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捐資助力敦煌莫高窟「姊妹窟」榆林窟文物保護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榆林窟開鑿在甘肅酒泉市瓜州縣境內的榆林河峽谷兩岸直立的東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樹成林而得名,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資料圖)甘肅省文物局供圖

中新網蘭州12月12日電 (記者 馮志軍)敦煌研究院12日發布消息稱,國強公益基金會11日向敦煌研究院捐贈900萬元,用於該院榆林窟洞窟保護展示設施建設。今年5月,國強公益基金會還捐贈80萬元用於榆林窟第17窟的保護展示設施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榆林窟開鑿在甘肅酒泉市瓜州縣境內的榆林河峽谷兩岸直立的東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樹成林而得名,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稱為莫高窟「姊妹窟」的榆林窟是古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石窟,它與莫高窟、西千佛洞等共同組成了敦煌石窟藝術體系,以精美的壁畫和彩塑享譽世界。

12月11日,敦煌研究院榆林窟保護展示設施捐贈儀式在榆林窟舉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右)先生向國強公益基金會頒發了捐贈證書。敦煌研究院供圖

敦煌研究院榆林窟保護展示設施捐贈儀式11日在榆林窟舉行。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馬世林表示,這次捐贈是一件足以載入榆林窟保護史冊的非同尋常的大事,這筆資金的投入必將大幅提升榆林窟文物保護水平。敦煌研究院將力爭把榆林窟保護展示設施建設成為全國石窟寺的標杆和樣板,用實際行動來回報國強公益基金會對文物保護事業的關心和支持。

「期待雙方能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方面展開更深入的合作。」馬世林說。

國強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陳翀表示,面對浩瀚的敦煌文化,一代代「莫高窟人」艱苦奮鬥,成就世界的敦煌學;「莫高窟人」的保護傳承真正體現了科技與文化的融合。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能夠為榆林窟保護傳承略盡綿薄之力而深感榮幸,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敦煌,了解敦煌石窟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國強公益基金會及旗下社會企業,願長期與敦煌石窟保護事業合作,積極參與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陳翀說。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說,在敦煌石窟群中佔有重要地位的榆林窟,其作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都是不言而喻的。碧桂園集團作為具有社會擔當、文化擔當的企業,為榆林窟保護展示設施做出的貢獻令人深深感動,她對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表示衷心的感謝。(完)

相關焦點

  • 如果你去敦煌,不要只去莫高窟,這裡藝術價值更高!
    提起敦煌,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莫高窟!但99%的人都不知道,其實在敦煌還有一處,可與莫高窟相媲美的石窟寶庫。它,就是榆林窟。▲第3窟 普賢菩薩 西夏榆林窟精美的壁畫藝術,彌補了莫高窟壁畫藝術的不足,是敦煌石窟藝術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唐代至元代的佛教石窟藝術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 莫高窟記得,"飛天"記得……——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素描
    莫高窟記得,「飛天」記得……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素描  敦煌研究院技術人員在莫高窟98窟內對病害壁畫進行修復。  20世紀80年代初,段文杰從常書鴻手中接過接力棒,繼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二任所長,又於1984年擔任擴建為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不僅帶領大家將敦煌保護、研究、弘揚的各項事業提到新的高度,還孜孜以求,臨摹面積達140多平方米的洞窟壁畫340幅,創下了敦煌莫高窟個人臨摹史上的第一,被譽為「敦煌藝術導師」。
  • 在抖音直播,14萬人一起探險敦煌千年石窟
    3唐代之後的五代、西夏、元朝石窟有了不同的發展風格被稱為莫高窟姊妹窟的榆林窟在這一時期接續了莫高窟的發展榆林窟位於瓜州縣城南榆林河峽谷榆林窟的3號窟建成於西夏晚期擁有800多年的歷史是榆林窟中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八角佛壇揭示了當時宗教傳播的特點牆壁上遙拜菩薩的取經者玄奘
  • 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啟動修繕
    新華社蘭州11月26日電(記者張玉潔)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日前啟動修繕。項目計劃於2021年4月完工。該項目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項目,主要工程內容包括屋面揭瓦,更換開裂損傷大梁、檁、椽,鋪設窟內架空木廊道及玻璃屏風等。
  • 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修繕工程正式開工
    2020年11月19日,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修繕工程開工儀式在莫高窟九層樓廣場舉行,參加開工儀式的有敦煌研究院保衛處韓延軍處長,保護研究所郭青林所長以及設計、監理和施工單位相關技術人員。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修繕工程由甘肅省文物保護維修研究所設計、敦煌市第二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甘肅經緯建設監理諮詢有限公司監理。工程參建各方在充分考慮旅遊參觀、文物本體安全以及施工環境等影響因素的前提下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修繕工程計劃於2021年4月28完工。
  • 保護傳承敦煌文化 增強中華文化自信
    2019年8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敦煌研究院視察莫高窟、察看珍藏文物和學術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護和弘揚傳承敦煌文化藝術情況,同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作為一名畢生從事敦煌莫高窟保護研究的文物工作者,我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對敦煌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重要講話,備感振奮。
  • 1943年甘肅敦煌老照片 80年前的敦煌莫高窟風景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1943年的甘肅敦煌老照片,拍攝者為李約瑟。1943年9月間,英國駐華使館的科學參贊李約瑟組建了中國西北考察隊,考察過程中拍攝大量西北地區老照片,同時還拍攝了大批敦煌莫高窟的珍貴影像資料。
  • 美術研究|解讀敦煌樂舞——敦煌樂舞研究方法之討論!
    首先,敦煌石窟是該研究的空間範圍,而此處應該是包括莫高窟、榆林窟、東千佛洞、西千佛洞以及五個廟在內的五處敦煌石窟。其次,時間範圍等同於目前學界所共識的敦煌石窟營建的上限與下限,即十六國至蒙元時期。再以榆林窟為例,筆者的博士後出站報告為《榆林窟壁畫樂舞圖像調查與研究》,2017年6月,筆者赴榆林窟展開為期40餘天的壁畫樂舞圖像調查統計工作,經查,榆林窟現存石窟43個,其中31個洞窟壁畫均繪有一定數量的樂舞圖像,其中第16、19、33、34、35、36、38窟中樂舞圖像的規模堪比莫高窟樂舞圖像較為豐富的洞窟,而且第3窟所繪密教經變畫樂舞圖像的數量(見圖4)
  • 一群80後、90後,將奮鬥的青春鐫刻在敦煌文物保護事業上—— 在...
    孫德強攝   圖④:俗稱「九層樓」的莫高窟第96窟窟外木構建築。  資料圖片   在敦煌,時間是一種特別的存在。   時間是靜止的,上千年的文明仿佛凝固在一尊尊雕像、一幅幅壁畫上;時間又是流動的,一代代莫高窟人在這裡孜孜以求,奉獻青春。
  • M+敦煌這三年,設計者,朝聖者,造美者
    莫高窟、榆林窟、炳靈石窟、麥積山石窟。如果觀察你會發現,這些敦煌石窟大多坐落在絲綢之路上,這裡是古代中原王朝的神經末梢,也是異域風情漸染的潮流前沿,是出關前的「最後一公裡」,也是入關後的第一段旅程。
  • M+敦煌這三年 設計者,朝聖者,造美者
    莫高窟、榆林窟、炳靈石窟、麥積山石窟。如果觀察你會發現,這些敦煌石窟大多坐落在絲綢之路上,這裡是古代中原王朝的神經末梢,也是異域風情漸染的潮流前沿,是出關前的「最後一公裡」,也是入關後的第一段旅程。每一個走過這段路的人內心都無法平靜,憧憬、渴求、壯志、皈依……這些情緒和願望被刻在石像上,被畫在牆壁上,造就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敦煌石窟。
  • 莫高窟為何衰落?為什麼日本人說: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外國?
    上圖-敦煌莫高窟景觀莫高窟的起起落落莫高窟可謂歷史悠久,它最早興建於五胡十六國的前秦時期,當時有一僧人樂僔和尚途徑此地上圖-沙鳴山莫高窟此後,又有多位法師在此建洞修禪,而且由於當時的統治者篤信佛教,因此佛窟的修建得到了很多王公貴族的支持,發展迅速,頗具規模。
  • 《我心歸處是敦煌》看敦煌的女兒,如何在人性鬥爭中守護愛!
    敦煌的女兒之背景篇樊錦詩,浙江杭州人,1938年出生於北京,孿生姊妹中的妹妹,出生時僅僅6個多月,卻奇蹟般的活了下來,而且創造了後來的種種奇蹟。她便是敦煌的女兒!她說她最初被分配到敦煌工作,其實是也有擔心夫妻分開,生活條件艱苦等憂慮的,但是她憑著領導說三四年之後可以回去的說法,而潛下心來研究藝術,保護敦煌莫高窟。卻沒想到,一諾便是一生對敦煌的守護!敦煌的女兒之愛情篇樊錦詩一面深愛著丈夫,一面深愛著這700多座世界級藝術寶庫。
  • 透過樂舞「聽」懂敦煌
    莫高窟初唐第220窟北壁《藥師經變》樂舞組合 朱曉峰介紹,敦煌石窟,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歷經千年不斷地營造,至14世紀形成了龐大的石窟群,包括莫高窟、榆林窟
  • 佛教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
    敦煌莫高窟是我國古代美術的重要寶藏之一。敦煌縣在今甘肅省西北角,在漢、唐時代是一繁盛的城市。其繁盛起來的原因是和它的地理位置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分不開的。莫高窟是敦煌城東南約二十公裡地方的鳴沙山巖壁上的四百九十二個洞的總稱。
  • 莫高窟第3窟千手千眼觀音壁畫:中國畫線描集大成者
    昨天本報介紹了展覽上莫高窟現存最早期的洞窟第275窟的複製窟,當您從第275窟出來,對面便是莫高窟第3窟的複製窟。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看起來不大的洞窟既是莫高窟開鑿最晚的一個洞窟,又是中國畫線描的集大成者。
  • 敦煌裡的中國 敦煌裡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敦煌莫高窟第156窟 張議潮領軍出行圖  圖片選自《敦煌學十八講》  光明悅讀:1930年,陳寅恪先生在《敦煌劫餘錄》釋文方面,中國學者陸續推出了《敦煌文獻分類錄校叢刊》《敦煌經部文獻合集》等一系列分類釋錄文本,基本涵蓋了敦煌遺書的重要類別。與此同時,中國學者編纂出版了《敦煌石窟內容總錄》《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敦煌石窟藝術》《敦煌石窟全集》《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等一系列記錄敦煌石窟的基本資料。敦煌遺書的資料整理和刊布方面工作,幾乎被中國學者壟斷。
  • 甘肅,敦煌莫高窟的景色原來這麼美,其中到底隱藏多少秘密
    我們現在在指敦煌,感覺很普通,只是普通的城市,但是,我不知道敦煌是絲綢之路的喉嚨,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到西域、中亞、歐洲最重要的交通路線。在漢代,敦煌是西方的大門,東通長安和洛陽,東通朝鮮半島和日本群島,通過新疆,可到達中南部,往南走就可以去印度,去伊朗的話可以到西邊,古代被稱為波斯,然後請向前走,到達兩個流域,莫高窟也被稱為千佛洞,是中國三大石窟藝術珍品之一,也是國際上最大、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在明山東山麓的懸崖上被發掘出來,移動到明山的東麓,從北向南大約有1600
  • 敦煌壁畫「動畫」記
    將精彩絕倫的壁畫轉化為活潑平易的動畫,是前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講解員許鑫盼了6年的夢想。2014年聽說國外有人把名畫做成動畫,他試圖聯繫過對方,看看能否也在敦煌壁畫上實現這一構想,但未能如願。「自己實在沒有能力,只有那個心思。」許鑫笑言,6年前未實現的心願,現在終於有團隊做出來了。
  • 在莫高窟雕刻時光的年輕人
    孫德強攝 圖④:俗稱「九層樓」的莫高窟第96窟窟外木構建築。 資料圖片 在敦煌,時間是一種特別的存在。 時間是靜止的,上千年的文明仿佛凝固在一尊尊雕像、一幅幅壁畫上;時間又是流動的,一代代莫高窟人在這裡孜孜以求,奉獻青春。 據敦煌文獻《莫高窟記》所載,十六國前秦建元年間,禪師樂僔途經敦煌三危山,在此地開窟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