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慶教授(左3)在台州黃巖區嶼頭鄉沙灘村指導工作。 夏小懿 攝
中新網杭州9月17日電 題:上海「楊高修」八年下鄉記:村裡的狗見了也不叫了
作者:嚴格 童笑雨
基本是每兩周一次,從上海出發,橫跨350多公裡,坐3個多小時動車,到達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這是同濟大學教授楊貴慶走了八年的路。八年裡,他的足跡遍及黃巖,成功復興了一批古村落。近日在浙江杭州召開的新時代鄉村文旅運營專題研討會上,記者採訪了他。
楊貴慶是黃巖美麗鄉村建設「總規劃師」,在當地方言,教授為「高修」,所以當地村民都喊他「楊高修」(楊教授)。駐村參與鄉村規劃的這八年,他把黃巖當成了「第二故鄉」。當地人說,「楊高修」來,村裡的狗都不叫了。
黃巖區寧溪鎮烏巖頭古村改造後一景。 夏小懿 攝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楊貴慶與黃巖結緣,是在2012年。彼時,他的團隊來到黃巖區,決定將嶼頭鄉沙灘村作為第一個實踐案例,探索一條鄉村振興之道。
沙灘村,因新村異地重建,原有的老街巷、房屋等人去樓空,破敗不堪。踏進村落,楊貴慶喜憂參半。喜的是,當地有文化遺存太尉殿;憂的是,環境著實糟糕。
「糞坑遍地,茅廁就是家家戶戶門口一個棚,既不衛生,又『讓人沒有尊嚴』。」楊貴慶下鄉第一件事,就是開展一場「廁所革命」,建造一處「像樣」的公廁,既為村民提供方便,也能為遊客所用。那以後,村民慢慢地開始用上了抽水馬桶。
解決了「方便」這件頭等大事,接下來沙灘村的規劃和改造也變得方便了起來。
但楊貴慶也不光是拍拍腦袋。他有自己獨特的「工作十法」:柔性規劃、細化確權、功能注入、適用技術、培訓跟進,黨建固基,城鄉共享,話語構建等,「廁所革命」是十法之一,點穴啟動。
在楊貴慶的構想中,下一步進行的,是挖掘確立一個鄉村的獨有內涵,實施「文化定樁」。
「一開始村民都很不自信。」楊貴慶覺得,八年來村裡最大的變化是村民的表情。從一開始覺得自己家鄉挺落魄,到現在走路也挺起了腰杆。這個轉變的背後,他認為是文化自信的表現。
七百多年前,沙灘村所在地村民黃希旦因撲火救人犧牲,被皇帝封賞。此後,黃希旦被當地村民奉為「先祖」並建太尉殿。每逢農曆十月一日,村民還舉辦社戲活動。楊貴慶認為,「崇尚英雄」和「愛護家鄉」是當地文化之根,也是沙灘村規劃和修復的起點。
在他的指導、規劃下,社戲廣場成了文化休閒場所,柴火房「變臉」圖書角和休閒吧。除了廣義上的文化,楊貴慶也在飲食文化上下功夫。
黃巖區嶼頭鄉沙灘村老村改造後一景。 黃子薇 攝
沙灘村的饅頭在當地知名度頗高。村民王菊玲有祖傳手藝,做了幾十年的饅頭。因為水質和製作工藝原因,她做的饅頭特別甜,很多人慕名來買。據悉,現在她每天賣出的饅頭有五六千個,一年下來收入有五六十萬元。
「為什麼一個饅頭就能富了一個村?那是因為饅頭背後的製作工藝和文化。如果把饅頭換成烤腸,還會有人記得嗎?」楊貴慶說。
文化為鄉村振興打下了樁。但讓它活起來,需要產業加持。2018年,作為中國首家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同濟·黃巖鄉村振興學院正式揭牌,沙灘村是其中一個校區。這一學院的成立,為當地鄉村振興找到了一條產業賦能之路。
據統計,2019年,鄉村學院承接了103期培訓。培訓班和考察團一波接一波地來,圍繞太尉殿建設的社戲廣場日益火爆,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流,村裡的饅頭更火了,村民的土特產也經常供不應求。
「在鄉村,沒有文化內涵支撐的產業雖能暫時帶來客流量,但不長久,這是沒有根的。」楊貴慶一直秉持這個觀點。
沙灘村的改造,讓這個「空心村」變成了網紅村。遊客願意來了,年輕人想著回家發展了,村民的錢包鼓了。
「楊高修」,是村民對楊貴慶的尊稱,但楊貴慶顯然更喜歡另一個解釋:「高修,不就是說鄉村規劃是一場高級的修行嗎?」
他說,在鄉村改造理念傳達的過程中,最困難的,是理念的溝通。一些項目一開始並沒有得到村民的一致擁護,如何推動項目實施?他認為要把規劃以柔性的方式展現,比如,邊建設邊商量、邊調整邊完善,必要時還要與村民達成妥協。
在沙灘村改造中,施工隊和村民認為要把社戲廣場全部鋪上水泥,這樣高效又便捷。但楊貴慶是從生態的角度思考的,希望用石板。用水泥鋪路,土壤固化怎麼辦?但他知道,不能和對方單單講生態「學術術語」。
他換了一種思路。「我說雨水是『財水』,肥水不流外人田。鋪了水泥路,雨水滲不下去,就都流走了。」說到這時,楊貴慶哈哈大笑。也是因為這一「接地氣」的理由,村民覺得很有道理,放棄了用水泥鋪裝。
還有一次,當地堅決要把一處院子裡面的一棵樹砍掉,因為覺得四邊院牆,中間一木是「困」字。楊貴慶想了個說法,旁邊還有一個門,那是「閒」,鄉村旅遊不是休閒嗎?結果皆大歡喜。
這樣的場景,楊貴慶面臨了很多次。村民們也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最後真心實意的相信,說「楊高修」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楊貴慶在黃巖紮根了八年。自從他受邀擔任黃巖美麗鄉村建設的「總規劃師」後,他還承接了當地烏巖頭村、直街村、頭陀村、蔡家洋村、瓦瓷窯村等村莊的鄉村規劃。
這些年,也不是沒有人邀請他去別的鄉鎮做項目,哪怕當地自然條件比黃巖好,項目資金充足,但他都婉言拒絕了。楊貴慶覺得黃巖的鄉村,沒有太震撼的綠水青山,也沒有太耀眼的文化積澱,「但是這樣綠水青山並不典型的鄉村,也能有金山銀山,這才有推廣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