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護法韋馱菩薩的來歷

2021-01-20 佛法無邊

走進漢傳佛教的寺廟,看到勒菩薩身後的一位威猛將軍,他是佛教護法神韋陀菩薩。韋馱菩薩能驅除邪魔,保護佛法,形像一般是童子面,身披甲冑,手持金剛杵。韋陀菩薩發願,護持前面九百九十九尊佛陀的教法,令那些魔不敢來侵犯。賢劫千佛中最後成佛,名為勝解佛又稱樓至佛。成佛時把前面九百九十九尊佛陀的所有教法,一起弘揚。

韋馱菩薩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護法神。中國佛教寺院中,韋馱菩薩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門口的四天王殿內,面向著寺院,以守護伽藍(即道場)。其形像大多為身穿甲冑的雄壯武將,手持金剛杵,或以杵柱地,或雙手合十,將杵擱於肘間。信佛之人都知道,韋陀菩薩在佛教中是護法使者,是正義的化身,給人一種勇敢,威猛的感覺。因而很多修行之人都希望供奉韋陀菩薩來提高自己的正義之氣,並提升自己的境界。

韋陀菩薩的護世心咒為:唵。威打。天打。媽哈。天打。斯娃哈。持有此咒之人悉心感受韋陀菩薩的正義,以一顆澄澈清靜之心誦讀此咒。

韋陀杵方向的含義:


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杵杵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韋陀、韋馱、圍陀、毗陀、吠陀,梵音皆為VEDA,韋馱菩薩其實是賢劫千佛中,將為最後一位佛,名號為樓至佛,往昔因地為法意太子時,曾發願在成佛前為密跡金剛力士。以其本願故,示現護法相。韋馱菩薩在早在寶華琉璃佛會上成道,號『普眼菩薩』。另在釋迦佛會上名『真童身菩薩』。在《大乘悲分陀利經》中,菩薩過去生名字翻譯為無垢明藥王菩薩,在悲華經中,其名為持力捷疾、亦得名為火淨藥王菩薩。

一般人容易將韋馱菩薩和韋琨將軍或者塞建陀(SKANDA)天混餚,韋琨將軍是南方增長天王八大將軍之一,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雖住天中卻早離天欲,童貞修行,輔助增長天王護持我們娑婆世界南贍部洲。塞建陀(SKANDA)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為陰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後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是故佛子兩者應頂禮,但不應混餚。

韋馱菩薩的聖誕是農曆的6月初3,韋馱菩薩是唯一一位被允許面朝向佛祖的菩薩。

韋駝菩薩現天大將軍身,擔當佛教中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重任,為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

相傳,浙江臨安天目山是韋馱菩薩的道場。

韋馱尊天菩薩在多部經典中,發願扶持佛法和學習佛法的人。如此大願使菩薩成為佛教護法神的代表,故責任重大。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學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障難,未入聖流之前,不能對付魔事。這時,韋馱菩薩的出現,護持四眾弟子修行。

很多善良的人,由於過去業力的原因,出現了貧窮疾病、諸多不順。禮拜供養韋馱菩薩,一瞻一禮,就會得到菩薩的加持。

由此可知,只要我們一心如法修行,多行布施,多積福德,韋馱菩薩就會時常在我們身邊。佛陀付囑韋馱菩薩,在末法時期,要保護真心實意修行人和善人。可見,佛陀委以大任。

邀請您點擊下面「閱讀全文」進入佛法無邊微社區,一起交流佛法,說出自己的學佛感悟,共證菩提!感謝您的關注,一起學佛 共證菩提 阿彌陀佛 感恩合十!

相關焦點

  • 佛教:韋馱菩薩,護持佛法,降伏內心魔外天魔及一切邪術邪法
    在佛教的諸多代表人物之中,人們對於韋陀菩薩最初的了解很多來自於封神之戰,韋護手持降魔杵助武王伐紂,隨後肉身成聖,皈依西方教。然而這一切皆是傳說,今天便為大家分享佛教之中的韋馱菩薩:此神之崇拜最初流行於南印度,五世紀後傳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收而為伽藍之守護神,為南方增長天八大將軍之一,乃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韋馱菩薩生而聰慧,早離塵欲,修清淨梵行童真之業。受佛陀付囑而鎮護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
  • 韋馱菩薩感應事跡,真實不虛!具有息災、降伏等四種濟世功德!
    1:韋馱菩薩應跡道場浙江臨安天目山一般韋馱菩薩塑像都是立像,代表恭敬保護道場、保護修行人。韋馱菩薩 在浙江臨安天目山的塑像是坐像。韋馱菩薩和浙江天目山宿緣深厚,據史傳、方志等史籍記載,西天目山從有佛教開山以來,韋馱菩薩就常在此山度眾應化,靈驗屢彰,聖跡昭然!
  • 杭州「最低調」的寺院,隱藏於大樹王國之中,是韋馱菩薩應跡道場
    導讀:曾經赫赫有名的江南名剎,隱藏於群山密林之中,韋馱菩薩應跡道場在杭州向西80公裡的臨安境內,有兩座鬱鬱蔥蔥的山峰,兩峰之巔各天成一池,宛若雙目仰望蒼穹,故名天目山,且按方位分別稱為東天目山和西天目山。
  • 恭迎消除修行中違緣、業障的護法神韋陀菩薩聖誕
    恭迎遣除修行中違緣、魔障的護法神韋陀菩薩聖誕 :你若修行,我必護法(轉發功德無量)農曆六月初三,佛教護法韋馱菩薩聖誕。在佛教寺院中,韋馱菩薩像一般在寺院門口的天王殿內,面向寺院,背對彌勒菩薩像,守護伽藍道場。
  • 與佛有緣之人必備的全年重要佛教節日大全,值得收藏|菩薩|釋迦牟尼...
    2020-11-21 11:58:59 來源: 小佳的生活 舉報   佛教節日是佛菩薩出生
  • 佛教:大悲咒的來歷,竟和觀世音菩薩有關,對我們有什麼功德利益
    佛教:大悲咒的來歷,竟和觀世音菩薩有關,對我們有什麼功德利益。《大悲咒》的來歷,據經典記載: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於千光王靜住如來處首次聽聞大悲咒。並受命以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當時的觀世音菩薩位居初地,一聞此咒則超越八地。
  • 佛教:曇花一現為韋陀,韋陀菩薩與曇花的故事
    韋陀菩薩原是一位古佛化身,以行慈悲故而被稱為菩薩,以降魔護法,破邪顯正之故,而現金甲天神相。中國佛教寺院中,韋馱菩薩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門口的四天王殿內,面向著寺院,以守護伽藍(即道場之意)。其形像大多為身穿甲冑的雄壯武將,手持金剛杵,或以杵柱地,或雙手合十,將杵擱於肘間。
  • 佛教四大菩薩及道場
    在漢傳佛教有四大菩薩之說。四大菩薩根據佛經的排名為: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諸佛菩薩的大智、大悲、大行、大願。四大菩薩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而且不僅僅限於漢地,在廣大藏區,四大菩薩同樣極受尊崇。
  • 佛教 地藏王菩薩
    其實地藏菩薩並非只管幽冥眾生而已,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內所有娑婆世界之六道眾生,地藏菩薩都不辭辛苦的加以救拔,使令解脫。許多佛教徒大多誦過《地藏菩薩本願經》,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很詳細的介紹地藏菩薩的前生因緣、願力、悲願、功德、方便救苦難等,所以誦、持、修、供地藏菩薩本願經,其功德威力甚大。
  • 佛教:西方三聖是誰?其分別指的是哪位佛與菩薩?
    在佛教之中有諸佛菩薩,其名號亦不一樣。如佛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燃燈佛」,菩薩有「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等四大菩薩。諸佛菩薩只是對佛菩薩的一個統稱,並非其一尊佛,一尊菩薩。這點基本常識,想必只要是對佛教有所了解之人都是知道的。
  • 佛教:日光菩薩,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
    在佛教的諸多代表人物之中,藥師佛以佛法的藥來普度眾生,因此在全世界信奉者眾多,很多人會好奇藥師佛身邊的兩位菩薩是何來歷,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之一的日光菩薩。在佛教文化中,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即日光遍照、月光遍照之意。「日光遍照」在佛法上代表智慧,放射無量光明,普透一切宇宙生命,使自昏昧迷濛中醒覺。
  • 科普佛教中菩薩的分類
    01 一、菩薩的分類 按照佛教的修行層次,菩薩分為脅待菩薩和供養菩薩。 脅侍菩薩是修行層次最高的菩薩,其修行覺悟僅次於佛陀或等同於佛陀。
  • 佛教四大菩薩保佑眾生
    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
  • 佛教:從天王帳下神將到賢劫最後一佛,韋陀菩薩的傳奇經歷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繼續來分享佛教的人物,今天要討論的是韋陀菩薩。關於韋陀菩薩,有些師兄可能略知一二,知道他是佛教的護法神,但也有師兄根本不知道還有這樣一位菩薩,其實他的身份之多,經歷之廣,罕有人能比。
  • 佛教「五蓋」及除蓋障菩薩
    除蓋障菩薩是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又名除一切蓋障菩薩、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棄諸陰蓋菩薩等。屬於密教胎藏界壇城除蓋障院之主尊,密號為離惱金剛。除蓋障菩薩之名,據《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記載:「除一切蓋障菩薩者,謂障為眾生種種心垢,能翳如來淨眼,不能開明,若以無分別法,滅諸戲論,如雲霧消除日輪顯照,故曰除蓋障。」蓋,是煩惱的別名,因為像有東西對心識進行覆蓋,所以稱之為蓋。
  • 教你認識佛教中的各類菩薩
    一、菩薩的分類按照佛教的修行層次,菩薩分為脅待菩薩和供養菩薩。脅侍菩薩是修行層次最高的菩薩,其修行覺悟僅次於佛陀或等同於佛陀。按照佛教的理論,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無數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眾生。而每一佛都有兩位或幾位脅侍菩薩。因此,佛國世界裡的脅侍菩薩有多少,誰也說不清,誰也無法計算。在石窟壁畫中經常畫的是「八大菩薩」。即釋迦佛的左右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觀音菩薩、勢至菩薩「。藥師佛的左右脅侍: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 佛教:菩薩行四十二賢聖階位、脅侍菩薩
    所以一般人常稱菩薩為「大士」。菩薩,在佛教中的等級僅次於佛。據說釋迦牟尼未成佛時,就曾自稱菩薩。菩薩在人們心中一直是大慈大悲的,然而許多人卻對其了解有限,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菩薩行四十二賢聖階位、脅侍菩薩。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舍衛國人,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為利劍,另外文殊為相應眾生的不同因緣,還會有不同形象的「示現」,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兒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為常見
  • 觀世音菩薩故事:六字大明咒的來歷
    六字大明咒(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大悲精神,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早在無量劫前就已經成佛,號正法明如來,但以無盡悲心憐憫眾生,故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也是一生補處法身大士,輔助阿彌陀佛專門接引專修淨土法門的人命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大劫之後,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將入涅槃,觀世音菩薩繼承其佛位,佛號「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
  • 揭秘佛教四大菩薩坐騎的名稱及含義
    四大菩薩座騎含義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而這四位菩薩的坐騎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所象徵的含義也有區別。比如,文殊菩薩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文殊菩薩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下面一起來看佛教四大菩薩的坐騎分別是什麼及其含義。文殊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