的流動,等寫到那裡時,已經忘了剛才想的什麼了。如果學校進行的是說作文,而不是寫作文,他的作文一定是出色的,但是,我們怎麼能改變學校的傳統呢?


後來實在沒有辦法,再給孩子聊的時候,我用鉛筆悄悄的記錄,由於匆匆記錄,書寫潦草,孩子看不懂,我再用正楷字重新謄寫,寫完讀給孩子聽的時候,孩子十分興奮,根本就想不到,他能構思出這麼好的文章。告訴孩子這就是你的作文,完全是自己的創造,一字不落的抄下來,交給老師一定會讓老師滿意的。


如我所料想的一樣,課堂作文評點時,破天荒的被老師在全班範讀,直到放學回家孩子的興奮勁都沒有消退。這樣堅持了一年,他的作文一直保持了很高的範讀率,後來即使我不再幹預,也沒有明顯的退步。


在遇到老師規定的題目,他感到無處下筆時,我會搬著我的手提電腦坐在他的旁邊,約定他用鋼筆在本子上寫,我用鍵盤在電腦上寫,然後互相交換閱讀,看能否有啟發。我的有幾篇能拿得出去的散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成的。


我的孩子現在雖然在寫作上比很多更優秀的孩子比並不見得有優勢,但畢竟不再怕寫作文,前幾天在寫一篇關於魯迅的文章時,雖然只要求寫六百字,他居然洋洋灑灑千餘言,直到沒有地方可寫,成就感溢於言表,反覆問:「爸爸,你覺得能比得上你的文章了嗎?至少能跟你這麼大的時候比了吧?」


對孩子的寫作的輔導,已經取得的效果,讓我認識到,孩子未必是很差,他只是跟別人不同?可是我沒有更多的時間教育,他也沒有更多的時間接受適合他的教育,難道不是我們這個成人世界對不起他嗎?



在千萬個不如意中,能使我稍感欣慰的是,我與孩子的交流沒有太大的障礙,我們可以一起散步,他入睡前,如果我有時間,能坐在他的床邊說會話,他甚至跟我們兩口子一樣有了喝茶的愛好,周末一家人,擺上功夫茶,漫不經心的閒聊也是我們交流的方式。


雖然呵斥還是有,但更多的還是提醒:


當說話不愛聽的時候,我就寫了放在他的書包邊,放假時,寫張小條提醒制定他學習和娛樂的計劃;


當跟同學、老師有衝突時,請他問問自己,為什麼是我,怎麼總是我?


當他認為別人在踐踏他的自尊的時候,我告訴他:「尊嚴,是自己用行動長期樹立的,不是哭著叫著給別人要的。」


當在玻璃板下的座右銘堆成堆,他已經熟視無睹時,我寫信、我寫文章,也會就聽來的新聞,看到的報紙有意思的信息,彼此深度交換看法,有時他的見解也會高於我的認識,這樣就能形成我對他欣賞的文章,我的博客上就有這樣的篇目。


孩子能看的進去我的文章,爸爸會寫文章也算是他的一點小驕傲,這恐怕不是因為爸爸寫得多好,也不是爸爸講了多少道理,而是裡面不僅有我對他的失望和無奈,也有孩子帶給我的快樂以及我對他的真正的賞識。


近來,我切實感覺到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道理,很多事情,不是他不想去做,是他約束不了自己,不是不想做好,而是欠帳太多,沒有能力趕上,他需要的是具體的幫助。



關於作業,我們從小就要求,注意整齊、潔淨,要求多少年,他不潔淨、不整齊多少年,是因為聽的時候知道,做的時候忘記。


要求務必把老師指出的錯誤及時改正,又能做到幾回呢?是因為其實要麼課上沒聽懂,要麼沒有好好聽,總之沒有能力改,做了多少年無效的作業!


於是這個學期我改變了策略,從每天的作業抓起。他的數學、物理作業,他做完後,我一定要重新做一遍,給他一一指正,什麼地方應該加細節,什麼地方應該完善步驟給他圈注出來;講給他聽,讓他重做,重做的結果是,第二天的課堂講評,他反應比別人快,經常獲得代替老師給別人講的機會,這對他又是鞏固的機會,他也從這裡收穫快樂。


半個學期以來,我幾乎沒有一天耽誤,一直堅持著,即便是有非去不可的應酬,我也要讓孩子把作業放到桌子上,先睡覺,我回去再批改,讓他次日早起再訂正。


現在孩子有了些進步,我在意的不是名次的變化,而是他有了堅定的追求。


地理、生物結業考試,我告訴他要考到B等,才能有升高中的機會,孩子想了一會說:「爸爸,我不能把目標定為B,那樣有考到C的危險,把目標定為A,努上力,最壞也是個B」。作為孩子的爸爸,經過了這樣的一些艱難歷程,還有比聽到這樣的表述更高興的嗎?


我急切地給楊老師發簡訊,表達我的喜悅。一直以來,我都非常真誠的感謝楊老師,是她一直在忍受、在鼓勵、在不放棄他。


於是我在飯桌上給孩子說:「你楊老師多好,不管你過去多差、多討厭、多麻煩,都沒有放棄過你。等你長大成人後,我不管你怎麼想,反正,我跟你媽媽要跟楊老師保持聯繫,要成為好朋友。」


沒有想到,孩子立刻糾正我:「也要跟陳老師、常老師保持聯繫,他們都很好。」孩子說的對,老師們真的很好,他們幾乎每天都跟我或者孩子的媽媽發簡訊,不是群發的那種,提醒作業,表揚他的一點點進步,孩子終於懂得感受了。都說十三四的孩子叛逆,欣慰的是這個時候的我的孩子內心已經知道感恩了。


誰說我的教育沒有收穫,這可能也算是一種收穫吧!



最後,我還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幾個我的觀點:


一、接受我們的孩子的現在和將來,無論什麼樣的現在和將來,但你總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樣可能有與眾不同的孩子,要不這個人類社會也太不公平,這個社會的結構也太穩定;不是所有的好習慣都是父母給的,要不為什麼同一對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別,也不是所有的壞毛病都是因為父母教育不當,我的經歷就是一個例證。


老天爺給了你什麼,你就只能有什麼,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有遺傳就會有變異,一切可能的現在都在上帝能夠忍受的正常的範圍內,我們只有接受,但,既然這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就只能最愛她(他),給他你能夠給他的最好的教育。


二、也許可能是一種幸福,別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許有這樣兩種情況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聰明、漂亮,有好習慣、善於自我控制,學習從不讓你操心,老師誇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你的確很幸福;


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況,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讀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縣裡的中學,我的父親驕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媽媽感覺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當我每周背上煎餅要離開家的時候,她都那樣的不舍,撫著我的背說,孩子你學習好、有出息,將來可是要在外邊工作,媽見你的時候就少了。


媽媽的這句話不幸一言成讖,媽媽去世的時候,我們沒有在她的身邊。這不是詛咒,這是一種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這麼優秀,你要教育,你反覆教育,你要耳鬢廝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說的話多,我以為所有的天倫就在於在一起,這不是幸福麼?孩子成人之後,彼此親近的機會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時候,比對別人多一點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也許就是幸福,千萬別像我先前那樣,讓呵斥、和哭泣成為主流聲音,把可能的幸福,變成彼此的折磨。世界上只有最親近的人,能給最親近的人傷害,而且長久。


三、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說的是各個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時候不是態度,是能力。


沒有誰因為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天天打孩子;沒有誰因為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罵孩子,因為外表的差異看得見,我們承認,升學率也沒與這些,學校不因為這個而歧視,但偏偏因為學習你咽不下這口氣,你不肯放過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


看不見的差異也是存在的,要不我們怎麼沒成了愛因斯坦呢?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是應該的,別為孩子的未來太擔心,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


為什麼會丟三落四?為什麼這樣磨蹭?為什麼就是記不住?說了千萬遍,打了好幾場,他還是他,怎麼就是不聽呢?家長朋友們,很可能不是因為態度,就像學不會、長不高、跑不快一樣他做不到,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劃,用表格、用小結幫他,而沒有辦法怪他。


四、問題不要定性,解決事情;道理不要多講,孩子需要具體幫助;不用空談方法,一切技巧都在於做一個個具體的事情,做具體的題目的過程和積累中。


這一點,之前我似乎已經說透。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經知道太多,並不是他不認可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經沒有震撼和說服,只能轉化為反感。其實他們需要具體的幫助,就像我前邊做的那樣。


我特別想說一句,孩子們報的輔導班,有沒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覺得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他能在外邊聽進去麼?而且,一周一次,間隔太長,內容自成體系,跟學校老師的內容不一致,得不到鞏固,不如把每天的作業處理好,這跟老師的教學同步,而且互為鞏固,一個大學生就可能做到。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方法適應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樣,況且,我也離成功遠著呢!


五、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做好了剛見好轉就有反覆的準備,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準備。沒有辦法,就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


當父親越久,當老師越久,越覺得教育我幾乎沒有入門,這根本就不是謙虛,真是這樣。要不你說說哪一種教育是成功的,要不為什麼經常有那種教育方式忽然大熱,我們還沒有學會,它就銷聲匿跡了呢?


儘管我準備好了堅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見效,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既是他成長了,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


但,我要堅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老人,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是遺憾。


對孩子,如果我輕言放棄,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疚和後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


教之道,貴以專。既做了人家的父母,只有執著的對孩子,別無選擇。

版權說明:內容來源:人生指(httpdwz.cn1NSW58)圖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謝謝!聯繫微信:youlaishy



《最強小孩》是寧夏衛視與國大華聞傳媒於2015年重磅打造的中國首檔原創大型少兒自立生存挑戰真人秀節目。節目中,10位小選手將完全脫離父母和學校,飲食起居獨立負責,完成節目組設置的一系列生存挑戰任務,被譽為中國版「生者為王」。並有衍生節目《小小演說家》、《超越之旅》、《生存計劃》、《奇羅星的神奇世界》、《校長說》、《中國好老師》等火熱報名中。

《最強小孩》節目採用了「體驗」的方式,去開啟生命的內力,去發現孩子的潛能,去鍛鍊孩子的意志,於是,這些嬌生慣養的小孩變強大了。——知心姐姐盧勤/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總編輯

《最強小孩》讓孩子學習如何在挫折和困境中進行自處非常重要,面臨挫折時候的心態、處理挫折的方式、挫折之後的總結,決定著挫折教育所帶來的正面作用。——中國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


望子成龍,不如馬上行動!

超過15萬爸媽已訂閱

↓↓↓↓

相關焦點

  • 一位教師父親的檢討: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寧願相信我孩子是大器晚成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樣可能有與眾不同的孩子,要不這個人類社會也太不公平了,這個社會的結構也太不穩定了。
  • 寧願被罰748萬,也不願更改孩子國籍,張藝謀說出的原因值得深思
    然而此次疫情卻讓世界無數人羨慕中國,羨慕身在中國的中國人。那就是張藝謀曾經因為超生被罰款,這件事情曾經成為網友們對他指指點點的事例,但是張藝謀寧願被罰748萬,也不願更改孩子國籍,當他說出原因時,卻讓很多網友都為之佩服。張藝謀表示:自己與家人一輩子都是中國人,寧願被罰巨款也絕不更換國籍。
  • 我們不是時代的眼淚,我們是「大器晚成」: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這本書《大器晚成》,他的副標題是"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我想將本書給所有和我有相同境遇的人了解,當外界施加與我們所謂的「不公」的時候,唯有認清自身,自我轉變才能逆流而上。人生是一場長跑,年齡未必是我們的局限,是否應該給予自己一點希望呢?何為大器晚成?
  • 孩子寧願被鋼釘穿膛也不願求助父母:道出大多數孩子的心裡話
    作為父母,你會不顧場合的責罵孩子嗎?如果是,請一定要耐心看完。01遇火災,怕被批評不敢告訴父母的女孩記得去年一起發生在杭州的火災。還有的長大後會重蹈覆轍的網友:小時候被父母這樣對待的長大的,現在為人父母也這樣對待孩子。過去一直在反抗,一直被打壓。面對孩子,想的不是將錯誤終止,而是重複父母對待我的方式,直到孩子承受不住。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很多父母就會下意識的指責謾罵。
  • 「你剪掉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這個動畫短片看哭無數父母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個火遍「家長圈」的動畫短片:「你剪掉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這個僅有8分鐘的動畫短片,看哭了無數父母,希望你也能從中得到感悟。有一部8分鐘的動畫短片,全程沒有臺詞,也沒有深奧的道理,卻獲得了一百多個獎項的提名,最終拿下六十多個大獎。在「家長圈」裡,這個動畫短片非常火,很多家長都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為這個短片講述的就是我們身邊的生活,普通卻又充滿教育意義。
  • 孩子,我不欠你的!震撼無數中國父母,誰看誰受益
    剛從機場接回男孩,瑪麗就對他說了一番話: 「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託我照顧你。 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
  • 好父母的修煉準則:從不說「我都是為你好」,愛孩子從「懂」開始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一個大家都習以為常的定律。 「我都是為了你好」,毀了多少孩子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也許你的父母曾經對你說過這句話,也許身為父母的你對孩子說過。
  • 《大器晚成》:人到中年,你也一樣可以有一番作為
    而這些也讓他深深意識到人們對於少年成名的痴迷,還有人們對大器晚成的誤解,所以他寫了一本書名為《大器晚成》,來幫助我們修正這個錯誤認知。在書中他深度剖析了為什麼我們尊崇神童文化,追求年少成名?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大器晚成以及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把優勢發揮出來。一:為什麼我們尊崇神童文化,追求年少成名?
  • 我把孩子養成了「惡魔」:《人生第一次》道出為人父母的心酸
    儘管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新生兒出生,但播播老師相信,只要是經歷過這一切的父母,必定能夠感同身受。「人生第一次見面,孩子使勁哭,爸媽使勁笑」。據說,有媽媽陪女兒看完了這一集,女兒對媽媽說:「媽媽,我以後一定乖乖聽你的話,不惹你生氣。」
  • 值得深思的一組漫畫:孩子如鏡,孩子的毛病背後是家庭的毛病
    所以,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孩子出現了不好的毛病,在你抱怨孩子身上的毛病的時候,父母除了要及時地糾正孩子之外,也應該反思在生活中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問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帶給孩子對世界認知啟蒙的一定是父母,看看這組漫畫,值得每位父母深思,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自身不良教育產生的結果。
  • 《大器晚成》:掌握這6種能力,讓你在未來永不掉隊
    有些人會講,大器晚成者在生理、認知和情感發育上都比別人慢一拍,我不這麼認為,大器晚成者同樣擁有自己的獨特實力,它有六個優勢(六種能力),能讓你在未來永不掉隊。大器晚成者,相對於少年有成者來說,雖然沒有被社會吹捧,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認可,但我還是想說:你具有的這六種優勢,就是你一生最大的財富。就如作者在文中寫到:我們會在應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找到隱藏在自身深處的寶藏。我們終會發掘自己的個性,看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條開發自己真正潛力、通向卓越的成功之路。
  • 當孩子選擇了堅持,最壞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請相信,只要孩子有了堅持的品質,對於迎面而來的困難,終將會被攻破,從而取得勝利。後來他的父母找到了他,沒有責罵,反而鼓勵他:「孩子,別害怕!為了科學研究,你就是把咱房屋全拆了,把咱田地全毀了,我也決不埋怨你。」
  • 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我同學家的孩子同時報了四個輔導班,每天放學後母子二人不是正在上輔導班,就是奔波在上輔導班的路上,孩子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甚至連吃完飯的時間都擠不出來。我們還替人家孩子感到累,還開導朋友說,"你何必把孩子和自己都搞得那麼緊張呢?孩子太累了吧!兒孫自有兒孫福,別太為難孩子!"
  • 《殺死一隻知更鳥》▎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的影子
    才會引起無數人的唏噓感嘆,更多的是人性良知與邪惡的較量之旅。書中以黑人湯姆被白人婦女誣陷強姦罪為中心,展開了一場預謀殺害黑人湯姆掩蓋白人羞恥的角逐。這場辯護既是一場阿蒂克斯個人正義與邪惡勢力的抗爭,同時也是律師阿蒂克斯對社會制度的挑戰。
  • 爸媽帶孩子買平板,服務員:請7年後來取貨!孩子的眼神讓人深思
    文丨福林媽咪「這個裡面遊戲多,就買這個吧。」「先生,請問您這是買給誰的呢?」「我兒子。」「您的孩子今年多大呢?」「5歲。」「麻煩您7年以後再來取貨。」爸爸聽到這句話,不可思議的看向售貨員:「你在說什麼?」樣子看著像是要打人。
  • 悄悄拔尖,再不濟也是大器晚成
    我始終相信一句話,不是因為有了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有希望。悄悄地努力,再不濟也是大器晚成。02小時候,常常聽父母說起的是別人家孩子的傳說,聽多了心裡會多少有些自卑,同時也渴望有一天可以像別人家的小孩那麼厲害。
  • 孩子,願你們在天堂安好:世事無常,過好當下,相信美好
    他們都是和我女兒一樣的八年級學生,今天開學去送孩子時還聽到有人痛心的說起這事,兩個花季少年,兩個幸福的家庭,就這樣支離破碎了。十四五歲的年紀,正值花樣年華,當生命逝去,留下的只有生者的悲痛和世人的深思:誰來為他們的生命負責,誰來為他們留下的傷痛買單呢?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謝謝你,我的孩子」
    父母必讀育兒路上,與你同行為人父母,我們需要自我成長。但是我們的成長,不是要變成更好的父母,而是要變成更好的自己。甚至在成長中,我們需要重新認知自己,重新認識孩子。如果你善於打碎自己,你會發現,他簡直就是你的精神導師。只要你有一分他那種活在當下的從容淡定,就會減少很多焦慮,更去享受時間停留的每一分、每一秒。
  • 「求求你別再教孩子識字了!」這位媽媽的回懟,值得家長深思
    很多寶媽都表示這孩子可真聰明,結果蹦出一個寶媽張口來了一句: 「求求你別再教孩子識字了!除了能顯擺以外,對娃一點兒好處都沒有,將來你家孩子肯定是一個缺乏想像力的人兒」!至少引起了我的深思,激起我心中的漣漪。我記得那個媽媽邏輯性特別強, 先用科學依據、再用學霸舉例,把那個寶媽懟得啞口無言 !我記得當時她是這樣說的,無論任何事情不要人云亦云,要真正了解以後再與人爭辯!我把她的回懟整理了一下,分享給大家!
  • 父母:我的孩子這麼可愛,為什麼會是自閉呢?
    父母:我的孩子這麼可愛,為什麼會是自閉?有很多父母也許聽過自閉症,卻不知道家裡有一個自閉症孩子意味著什麼,或許只有自閉症患兒的父母才真正明白這是一個痛苦而漫長,而且不一定能夠開花結果的過程。筆者孩子在3歲的時候被診斷為自閉症,語言發育遲緩,三歲半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好動並且不懂得危險,只要是外出,一秒都不能離開一米視線範圍;行為刻板,來回無數次重複某一個動作;興趣單一,可以說是沒有任何興趣;社交能力差,不懂得和孩子相處。還有其他一些問題,這裡就不一一訴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