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筆下的福州愛情故事」日前在《海都報》連載,頗受讀者歡迎。故事皆選自馮夢龍纂寫的一部以歷代戀愛婚姻故事為主要內容的筆記小品集——《情史》。
我在多年研讀《情史》的過程中,發現書中有十幾個故事發生在福州地區(市區及閩侯、福清、長樂等縣)。故事情節生動,形象鮮明,體現了馮夢龍「男女相悅為婚,此良法也」的先進理念,表現了古代福州青年男女(尤其是女子)對平等真摯愛情的熱烈追求,披露了封建社會愛情悲劇的必然性和複雜性,有很強的現實感和地域特色。
於是細加分析,突出特點,整理出11則故事,按內容可分以下幾類:
(一)敢作敢為 驚世駭俗——馮夢龍筆下的古代福州低層奇女子
1、剛烈漁家女(原載《情史》卷一「情貞類」,題「申屠氏」)
2、白扇商肆女(原載《情史》卷三「情私類」,題「扇肆女」)
(二)社會地位不平等 低層女子作犧牲——馮夢龍筆下的福州古代低層女子的愛情悲劇
3、甘居外室 不幸早逝的張紅橋(原載《情史》卷十三「情憾類」,題「張紅橋」)
4、寡居在家 又遭遺棄的張壁娘(原載《情史》卷十三「情憾類」,題「張壁娘」)
(三)歷經滄桑 生死不渝——馮夢龍筆下福州古代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
5、元末的連理冢樹(原載《情史》卷十一「情化類」,題「連理樹」)
6、明正德的雙鴛塚(原載《情史》卷十八「情累類」,題「林澄」)
(四)哀婉悽絕 動人心魄——馮夢龍筆下福州古代才子佳人戀愛的悲喜劇
7、女如「唐婉」 男勝「陸遊」
——太曼生與租居園主小姐的愛情悲劇(原載《情史》卷十三「情憾類」,題「太曼生」)
8、死裡逃生 終成連理
——福建潘用中在杭州的愛情喜劇(原載《情史》卷三「情私類」,題「潘用中」)
9、為情而死 玉魂不散
——閩縣林景清與金陵院妓楊玉香冥會白沙傳奇(原載《情史》卷十「精靈類」,題「楊玉香」)
(五)七夕節中的「情人」傳說
——馮夢龍筆下的福州古代「七夕」故事
10、湘潭女子王玉英與福清秀才韓慶雲(原載《情史》卷十六「情報類」,題「王玉英」)
11、福州孫昌裔七夕爆卒遇神妃(原載《情史》卷十九「情疑類」,題「織女」)
這十一篇故事中,「連理樹」一篇在《情史》中由馮夢龍註明引自《剪燈餘話》。《剪燈餘話》系明代李昌祺著,但知者甚少。故事經馮夢龍引用後,擴大了影響。其中有荔枝與紅桃的生動細節,可說是經典閩劇《荔枝換絳桃》的原始素材。
另,「王玉英」和「孫昌裔暴卒」兩則「事見《耳談》」,查《耳談》系明代中期王同軌所著。這是古代福州人把「七夕」當作「情人節」的寶貴文化資料。
經查,有6篇故事來自明代福州文人徐勃的《榕蔭新檢》。這線索是福州晚報同仁告知,危磚璜先生2012年就發文提出這個觀點。
我通過福州博物館張振玉館長找到《榕蔭新檢》,逐一查對無誤,十分感謝危磚璜先生,解決了我多年的困惑。同時發現,徐勃還不是最初的採錄編寫者。
《榕蔭新檢》明確註明,其中四個故事出自《晉安逸志》。查《晉安逸志》的作者陳汝翔(陳鳴鶴)系候官人,明天啟崇禎間諸生。
另兩個故事分別錄自《竹窗雜錄》和《戴林記》,但我至今未能找到作者是誰。僅就當前考究所得,已經足以說明明代福州文人的見識、水平和影響均不得小覷。(作者註:徐勃的勃,應為「火」和「勃」組成。)
除以上9篇外,馮夢龍《情史》中所載還有「扇肆女」和「潘用中」兩篇故事,直至現在還查不知原始出處。馮夢龍曾說過自己編書時,「史傳所載,採之不盡;稗官所述,閱之不盡;客座所聞,錄之不盡」。也許,這是馮夢龍客座所聞所錄的吧。
(作者王凌系福建馮夢龍研究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