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野菜,怎麼吃更安全?
春天萬物復甦,正是吃野菜的最好季節,不少市民在踏青賞景的同時會挖一把野菜嘗鮮。可是您知道嗎?部分野菜含有可導致過敏的物質,特殊體質的人食用後易引起過敏反應。那麼,怎樣吃野菜才安全又健康呢?記者採訪了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治醫師李娟,為大家解鎖吃野菜的正確方式。
部分野菜具光敏性 易引發過敏
最近在醫院急診科,李娟經常會遇到因為吃野菜過敏的患者。如患者在農家樂吃了馬齒莧,當天晚上便感覺臉上灼熱瘙癢。第二天早晨眼睛腫脹,面部水腫,胸前、頸部、手背等處都起了紅疹,經診斷為日光性皮炎,原因是食用野菜後曬太陽引起的光過敏反應。
常見的薺菜、野芹菜、香椿、馬齒莧等野菜都是光敏性食物,會增加人體對紫外線的吸收,一些人食用後皮膚在太陽下暴露,極易誘發日光性皮炎,在眼瞼、面部、頸部及手臂等部位出現紅腫、痛癢等症狀,甚至出現水皰。易過敏體質的人群,如老人、嬰幼兒等,在食用此類野菜時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後在陽光下暴曬。
野菜性寒涼 不宜多食
野菜雖然新鮮好吃,但不宜多食。中醫理論認為,野菜多為寒涼性,雖然有一定藥理作用,但不是每一個人都適用。市民食用時,要先考慮自身的身體情況。像馬蘭頭、蕺菜(俗稱折耳根、魚腥草)等野菜,體寒的人特別是脾胃功能不好的不能吃。
食用野菜要做到「不知不吃」
不要採摘道路、水溝、郊外化工廠周邊的野菜。有一些野菜與有毒植物長相相似,不易分辨,不熟悉的野菜不要亂採、亂吃。食用之前一定要鹽水浸泡,野菜上面附著許多雜菌及雜質,建議洗淨後在淡鹽水中浸泡,時間不少於1小時。有些野菜含微毒,食用前先用熱水焯一下,可去掉野菜本身的苦味。如果在食用野菜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一定要立即停止食用。
相關連結
薺菜
薺菜補腎
薺菜葉嫩根肥,具有誘人的清香和美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胺基酸和礦物質,是野菜中的上品。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薺菜炒食、做湯均可。中醫認為,薺菜味辛甘、性涼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功效,可以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痢疾、腎炎等症。
馬齒莧
馬齒莧緩解糖尿病
馬齒莧一般為紅褐色,葉片肥厚,倒卵形。它含有蛋白質硫氨酸、核黃素、抗壞血酸等營養物質。由於它含酸類物質比較多,所以吃的時候會覺得稍有些酸味。馬齒莧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能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恆定,對糖尿病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種,焯過之後炒食、涼拌、做餡都可以。
蒲公英對肝膽有好處
蒲公英的花粉含有維生素、亞油酸,枝葉中則含膽鹼、胺基酸和微量元素。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利尿,具有抗菌作用,能激發機體的免疫功能,達到利膽和保肝的作用。蒲公英焯過後生吃、炒食或做湯都可以,可拌海蜇皮、炒肉絲,還能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調成一杯清熱解毒、消腫的茶。
莧菜
莧菜最適宜貧血患者食用
莧菜俗稱大葉菜,富含豐富的鐵、鈣。莧菜中不含草酸,所含鈣、鐵進入人體後很容易被吸收利用。莧菜對於維持正常心肌活動、促進凝血也大有裨益,最適宜貧血患者食用。常食莧菜還可以減肥排毒,防止便秘。莧菜還有清熱利尿、解毒、滋陰潤燥等作用。
槐花
槐花可潤肺止咳
槐花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止咳化痰,清熱利水,殺蟲消腫,主治失眠、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水腫等病症。槐花能潤腸通便、防治便秘。槐花還有清熱涼血作用,適用於大腸癌患者引起的便血及癌術後便血等症。槐花蜜可潤肺止咳,適用於肺虛引起的咳嗽。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多吃。粉蒸槐花不易消化,消化系統不好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不宜過量食用。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屈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