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戰爭,發生於1942年夏天的高加索戰役,可以說是蘇德戰場的命運之戰。因為這場戰役關乎兩軍對高加索戰略資源的爭奪,誰擁有了這些資源,誰就獲得了戰場的主動權。但是,本來完全有可能打贏這場戰役的德軍A集團軍群,卻因第4裝甲集團軍的加入和撤離,最終錯失了良機。而德軍統帥部也因第4裝甲集團軍的南下和北上,導致史達林格勒戰役和高加索戰役兩場皆輸,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佔領高加索是德軍巴巴羅薩計劃重點之一,目標明確但決策失誤
要說德軍閃擊蘇聯的目的是什麼?佔領高加索戰略資源是其中重要目的之一。可隨著巴巴羅薩計劃在戰場上的實施,德軍統帥部卻屢屢調整作戰預案,致使德軍前線顧此失彼,過程走樣。
第一,莫斯科戰役失利,德軍將高加索作為第二目標。巴巴羅薩計劃的初衷是三大目的:一是佔領莫斯科,使紅色蘇聯變色;二是佔領高加索戰略資源,給德軍戰爭機器提供保障;三是稱霸歐亞。莫斯科戰役的失利,無疑對德軍打擊很大,佔領高加索就成為完成巴巴羅薩計劃的下一個重點目標。
第二,將南方集群一分為二,致使德軍失去重點顧此失彼。本來,如果按巴巴羅薩計劃的行程走,德軍在1941年的秋天可能就會佔領莫斯科,但德軍統帥部卻因為基輔突出部的蘇軍吸引而改變了初衷。而將南方集團軍群一分為二,正好適應了蘇軍不怕戰線擴大和兵力補充的優勢,德軍A、B集群的組建,也就成為高加索戰役失利的誘因。
第三,以史達林格勒戰役為重點,是德軍因小失大。既然德軍組建B集團軍群的目的,是在史達林格勒牽制蘇軍南下,但為何後期卻成為南線戰場的重點了呢?這就是德軍在南線戰場上的最大失算。佔領莫斯科的目標沒達到,佔領高加索就成為首選,偏偏德軍統帥部要改變初衷,把營救保盧斯第6集團軍作為重點,反而將佔領高加索的重要目的放在了一邊,這才導致了後期德軍在南線的全線崩潰。
從這個層面講,德軍統帥部的決策還是有一定的問題,史達林格勒戰役作為圍點打援,最終卻打成了主戰場,這是造成高加索戰役失利的重要原因。
其次,佔領高加索德軍錯過三次重要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如果分析一下德軍在整個蘇德戰爭中的表現,在南線戰鬥打得最多也最激烈,原因就是為了打通北高加索的通道。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分析一下當時德軍有沒可能佔領高加索?實際上,還是有三次機會丟掉了。
第一次,基輔戰役後向南進軍。基輔戰役是德軍統帥部臨時決定展開的,由於這次戰役是用暫緩莫斯科戰役換來的,所以德軍統帥部並沒有利用基輔戰役勝利後,趁勝向南進軍的大好機會,如果德軍此時進攻高加索,可能要改寫蘇德戰爭的歷史。
第二次,羅斯託夫戰役後繼續進攻。1941年11月份的羅斯託夫戰役,雖然不到一個月就結束了,名義上蘇軍取得了衛國戰爭第一次進攻戰役的勝利,實際上德軍損失並不大,僅僅傷亡2萬多人,損失275輛坦克,蘇軍根本沒有能力阻止德軍的裝甲進攻。如果此時德軍能夠再次發起進攻,蘇軍南線就會遭遇重大壓力。
第三次,利用1942年春天的間隙期。高加索戰役是從1942年7月底開始的,但在此之前,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在克裡米亞打得風生水起,如果此時德軍及時發起高加索戰役,蘇軍南線兵力根本沒有力量抵擋兩股德軍集團的同時進攻。況且這段時間,是蘇聯的泥濘季節,對德軍裝甲行軍有影響,同樣對蘇軍的機動更有影響。
從這個層面講,還是德軍統帥部沒有認識到高加索戰略資源的重要性,直到1943年初史達林格勒戰役失利後,德軍才發現失去高加索對德軍意味著什麼?因為在此之前,A集團軍群的裝甲甚至還想著史達林格勒戰役勝利,能給他們帶去燃油,這就是對主次目標不分帶來的後果。
再次,第4裝甲集團是德軍精銳力量,貪大求全等於釜底抽薪
巴巴羅薩計劃的核心就是依靠裝甲打擊力量完成快速機動,而德軍四支裝甲集團中,唯有第4裝甲集團尤其能打,它不僅從列寧格勒打到高加索,參與了幾乎蘇德戰場上的所有大的戰役行動,可以說是德軍裝甲中的精銳之精銳。但在高加索戰役中,第4裝甲集團卻並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第一,史達林格勒戰役打到一半,第4裝甲集團南下錯誤在先。1942年7月中旬,為了配合A集團軍群佔領高加索,B集團軍群率先打響史達林格勒戰役,讓德軍統帥部沒想到的是,德軍保盧斯集團進展順利,大有馬上佔領史達林格勒之勢。可他們哪裡知道,朱可夫早就布置好了口袋陣,採取誘敵深入戰略等著保盧斯呢。而德軍統帥部卻意外地將第4裝甲集團移防南線,無疑是先失一棋,有錯在先。
第二,保盧斯集團被困,第4裝甲集團抽身救援這是好馬難吃回頭草。還沒等第4裝甲集團在高加索立足未穩,德軍統帥部又命令他們抽身北上,整個裝甲集團把時間全部浪費在跑路上面了,結果是快速機動做到了,但打擊救援效果卻出不來,還差點被蘇軍包了餃子。
第三,第4裝甲集團是兩場戰役的主力,貪大求全無異於釜底抽薪。首先肯定的是,佔領高加索的目標是沒有錯的,因為蘇德戰爭,德軍最缺乏的就是燃油補給。但為了解救保盧斯被困危局,致使本已可以到手的高加索戰役半途而廢,結果是兩場戰役都失敗了,而第4裝甲集團的強大打擊優勢卻並沒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總結:史達林格勒戰役是為高加索戰役打援的,既然將第4裝甲集團調到了高加索,就應該讓其發揮應有的作用,而德軍統帥部偏偏讓它兩頭兼顧,這種貪大求全的做法無疑是釜底抽薪。從一定程度上講,沒有拿下高加索,德軍巴巴羅薩計劃就是一句空話,即使救下第6集團軍又有什麼用呢?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蘇德戰爭史》
精彩推薦:二戰德國對美宣戰,為何為美英蘇同盟鋪平了道路?自找苦吃
二戰蘇德戰爭史達林10次打擊,為何選擇先南北後中央?打蛇打七寸
二戰蘇德戰爭堡壘計劃,為何裝甲決戰不是真實意圖?3個主要目的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有限防禦戰略為何不被重視?制約因素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