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流失率高,中層管理者有90%的責任!如何培養管理者責權意識

2020-12-14 積分制

在管理過程當中,70%的明星員工都是被平庸的經理折磨走的。

所以決定一個人能不能取得卓越成績的最大影響因素來自於他的直接上司。

員工有情緒和抱怨時,誰能第一時間疏導?

員工有意見時,他第一時間會向誰提出來?

員工有好的改善建議時,他第一時間會告訴誰?

員工出現錯誤時,誰能第一時間就發現並處理?

員工心態有問題時,誰能第一時間及時調整?

員工違規時,誰能第一時間發現並制止?

——就是中層管理!老闆永遠都是最後一個知道壞消息的人。當一件事情反映到老闆這裡來處理的時候,往往已經鬧得不可開交,難以收場了。

所以當我們理解這一點以後就知道,其實在組織管理當中,中層管理是一個關鍵的核心環節,帶組織、帶管理、帶團隊的核心重點,來自於核心的中層管理隊伍,這是管理的關鍵點。

一個優秀的上級管理者其實就像催化劑,它不是內因但它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力量。

運動員也是一樣的,除了有天賦,能匹配,還需要有一個優秀的教練,挖掘他、培養他。所以我們會發現:

一個優秀運動員背後都有一個優秀的教練;

一個優秀演員背後都有一個優秀的經紀團隊;

一支優秀球隊背後都擁有一個優秀的教練;

一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一個優秀孩子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母親…

所以一個優秀的上級領導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因而,我們把他稱為「催化劑」。

對一個人最大的影響、對一個團隊最大的影響往往來自於這個團隊的直接上司,他才是一個組織環境、文化核心決策的決定因素;他才是決定一個團隊的狀態、員工敬業的最核心的影響要素。一個部門換一個領導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同樣一批員工,但是所做出的成績卻可能截然相反。

我們前前後後也已經服務了3萬多家企業,為他們解決企業管理難題,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的中層管理者普遍存在著【不想管、不敢管、不會管】的問題,而這就導致了很多管理者在帶團隊的過程中出現非常多的問題,人員流失也是在所難免的。

不想管,只專注於自己的事情,任由員工野蠻生長,讓員工去自由發揮。然而,員工所站的位置和看問題的角度和老闆不一樣,所以他在理會公司政策和意圖的時候,就難免會出現理解偏差。不想管員工的管理層,說白了就是一種懶政。

不敢管,則是一方面可能是由於下屬比較強勢,能力比較突出,而管理者又很有可能是新上任的或者新到公司來的,一時之間不敢管人,怕得罪人,自然也就放任員工了。

不會管,大部分的中層管理者,都不是管理專業出身的,所以在如何管人,帶團隊上面確實存在著不知道該怎麼去管人,怎麼帶團隊的情況,以為只要每天把工作安排下去就可以了,其實遠遠不夠。

針對管理者存在的這些問題,並不是沒有解決辦法,而是缺少一個管理的工具,所以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管理者必備的管理工具:

積分制管理

積分制管理徹底改變傳統考核缺陷,它把一個人的工作年限、職務高低、業績大小,工作結果,綜合全面地用積分進行系統統計,然後再把積分結果,與工資獎金、旅遊養老等各種福利待遇掛鈎,並且積分累加計算,終身受益,從而對員工產生出巨大的激勵作用。

積分制管理最大的一個好處是,它可以充分激發員工的源動力,因為積分根據排名來獎勵員工,讓員工能夠在獲得資金的工資收入之外還有機會得到另外的獎勵。

員工在公司裡面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轉化成為積分,所以他做的事情越多,表現得越好,他就可以拿到更多的積分,而積分多了,排名自然就會跟著上去了。

積分制裡面的積分與商場積分、會員積分又有很大的不同,這裡的積分可以與任何員工想要的東西掛鈎:比如獎金、升職加薪的機會、評選優秀員工的籌碼,甚至是公司的股權、分紅等等,積分都可以與之掛鈎,只要員工的積分排名情況符合對應的條件,他就可以拿到這些額外的好處。

員工想要得到就必須先付出,而在公司裡面掙積分的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多做事情,只有你事情做得多了,你的積分才會多,對應的,你的積分排名才能夠衝到前面去。

員工事情做多了,公司的效益自然也會跟著好起來,業績倍增、利潤倍增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積分制之所以能夠發揮出這麼強大的作用,最關鍵的原因在於

1、積分規則設置的合理性

2、激勵方案設置的合理性

3、積分制管理軟體的應用

這份資料是我們去落地數百家企業以後總結出來的一套經驗和筆記匯總,裡面包含了積分的使用方法,積分規則的制定,以及積分激勵方案的設計,啟動大會的召開以及員工快樂會議的召開流程等,如果你想進一步地了解和學習,你可以給我發私信【積分制】即可獲取。

相關焦點

  • 中層培訓 | 如何做個承上啟下的中層管理者
    短板所在 目前,大部分企業都尚未意識到中層管理者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企業普遍缺乏針對中層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和激勵機制,中層管理者流失問題已成為各類企業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 激活管理者本能,做組織最強腰部——實戰型管理者系統管理能力提升
    為什麼員工工作怠慢、責任缺失、忠誠不見、感恩全無?產品品質難以維穩,員工流失率節節上升? 為什麼團隊成員士氣低落,激勵無門,溝通無效? 為什麼為什麼工作有分工,工作有經驗,強調是團隊,但部門溝通是一堵難以逾越的牆,越溝越不通 為什麼老員工雖忠誠度高,對企業也了解,但成為管理者就顯得力不從心 為什麼今天的員工看著很聰明,幹著沒激情,管理者如何帶動激活他們 管理者缺乏自我定位能力
  • 企業激勵中層管理者必備的4點努力!講得很細緻,建議收藏
    企業對中層管理者激勵問題重視不足,導致中層管理者流失嚴重,阻礙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中層管理者作用的發揮、執行力的強弱會對企業的長遠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良好的激勵制度能提高中層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和忠誠度,使他們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那麼如何激勵企業中層管理者呢?
  • 為什麼走技術路線往往成不了管理者?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管理者?
    有人說:管理層不懂技術,就無法領導員工,而技術越強的人,卻往往成不了大領導。其實這個觀點有些偏頗,當然也道出了現狀。發展路徑、階段、職位不同,側重點就有所偏移,並非懂技術的人成不了管理者。
  • 「技術男」升為「管理者」,角色一定要轉變,你有好方法嗎?
    他們薪水很高,卻不太會消費;有自己特有的浪漫,卻難以招女孩喜歡;智商很高,卻普遍想法簡單。」從這些情景中我們提煉出「技術男」的特點:1、不善於表達;2、智商高、情商低;3、有責任擔當。這就是「技術男」的典型表現:智商高、情商低。3、有責任擔當「技術男」最大的優勢就是責任擔當,因為他們會負責一個項目或者進行一個創新技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執行力、團隊力、責任與擔當,這一點也是繼承了中華名族的優良傳統。
  • 寧高寧:管理者把員工看成什麼,他就是什麼
    管理者認為員工隊伍素質太差時要想一想:如果員工隊伍素質提高到自己想像的水平,他們還會甘心於現有的崗位嗎?自己還能當他的領導嗎?你的能力與價值又如何去體現呢?制度越來越多,培訓越來越多,員工並不一定買帳,流失率的高低就可以作為參考。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員工離職與其上司有直接關係。試想,員工都準備離職了,自己對其還能有什麼影響力可言?
  • 管理者做到這三件事,員工就能高歌猛進 | 未來組織
    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員工收到關於如何改進的指導意見後會有更好的表現。 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許多企業都強調將持續指導和反饋作為績效管理工具,並要求管理者推行這種方法。 如何克服這一挑戰?《聯結型管理者》一書中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
  • 處於職場中最特殊的崗位,如何扮演好角色?論管理者的自我修養
    管理者的苦難經這裡說管理者通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部門或者是基層的分管領導 ;另一種就是企業的掌門人。他們都是左右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人物,肩頭承載著巨大的責任和壓力,同時也 各自擁有一本難念的經。由此可見,這群高層管理者所背負的重責大任和要承受的巨大壓力。相較於中層管理者,企業的掌門人更加毫無退路。當壓力來了的時候, 必須獨自硬扛。 企業陷入困難時,不管如何艱難,所有人都能夠做到起碼的旱澇保收。 只有企業的一把手 最為無助,在他身後沒有避風港,沒有保障線。一旦虧錢,只能自己去貼(國企和職業經理人除外)。
  • 「英雄」與「將軍」——談從優秀員工到管理者的跨越
    英雄是優秀的獨立貢獻者,將軍是團隊管理者。從英雄到將軍,體現的正是優秀獨立貢獻者到管理者的跨越。從一線區域責任人到工程組長,再到客戶群服務經理,一直是優秀員工(主管認可、良好的績效)。但是被任命為管理者,開始需要帶團隊進行業務運作,需要透過團隊的力量來完成績效和目標時,卻發現處處碰壁,績效提升力不從心。
  • 中層管理者的18種墮怠行為,與惰怠行為作鬥爭,管理者才能擔起責
    企業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始終警惕員工惰怠的蔓延和泛濫。以下是管理者的18種墮怠行為。1 、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應該只適用於我們的少數的管理者,雖然不多,但肯定存在。對於管理者而言,你敢不敢於去挑戰新的領域,敢不敢於去挑戰新的難題,敢不敢於有所追求?如果是不敢的話,都是安於現狀的表現,也是不思進取的表現。
  •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管理者必備的五項修煉
    第一、我們要承擔為企業或組織,創造高績效的責任,因為只有高績效才可以永續地經營。在這個前提下,第二、就是做好事,履行社會責任,企業能按時發工資,給員工能發獎金。第三、德魯克的底線要求也非常的現實,如果沒有本事創造高績效,也沒有利他之心,可以理解,但要守著底線---不作惡。我們不去傷害別人,是作為一名管理者和企業家應當承擔的責任。德魯克說社會生態學,用一個古老的術語來表達,就是倫理學。
  • 職場中,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中基層管理者?
    即使是像華為這樣擁有數十萬員工的大公司,高管也不是很多。中層和基層管理者是管理的主力軍。問題是,在一個公司裡,高層管理人員在底層,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中層管理人員呢?執行第一,良好的表現這是一個初級經理的核心價值。永遠,永遠不要忘記執行力是你的生命力。
  • 麥當勞的管理者認為:員工培訓和培養計劃,可以讓員工主動積極幹
    設計可行的培訓計劃 當提及關於制定培訓計劃時,麥當勞的管理者認為:「成功和有效的員工培訓和培養計劃,不僅提高了企業員工素質,而且滿足了員工自我實現的需要,增加了企業凝聚力。」
  • 管理者在預算中的角色,如何做好一個好的管理會計
    在預算中,中高層管理者的責任一般劃分如下:(一)預算管理委員會高層起到戰略引領和資源配給作用。作為公司的高層,不僅是提出要做預算,然後將這項任務交給財務人員就結束。高層在預算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公司未來的大方向、大計劃都要由高層來決定,公司對做預算有多重視以及準備投人多少管理資源也是由高層確定的。對於戰略來講,也不是企業家僅僅提出個目標,如未來3年增長3倍,就認為戰略已經有了。戰略要細化,在財務、客戶,運營、能力各方面都要細化,才能指導業務部和財務部做出好的預算。
  • 面對員工抬槓,情緒負面,管理者,你該怎麼管
    對於管理者來說,與那些抬槓和有負面情緒的員工打交道是件很頭疼的事。面對這樣的員工,總是有這樣的擔憂:談了這麼多,這些員工還無動於衷嗎?面對員工舉杆、負面情緒和管理者,你應該怎麼做?面對抬槓的員工,經理,你應該這樣做!老員工不服管你應該知道的第一件事是,公司信任你的能力,並賦予你管理員工的權力。在工作中,你需要大膽的管理和與員工溝通。
  • 沒點手段,怎麼做健身房管理者?|BonGym場館邦
    樹立威信 一個好的管理者,需要明白一點,就是能用自己的能力徵服下屬,讓下屬信服,而不是簡單機械式的控制下屬,他們明白「威信」是管理者的第一要素。 樹立威信的5個因素就是:做好榜樣、保持距離、樹立形象、信守承諾、培養氣質。
  • 做好管理者,要有知人善用的能力
    不少的老闆向我抱怨自己公司的中層管理不行,沒有結果導向,不會帶人,掛著主管的名,拿著主管的待遇,沒有做好主管。通常我反問:你教會主管如何做管理者了嗎?他是優秀的基層不代表成為管理者了就能做好,要提升他作為管理者的結果導向能力和為組織成長負責的能力。 而這裡第一位的是知人善用的能力。最近讀的《蘇世民:我的經驗和教訓》,裡面有「25條工作和生活原則」,值得借鑑。其中第2條:最優秀的高管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磨礪的結果。
  • 管理者在團隊中怎麼定位?從扮演不同角色開始
    003,打造管理者「無為而治」的基礎如果有人問:「你如何判斷一名管理者的團隊是一支成熟的,善戰的團隊?」我會回答四個字「無為而治」。團隊成員的多樣性決定了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技能不一樣,職業素養也不同。
  • 職場上:管理者的計劃能力如何培養呢?
    小李每每回憶他的晉升之路,他認為:「他之所以能有現在的成就,離不開自己設定的目標,同時,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評估實現目標的最佳方式,並努力實施達成設定的目標,而每一個目標就是我預期的計劃」。從小李身上,可以看出:要想成為一個管理者,不僅需要為自己確定一個方向,制定自己的計劃,更重要的則是去實施這一計劃的能力。
  • 明茨伯格:成為管理者前,你有必要知道的真實管理
    他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簡單明了、繁雜和碎片化等特徵是強加在管理者身上的,還是他們自己有意識選擇的。在我看來,這兩種情況都存在,尤其是後者。在這裡還需要強調的是,管理者似乎已經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節奏:他們養成習慣,對自己的時間進行評估,計算出機會成本,即做一件事情而不做另一件事情應放棄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