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拆解文章和擴展閱讀,有許多小白寫友還沒有足夠的閱讀量,難道就不能開始寫有深度的文章或小說了嗎?或是總感覺自己的文筆較幼稚,說話比較直白,感覺底氣不足,其實也有很簡單的辦法迅速提升思考力,只不過前期要經過訓練。
經過這樣小技巧的訓練越久,越容易養成慣性思維,這有助解決任何問題,不止寫作,以後在生活中遇到麻煩,用這種思考方式也會有所幫助。
第一個模版: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當你遇到一篇文章不知如何下筆,遇到小說卡文不怎麼接續,或是遇到房間凌亂不知從哪下手打掃的時候就開啟三問模式吧,它如同電腦的搜尋引擎,幫助你去腦海中尋找各種處理問題的方法。
不要小看你的大腦哦,我們所有人類是有集體潛意識的,榮格提出的心理術語,指人類祖先進化過程中,集體經驗心靈底層的精神沉積物,處於人類精神的最低層,為人類所普遍擁有。
也就是說一些基本的處理各種問題的直覺+經驗,可以令你的大腦做出最直接最精準的處理方式。
如果你的知識積累夠豐富,那處理方式也更加的輕鬆,積累知識少,大腦搜索不到問題答案,但至少也會出現一部分想法,先把這些想法搜集起來,空白處再去百度或是尋找相關書籍、相關資料。
比如你想寫一篇關於見凡爾賽文學的文章,那麼你首先得知道啥是凡爾賽文學吧,然後這種文化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它的出現導致了什麼現象,人們為只啥對這個現象津津樂道?……
把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三件事想明白了,相信你的文章大致走向就能夠摸得清楚了。
二、四象限模版
四象限模版能夠讓你深入的思考問題,也能夠橫向縱向聯繫之前學過的知識。
我們從小到大,學過的東西只有用在生活中,才能不斷的鞏固、加深印象並做到順其自然,如同學車,一開始倒檔、踩油門都很被動,還要經過大腦再傳導到手和腳,可當你訓練純熟,長期在公路上行駛,無論是哪個動作都會隨心所欲,成為自然本能,有時大腦沒想到,腳卻已經踩了剎車,避免了一起車禍。
而四象限是早期思想的訓練,做的次數多了,後期根本不用再畫這個表格,無論什麼事物,直接在腦海中就會給出各種答案和想法來。
現在我來說一下四象限的用法。
在左邊的格子上寫上你要思考的問題,右邊的格子是你曾讀過書裡、看過電視裡、生活中經歷過的事等,只要和這件事能發生聯想的都寫下來。
左下角是往深入思考後的念頭,透過這件事我得到了什麼啟示,我是認同還是不認同,這件事如果當時不這麼做,有沒有避免的方法,如果是我經歷這件事我會怎麼處理,這件事我要吸取什麼樣的教訓……
而右下角的就是你經過這件事之後得出的結論,一個不夠,還可以拓展數個,直到你覺得自己的所學窮盡了,當然,也可以在這件事中得到自己的知識空白處,看看用不用找找什麼資料,什麼書,或是以後再遇到類似的資料能不能再產生聯想。
人的思維和網絡一樣,只有聯結得越緊密,可以得到的知識點越多,而能夠把這些知識運用得越好,你的思維深度才越強,才越聰慧,越可以被人仰望。
讓思維轉化成行動,讓思維不斷地拓展,在你的網上不斷添加節點,這才是一個人變得聰明、睿智的秘訣。
今天的小技巧你學會了嗎?
1. 萬能三問
2. 四象限模版
3. 拓展網狀結構
4. 重中之重,把你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一定要動起來,動起來,動起來,你用了才算掌握了,否則浪費時間
關注不迷路,私信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