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來了!上海知青下鄉第一夜,就被狼群包圍在北大荒的知青點

2021-01-20 傅二爺講故事

作者王天祥授權發表

此圖版權歸於網絡。東北的雪原狼來了。

「狼來了」,是中國民間流傳廣泛並久遠的故事。天南地北祖祖輩輩的許多人,都喜歡用狼故事嚇唬那些不聽話的淘氣孩子。但是,無論城市農村,除了江南林區、北方草原、黑龍江北大荒,吉林長白山等地的人外,有什麼人真正見過野狼,並與狼有過交集呢?

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城市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潮,讓好多大中城市的知識青年走進了東北的長白山、興安嶺、北大荒,並生平第一次與狼邂逅,以致生發出許多狼故事來。然而在知青們出生的城市中,他們只是在公園中見過耷拉著尾巴垂頭喪氣的狼,總覺得公園中這打眼一看像老狗的狼,沒有野性,沒有鬥志,實在沒啥可怕的。即便那些聽來的千奇百怪的狼故事,也畢竟是瞎話,大概連女生都不會真正害怕。可是,自從走進東北的山村後,狼卻成了知青們心頭的魔鬼。下邊,僅舉一例。

此圖版權歸於網絡。狼來了。而且是東北的雪原狼。

★城市知青下鄉的第一課——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十幾位上海下鄉知青,剛剛入住北大荒某村屯的第一個晚上,就遭遇了狼群的包圍。究竟是何原因呢?

那天,這些上海知青從縣城乘坐山村接知青的馬車,第一次踏入北大荒,第一次看到了地廣人稀的北大荒農村寥寥落落的土房茅屋,第一次看到了蒼茫的山林和遼闊的草甸,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把「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口號,真正和命運聯繫到了一起。

這是個位於北大荒邊緣的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屯子,知青點砌著對面火炕的三間大屋子建築在村頭。那天,屯子裡幾乎所有的男男女女都聚集在這裡忙活著,為知青們做好了第一頓午餐。那些淳樸的鄉親把知青當親人對待,這讓知青們人人感動。按照生產隊的安排,鄉親們下午要當著知識青年們的面兒,為他們殺第一頭豬,做第一鍋豆腐。但是,這些知青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願望十分強烈,他們堅決要求除了做大豆腐這個技術活兒之外,所有與生活有關的事情,必須由他們自己動手,而且從晚飯開始。於是,他們堅決地謝絕了所有鄉親們的幫助指導,開始了完全的獨立生活。

月夜孤狼嗥。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生產隊裡送來的大肥豬捆綁在門前的院子裡,鄉親們送來的雞鴨鵝也紛紛綁縛著腿和翅膀擺放在門前。等鄉親們全部離開後,知青點的戶長當即點名分工:所有知青男女立刻分頭殺豬、殺雞、宰鵝。肥豬被幾名男知青費了好大勁兒才亂刀捅死。宰殺過程中肥豬一邊掙扎一邊嚎叫,飛竄的豬血噴濺了知青滿身、滿地。雞鴨鵝則被他們一隻只地按到地上剁掉了腦袋,但剁掉腦袋的無頭公雞還在地上飛騰,剁掉腦袋的大鵝,竟然還能在地上東跑西撞……

這些知青很能幹,在沒有任何人的指導下,他們竟然在傍晚時分就把肥豬剝乾淨了皮,把雞鴨鵝拔乾淨了羽毛,然後又把這些宰殺的牲畜家禽開膛破肚,把肉弄回了屋子,開始烹煮。

孤狼夜嚎,招引群狼匯聚。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情況嚴重。下鄉的第一晚,狼群包圍了知青點

晚餐時,男女知青豪情滿懷。他們第一次遠離父母獨立生活,決定大碗酒大塊肉地舉酒慶賀,慶賀他們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北大荒後自力更生的第一頓飯。吃喝時,大家把老隊長講的「北大荒真荒涼,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的民謠,津津樂道地當著笑話講述著,然後紛紛感興趣地議論著:不知這北大荒邊兒上,是不是真的有狼……

北大荒的夜晚格外寧靜,悽厲的狼嚎從深山密林中悠悠傳來,偶爾有幾聲狺狺犬吠響起。夜深人靜時,遊蕩在村屯周圍的野狼開始到村邊覓食。時而有狼嚎聲近距離響起,開始一聲,兩聲,接著此起彼伏。知青們聞之毛骨悚然。開始的狼嚎聲比較遙遠,漸漸地越來越近。屯落中的狗叫聲也此起彼伏,聲聲急驟。知青點院中強烈的血腥和牲口腸肚的氣味,引誘著周圍的野狼一邊嚎叫一邊快速向這裡匯聚。它們試試探探地竄進了知青點的院子,不久就肆無忌憚地相互兇惡地撕咬著,爭奪起地上的食物來。

雪原狼對天嚎叫。

★被狼堵在屋子裡的知青,只好把菜盆當便盆

正在酣睡的知青們全都被野狼的撕咬聲驚醒。有膽大者幾人結夥拿起手電剛剛推門出屋一看:手電光下,幾十對綠色的眼睛閃著寒光,兇惡地注視著他們。每隻狼都張著血淋淋的大嘴,呲著白森森的尖牙利齒,朝著它們低聲地吼叫。知青們大驚失色,呼啦啦迅速退回房子,牢牢地拴好門,然後人人手執菜刀、木柴,嚴陣以待。沒有武器的就舉著自己的皮鞋。知青戶長倒有大將風度,臨危不亂地指揮他們分兵把守——三名男生守護房門,其餘男生分別帶領女生守護著屋子的所有窗戶。若是野狼敢於衝破門窗,便來一個打一個!

院子中,吃飽的野狼剛剛遁去,又一批野狼聞味而至。最後趕來的野狼什麼也沒有吃到,但憑著靈敏的嗅覺,探得美味都在房屋中。於是,它們雙腿搭在窗臺上,向屋中窺探,長嘴頂在玻璃上向屋內嚎叫。幸虧窗外還釘著防獸的粗木窗欞子,否則它們說不定會撞破玻璃鑽進來。有的野狼居然用尖牙利爪「咔嚓咔嚓」地啃撓著外屋的木門,讓守門的知青恐懼得瑟瑟發抖。就這樣一直鬧騰到天亮,狼們才戀戀不捨地陸續退進山林。

這一夜,知青們誰也沒敢出屋上廁所,有幾人當場就嚇尿了褲子。男女生越是緊張就越是想上廁所。知青戶長只好下令:男女生各拿一個菜盆回臥室做尿盆。天亮後,再到供銷社去買盆……

★狼群包圍知青點,引來了調查組

此事驚動了公社、縣領導部門,也驚動軍墾部隊團部。第二天下午,聯合調查組就匆匆來到了知青點。在那個重視階級鬥爭的年代,領導們第一個調查矛頭就對準了假想的敵人。是地富反壞右們把狼引來的吧?可是老支書和老隊長說,這個屯子以及附近的幾個屯子都是早年闖關東的山東人,祖祖輩輩貧下中農,家家苦大仇深,人人根紅苗正。難道是「蘇修」特務想破壞中國的上山下鄉,故意設計把野狼引來的嗎?然而,這裡雖然號稱北大荒,但並非北大荒的縱深地帶,而且遠離中蘇邊境,既無軍事設施和工廠礦山,也非軍墾部隊下鄉知青的聚集區,不可能是「蘇修」特務的關注重點對象。最後,還是老支書和老隊長的分析,獲得了調查組的認可。

正在示威的野狼。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原來,這裡的山雖然不高,林雖然不密,但荒草甸子連片,野雞兔子獐子狍子很多,自古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之說。所以這裡自古狼多,有「北大荒真荒涼,又有兔子又有狼」的民謠。白天人們去山林幹活,不小心就會遭遇狼。夜晚,睡在炕上,常常會聽到野狼在村頭村尾悽厲地嚎叫。但是習慣了,沒人拿這當回事兒,因為畢竟沒有發生過野狼害人的事件。昨晚狼群突然包圍知青點兒,恐怕不是為了迫害知青來的,更不是因為知青是大城市來的孩子才成為攻擊對象的。狼來了,大概和知青們昨天下午宰殺牲畜有關。

經過詢問方知,知青們亂刀捅死肥豬時,血流滿地,沒有把豬血收起來。豬皮、豬腸等五臟六腑,還有雞鴨鵝的腦袋、羽毛、內臟,也被隨便扔棄得滿地皆是。連洗涮肉的水都隨意地潑灑在門前的地上。這些東西散發的濃厚的血腥氣,引來了一隻只本來是散兵遊勇似的狼,於是它們彼此呼號,召朋引伴,越聚越多,不斷匯聚到知青點的院落中,爭先恐後地搶吃那些豬皮、豬血、豬砸碎以及雞鴨鵝的腦袋、下水。後來的狼一無所獲,只能舔食地上的血水。不能飽腹過癮咋辦?它們憑藉著靈敏的鼻子嗅到,屋子中還有肉。於是,才會出現野狼咬門、扒窗等異常現象。

群狼夜嚎。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真相大白,原來如此

知青戶長坦言,他們宰殺牲畜時,千方百計地把所有貧下中農全部勸回了,除了技術含量很高的大豆腐需要貧下中農製作,但也是派知青到屯子中的豆腐坊取回來的。他們的目的就是從第一頓晚飯起,一切自力更生,自己動手。但是,他們不知道這些牲畜的血、五臟六腑都是好吃的東西。即便是剝下的豬皮,也帶著很多的肉,因為他們根本不會剝獸皮。他們準備第二天早晨,再把院子裡的牲畜砸碎和羽毛等垃圾挖坑埋掉。但是沒想到,卻由此引來了狼群的圍攻。

……二十年前,我在上海的一家名曰「北大荒知青飯店」裡,邂逅了十幾名年近花甲的北大荒老知青,聽他們講述了這段年輕時遠赴東北邊陲的「上山下鄉」的真實經歷。他們下鄉時是老三屆,1967年來到北大荒。幾位男知青講述此事時個個慷慨悲壯,而幾名女知青則淚流滿面,感慨萬千。他們說,他們剛剛集體赴東北探望那個知青點的老鄉們回來,可惜屯子裡當年的老書記和老隊長以及許多老人已經去世了。和他們年紀相仿的貧下中農社員也已寥寥無幾。那裡的年輕人對他們的這段經歷只是偶爾當瞎話聽人說過。二十多年,歲月滄桑哪……

狼群來了。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我說,這個故事很生動,但從未聽說過。那些上海老知青感慨地告訴我:那一夜,狼群雖然鬧得很兇,但是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事故。為了避免引起其他地方的知青恐慌,調查組諄諄告誡我們不要對此事進行傳播,強調「這是紀律,不得違犯」。上級政府以及軍墾兵團也沒有對下級通報這件事情,只是強調各知青點的知青,無事不得單獨外出,若要進山勞動,必須集體出動等等……(作者簡介:王天祥,山東青島人,高級記者、作家,出版長篇小說、旅遊文學、報告文學、歷史文化、旅遊文化、詩詞賞析、企業管理、市場分析、成功學、人才學等各種專著42部,撰寫電視劇200多集,創作歷史、文化、風光、紀實等專題電視片數十部,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數百篇,發表網絡文章千餘篇。)

群狼匯聚,窺伺前方。此圖版權歸於網絡。

滿族文化網

相關焦點

  • 上海知青生活往事:當年在東北插隊落戶,那次危險遭遇他至今難忘
    李秀春不光做飯麻溜,她做的飯還好吃,兩大碗菜被三名知青吃了個精光。給知青們刷洗完碗筷,李隊長就把李秀春接回了家。李秀春幫著三名男知青做了幾天飯,王振華第一個跟著李秀春學會了貼餅子,學會了燉菜熬大碴子粥,看知青們自己會做飯了,李秀春也就不來場院屋幫知青們做飯了。
  • 知青生活往事:當年在東北插隊遭遇狼群圍攻,幸虧老隊長救他一命
    上海來的這十二名知青七名男生五名女生,他們都是初中畢業生,董廣發的年齡最大,十七歲。有一名叫王桂香的女生還不滿十六周歲。他們居住在隊部的三間土坯草房裡,生產隊長張貴運為他們安排一名女社員幫助知青們熟悉東北農村的生活習慣並教知青們學習做飯。三道溝大隊地處森林邊緣的山區,那裡偏僻閉塞,社員們的生活水平都不是太好。好在知青們第一年有國庫供應糧,吃飯不成問題。
  • 杭州人在黑龍江兵團的經歷 比《狼圖騰》裡演的更驚險
    這是歲月給予的一個特定稱謂,沒有男女之分,凡是到黑龍江下鄉的,都可以稱為「龍江哥」。尤其是老三屆(1966、1967、1968三屆的初、高中畢業生,簡稱「老三屆」)中,當時杭州下鄉知青有十萬多人,其中有四萬多去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數量之大,影響了無數家庭。北大荒、兵團、屯墾、戍邊……這些在今天聽來越來越陌生的詞彙,卻曾經是一代人的生命底色。
  • 「知青歲月」留守知青:北大荒讓我多活了這20年
    在上山下鄉運動中,8176名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知青像十幾條小溪相匯於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二師轄八團。知青大返城時,知青流回城市,所剩無幾。我去二九0有四五次,先後接觸過十幾位留守知青,不知為什麼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李乃利。有段時間只要提起二九0,我就會油然想起乃利,說起乃利也會想起二九0,似乎乃利就像靖宇縣、尚志縣、一曼街、兆麟街,人與地融為一體。
  • 「老上海」知青在兵團告御狀
    和「文革」前的小學生和初中生相比,他們的特殊性不僅在於書本知識更多,還在於已經形成了自己思考和判斷事物的一套方法,帶著這一特徵下鄉的人,行動上具有更多的主見。因此,在學歷普遍較低的北大荒人中,他們顯得更不好駕馭。  1師有一個北京「老高中」知青指導員告訴我:要把一個連隊帶好,你必須用好兩撥人,一撥是連裡的排長,一撥是老高中知青。
  • 北京知青插隊50周年紀念
    3天後,知青們被分配到各公社的生產隊去。平湖的知青全部分配到漢古爾河公社插隊。漢古爾河公社在莫旗的最南部,境內全是平原,是全旗中人口最多的公社。那天上午,校園裡來了許多馬車,都是各生產隊來接知青的。大家找到各自要去生產隊的馬車,將行李搬上車,人坐在行李上。趕車的人,北方稱車老闆,他將大鞭一甩,一聲吆喝,馬兒就拉著知青們奔向新的家。
  • 為了鄉親豁出命——上海知青楊曉滬「二次下鄉」帶領鄉親致富
    知識青年楊曉滬接下來的日子,知青和村民們見證了楊曉滬的與眾不同之處。他進村沒幾天,看到食堂的活兒沒人願意幹,就自告奮勇到食堂給大夥做飯。當時村裡有30多名知青,除了黑河當地青年,其餘都是上海來的。常言說,眾口難調。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個人小口味匯聚到一起就成了大問題。
  • 北大荒曾怒放的「芭蕾之花」
    「白毛女」和楊各莊的鄉親們作者:賈宏圖十九團宣傳隊演出芭蕾舞劇《白毛女》我在上海美術館籤名售書,來參觀「青春敘事」——知青油畫邀請展的老知青很多,順便買我的《我們的故事》。無獨有偶,在全團的匯演中,三營宣傳隊也演出了芭蕾舞《白毛女》的片段,這回是雙人舞,跳『大春』的岑惠中和跳『白毛女』的畢尹中都是上海的知青,他們是一個學校宣傳隊的,是一對很好的搭檔。團裡領導一看,非常高興,決定成立一個宣傳隊,排演芭蕾舞劇《白毛女》。師裡也要搞匯演,他們要來個出奇制勝。
  • 上海知青生活往事:時隔多年,想起那隻大黑狗他就心疼
    我們小區三號樓的李長寧老師是上海人,他曾在這裡的偏遠山區插隊落戶多年,後來被招聘為小學老師,直至退休。退休後李老師和他愛人一起回到了上海,在上海生活了一年,實在是不適應上海的生活了,他夫婦倆又回到了東北。
  • 「知青歲月」知青馬群
    為什麼馬群增加緩慢,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由於年輕馬倌不認真下馬夜,或者說是他們經常不去下馬夜,在夜晚馬群中沒有人看管可不就隨狼群去咬小馬駒了。四百多匹馬的馬群,一年只淨增了十幾匹新馬駒,其餘新生馬駒有近百隻被狼吃掉了。我們幾個知青對這些年輕馬倌不負責任的工作和造成馬群的重大損失,提出了較為激烈的批評意見。
  • 「知青歲月」知青經歷留下的不只是記憶
    我上山下鄉的時候, 年滿十八歲。母親對我說, 現在家裡極為困難, 你必須自食其力了。於是, 1969年1月28日, 我隨泉州第一批知識青年赴德化縣插隊落戶, 走進廣闊天地, 開始獨立生活。昔日知青點認識郝海庭, 在北京。當年, 她是泉州一中的高中生。
  • 《狼圖騰》:人狼大戰,狼哪是對手,只剩殘存的一絲尊嚴
    兩個下鄉的知青來到內蒙,知青之一的陳陣一去就愛上了這片草原,當陳陣第一次遇見狼時,他緊張、害怕,用鐵器擊打的聲音驅散了狼群。然後他看見了騰格里給予他的微笑,像是遇險之後的慶幸,這也開始了他與狼的不解之緣。
  • 我在北大荒!屯墾戍邊50周年,分享我那個年代的故事
    美麗的鶴城齊齊哈爾,聚集了原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5師45團北京、上海、天津、哈爾濱、齊齊哈爾、雞西等各地知青,以及當年兵團現役軍人首長,還有鶴山農場領導、老職工、老朋友,一千多人,共同慶祝「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五師四十五團各地戰友赴北大荒五十周年」慶典大聚會。戰友相見合影留念。
  • 知青故事│她從生死線上走了回來
    對返城的知青來說,北大荒總是個牽掛。這些年不斷有知青回訪北大荒,尋找那片曾灑下過自己青春的汗水和淚水的土地,尋訪曾結下深厚友情的父老鄉親。已經離開自己當年插隊的地方黑河三十多年的上海女知青陳宜芳,2004年8月,又回到了那片深情的土地,她要尋找的卻是她自己的一口棺材!
  • 知青集體戶已解散多年,他至今還保留著吃玉米面餅子的生活習慣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到達蛤蟆溝大隊的第一個晚上,躺在知青點的熱炕上,邵雨生哭得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一同來的知青們以為他病了,大家都坐起來陪著他一起流淚。從此,知青點的十三名上海知青一同參加勞動,一起生活,大家同吃一鍋飯,分睡兩間房,知青們如同兄弟姐妹,雖不是一家人卻親如一家人。年齡最大的李志成自告奮勇擔當了集體戶的戶長,他總是吃苦在先,以一個大哥哥的身份照顧著十多個弟弟妹妹。
  • "女知青"白啟嫻,下鄉時一時賭氣嫁農民,後來的結局如何?
    青年學生通過自主自願的方式與農村產生聯繫,不過當代的"下鄉青年"已經體會不到當年知青的苦楚。  女知青們的婚姻和愛情  男尊女卑一直是古代中國人的處事原則,時至今日,女性地位已經提到和男性平等的程度,但在某些領域依然有一些灰色地帶和潛規則。
  • 狼來了!認狼為祖宗的羅馬竟真出現狼群,為啥來?會吃人嗎?
    對於狼群出沒在人類居住區的現象,2名專家表示:「一般來說狼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但還是要建立一個安全的共處模式。」 所謂狼群,主要是由一對成年狼夫婦及它們的狼崽構成。狼群活動範圍基本在幾十平方公裡左右,最大可至300平方公裡。幼狼會在1歲左右離開父母,獨自生存,這些獨狼沒有固定的活動範圍,可隨時出現在任何地方,直到它們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組建家庭,構成另一個狼群,才會有固定的活動範圍。
  • 「知青歲月」追憶似水流年
    他說,我就要成為「專業作家」了,最大的心願是把過去的知青生活寫成一本書。他下鄉是自願的,因為城裡沒有他們的位置。大批下鄉已經結束了,這些零散戶只能各行其是了。振宗下鄉只因大哥酒後的一句吼:「都十七八了,還在家裡吃閒飯,有能耐出去混!」
  • 「知青歲月」誓約
    她是1968年10月從哈爾濱師院附中下鄉的(這所學校的兵團知青出了兩個省級幹部劉東輝和申立國)。當時,唐平能到兵團十分不易。因為上海同濟大學畢業的父親被打成省水利設計院的反動學術權威,正在牛棚裡接受審查,作為「黑幫子女」到兵團是過不了政審關的。生性要強的唐平找到了兵團招辦空前絕後地大哭一場,又軟磨硬泡了一天一夜,終於在大部隊啟程的前一天獲得批准,和同學們一起踏上了北去的列車。
  • 北大荒 • 狗皮帽…一段難忘的記憶
    牛馬豬羊混雜下,我不太情願、卻無可奈何地成了知青「放牛娃」,而天津知青張忠德則成了與我同僚的「放羊娃」。   七、八、九這三個月是北大荒的好季節,我趕著牛,吹著自己擅長的竹笛,晃悠在名為「勞改河」、「小臺灣」等草甸中,演繹著近似田園牧歌般的悠閒。沒想到此番「情景」,給連隊所有的知青大哥大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