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媽媽育兒經
孩子的學習能力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孩子的學習能力受到自身身體因素及來自母體等方面的影響,建議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鍛鍊。小趙家的孩子很聰明,不管學什麼東西都能夠很快掌握要領。並且,小趙家的孩子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全神貫注的盯著老師和黑板認真聽講。還對老師所講的內容能夠清楚準確的記住。小張家的孩子,也很聰明,很活潑,上課時總愛東張西望,無法安靜下認真聽講,老師講課的內容根本聽不進去,所以小張的家的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
記得有一位育兒老師說,孩子的學習成績等於智商加上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孩子的學習能力很重要。學習能力強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很不錯,還擁有出色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一、學習能力強的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
1、記憶力和專注力更強
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聽講和玩耍,遊戲當中。而只有當孩子全身心投入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的記憶力才會更強,對老師所講的內容,對遊戲的規則掌握的更加準確。因此,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學習成績才會更好。
2、理解能力更出色
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往往理解能力也比較強,不僅可以清楚的對所聽到的故事和內容進行完整的複述,還可以快速的理解故事情節和內容。這種情況就是孩子學習能力比較強的一種體現。
3、手眼腦協調力更和諧
很多的老師經常反應,上課時有些同學無法跟上老師的講課的進度,好像總是被拉掉幾個節拍的樣子,反應遲鈍。其實,這是孩子手眼腦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配合,不夠協調造成的。這種情況下,孩子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反應速度都會表現的比較滯後。而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很輕鬆的跟隨老師的節奏,認真的完成聽講。因此,學習能力強的孩子手眼腦更加協調,也正如老話常說的,心靈手巧。
4、更懂得掌控時間
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寫作業的效率也比較快,對於時間的安排和掌控更加合理有效。並且,寫作業和做事很少有磨蹭,拖拉的情況。而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孩子,對時間的觀念就會比較薄弱,經常寫作業磨蹭,洗漱拖拉,上學經常遲到。
從科學的層面來講,孩子的智力和記憶力在媽媽懷孕期就已經開始形成了。因此,孩子學習能力的強或弱,也會受到母體等方面的影響。
二、孩子的學習能力受到這些方面影響
1、受到媽媽的影響
從醫學角度來說,早產,剖腹產及孕期缺乏運動的媽媽,生下來的孩子,記憶力和操作能力及學習能力方面要比順產生下來的孩子弱一些。而科學的來講,大腦前庭決定著孩子的專注力和記憶力及情緒控制,平衡力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孩子的學習能力強弱也會受到母體的影響。
2、身體因素影響
孩子的學習能力有些來源於母體方面的因素,還有些與孩子自身的身體因素有關。如不喜歡運動的孩子,肌肉力量就會缺乏,手眼腦的配合就會出現不協調,反應速度也會比較滯後。一個孩子能夠把字寫的規整漂亮,不是讓孩子過早的握筆學習寫字就能夠寫漂亮。而是要鍛鍊孩子手腕和胳膊的肌肉力量,只有手腕和胳膊有力量,才能讓孩子有力氣寫字,把字寫漂亮。
3、受到孩子日常行為喜好影響
現在的孩子們都生活在建築森林裡,很少有機會到戶外或者郊外盡情的奔跑,玩耍。大多數的孩子不是坐到教室裡上課,就是在家裡寫作業,打遊戲,看電視。即使孩子玩耍也都是一些室內的坐著不動的遊戲。孩子可以很認真的完成拼圖,安靜的看電視,卻不能夠與人交流,不能夠將手眼腦協調起來全神貫注的聽老師講課。
孩子的學習能力可以在孩子小時候,通過後天的培養和鍛鍊來提升。而鍛鍊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不是讓孩子去上更多的課外輔導班,或者特長班。而是應當抓住孩子的這些方面來進行鍛鍊和培養。
三、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建議父母從這些方面進行鍛鍊
1、讓孩子學會掌控和安排時間
對於幼兒階段,也就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對時間的概念是很模糊的。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說沒有時間觀念和時間意識。所以,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在媽媽喊洗臉,刷牙,吃飯的時候,都會很磨蹭。及時,媽媽說馬上要遲到了,孩子也沒有絲毫的緊迫感。這就需要媽媽讓孩子認識時間,並掌控時間。給孩子一個小鬧鐘,教給孩子認識時間。並讓孩子切身體驗一分鐘,五分鐘的時間有多長,一分鐘和五分鐘可以做完哪些事情。
2、鍛鍊孩子肌肉反應速度
孩子的肌肉反應速度比較快,大腦和手眼的配合就會更加協調。可以讓孩子經常練習拍球,跳繩,遊泳等。這些運動都需要孩子手眼腦和肢體之間相互配合來完成,更可以讓孩子的身體變得更加靈活強壯。這樣孩子在聽老師講課的時候,就會知道如何將大腦和手眼進行運轉,來完成聽講。
3、讓孩子多參加互動類小遊戲
孩子自己玩拼圖,自己搭積木,自己看電視,玩手機等,這些遊戲和娛樂項目都是通過單一的通道來向孩子傳遞信息的,是無法與孩子形成互動交流的。這種單一的通道,不利於激發和調動孩子的大腦和視覺及聽覺和理解能力之間的合作及交流。可以經常讓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或者讓孩子給爸媽當小老師講故事。這樣,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和交際能力及適應能力,而這些也是孩子學習能力的一部分。
我國歷史學家吳晗先生說過,學習上做一眼勤、手勤、腦勤,就可以成為有學問的人。這句話總和概括了,人所從事一切的工作和學習,都需要手眼腦和肢體之間的配合來完成。而很多的父母都只想辦法提高孩子的智商,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卻忽略了對孩子身體的鍛鍊,而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能力。
互動話題討論:你家孩子幾歲學會拍球和跳繩的呢?
(圖片數據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