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當前我國就業形勢的影響估測 - 人民論壇

2020-12-22 人民日報

    核心提示: 就業穩,則大局穩。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當前我國就業數量和質量帶來一定影響,而且給每個人的就業帶來了不確定性。但面對疫情的到來如何應對這場大考,中央部署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各地要用好用足援企穩崗政策,確保社保費階段性減免、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就業補貼等政策落地,加強政府財政金融支持,大力倡導「網際網路+就業」新模式,增強就業彈性,努力降低疫情對就業的影響,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摘要】就業穩,則大局穩。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當前我國就業數量和質量帶來一定影響,而且給每個人的就業帶來了不確定性。但面對疫情的到來如何應對這場大考,中央部署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各地要用好用足援企穩崗政策,確保社保費階段性減免、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就業補貼等政策落地,加強政府財政金融支持,大力倡導「網際網路+就業」新模式,增強就業彈性,努力降低疫情對就業的影響,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關鍵詞】疫情 就業 農民工 高校畢業生 【中圖分類號】D25 【文獻標識碼】A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籠罩荊楚大地,蔓延波及我國各個省市。面對這次傳染性強、潛伏期長的病毒特點,中央和各個地方政府積極採取應對疫情的有力措施。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除神農架林區外,湖北省內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個省直轄縣級市相繼全部「封城」。隨後,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中央多個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出臺延遲復工、推遲開學以及對交通、社區等嚴格管理的具體舉措。

    總體而言,短時間內新冠肺炎疫情會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較大的衝擊和不利影響。最近一段時期,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為中高速,加之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外部衝擊,來自國內國外的發展目標、約束條件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一複雜背景之下,本次疫情將對第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造成較大影響,據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預計,「按季度統計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一個季度」。具體而言,疫情目前對消費的影響最為直接和顯著,表現在交通運輸、餐飲旅遊和娛樂等服務業上。但根據恆大研究院的研究數據,從長期來看,消費的反彈潛力大,疫情的負面影響並不會持續很長時間。疫情目前對生產一側的影響還未完全顯現,主要受春節後復工進度的影響,企業生產的壓力不斷加大,基於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關鍵地位,如果同時考慮疫情對投資和出口的影響,則全球製造業和貿易、投資的損失難以估量。

    疫情對農民工返崗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直接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2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指出,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恢復,同時湖北省和武漢市疫情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其他有關地區疫情反彈風險不可忽視。要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統籌做好「六穩」工作。對於「穩就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更大力度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穩就業」的兩大重點人群,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至關重要,必須首先把握疫情對其產生的直接影響。

    疫情對農民工返崗就業的衝擊。疫情對農民工返城復工的不利影響十分明顯。以勞務輸出大省四川為例,2020年第一季度預計有50%—60%的勞動力外出受阻,即會造成60—80萬農民工返崗困難。首先,農民工從事的行業大多數是製造業、建築業和餐飲服務業等,而這些行業受疫情影響最為直接,企業復工復產推遲或是被迫減小生產規模,都會導致農民工失業風險加劇、工資水平下降。其次,農民工就業具有流動性、限制性和不穩定性。他們與僱主的勞動協議往往是短期的,長時間的停工以及開工時間的不確定性增加了農民工轉換工作的難度。而且,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較難實現網上遠程辦公。即使是有可供他們工作的場所,現場施工進度很大程度上也受原料供應和需求的影響。目前這種物流業近乎停滯、消費者需求驟減的情況下,農民工的正常返工受到很大阻礙。再次,與企業員工有勞動合同保障不同的是,農民工的工資幾乎按照工時支付。因疫情導致的工時縮短、收入下降會給農民工本就不很寬裕的生活帶來不小的負擔。最後,受疫情影響,社區、街道和城市管理等級大大提高,生活服務業的供給和需求不同程度地下降,這些都為農民工如何返城和返程之後的安置生活提出了挑戰。

    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教育部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到874萬,同比增加40萬,加之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的影響,今年上半年高校畢業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一方面,企業生產經營延遲、用工成本提高,有可能導致原有的應屆生招聘計劃縮減;另一方面,春招往往是企業招聘的重要環節,疫情致使企業無法按原計劃進行校園宣傳和現場招聘。根據Moka招聘對近200家企業招聘HR的問卷調研,約有45%的企業沒有取消原定計劃,且這其中大部分企業考慮通過線上方式進行全流程的校園招聘,但仍有約52%的企業未做決定,3%的企業取消校招。高校畢業生必須面對的還不只是春招的變化。許多應屆畢業生年前開始實習,年後由於疫情的影響遲遲不能返崗,一些企業更是損失慘重,開始考慮裁員,許多實習生也隨之失去了留下的機會。此外,雖然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增加18.9萬人,但疫情影響下複試和錄取工作安排的調整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時間上的不確定性,這讓徘徊於讀研和工作的應屆畢業生選擇起來更加為難。疫情防控期間,考察和實地調研受到極大限制,也給計劃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增加了協調成本和難度。

    疫情對當前我國就業數量和質量的影響

    首先,疫情對就業數量的影響。2月1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的基本面也沒有改變」。長期來看,也許就業不會因為此次疫情受到太大影響,但是短期內,疫情對整體就業的不利影響已經不可避免,尤其是考慮到中小企業的用工需求,會讓就業形成一系列負面的連鎖反應。其中,中小企業受到的衝擊可能尤為嚴重。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等的調研表明,在接受調查的995家中小企業中,34%的企業依靠帳上現金餘額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本次疫情也將給這些中小企業的營業收入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渡過難關,這些中小企業中高達22.43%的企業計劃減員降薪,16.2%的企業計劃停產歇業,這些將直接造成短期內就業人數的減少。

    分行業來看,以服務業細分為例,如表1所示,非數位化部分的服務消費遭遇全方位的衝擊,這些行業的就業人數必將顯著下降,遊戲、在線教育等數位化服務消費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這將一定程度上帶來這些行業的企業用人需求增長,就業人數增加。當然,製造業也受到了疫情的重大影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一季度製造業產值會下降30%以上,但如果很快控制疫情,製造業仍然總體向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製造業PMI較1月大幅下降14個百分點,短期內下行態勢明顯,對應行業的就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長期來看,製造業企穩回升將與疫情多久得到完全控制及經濟社會發展多久得到完全恢復密切相關。

    分地區來看,疫情對多地經濟和就業產生影響。其中,湖北受到的影響最大。彭博社香港分社提出,「假設到3月末才能復工,則湖北省一季度GDP總量料降低三成左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湖北GDP總量9110億元。與此同時,湖北民營企業中批發零售業(42.4%)、住宿和餐飲服務業(9.8%)、製造業(10.2%)創造的就業佔比都比較大,而這些行業恰恰是受到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湖北的就業壓力明顯驟增,短期就業人數勢必下降。此外,河南、湖南、廣東、浙江等疫情次嚴重地區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根據各省統計數據,截至2月19日,河南全省81家上市公司中已有75家復工,截至2月18日,湖南、浙江和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分別為46%、72.2%和超過50%。這些雖是疫情期間的就業表現,但考慮到在此過程中企業限產、轉產或是倒閉的現實情況,料在疫情結束之後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其次,疫情對就業質量的影響。疫情對就業質量造成的負面影響主要可以概括為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社會保障和工作歧視方面:

    工資待遇方面,由於工時減少、崗位減少,工薪階層特別是臨時工和低收入群體的工資水平會有部分程度的下降。對於下崗人群,也會造成再就業的更大困難。中高收入群體預期不會受到顯著影響。智聯招聘基於全國38個核心城市2月17日至2月21日的招聘和求職大數據分析認為,與2019年同期相比,復工第三周招聘職位數下降57.27%,平均招聘薪酬環比下降2.35%。可見,不少企業選擇縮減招聘規模並削減薪酬,國內大量中小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工作環境方面,由於新冠病毒傳染性強、潛伏期長,返崗復工人員在工作時需始終保持佩戴口罩,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對於重大或重點建設施工項目的員工來說,他們的工作條件可能更加艱苦。因為疫情延遲工期,他們不僅需要加班加點,工作強度也進一步增大。同時,由於密集性生產等因素,其受到感染的風險也會增加,防控的要求和隨之對工作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

    社會保障方面,這次疫情暴露出我國社會保障、救助體系仍有待完善。比如,中小微企業的社會保障程度相對較低,長時間的停工容易導致企業資金鍊斷裂而破產,低收入群體、工薪階層瞬間失去收入來源,家庭經濟負擔加重。這次疫情還引發了部分勞動關係問題。比如,疫情期間員工的工資如何計算?復工時間遵照政府還是企業?目前工人權益保障的體系和力度問題在疫情過後都須認真對待和逐步解決。

    工作歧視方面,疫情期間一則新聞引發了網友的極大關注,一輛掛湖北車牌的大貨車上演了一出真實版的「車在囧途」,這位司機不但被困高速,而且也不允許進入服務區休息。結果,他就這樣在高速路上流浪了20天,直到被媒體關注,問題才得到解決。無獨有偶,某企業的一名員工曾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其治癒出院後,該企業單方面擅自毀約,與其解除了勞動合同。由此可見,疫情期間確有企業不願錄用或留用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務工人員,甚至新冠肺炎康復者也在其中。不得不說,這種歧視會帶來二次傷害,也是疫情的一個間接影響。

    面對農民工返崗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穩就業如何發力

    鼓勵靈活的工作和就業。大力倡導「網際網路+就業」的新模式,鼓勵企業與線上招聘平臺合作,通過網際網路發布職位招聘信息,進行視頻面試,同時鼓勵遠程工作。在各地政府的推動下,出臺新增就業崗位的各項措施,取消限制靈活就業的一些不合理規定。降低中小微企業貸款申請條件,加大對低收入群體創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制度保障和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來推進就業。做好疫情期間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工作,加強靈活就業人員包括醫療保險在內的各項保險的保障力度。

    加強政府財政金融支持。通過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加大信貸力度。人民銀行向相關全國性銀行和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地方法人銀行發放專項再貸款,支持其向名單內企業提供優惠貸款。人民銀行增加投放、降低成本,穩定市場信心,保持市場充足流動性。中央財政安排貼息資金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銀保監會和證監會放寬融資條件,助力企業復工生產。同時,國家發改委放寬融資用途限制,支持企業在保證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復工。

    解決弱勢群體就業問題。對重點群體實施發放培訓補貼、生活補助、延長失業保險金期限等舉措。提倡關鍵行業的農民工優先返崗。服務行業可以根據社會需求,比如快遞、外賣等需求量大的行業可以提早返崗復工。建築行業的人員最為密集,應安排最後返崗。各地人社部門加大線上工作力度,組織開展線上招工信息發布,遠程招聘,電話、視頻面試等,多元化暢通求職渠道,並鼓勵尚未返崗的農民工主動謀求本地臨時就業。

    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推動網上面試、網上簽約和網上辦理就業手續。如可以設立專門平臺以整合各個招聘網站的就業信息,方便共享。適當延長擇業時間。鑑於今年上半年企業對應屆生崗位需求量可能嚴重下滑,可以考慮給予今年應屆畢業生參加下半年秋招的資格,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應對疫情之後企業用人需求反彈的問題。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比如,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群體提供一定的擇業補貼,並為其免費提供線上就業指導課程等。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姜玫如、何竑瑾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①陳文玲:《穩住中小企業就穩住了就業》,《北京日報》,2020年2月17日。

    ②朱民:《戰勝疫情,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中國經濟走向高收入階段》,新華網,2020年2月22日。

相關焦點

  • 張車偉:從經濟體系運行角度看我國當前就業問題
    張車偉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以下觀點整理自張車偉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8期)上的發言對當前中國的就業形勢有怎樣的判斷?當下中國穩就業難題到底在哪裡?雖然我國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果,但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依然沒有消除,我國經濟還沒有完全回到正軌上。現在需要擔心的是我們所受到的衝擊性失業正在慢慢變成結構性失業。這種結構性失業是和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密切相關的,這次疫情過後,我們經濟發展、結構轉變都會經歷比較大的陣痛。
  • 李濤 等:新冠疫情衝擊下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現狀實證研究
    在現有研究中,學者們主要聚焦於疫情影響、就業形勢、崗位供給、畢業生態度以及政策建議等方面展開研究。在疫情對就業的直接影響下,我國「就業形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是大學生線上擇業線上就業逆勢增長;二是大學生就業從主要勞動力市場向次要勞動力市場滲透;三是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的行業企業吸納大學生就業的崗位部分流失;四是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和國內學生海外留學受疫情影響反向衝擊(陳建偉,賴德勝,2020)。
  • 應對疫情對經濟影響,穩就業和惠民生政策需加強—新聞—科學網
    截至3月14日,新冠疫情已經波及142個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超
  • 劉奇:準確把握形勢 切實堅定信心 紮實做好穩就業惠民生工作
    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就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準確把握形勢,切實堅定信心,紮實做好穩就業惠民生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省領導殷美根、趙力平參加座談會。 就業是民生之本,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事關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民群眾高度關注。
  • ...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當前經濟形勢喜中有憂,發展環境面臨多重...
    12月12日上午,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後疫情時代的應對與抉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出席並發表演講。張軍擴介紹,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來講是喜中有憂,基本特點有三點:其一,總體呈現持續穩定恢復的態勢;其二,經濟運行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其三,發展環境面臨多重複雜調整。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總體可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前兩個月我國經濟運行主要指標增速有所回落,但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總體可控。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隨著中央加大宏觀政策的對衝力度,企業復工復產勢頭延續,二季度或下半年總體經濟可能加快復甦進程,下半年就業情況有望好轉,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有比較好的基礎。
  • 疫情對我國經濟與電力需求的影響分析
    疫情對我國經濟與電力需求的影響分析今年以來,我國以及全球範圍內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我國經濟運行受到明顯短期衝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預計全年經濟增速將大幅下降。今天我想從電力需求的視角來分析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的影響,並對全年經濟和電力需求增長進行研判。
  • 經濟素描 | 黃劍輝 王靜文: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金融的影響
    進口方面,我國進口與國內總需求高度相關,我國政府為防控疫情出臺了一系列減少人員流動、延長假期等舉措,這些勢必會導致一季度內需低迷。  固定資產投資受影響相對較小。從基建投資來看,2019年末基建投資增速落至全年最低水平,2019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做好重點領域保障」。預計2020年新增專項債額度至少達到3萬億元。
  • 應對疫情衝擊,穩就業「組合拳」如何發力?
    記者從28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打出穩就業的「組合拳」。  千方百計穩住2.9億農民工就業  2019年我國農民工總量已達2.9億人,其中1.7億人外出務工,包括7500萬人跨省務工。由於靈活就業多、一線普工多,農民工就業受疫情影響更為直接。
  • 預計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破900萬人 就業新空間在哪
    對大學生來說,既要看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就業挑戰,更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正確認識自我。對高校來說,要深入挖掘更多就業資源、拓展就業空間,從人才培養到就業各個環節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機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受到了衝擊。不過,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近日透露,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1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要好於去年。
  • 疫情對我國煤炭行業供需會產生什麼影響?
    疫情對煤炭需求的影響1 煤炭需求總量分析2019年我國煤炭消費量約39.4億t,在能源消費總量中佔比57.7%,同比下滑1.5個百分點,煤炭需求增速已連續多年低於供給增速,2011—2019年我國原煤消費量及增速如圖4所示。即使沒有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我國煤炭佔能源消費的比例也將持續下降,絕對消費量也不會大幅增長。
  • 寧波位列一季度就業形勢較好城市第七名!教育、培訓、院校行業就業...
    4月24日,某招聘網站寧波站發布《2020年一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根據這份報告,寧波位列今年一季度就業形勢較好城市的第七名,在一線、新一線城市中排在武漢之後。在這個報告中,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推出了CIER(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反映我國就業市場的整體走勢及景氣程度。該指標採用全站數據分析而得,通過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等級、不同企業類型等供需指標的動態變化,來反映就業市場上職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例變化,進而起到監測中國就業市場景氣程度變化的作用。
  • 景觀設計的就業形勢如何?
    景觀設計的實習生薪資只有三四千,而且經常熬夜加班,工作又苦又累,因此對景觀設計失去了信心,到底景觀設計的就業形勢如何呢?築招網小編和大家一起分析!2.需要擁有獨特性的景觀設計人才我國的景觀設計狀況良好,但缺乏獨特性。我國擁有56個民族和660個城市、地區,但只有少數景觀設計擁有獨特性。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景觀設計師應該充分發揮地區的特色,讓設計變得獨一無二。
  • 疫情過後軟體行業就業形勢分析!IT應屆生如何輕取大廠offer?
    背景介紹受到疫情影響,目前而言就業形勢略顯嚴峻,很多畢業生都稱今年是世上最難畢業季。的確,由於經濟暫時還沒有完全恢復,一些做對外出口的公司以及國際性大廠未來形勢仍然不明朗。所以目前很多企業都處於保穩的狀態,或者是降低員工薪水一同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以求在這場疫情風波下自保。
  • 極不平凡的一年見證強大自信(人民論壇)
    近日,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公布11月經濟數據,中國經濟表現亮眼:11月,我國外貿出口增長2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一系列宏觀數據表明,國民經濟運行延續恢復態勢。
  • 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多大?重磅官宣來了!
    為什麼說經濟經受住了疫情衝擊?儘管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衝擊。但國家統計局稱,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短期的,也是外在的,它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內在向上的發展勢頭。
  • 招商宏觀:當前主要風險還是在於海外疫情擴散的負反饋效應
    來源:證券時報網招商宏觀指出,當前的主要風險還是在於海外疫情擴散的負反饋效應。一則,出口將面臨三重壓力,即國內外供給短缺以及外需萎縮;二則,以科技為代表的新基建可能會因為全球產業鏈的疫情衝擊而受到負面影響;三則,疫情疊加原油價格戰,國內PPI通縮形勢可能將更加嚴重,這對企業盈利等方面都將造成不利影響。內需方面的問題在於,在宏觀負債率的緊箍咒下,傳統基建再加碼空間有限,新基建體量不足又可能面臨全球產業鏈的不利影響。
  • 【地評線】江右時評:以「防」應變 決不讓疫情形勢發生逆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18日召開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發生逆轉。
  • 「新形勢 新舉措 新格局」——湖南女子學院組織招生就業工作會議
    湖南女子學院「新形勢 新舉措 新格局」招生就業工作會議現場紅網時刻長沙12月23日訊(通訊員 閆萌)為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按照教育部、教育廳有關文件要求,深入領會湖南新高考改革政策,實施好畢業生就業促進行動
  •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民航業的影響
    在此背景下,自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後,我國國際航空運輸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一方面,部分國內外航司暫停或削減了國際航班計劃,1月10日-2月10日,國際出港航班取消數量已近10000架次,自2月份以來,每天取消的出港國際航班超過500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