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離職了,和他一個部門的幾個同事也緊跟著辦理了離職,離職的理由都差不多。用小杜的話來講:「在我們公司,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可使我們哭相太難看,領導看都不願意看!」
小杜進公司三年多一點時間,剛進公司的時候是部門經理,在今年初被提拔至事業部副總經理。
小杜的晉升,公司的同事都很看好,因為小杜是實打實的接受了公司的各種考驗,先是晉升述職,其次是總經理會議討論,然後360評估,最後下任命通告。
最讓小杜寒心的是晉升半年多的時間,職位是得到了提升,但是工資卻遲遲沒有兌現。甚至於後來其他部門的員工晉升,都沒有這麼嚴格的考察卻優先提升了工資,因此小杜認為自己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所以才有了小杜離職前掛在嘴邊的話:「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既然公司不能給予員工公平的待遇,員工自然而然只能通過自主就業來主動給自己漲工資。
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員工,離職理由如出一轍,正如我們常說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現在越來越多的員工在抱怨:公司留下來的只有兩類人,第一類是深得領導喜愛,有點背景關係的,第二類都是些別人公司不願意接受的,但凡有點能力的員工都已經不在公司的。
市場經濟下,員工擇良木而棲,必然也遵循市場規律!
一位朋友前段時間和我分享了他在深圳的這8年,剛去深圳的時候他月薪才6000元,現在月薪差不多6萬元,整整十倍,很多然都問他怎麼做到的?
他聳然無味的說:「除了跳槽,難道還有企業會主動給你調薪十倍?」
剛開始是進入的一家創業公司,因為剛去深圳為了生存僅靠著這點薪水勉強生活,後來通過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公司,月薪漲到了14000元,沒到一年時間因為公司的業務發展不錯順利,申請調整工資,結果月薪只提升到了18000元。
所以他當時就沒有答應,接著又選擇了跳槽,跳槽很順利直接翻倍,月薪28000元。因為在行業內業務水平不錯,口碑也很好,拋來的橄欖枝也越來越多,沒過一年又換工作了,用他的話講這次是看重的平臺,因此工資提升並不太大,到手月薪35000元。
但是在2018年的時候,因為要買房壓力倍增,他在一次選擇了跳槽,也就是現在的單位,順順利利的幹了兩年,公司已經上市,現在拿著6萬的月薪,這還不包含年終獎金。
在這不到8年的時間,先後跳槽了5次,最長一個工作幹了兩年多,其餘的工作幾乎是一年一換,跳槽幾乎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說,這樣的跳槽是不是有點太頻繁了?
不,不,不!一年一換,這算少的,其實像他這樣的胸有點墨的「四有」青年,半年換一次工作我覺得都不為過,因為企業缺的恰恰就是這樣的人才,在深圳這樣的城市很少會在意你換工作的頻率,真正在乎的是你為企業創造的價值。
在深圳這樣的城市打工,不是圖錢,你圖什麼?所以沒有必要裝大尾巴狼,假裝忠誠講情懷,這些沒用!
事實上大部分企業對員工是不會有責任感的,員工對企業也不會永遠忠誠,如果是某個員工在一個單位工作了十年以上,看似「特別忠誠」,但深層次的原因往往是他沒有選擇!
如果說給你的工資翻一倍,你會不會心動?對於老狗腿來說,我會毫不猶豫立刻馬上到崗,市場經濟只要是正當所得,沒有人能經受得住這樣的誘惑!
早些年老狗腿對接過西南地區的一家公司,三線城市,讓我很驚訝的是這家公司幾乎沒有什麼人員流失,基本都很穩定,但是這種情況對於正常的公司來講就是有問題的,正常的人員流動才能促進企業的穩步發展。
你說這樣的公司裡面的員工是忠誠的嗎?
當然不是,老狗腿當時和很多的中層管理和基層員工特意聊過這個話題,真實情況是他們大多都對工資不滿意,雖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是卻沒有的選擇,因為他們知道離開了這家公司,他們沒有更好的選擇。
造成公司沒有人員流動的主要因素還是市場環境造成的,因為外面沒有機會,所以造成了他們沒有選擇,這才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