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大家一定都知道一個人,名字叫賈詡,而他在演義或影視作品中,通常沒有被重點介紹過。一說起聰明,或者一說起謀士,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那個拿著羽扇的諸葛亮,可大家不知道,賈詡可能是超越諸葛亮,在三國年間最聰明的謀士。
有小智慧,也有大謀略
賈詡的童年不像司馬光,從砸缸事件就紅到二十一世紀,如果不仔細看過,甚至有些人對他的名字都很陌生,他年少時就不太出名,而且相較於三國時期的其他謀士,他的成長環境是極其惡劣的,戰亂不斷的東漢中期,我猜想對少年賈詡的影響巨大,也成為了後面我們將會講到的,他有這樣的個性的原因。
但他的聰明我們可以從一件小事上看出來。在一次路上遇見叛亂的人的時候,賈詡和同行的十人一起被抓獲,但那個時候被抓到的結果就是死,賈詡想了個什麼辦法呢?他謊稱自己是邊將太尉的外孫,而除他以外的所有人都無一生還,擔著巨大的風險,演習也演了全套,讓他們反叛者相信了他的身世,並送他安全的回去了。這樣的隨機應變能力,在一個面臨生死選擇的年輕人腦中一瞬間就飄出,足以說明了賈詡的智慧。
在三國志中記載了賈詡在年輕的時候做了郎官,之後因為董卓死了,李榷和郭汜等人準備解散軍隊各自逃亡,而這時候,賈詡提出了他的建議,大概意思就是,你們現在逃了遲早被人抓住殺死,還不如進攻長安,為董將軍報仇。李榷和郭汜一聽,哎呀,有道理。於是照著這個年輕的小謀士的策略,殺了一個回馬槍,沒想到還真的成功了。
所以我認為賈詡這個人,其實是一個很能洞悉人性的一個人,從他勸說的話裡來說,假如賈詡當時不這麼說,而說一句:「大家來給董卓報仇!衝啊!「你看,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先不說有沒有人理他,可能三分鐘以後就人走馬炮了吧。
低調內斂的賈某人
在戰鬥結束後,還是一樣的程序,而李榷和郭汜想給賈詡升個職,加個薪的時候,與眾不同的情況出現了,人家根本不接受,而且嘴裡說的是,不就是點小事嘛,我也要保命呀!這下整的李榷和郭汜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在他們看來,這是個大功臣,但人家不接受這份功,那也不能一直欠著呀,多難受。最後讓賈詡做尚書,選拔人才。
佔領長安後,共同把持中央的三個人李榷,郭汜和樊稠開始爭權奪利,表面上笑嘻嘻,背地裡不知道捅了對方多少刀。還是賈詡站了出來,說你們現在也是個掌權的人了,這樣下去,讓底下的人怎麼想。於是把長安分成了三塊大蛋糕,各守一邊。爭權的人一般好像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死了一個,剩下的兩個也是半死不活,兵力大傷。
說上面這兩個實例其實我是想說幾個點,第一就是賈詡這個人是真的聰明,而且聰明的很低調,聰明的很內斂,表面上看著是不接受升官,但實際上這麼一來,不光讓郭汜和李榷兩個人信任了他,而且還崇拜他。一般人活在那個年代,不就是為了升職,讓自己的生活能更好一些嗎,而賈詡就不一樣了,死活不接受就算了,還讓這兩個掌權者欠了他的情,大家都知道,人情債是最難還的,不留心處理還容易落下忠義不全的壞名聲,同時賈詡還在兩個人面前,表達了自己對權力的淡薄,在當時,這真的是難能可貴的。同時我認為李榷和郭汜兩個人實際還是有點害怕賈詡的。這麼一個人,放在任何敵人陣營裡,都是一個大禍害,禍害到自己的那種,所以更讓他們覺得要尊敬這個人,對他那當然是極好的。
知人知己
賈詡的事例很多,而這裡我還要再講一個非常經典的事例。當年賈詡在投靠段煨的時候,段煨可是對他客客氣氣,好之又好。然而賈詡不幹啦!又跑去了張繡的團體裡去了。這一點很多人都覺得很奇怪,就像上班的時候,老闆對你好,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但工作和當時戰亂的環境又不一樣了,賈詡明白,這笑中帶刀,一點也不自在。有人問賈詡,賈詡是這麼回答的,為什麼一個將領能對你這麼客氣呢,無非就是因為你厲害,你的名氣大,而名氣大必定是有原因的,段煨那是知道我的聲望和謀略都比他高,所以他也不自在,更是坐不住。而我呢更是難受。我要是繼續待下去,老闆的怒火遲早要發洩在我的身上,我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還是先溜了。但投靠張繡有什麼好處呢,第一他們並沒有謀士,所以他們必定敬重我,第二我走了以後段煨舒坦了呀,他多開心啊,而且也勢必想從我手中獲得張繡的情報,所以他一定會對我的家人極好,一舉兩得。這一段確實是太精彩了。
而在輔佐曹操之後,這個人真的內斂到極致了,首先他不輕易出謀略,第二他閉門不接客,第三就算兒女結婚,也不攀大門大戶。所以我認為賈詡是一個知人知己的人,他深知功高不能蓋主,所以穩穩噹噹做自己的事,從不越界,非常有自知之明。還有一點就是他總比別人多一個心眼,別人看到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他已經看到二乘二等於四了,所以在三國有名的謀士中,他的結局應該算是最圓滿了的,壽終正寢。你沒看錯,在戰爭年代的壽終正寢。這一點就足以說明他到底有多成功。
總結
但其實除了上面這幾點,我不否認賈詡的聰明,但還是覺得,賈詡可能是稍有些自私的人。因為從上面的事例大家能看出,他做的每一個決定,其實都是以自保為前提的,而他勸張繡降於曹操,也是一樣的道理。曹操可以說是賈詡最好的落腳點,但對張繡來說不是,熟知三國的人都知道,張繡不僅殺了曹操的愛將典韋,還殺了他的兒子,同時又背叛了曹操,你們說一代君王,能容忍這樣一個人在手底下嗎?就算是為了名聲暫時不動他,也不能保證以後不動他。所以在這一點上我認為賈詡的耍了一個小心機。在曹操的手下,賈詡低調到塵埃裡,但同時除去平定叛亂,也沒有了特別大的建樹。
功成名就,不過一瞬之間,而神機妙算,卻敵不過性命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