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一號」衛星首次對Pc1地磁脈動 實現南北共軛觀測

2020-12-12 瀟湘晨報

「張衡一號」衛星首次對Pc1地磁脈動 實現南北共軛觀測

科技日報北京7月1日電 (記者陸成寬)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我國自主研發的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首次在電離層對Pc1地磁脈動實現了南北共軛觀測。來自該中心的高精度磁強計研製團隊利用磁場和電場數據以及歐洲空間局Swarm衛星和地磁臺站觀測,對波動的特性和產生機制進行深入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地球物理學年鑑》上。

Pc1地磁脈動是指頻率在0.2—5赫茲的低頻波動,與地磁活動密切相關,最易發生在磁暴恢復相期間,與空間的電磁離子迴旋波(EMIC)相對應。1936年在地磁數據中發現Pc1地磁脈動以來,科學家對Pc1地磁脈動的起源和傳播途徑進行了大量觀測研究。「受限於空間觀測位置,以及EMIC(Pc1)波動傳播過程中在電離層波腔內的極化反轉、頻率反射以及迴旋吸收等作用,磁層中激發的EMIC(Pc1)波動如何傳播到地面這一問題尚無定論。」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李磊說。

在2018年8月27日磁暴恢復相期間,「張衡一號」在電離層內依次飛越南北共軛區域時,觀測到Pc1波動。得益於「張衡一號」電磁場的聯合觀測,研究確定Pc1地磁脈動以阿爾芬波的形式注入到南北電離層,並呈混合偏振狀態。通過比對等離子體層頂的位置,研究人員推測,磁暴恢復相期間,等離子體層頂向外移動,赤道環電流中能離子注入,引起冷等離子體不穩定性而激發EMIC波動。該EMIC(Pc1)波動沿磁力線向南北高緯區域到達電離層,在電離層波腔內傳播並被多個地面臺站觀測到。

李磊表示,這次觀測為Pc1理論提供了直接的觀測證據,「張衡一號」將為地球空間環境研究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數據。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發射全天監測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的衛星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Monitor,簡稱GECAM)發射升空,兩顆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首次發射全天監測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的衛星。
  • 「海絲一號」衛星實現「零突破」 福建衛星產業「加速跑」
    中新網福州12月23日電 (記者 龍敏)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福建首顆衛星「海絲一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後,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懷柔一號」衛星成功發射,衛星「擺渡人」,東陽人!
    蔣虎 據中國科學院相關專家介紹,這是我國首次發射全天監測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的衛星,也是我國繼2019年8月「太極一號」成功發射後,時隔一年再次發射空間科學衛星。2016年2月,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宣布人類於2015年9月14日首次探測到兩顆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開啟了「聆聽宇宙」的引力波天文學時代,這也是目前為止人類唯一探測到的引力波。 「小極」和「小目」上太空是有什麼光榮使命呢?簡單地說,主要為了追蹤引力波。要想全面了解它,找到它至關重要。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其兩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極目」空間科學衛星作用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其兩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
  • 以北京地名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引力波伽馬暴等被監測
    此外,衛星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投入使用後,「懷柔一號」衛星的探測數據將下傳到位於懷柔科學城的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供科學家開展科學研究。「懷柔一號」衛星還有一個萌萌的暱稱——「極目」,兩顆小衛星「小極」和「小目」分布於地球兩側,猶如二「目」觀測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劇烈爆發現象,並發布觀測警報,引導國內外科學家利用各類望遠鏡開展觀測。
  • 衛星以「懷柔」命名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懷柔一號)空間...
    GECAM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2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此外,GECAM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空間科學衛星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簡稱GECAM)由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2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
  • 剛剛,「海絲一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發射升空!
    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 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 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海絲一號衛星宣傳片 海絲一號衛星發射升空 不少廈大學生都表示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光明日報...
    這顆衛星的大名為「懷柔一號」,由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命名,暱稱是「極目」。「極目」科學衛星由兩顆小衛星組成,分別叫「小極」和「小目」,它們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分布於地球兩側,形成兩「極」之勢,猶如二「目」。
  • 今天凌晨,以咱懷柔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
    它們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此外,衛星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 科普|常見國產衛星參數介紹
    02 遙感衛星的分類 通常,根據遙感觀測的對象,從大的方面可以分為對地遙感衛星、月球遙感衛星以及行星遙感衛星。這裡只討論對地遙感衛星。 根據對地觀測的領域,可以將遙感衛星分為陸地、大氣和海洋三大系列。
  • 清華天文成果登上《自然天文》雜誌 實現觀測方法革新
    新京報訊(記者 樊朔)5月11日晚,《自然天文》雜誌正式發布了清華大學天文系教授馮驊課題組的論文,清華大學主導的空間天文項目「極光計劃」在觀測一年後首次發現了脈衝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X射線偏振信號的變化,這一探測結果標誌著,因技術困難停滯了40多年的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窗口重新開啟
  • 快舟一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失利
    9月12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傳來噩耗,由中國商業固體運載火箭主力—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任務失敗。火箭在發射升空之空之後飛行姿態出現異常,最後連帶衛星一同墜毀,目前正在排查失利原因。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懷柔一號」
    長十一火箭首次在新生產基地完成總裝測試,標誌著東方航天港產業化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為一院固體運載火箭全面轉產海陽打下堅實基礎。 長十一火箭首次 承擔國家空間科學探測發射任務 本次發射的GECAM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由2顆微小衛星組成,是「多波段、多信使」天文學時代重要的高能望遠鏡。
  • 8個問題+1個動畫→讓你讀懂衛星「懷柔一號」
    Q衛星為啥叫「懷柔一號」?Q衛星還有其他名字嗎?A「懷柔一號」衛星的「英文名」是GECAM,它還有一個萌萌的暱稱,叫「極目」,兩顆小衛星分別叫「小極」和「小目」。此外,衛星「極目」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Q衛星的「看家本領」是啥?
  • 首次地海空天多平臺協同觀測,颱風「浪卡」追風試驗取得成功
    利用衛星、火箭彈、多款(有人和無人)飛機、無人艇和追風車等,中國對颱風「浪卡」進行了協同觀測。10月12日-14日,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依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近海颱風立體協同觀測科學試驗」和亞太颱風委員會國際合作項目(EXOTICCA),聯合海南省氣象局和香港天文臺等,組織多家單位的多種觀測平臺在南海中北部(瓊海附近)海域,對2020年第16號颱風「浪卡」實施國內首次多平臺協同的颱風觀測科學試驗,並取得成功。
  •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2020-12-06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三明力量」助力「海絲一號」衛星巡天探海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由福建省招標採購集團、廈門大學、三明市投資發展集團、長沙天儀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等聯合研製的「海絲一號」SAR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點火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近地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