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之謎的疑惑:中國人真的缺乏科學精神嗎?

2020-12-22 青丘靈墟

在學術界有一個很有名的問題--李約瑟之問,也叫李約瑟之謎。這是20世紀30年代由李約瑟提出的:為什麼近現代科技與工業文明沒有誕生在當時世界科技與經濟最繁榮發達的中國?

自這個問題提出後,中國的學術界與科技分子都在反思類似的問題,為什麼古代沒有誕生科學理論,為什麼古人沒有科學精神,中國目前的科技與西方還存在著差距,是因為中國人缺乏科學精神。

凡此種種的自我反思類問題,不勝枚舉。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中國人比起外國人,真的缺乏科學精神嗎?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這個問題純屬扯淡。中國人絕對不缺乏科學精神,尤其是比起西方。

那麼為什麼近代科學沒有誕生在中國,而是誕生在相對落後的西方呢?這個問題,細究起來其實很複雜,曾經有人從文化與人口方面給出過2個解釋,雖然都有著明顯的漏洞。

第一個解釋是說中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農業思想太重,不適合發展經濟與科技,因而註定無法孕育出工業文明。

這個解釋將鍋都甩到儒家身上,其實是有著明顯的漏洞的。如果儒家思想不適合發展現代經濟,那麼上世紀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當代中國實力的飛升,這些又如何解釋呢?

第二個說法是,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造成人力成本的低廉,根本沒有必要去發展科技。我們知道科技的一個直接目的就是人力太弱,無法滿足生產的需要。可是這在古代的中國是不適用的,中國的人口完全可以滿足當時的生產需要,所以現實扼殺了科技的萌生。

而這也是一個明顯的悖論,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中國的生產農具就不會由石頭,進化成青銅,又發展出鐵器,同時還不斷誕生出各種的農業機械。

只要有了新的需求,自然會有著新技術萌生的需求,而一種技術如果很好用,也必然會被大量推廣,從而形成正循環。所以以此來解釋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是偏頗且幼稚的。

那麼為什麼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孕育近代科學,真的是缺乏科學精神嗎?當然不可能。

如果缺乏科學精神,那麼四大發明就不會最先誕生在中國,還有一些重大的科學猜想,科學應用也不會由中國人最先提出,像是古代的數學,天文曆法等等。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這個原因如果細究那是非常麻煩的,我只是淺顯的發表一下拙見,如有不對,請各位多做自我批評。

第一個原因是需求與環境不同

中國古代是自然經濟,屬於小農家庭的自給自足,現有的科技水平完全足以滿足其生產所需,在農業領域不需要進行根本性的科技突破,農民沒有這個需求。

至於工商領域,那就更沒必要了。古代重農抑商,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海禁鎖國,禁止遠洋航海。市場就鎖死在了國內,就在處於政府嚴密管轄的城市裡專門的市坊裡。不能擴大市場,也就沒有大量的市場需求,那麼本來的生產水平就足以滿足生產所需,自然也就沒必要進行技術突破。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代中國實現階層上升的方法沒有科學研究。想要實現階層的跨越,如果在戰爭年代可以靠軍功,而和平年代只能靠科舉。科舉是靠四書五經,根本與科學無關。而且當時還將科學技術視為奇技淫巧。所以對於知識分子來說,有那閒工夫與其研究科學,還不如給父母洗洗腳,捶捶背呢。

而西方則不同,西方是海洋文明,需要進行對外的交易,海外的市場大了,自然就需要擴大產量,而原本的人力又無法滿足生產的需要,以科技進步帶來產量提升自然就會被提上日程。

這是理論上的原因,而如果放諸歷史層面的話,就會發現,其實西方產生近代科學也帶有一定的偶然性。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要從當年成吉思汗的蒙古族西徵說起了。當年蒙古西徵,為了能夠儘快的徵服歐洲,他們曾經用投石機將死屍扔向西方的城鎮,造成了大規模的傳染病流行。這就是有名的黑死病。

黑死病的肆虐,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失去了生命,大量的城鎮成了無人區,土地荒蕪,勞動力減少,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恢復生產,科學技術的突破其實已經在孕育中了。

而同時,黑死病也造成了很多的土地已經無法再住人了。為了生存大量的人開始海外探險求生。與此同時,在緊鄰西方地中海東段,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阻斷了傳統的絲綢之路。於是迫使西方人向西探索海外的道路,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地理大冒險、地理大發現。也就是說其實一開始的地理大發現其實是無奈之舉,因為活不下去了,既然橫豎是死,還不如拼一把,最終我們知道因為地理大發現,世界開始進入了近代史。

後來西方探險家沿著地理大發現的道路獲得了大量的財富,拓寬了自己的海外市場,然後後面的事就是前面的理論層面上的東西了,提高產能,發展科技,才有了近代的科學。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沒有蒙古的西徵,沒有中國四川的農民在釣魚臺打死了蒙古大汗,迫使西徵大軍撤退。今日的西方要麼繼續沿著絲綢之路與中國貿易,要麼被蒙古徵服,歐洲變成牧場,歐洲人過著痛並快樂著的生活。

第二個原因就是話語權的問題

我們現在之所以在探討李約瑟難題,其實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那就是自近代以來,世界的主導權與話語權都是掌握在西方手中的。

因而儘管他們殺死了大量的美洲原住民,佔據了他們的土地,明明西方人自己才是侵略者,是強盜。可是他們隨便編個概念,造個法律學說,自己就成了文明的傳播者了,原來的土地主人反倒成了野蠻的強盜。如果你與他們辯論,他們就把自己編的對他們有利的所謂「國際法」,所謂「土地法」搬出來為自己遮醜。

還有文化上,為了表明自己歷史悠久,自己不落後於東方文明,自己不是蠻族,便把千餘年前就滅亡的古希臘、羅馬文化搬出來,說成了自己的文明起源。

同樣的道理,在科技上也是一樣。近代的科學定義,也是他們編的,話語權在他們那裡,他說你這不是科學只是實踐,你就成了沒有科學創造。而可笑的是很多的中國人居然一切都唯西方言論是從,簡直有趣。

以上是我對於李約瑟問題的一些不成熟的「瞎說」。說完了古代科學,然後我想說一些與現代科學有關的東西。

曾經有人在解釋李約瑟難題的時候說,中國人不是缺少科學精神,而是缺少科學實踐。只是提假想,觀察現象,可是不知道實驗驗證與總結。

對於這個說法,我的認識是,中國人也不缺乏科學實踐,之所以會有這種認識,可能是因為中國有名的科學家太少。這一是因為國家對於科學家的保護,對於前沿科學的保密。另一個原因與社會風氣有關,我們的社會對於科學家的相關報導太少,反倒是娛樂八卦太多,這就使得人們對於科學家的認識不多,甚至於很多人都追崇明星,而不崇拜科學,這是一種社會的病態。

其實在我國有能力的科學家非常的多,甚至於在全世界,就屬中國從事科研的人最多,他們分布於全世界,在各個科學的領域活躍著,只是鮮為人知。

還有中國目前的科技與西方存在差距,這一是因為中國的科學技術起步慢,積累薄弱。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在基礎科學方面還有著短板。一切的科學技術突破都要依賴基礎科學,基礎科學不牢,一切都是白扯。還記得《三體》中的智子嗎?她們的目的就是鎖死人類的基礎科學,這樣人類的科技就永遠不能進步了,只能等待著三體人前來消滅他們。

可是基礎科學雖然無比重要,但是卻是投入巨大,難見成效。因為搞基礎科學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時間的投入,需要科研人員能夠耐得住寂寞,經受得住失敗與沒有成果的挫折。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在科研領域的持續不斷的支持。

可是現在的科學界,其實不只是科學界,很多領域都是,人員不願意踏踏實實的研究,只想要速成,因而願意真正投入一生在基礎科學上的人不多,而這最終只能造成科技的停滯,哪怕現有的科技玩得再6,也不會有突破的。

蓋樓如果地基不牢都有垮塌的危險,更何況是科學。因而想要科技突破,想要創新,需要先打好基礎科學的底子。

我真的希望繼經典物理、宏微觀物理之後,下一次能夠突破科學體系,給人類帶來全新的科學世界的,像牛頓、愛因斯坦、普朗克、特斯拉一樣的科學家能夠出現在中國。

相關焦點

  • 李約瑟之謎本質上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
    李約瑟之謎本質上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李約瑟之謎,由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之謎。"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 科學網—從「李約瑟之問」說起
    「李約瑟之問」提出半個多世紀以來,一代科技史學者試圖通過追溯中西方科學技術發展的歷程,或尋找答案,或提出質疑。由「李約瑟之問」引發了「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科學」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論。然而,我們做科技史研究的意義並非為了爭辯這個問題的結果。
  • 饒毅:缺乏科學精神,是我們文化中的一個重大缺陷
    正視中國科學歷史,走出自我麻痺的輝煌饒毅教授曾經在一次採訪中提到:缺乏科學傳統,缺乏科學精神,是我們文化中的一個重大缺陷,但在民間卻曾流傳出另一種說法,「中國古代科學先進,明清才衰弱」,說明中國人的科學精神不是缺失的,而是近代衰弱了。
  • 近代中國落後之謎,破解「李約瑟難題」北大韓毓海先生奇書的啟示
    根據百度百科介紹: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著名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了一個關於中國近代以來科學和工業革命發展相關思考的問題,其內容是:「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 萊布尼茨、李約瑟與朱熹
    其二,萊布尼茨對傳統的上帝觀進行了改造,在保留傳統的上帝超越的全知、全能的人格神的性質的同時,將之視為理性、秩序的化身,認為它在創世之初就將內在的法則置於事物之中,從而無需再去幹涉世界的運行。這樣一來,上帝的命令與客觀的秩序、宗教與科學就統一起來。單子就表現為能動的力,依照內在的法則而活動。由於上帝創世之初的決定,單子之間以及單子與物質之間就表現出互不幹涉卻又相互協調的「前定和諧"。
  • 從大儒黃宗羲的《太極圖講義》看「李約瑟難題」
    著名的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他所寫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一個疑問: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明曾經長期領先於世界,對人類的科技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但為什麼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發生?「李約瑟難題」其實也不是李約瑟一個人想過,歷史上很多人都想過這個問題。
  • 到底是什麼,讓古代中國的科技充滿了「李約瑟難題」
    李約瑟「李約瑟難題」,為什麼十七世紀以來,中國漸漸「落後」而歐洲卻疾速「進步」?為什麼近代科學不是從中國誕生?那疑問也來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古代中國的科技沒有走向近代科學,讓近代化的第一步在中國邁出?對於李約瑟之問的答案十分之多,幾乎每一個歷史學家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而本篇文章我將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中國歷史的發展潮流中,自帶一種特殊的趨勢,那邊是集權化。
  • 年近九十迎娶中國情婦的李約瑟,與中國有著怎樣的情緣
    一部共七卷三十四冊的劃時代鴻篇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將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以及鋼鐵冶煉技術、機械鐘錶、拱橋和鐵索橋、深井鑽探設備、水上航行用的明輪船、前桅帆、後桅帆、密封倉和尾舵等中國的諸多科學技術盡列其上,讓世界為之矚目,也讓西方人看到,中國不僅是有科學的,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的「世界第一」。
  • 國際友人李約瑟和艾黎隴上西行紀(圖)
    【專題】弘揚路易艾黎精神   李約瑟和路易·艾黎都是中國「十大國際友人」,李約瑟把大半生的學術生涯都獻給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的研究與著述,最終以一部龐大的《中國科學技術史》而聞名中外。
  • 鮑文欣|思想史視域中的「李約瑟難題」
    李約瑟的一生堪稱傳奇。他主事的《中國科學技術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簡稱SCC)早已成為中國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經典,也給當代中國人留下了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李約瑟難題」。回訪有關「難題」的爭論,筆者不敢也無意於論斷它是否已經解決,而是覺得可以在思想史視域中獲得饒有興味的發現。
  • 1943年英國學者李約瑟考察甘肅,他鏡頭裡的中國人窮困不堪
    1、1943年,英國學者李約瑟沿川陝公路和甘新公路直抵敦煌,訪問了川陝甘各地並拍攝了許多照片。這些老照片對於研究當地的歷史地理和社會狀況,很有價值。圖為:李約瑟鏡頭裡的中國人2、敦煌,買水果。
  • 如果李約瑟來到螞蟻Z空間,他能解答「李約瑟難題」嗎?
    如果李約瑟來到2020年的杭州,如果他造訪西溪路上的螞蟻Z空間,他的「李約瑟難題」會否得到一個答案? 貳 世上沒有如果,李約瑟早已於1995年3月24日作古。他活了95歲,是真正的世紀老人。
  • 錢學森之問與李約瑟難題分別是什麼?為什麼至今仍發人深省?
    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帶領一群科學家,成功完成了「兩彈一星」工程,讓我國掌握了對抗強敵的國之利器。由於錢學森的突出貢獻,其本人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是我國科技界的一個標杆、一座豐碑。
  • 造成「李約瑟難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英國學者李約瑟(1900—1995年)在其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發問:「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這個問題換言之即是「中國近代科學為什麼落後了?」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
  • 東亞人真的比西方人矮?我們還能長高嗎?打破中國人身高之謎!
    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要講清楚,中國人過去真的矮嗎? 在傳統觀念裡,黃種人就是要矮於白人和黑人,尤其是東亞人,給人的印象就是身材瘦小,個子不高。而且有意思的是,無論中外東西,大家不約而同都認可「黃種人矮」的觀念。
  • 《復仇者聯盟4》四大未解之謎,每一個都讓人疑惑!
    本期話題【《復仇者聯盟4》四大未解之謎,每一個都讓人疑惑!】 喜歡看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系列的觀眾想必都對《復仇者聯盟4》記憶猶新,因為《復聯4》被稱為漫威史上英雄聚的最齊的一次,英雄齊聚,劇情愈發精彩,所以觀眾更加喜歡《復聯4》的出現。
  • 「龍」真實存在嗎?當年營口墜下的到底是什麼?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這首歌在王力宏加入了中國元素之後,讓無數的中國人愛上了這首龍的傳人,而對於無數的國人來說,龍就是我們心中最神秘最強大的信仰,但是龍是真實存在的嗎?當年營口墜下的到底是何物,至今還是未解之謎。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龍似乎已經漸漸的脫離了我們的生活,為了生活奔波的人們,更加依賴的是自己的雙手與智慧,不會再像過去的人一樣還會禮拜神佛,天公不作美也阻擋不了科技的進步,但是龍一直是人們心中非常大的疑惑,雖然古代有著無數的神話的故事,但是他們其實都是有著各自的原型,如與龍並稱的鳳就有非常多的原型,而且根據不同種類有著不同原型。
  • 阿衰:什麼是科學精神?阿衰為求證科學竟砸校長的新車
    怕踢中學的阿衰同學除了對學習不感興趣之外,對其餘的一切事情都充滿好奇心,最近他迷上了求證各種科學實驗,為此差點沒把自己的家給敗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天,阿衰拿著圓規、三角尺和計算機一直在搗鼓,大臉妹看阿衰忙活了半天也沒有任何頭緒,非常疑惑。
  •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為何會說:「中國沒科學不奇怪?」原因很心酸
    當時,斯威夫特參加了一個課題「中國歷史上有科學嗎」。然後斯威夫特根據討論的結果和自己的觀點寫了一封信寄給愛因斯坦。作為頂尖科學家,愛因斯坦也以謙虛溫和著稱。他經常回答年輕人的問題。收到題目後,他給斯威夫特回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