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啟下,繼往開來:中世紀拜佔庭帝國醫學體系的傳承與發展

2020-12-14 眼史

在西方文明歷史上,延續千年的拜佔庭帝國是西方文明技術的藏寶庫。正是因為拜佔庭帝國千年的歷史延續,歐洲古典文化的諸多方面才得以傳承下來,這其中尤以醫學體系最為寶貴。在漫長的中世紀,拜佔庭帝國的醫學體系吸收歐洲古典醫學的精粹,不僅在醫學理論上有所貢獻,還深刻地影響了拜佔庭帝國的社會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機制,對西方近現代醫學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卓越作用。

拜佔庭人對希臘——羅馬古典醫學文化的繼承

如果我們從拜佔庭帝國在時間和空間的跨度來觀察的話,拜佔庭帝國的核心統治區域一直位於巴爾幹半島以及小亞細亞半島之上,而巴爾幹半島正是古代歐洲希臘——羅馬文化的核心影響區域。因此,拜佔庭帝國對古希臘——羅馬醫學體系的繼承也是西方中世紀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大部分區域都被日耳曼蠻族所統治,歐洲的醫學發展在中世紀初期呈現出萬馬齊喑的局面,很多歐洲醫學典籍都在戰火之中瀕臨毀滅。此時,拜佔庭帝國的諸多醫學家們為了搶救這些歐洲古典醫學典籍,往往通過重金收買等方式,將古羅馬帝國遺存下來的醫學典籍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君士坦丁堡,從而造就了中世紀初期拜佔庭帝國醫學的繁榮。

對於這些重要的醫學典籍,拜佔庭醫學家對這些來之不易的古典醫學著作使用了三種方式進行繼承和保護:首先,他們直接將這些珍貴的典籍藏匿在偏遠山區的教堂,或者直接抄寫到自己所撰寫的醫學筆記上。舉例來說,在現今希臘半島北部的的阿索斯修道院之中依然保存有古希臘著名醫學家賽爾蘇斯使用拉丁文所撰寫的《藥物論》,這本醫書早在公元二世紀就已經被出版,但是長期以來卻並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因為拉丁文在拜佔庭帝國的地位較低。直到拜佔庭帝國滅亡前夕,這本書的原稿才被發現於阿索斯修道院的聖山之中,並且成為了拜佔庭印刷術再版的第一本醫書,從此之後被歐洲醫學家們奉為圭臬。

此外,成為西方近現代醫學人員入學必修第一課的《希波克拉底誓詞》,它的來源也歷經曲折。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臘晚期的一位希臘醫學家,他對西方醫學歷史的最大貢獻卻並不是他的醫學研究,而是這篇詮釋了醫學人員職業道德《希波克拉底誓詞》。後來,西方近代醫學家們在12世紀的拜佔庭醫學筆記之中找到了該誓詞,至今為止,它還是西方歷史上影響最大的醫學從業誓詞之一。

其次,拜佔庭人還對散落在民間的零散醫學資料進行整理彙編,使得很多瀕臨失傳的古希臘羅馬醫學技術得以傳承和延續。早在拜佔庭帝國成立初期,皇帝朱利安就命令君士坦丁堡的學者到處搜集古羅馬帝國的醫學大師克勞迪亞斯·蓋倫的醫學著作,最後將其整理成為一本72卷的《醫學彙編》,這本書對於拜佔庭帝國中世紀前期醫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最後,拜佔庭醫學家在自己的著作之中還大量引用西方古代醫學經典。為了註明生澀難懂的專用醫學名詞,拜佔庭醫學家們往往在自己的醫書之中註明所用詞彙的來歷,根據這些碎片化的資料,人們才能夠得以還原這些古代醫書中的一部分資料。公元6世紀初,拜佔庭醫學家帕拉迪烏斯對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蓋倫等人的部分著作進行了批註,他的著作直到公元11世紀初才隨著阿拉伯商人走入西方世界,極大地影響了文藝復興前夕歐洲中世紀醫學歷史的發展。

當然,拜佔庭帝國在對西方傳統醫學典籍進行保護和傳承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吸收了西方古典醫學的精神文化特徵,這種形式表現在很多方面。首先,拜佔庭醫學徹底拋棄了「疾病神懲」的荒謬思想,他們認為,人類之所以生病是因為多重原因所導致的,包括日常的生活習慣、環境等等,並且認為防止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病從口入」。

因此,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是拜佔庭醫學所大力提倡的,和中國的「食物相剋」理論一樣,他們根據不同的季節和天氣編撰了《飲食曆書》,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標註有飲食禁忌和養生食療建議,而且拜佔庭人還十分注重個人衛生,為此在拜佔庭帝國的多處修建大型公共浴池。在拜佔庭帝國中期,僅君士坦丁堡首都的大型公共浴池就有一百餘個,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洗澡可以消除身上的疾病和汙穢,有益身心健康。

而反觀此時的西歐中世紀時期,由於羅馬教會認為建設公共浴池是一種傷風敗俗的行為,並且與基督教教義相悖,為了防止社會與民眾的墮落,羅馬教皇曾經下令禁止居民在公共場合沐浴。兩者進行對比我們就能發現,拜佔庭帝國的醫學技術在中世紀時期可以說遠超西歐諸國。

拜佔庭人對歐洲中世紀醫學技術的傑出貢獻

除了對西方古典醫學的繼承,拜佔庭帝國也對歐洲中世紀的醫學技術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隨著拜佔庭帝國疆域的不斷變動,大量的外族人湧入拜佔庭帝國,拜佔庭醫學所遇到的疑難雜症也越來越多,很多情況都是古典醫書上從來沒有記載過的疾病。因此,拜佔庭帝國的學者們結合了自己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古典醫學的繼承上發展變化,逐漸形成了拜佔庭帝國自身獨有的醫學技術體系。

首先在治療疾病方面,拜佔庭帝國的醫術已經有了新的研究與突破。以糖尿病來說,在古典醫學作者蓋倫看來,它還是一種十分難以解決的疑難雜症,但是到了中世紀時期,拜佔庭的醫學家們已經探索出多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公元4世紀編撰《醫學彙編》的拜佔庭醫學家歐利巴休斯認為,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人體腎臟功能的缺失和膀胱位置的病變,雖然這種看法和現代醫學相比似乎有失偏頗,但是在當時的醫療水平環境下,這應該已經算是最為公正和科學的診斷了。

而在糖尿病的治療方面,拜佔庭醫生保羅反對古典醫學之中使用「催吐法」治療此疾病,相反他推薦使用蘋果、石榴或者低糖度的蜂王漿作為糖尿病人的主要治療食物,而現代醫學證實保羅所推薦的這幾樣食物都對糖尿病人有著不錯的療效。其次,保羅認為治療糖尿病應當使用纖細的導管插入到病人的膀胱之中,然後注入熬製好並且使用細紗布過濾的各種草藥,這樣才能讓病人的病灶部位更快地吸收藥物,從而達到治癒的效果。

其次在藥物使用方面,拜佔庭帝國對於帝國各地的動植物藥材加大了開發力度,特別是對於小亞細亞半島以及古埃及地區的藥物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由於拜佔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位於西歐和古代中國的交通要道之上,因此拜佔庭帝國的醫學們辯證地吸收了古代中國中藥的知識理論,極大地拓寬了藥用動植物的使用名錄。

對此,出身希臘埃伊納島的拜佔庭著名醫學家保羅曾經專門對拜佔庭帝國的藥用動植物進行了歸類,在他的著作《醫學概略》的第七卷之中專門記載了大約860種礦物以及動植物的藥用價值,並且還有著少量的臨床配方,在這本醫書之中我們能夠發現保羅對阿拉伯地區以及埃及地區醫術的吸收與融合,被拜佔庭人視為歐洲藥物寶典的大成之作。

第三,拜佔庭的醫學體系並不完全拘泥於醫書或者經典,相比而言他們更加注重醫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而並非照搬醫書死板地對病人進行治療。比如說古希臘醫學家蓋倫聲稱應該使用「相反的物質」治療病人的疾病,比如使用熨燙來治療風溼性關節炎,使用放血療法來治癒氣血淤塞引起的頭痛或者胸悶。

然而保羅認為使用這種辦法要注重實際效果,一旦發現這種方法對病人無效,就應該嘗試更加大膽的方法來治癒病人的疾病。此外,另一位醫學專家西蒙·塞思也對古希臘醫學家蓋倫著作之中的一些錯誤進行了糾正,由此可見,拜佔庭醫學最主要的特徵是尊崇權威,但是不可過分迷信古人的經驗。

最後,由於中世紀的西歐基督教嚴禁解剖人體,因此在西歐中世紀醫學發展幾乎陷入停滯的時代,拜佔庭帝國幾乎成為了歐洲醫學興起的唯一希望。早在公元9世紀,拜佔庭修道士梅萊提奧斯就根據自己的醫學實踐經驗發表了《論人體構造》一書,這本醫學著作首先解開了人體構造的神秘面紗。公元11世紀,隨著天主教與拜佔庭帝國的決裂,拜佔庭醫學更是在沒有束縛的條件下得到了蓬勃發展。

隨著公元11世紀以來拜佔庭帝國與國外侵略勢力的激烈對撞,拜佔庭人不僅創立了最早的軍事醫院,還首先創立了戰時撫恤制度來激勵拜佔庭醫生們治病救人的熱情。從歷史發展角度考慮,軍事醫院的創立與戰時撫恤制度的並行使得拜佔庭帝國的醫療水平長期領先於西歐其他國家,拜佔庭帝國的軍事醫院制度也對歐洲近代公共醫療機構的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相關焦點

  • 「西歐宗教」碰撞「東方文化」,中間地帶的拜佔庭帝國如何自處?
    拜佔庭教會人員的社會地位迅速提高,羅馬教會的哲學與古希臘世俗哲學影響著西方的文明世界,而中世紀拜佔庭帝國文化具有獨特的海洋性和繼承性,在古希臘傳統人文主義哲學理論和科學的繼承和發展中拜佔庭的文化觀念推動著西方文明的轉型,影響著西歐世界思想。
  • 歐洲宦官發展歷程:強盛的拜佔庭帝國,為何變為「太監的天堂」?
    而在歐洲歷史上,雖然宦官並沒有形成規模和體系,但是在某些時代之中,皇帝大權旁落而宦官叱吒風雲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比如說在拜佔庭帝國時期。那麼在歷史上興極一時的拜佔庭帝國,又為什麼會成為「太監的天堂」呢?歐洲歷史上的宦官,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又和中國的宦官有怎樣的不同呢?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答疑解惑。
  • 在交通並不發達的中世紀,拜佔庭是如何做到的?
    十字軍為歐洲帶來了拜佔庭文明的曙光拜佔庭帝國在前期發展階段中,其實非常重視文明教化功能的發揮,因為此時正是基督教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得益於羅馬帝國晚期基督教,被正式確立為羅馬國教一事。因此,基督教在羅馬人世界中經過了艱難的發展之後,終於憑藉其頑強的生命力,以及對自身適時地調整,在羅馬帝國佔據了一席之地,因此拜佔庭帝國前期的基督教,還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如此一來,帝國的宗教意識形態開始愈發濃厚,直接表現便是教會勢力不斷壯大,甚至已經到了威脅皇帝權力的地步。
  • 「教俗共榮,相輔相成」,拜佔庭帝國如何利用並傳承古希臘文化?
    我們要對拜佔庭帝國時期進行了解的話,可能大多數都會去把重點放在帝國的官僚體系和教權體系上。但拜佔庭帝國基本特徵的形成與發展其實離不開古希臘文化的幫助,在拜佔庭時期,古希臘文化不僅是鞏固皇權的有效工具,還讓拜佔庭人對身份認同感更加強烈,它在拜佔庭人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歐洲中世紀三部曲:維京傳奇+諾曼風雲+拜佔庭帝國》(套裝共3冊)
    《歐洲中世紀三部曲:維京傳奇+諾曼風雲+拜佔庭帝國》(套裝共3冊) 2017年10月30日 11:01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 強盛一時的拜佔庭帝國,是如何被奧斯曼帝國代之而興的?
    一、拜佔庭帝國的基本情況拜佔庭帝國的疆域包括過去羅馬帝國一部分富庶和文化發達的地方。如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埃及等地區。有發達的手工業和商業,首都君士坦丁堡位於歐亞水陸交通要道,是拜佔庭帝國的工商業中心,也是中世紀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大都市。
  • 拜佔庭的聖像破壞運動是好是壞?其促進了基督教在拜佔庭的發展
    前言公元4世紀至公元5世紀是拜佔庭帝國文化的重要過渡階段,在這個將近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東羅馬帝國在羅馬古典文化、帝國時期的基督教文化以及東方文化的激烈交融中最終形成了拜佔庭帝國文化。這種東西方相結合的文化不僅在歐洲世界歷史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更是整個世界古代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 【文萃】修昔底德傳統與拜佔庭帝國的歷史書寫
    然而,以崇拜為前提的基督教原則和以理性為指導的古典教育本質上存在著一種矛盾,這種矛盾的存在和對其調和貫穿在拜佔庭的歷史之中,在早期階段(公元4—7世紀初)尤為明顯。  在拜佔庭帝國的學術體系中,歷史學佔有突出的地位。拜佔庭帝國的史學大致有四種寫作形式:教會史、世界編年史、軍事政治史,帝國中期後又出現了皇室傳記。
  • 為什麼說拜佔庭帝國才是古羅馬的「正統繼承者」?
    拜佔庭帝國,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歷史上,都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同樣是古羅馬帝國的"兒子",西方立馬滅亡,拜佔庭卻延續了一千多年;它地跨亞歐非,長期擁有整個西方世界最大的城市,後來卻戛然而止,不留一絲延續和傳承。歐洲的文明源頭是古希臘文明,而帝國源頭,也就是世俗統治源頭是古羅馬。
  • 拜佔庭帝國的誕生:狄奧多西王朝
    東羅馬帝國,史稱拜佔庭帝國,中國古代文獻中對拜佔庭帝國則稱為拂菻。拜佔庭帝國存在的一千多年中,一直自稱為羅馬帝國,德國歷史學家沃爾夫為了區分各個時代中文獻中的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就從中引入了「拜佔庭帝國」這個叫法。。
  • 寂寞思索:帝國終止人彷徨,《蘇菲的世界》〔13〕談中世紀
    停停看看很迷茫,帝國終止人彷徨,天定救贖要自證,多源萬流歸一綱。文化也會「暫停」,《蘇菲的世界》談中世紀歷史在公元元年前後,就停止了。第15章說的是中世紀整個哲學體系由於宗教的原因停滯了。由於之前所說的,哲學會給宗教以力量和體系支撐,但是也會給宗教以重創。畢竟哲學體系這種東西,在很多地方是不能自洽的,會有很多的漏洞的存在。哲學並不如數學一般完美,特別是在邏輯的完善之前。正例如,我們說神無所不能,但不能創造一個自己搬不動的石頭。
  • 奧斯曼帝國崛起背景——歐洲及拜佔庭帝國的衰落
    在上一篇文章中,談到了奧斯曼帝國崛起的三大法寶,不過,任何事物都是內因和外因促成的結果,特別是要建立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除了打鐵還得自身硬之外,外部環境的作用也相當地重要。那麼,在奧斯曼帝國的崛起中,與之相鄰的拜佔庭與歐洲的情況又是如何成就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的呢?
  • 矗立了一千年時光,獨特的拜佔庭文明,其特點究竟有哪些?
    自從公元395年,東、西羅馬帝國分道揚鑣之後,雙方便開始各自走向了獨立發展的道路。中世紀時期,在西羅馬帝國破碎在日耳曼人的鐵蹄下時,拜佔庭帝國卻抵抗住了巨大的衝擊,它挨過了伊斯蘭人的蠶食,扛住了保加利亞人的衝擊,忍過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劫掠,矗立了一千年的時光。
  • 承上啟下 繼往開來 唐山房產大事記活動啟動
    首先,2020年是承上啟下的一年,上半年,唐山房地產市場藉助2019年的趨勢,房價漲幅一直領先全國,許多大品牌房企紛紛搶灘唐山;下半年,市場「遇冷」,尤其是9月份,唐山房地產八條調控政策出臺後,讓市場進入了調整期。
  • 拜佔庭帝國的全盛時代——巴西爾二世和馬其頓王朝
    古希臘時期,君士坦丁堡被稱為拜佔庭,拜佔庭帝國之名便來源於此。拜佔庭帝國從來不是這個國家的國名,只是史學界為了區分同時存在的「神聖羅馬帝國」而對東羅馬帝國的一個稱呼,也是對東羅馬帝國典型的希臘文化特點的概括。一般認為,公元610年,希拉克略大帝登基稱帝標誌著拜佔庭帝國的開端。
  • 拜佔庭及拜佔庭帝國稱呼的由來,為什麼要把東羅馬叫拜佔庭
    但是在東歐的巴爾幹與亞洲相接的地方,歷史上曾經有過東羅馬帝國,經常被人稱呼為拜佔庭帝國,而且這倆名詞經常交錯出現,搞得人摸不著頭腦。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拜佔庭三個字的來歷,以及為什麼要用這個名字來代指東羅馬帝國。
  • 千年歷史的羅馬繼承者,君十一的戰死,拜佔庭帝國的覆滅
    而在西方世界的這一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陷,東羅馬帝國滅亡,也標誌著歐洲中世紀結束;法國收復除加萊以外的全部領土,標誌著英法百年戰爭的結束。其對於整個西方世界的影響在歷史上少見。1204年,拜佔廷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徵攻陷,建立了拉丁帝國和兩個附庸於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國的國家,直到1261年才被收復。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穆罕默德二世率軍入侵君士坦丁堡,並以此為都城,更名為伊斯坦堡。拜佔庭帝國正式在奧斯曼帝國的入侵覆滅。
  • 成也軍區,敗也軍區:拜佔庭帝國軍區制的興衰
    軍區制度是拜佔庭帝國中期所實行的重要的政治軍事制度,其創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周邊民族的進攻,在軍區制的幫助下,拜佔庭帝國抵擋住了阿拉伯帝國的一次又一次攻擊,並在馬其頓王朝時期收復了部分失地。
  • 拜佔庭帝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為何竟被徹底希臘化?
    作為羅馬的最後遺存,拜佔庭帝國頑強地在巴爾幹半島之上存在了上千年之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卻不再像當年的那個羅馬拉丁式的國度,反而越發像一個希臘式的國家。拜佔庭,這個傳承著羅馬帝國衣缽的國度,為何會走向徹底的希臘化呢?
  • 3分鐘讀懂拜佔庭帝國,歐洲歷史上最特殊的存在
    而東半邊特別是拜佔庭所在的位置,就好像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上一樣,北邊有斯拉夫人、南邊有阿拉伯人、西邊有日耳曼人、東邊有波斯人,他們哪一個都在覬覦拜佔庭的疆域。特別是當伊斯蘭教誕生後,阿拉伯帝國的崛起一次性吞併了拜佔庭近三分之二的領土,使這個帝國的後半程命運,基本上被鎖定在小亞西亞半島和巴爾幹半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