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本土獨立音樂發展「新生代」正在發力求變

2020-12-24 廣州日報

鍾建斌

來自廣州本土的吹波糖樂隊在Livehouse裡與樂迷互動。

廣州音樂產業調查2

廣州作為全國流行音樂中心之一,經歷過20世紀90年代的黃金時期,如今廣州也被許多音樂人及樂隊視為巡演的必經之地,「票房好」幾乎是許多人對於廣州的第一反應;廣州音樂產業的現狀究竟如何?近日記者採訪了多支本土樂隊、本土Livehouse(小型室內演出場館)及音樂廠牌。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只做本地樂隊的Livehouse

說起鍾建斌,許多廣州音樂人腦海中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個「生意人」。2011年,鍾建斌在海珠區南華中路創辦了他的Livehouse品牌「廟色唇」,諧音「Musician」,看名字就能猜出,這是一個與音樂人相關的餐飲店。如今在番禺沙灣,鍾建斌還孵化了一處面積約1700平方米、集音樂教學、培訓、藝術展覽等為一體的Livehouse。

Livehouse的音樂風格往往代表了其主理人的音樂喜好和品位。廣州人鍾建斌嘗試以他的餐飲店為實驗,去尋找屬於廣州味道的音樂。店內的音樂幾乎都是以沙漏、與非門、皇后花園等廣州本土樂隊的歌單為主;而翻開餐牌,映入眼帘的便是以無了期、吹波糖等廣州本土樂隊名字命名的雞尾酒;就連在店內不起眼的角落中,也藏著許多廣州本土樂隊的CD和黑膠碟……這些樂隊儘管風格不一,但卻一點不妨礙鍾建斌將這些元素融合在一家店裡,「我可以這麼說,在廣州,沒有第二家Livehouse是只做廣州本土樂隊的。」

鍾建斌之所以對廣州本土樂隊如此有情結,與他自身的經歷分不開。他是曾經叱吒風雲的無了期樂隊中的成員。這支成立於1999年的廣州本土樂隊,隊中四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曾一度締造過中國南方音樂史上現場演出最多、唱片發行最多的輝煌。然而隨著本土音像市場的走低,加上港臺流行樂的衝擊,這支獨立搖滾樂隊最終走向解散。離開樂隊後,鍾建斌便開始籌划起他的Livehouse事業。

從喜窩到TU凸空間

2011年前後,廣州的Livehouse數量並不算太多,但由於大部分Livehouse的主理人是兼具老闆與音樂人的身份,擁有眾多中國初代獨立音樂人的廣州,在當時Livehouse的經營理念上也是相當超前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主理人便是有著「廣州獨立音樂一哥」之稱的刀疆華。

現年50歲的刀疆華儘管幾乎退隱「江湖」,但關於這位資深音樂人的故事卻總會被廣州音樂人們反覆提及。在採訪中,鍾建斌也不斷提及刀疆華:「如果要我說出一個為廣州獨立音樂貢獻最大的人,那個人一定是刀哥。我之所以會做Livehouse,也是受到了他的啟發。」

刀疆華於2006年創辦喜窩Livehouse,曾一度作為廣州本地的文藝地標。喜窩見證了廣州獨立音樂的蓬勃發展,從這裡走出的不乏玩具船長、三跺腳等知名本土樂隊,而在此參與過演出的,更是不乏萬曉利、周雲蓬、二手玫瑰、萬能青年旅店、逃跑計劃等重量級嘉賓,他們在初入音樂圈的時候都曾踏入喜窩,在這裡留下汗水和音符。

也是在喜窩的「一脈相承」下,2009年和2015年刀疆華又相繼開闢了TU凸空間、樂府等Livehouse,量的積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州音樂氛圍的逐步提升。TU凸空間的兼職主理人David和任柯告訴記者,他們兩人從2009年起就開始幫刀疆華打理這家Livehouse:「我們看得到,這些年廣州觀眾對於獨立音樂的接受度在不斷提高,受眾群體越來越廣,票房在不斷翻倍,場地也越來越專業化。」

守住優勢積極求變

但不可忽視的是,2015年後儘管廣州Livehouse數量猛增,目前廣州擁有包括中央車站、TU凸空間、191Space、SD Livehouse等多個樣本,從其數量上來看相對可觀。

但做Livehouse,似乎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用愛發電」。Livehouse的收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酒水餐飲收入,一種則來自於演出門票收入。「但這些年來,我們探討過無數種盈利模式,例如幫助樂隊賣周邊、出租場地、賣酒水或者為樂隊提供服務等,但目前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依然是依賴於演出票房。」任柯說。

而鍾建斌的廟色唇則相對依賴於餐飲收入。早期,店裡的經營主要依賴於鍾建斌本身十多年來的搖滾獨立音樂人形象,直到2014年底,由於廣州Livehouse數量增加,鍾建斌本人在音樂取向上也發生變化,廟色唇曾一度偏向爵士樂,也是由於搖滾樂隊的演出數目減少,店裡流失了一大部分來自獨立音樂界的樂迷與隨之而來的酒水收入,運營變得更依賴餐飲收入。之後,鍾建斌在餐飲這一塊下了不少苦工,店才得以生存下來。這也啟發他後來在保留餐飲品牌的同時,在番禺沙灣開了另一家Livehouse分店。

而要運營一家Livehouse的成本,卻不止是場地費。作為獨立音樂最重要的「生產基地」,Livehouse作為小型演出場所,其核心產品是高質量的現場音樂,因此在音響設備、聲場設計、燈光設計以及調音師等方面都需要不斷追求高品質。據鍾建斌透露,Livehouse的結算方式多為門票分成,即一般場地方收取總票房的3成,樂隊收7成,而一般的門票價格都在100元~200元之間。以一個可以容納500人的場地為例,若門票價格為100元,在滿座的情況下,Livehouse可獲得的收入為15000元。

因此,對於Livehouse主理人們來說,增加音樂演出的場次是拉動效益的最直接方式。

但毫無疑問,受商業環境的影響,傳統意義上的Livehouse自身也需要改變。「比如這次疫情,我們也考慮到了直播的大趨勢,有考慮過將線上演出和線下相結合,但是後來發現準備直播設備需要成本,加上直播流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頭部藝人,所以我們也不敢保證每一場直播都能夠獲得預期效益;但是直播是大趨勢,未來我們不排除和其他網際網路企業合作,提供場地出租服務,只是我們不會在這個領域扮演主動的角色。」任柯告訴記者,「我們也相信,線下演出相比線上,它在體驗上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記者觀察:

Livehouse遍地開花 看好廣州音樂氛圍

Livehouse承載的是一個城市的音樂氣質,凝聚著一個地域的音樂文化、語言習俗等。

隨著那些深受喜窩啟蒙的年輕音樂人逐漸成長起來,廣州Livehouse呈現「遍地開花」之態,而區分於TU凸空間主要為籤約樂隊服務的理念,像不大空間、191space等Livehouse則更多服務於具有上升空間的獨立音樂人。「我們看得到廣州的演出資源也越來越豐富,各種風格的樂隊在廣州演出都能有一定的市場。」David透露:「廣州的音樂氛圍是值得肯定的。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現狀下,我們的現場演出也在逐漸回暖,現在基本上恢復到疫情之前的80%。」

而在網際網路文化領域,廣州也依然保留著音樂產業方面的優勢,湧現了像荔枝、酷狗音樂等數字文化類企業,在網絡音頻、在線音樂領域成績驕人。

David說:「雖然我們在樂隊演出的過程中,會經常採取『以一帶一』的方式去拉動本地樂隊的發展,但本地樂隊能達到Livehouse演出級別的數量比較有限。」

那廣州的Livehouse應該是什麼風格?鍾建斌說:「無可否認,在廣州,我們在不同的Livehouse裡聽到的音樂類型很多,有流行,有雷鬼,有民謠,這些顯示了廣州音樂的多元性;但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去探討廣州音樂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一定要是廣州本地才有的特色,是廣州音樂能夠拿得出手的名片,是根植於廣府文化之下的音樂風格。」

而鍾建斌一直在做的就是扶持本地樂隊。「不管是重型樂隊,還是民謠和流行,我們在宣傳上都一視同仁,並且會幫助這些本土樂隊賣周邊,為他們創收。」

鍾建斌告訴記者,如今廣州有著良好的音樂和演出氛圍,這意味著廣州本土音樂已經有了良好的發展土壤。「廣州的音樂氣質一直比較含蓄,如今坐在計程車裡聽電臺,你會發現在電臺的曲庫裡還是以經典的粵語老歌為主,播放新生代廣州本土音樂人的歌卻是不多。這不只是需要音樂人去努力,而是需要整個社會一同去改變心態,從樂隊、音樂人,音樂節評委到媒體環境,都要努力去讓本地音樂人發聲,去尊重本土音樂。」

廣州的音樂產業還有更多的上升空間,本土音樂值得迎來一個屬於自己的高峰。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相關焦點

  • 探訪廣州Livehouse:見證本土獨立音樂發展「新生代」正在發力求變
    鍾建斌之所以對廣州本土樂隊如此有情結,與他自身的經歷分不開。他是曾經叱吒風雲的無了期樂隊中的成員。這支成立於1999年的廣州本土樂隊,隊中四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曾一度締造過中國南方音樂史上現場演出最多、唱片發行最多的輝煌。然而隨著本土音像市場的走低,加上港臺流行樂的衝擊,這支獨立搖滾樂隊最終走向解散。
  • 探訪廣州Livehouse:「用愛發電」,積極求變
    鍾建斌之所以對廣州本土樂隊如此有情結,與他自身的經歷分不開。他是曾經叱吒風雲的無了期樂隊中的成員。這支成立於1999年的廣州本土樂隊,隊中四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曾一度締造過中國南方音樂史上現場演出最多、唱片發行最多的輝煌。然而隨著本土音像市場的走低,加上港臺流行樂的衝擊,這支獨立搖滾樂隊最終走向解散。
  • 小眾音樂愛好者福音,細數日本5大獨立廠牌
    無論是發源於本土的獨特音樂類型City pop,還是60年代的Orchestral pop,或是正在形成風潮的獨立流行音樂Indie pop,都能在日本的音樂唱片市場上找到一席之地。 不同類型音樂的蓬勃發展,使日本本土的唱片公司廠牌相當垂直化,當下的音樂消費群體在圈層化部分越走越深。
  • 發力「內容自製」,騰訊音樂要做中國數位音樂的「Netflix」?
    其實在這之前,騰訊音樂就已經是《明日之子》第二季的聯合出品方,這也是音樂平臺第一次投資如此大規模的綜藝節目,其目的在於向音樂產業鏈上遊延伸,發力自製內容。近兩年,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三家平臺在綜藝、影視等品類都推出了優質的爆款內容,比如《鬼吹燈》《明日之子》《中國有嘻哈》《這就是街舞》和正在熱播的《創造101》。同時,視頻平臺也正在不斷加大自製內容的投入力度。
  • 網易雲音樂組隊Indie Works,獨立音樂進入「倍速時代」
    受制於渠道限制、實體音樂和數位音樂行業的變革、以及獨立音樂人本身的態度等多方面問題,在國內獨立音樂一直是靠夢想支撐的音樂類別之一。但現在,一切正在悄悄發生變化。今年3月美國Rolling Stone(滾石雜誌)發布了一份白皮書,其中預估獨立音樂人在2019年的錄製音樂收入為16.1億美元,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21億美元,佔到整個全球錄製音樂市場的9%至10%。
  • 外媒點評上海時裝周:本土獨立設計師在崛起【圖】
    上海時裝周不斷鼓勵本土原創勢力,獨立設計師在本次時裝周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本月13日開幕的上海時裝周,眾多中國本土設計師們爭相展示出春季系列作品。設計師張娜出生於北京,她曾表示不把自己定位成明星設計師,而是定位成一名手藝人,「不求多量,求質求精」是張娜設計的宗旨。
  • 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三)丨聚焦獨立音樂人:在理想與現實間交鋒
    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一)丨專訪玩具船長貝斯手:渴望本土音樂人「抱團」聯動 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二)丨探訪廣州Livehouse:「用愛發電」,積極求變 近年來,國內原創音樂發展可謂突飛猛進。隨著酷狗等各大平臺的崛起,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出現,原創音樂「出圈」的渠道可謂越來越廣。
  • 環球音樂中國發布首個本土廠牌「魔音繆斯」,專注影視音樂
    環球音樂大中華區總裁暨執行長張松輝先生就此表示:「作為環球音樂中國過去十年來成立的首個本土音樂廠牌,『魔音繆斯』代表環球音樂集團對中國市場的戰略重視,以及進一步深耕本土化內容的決心。中國本土音樂市場近年來取得了高速蓬勃的發展。行業數據顯示,影視音樂是最為音樂用戶所關注喜愛的類型之一,但影視音樂的專業化和產業化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環球音樂中國董事總經理吳佳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在2013年加入環球音樂,「我很幸運,正逢政府大力支持正版以及付費內容的商業模式。這七年時間,我見證了政府對文化領域的各種扶持與推動。
  • 發力日本音樂、搶佔劇綜歌曲版權,網易雲能否憑此突破TME的「版權...
    聽動漫、劇集的OST,你選騰訊系音樂APP還是網易雲音樂?想必這個問題始終是使用在線音樂平臺的用戶繞不過的難題。從2013年到2020年,中國數位音樂專輯市場快速發展,TME憑藉在版權方面的廣泛布局,搭建起了巨大的版權帝國,而網易雲音樂在繼續維持社區生態的同時,也在音樂版權方面不斷出擊,彌補短板。
  • 創意昆明|本土英雄音樂節開幕 十餘組樂隊帶你嗨爆全場
    首屆音樂節立足本土 匯聚「英雄」據悉「本土英雄」音樂節由雲南沃孚斯文化傳媒與871ACE斥巨資,使用最先進的舞臺演藝設備和技術,打造雲南本土前所未有的原創音樂舞臺呈現;以雲南民族土特色音樂為核心,加強民族文化交流,讓不同風格的民族音樂相互交流碰撞。
  • 利率市場化改革 銀行業改革求變適者生存
    原標題:利率市場化改革 銀行業改革求變適者生存  「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是我們經常會看到的一句話,這句話放在當下,需要更多一層的理解,因為銀行的生存環境也正在發生著變化。  經濟發展方式發生重大轉變、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關鍵步伐、金融脫媒趨勢逐漸顯現、民間資本準入進一步放鬆、監管要求日益強化……  每一方面的變化都要求銀行在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自身也要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  以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為例,貸款利率下限的放開意味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接近完成,僅剩存款利率上限的放開或者取消。
  • 《洛陽日報》——倒盞村:發力夜經濟 淡季變旺季
    《洛陽日報》——倒盞村:發力夜經濟 淡季變旺季 2020-09-03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音樂劇演出井噴, 「本土原創」如何與「中文版引進」平衡
    這部本土原創劇在滬上引起關注,也引發了一輪業界專家對於本土原創音樂劇發展和前景的討論。而從事了20年音樂劇製作的李盾在參與這場研討時,對現在的市場「生態」表示了極大的擔憂。音樂劇《酒幹倘賣無》李盾:20年堅持探索中國本土原創音樂劇 李盾在業界有「音樂劇瘋子」之稱,甚至也有人稱他「中國音樂劇教父」。
  • 「營」中求變涅槃重生
    革故鼎新成為北大荒發展進步的靈魂和不竭動力。解放思想、瞄準市場、創新營銷……農墾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 營銷是墾區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核心要素。2020年的春天,北大荒吹響了營銷集結號:抱團營銷、訂單種植、託市收購、期貨農業……在北大荒集團的戰略部署下,一個個來自基層的創新營銷之舉為這場企業化變革做了最生動的註腳。
  • 崑崙決職業聯賽2020新賽季,再次見證新生代力量的崛起
    作為崑崙決傾力打造的國內頂級青訓賽事,我們將與大家一同,再次見證中國搏擊新生代力量的強勢崛起。去年的崑崙決職業聯賽,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精彩的比賽和美好的回憶,從崑崙決聯賽上成長的耀眼新星,如吳思翰、「西毒」歐陽鋒、「齊天大聖」魏子欽、「中原兇兵」呂瑞磊、「衝天炮」楊華、「巫師」楊巫林、「雙子星」趙戰士、趙博士兄弟,以及趙俊臣、趙江峰、吉奪依布、羅超等新生代明星,通過眾多比賽的磨練,逐漸的成長為中國搏擊的生力軍。
  • 左手全球右手本土 仙桃工業經濟發力「雙循環」
    左手全球右手本土 仙桃工業經濟發力「雙循環」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3日 10:15 來源:湖北日報   今年以來,仙桃不少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左手全球,右手本土,著力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融入「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前三季度,恆天嘉華、裕民兩家非織造布企業增幅均達500%以上。用企業家的話說,市場就是指揮棒,他們既要做「世界工廠」,又要以國內市場為導向,組建研發團隊,打造爆款產品,搶佔市場制高點。  疫情之下,仙桃五大主導產業實現逆勢飛揚。
  • 本土音樂劇: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數理公式」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在近年來中國演出市場多元化蓬勃發展的演出態勢中,音樂劇成為業內關注度比較高、市場較受青睞的藝術類型然而,在演出類型多樣、觀眾藝術視野拓寬的同時,本土原創音樂劇創作逐漸暴露出的問題也引發了業內的思考。特別是在與國外優秀劇目演出的對比中,儘管我們已經具有了舞臺演出較高的科技含量和較為優越的場地優勢,但本土音樂劇在演員、導演、製作等「硬核」方面所需要的借鑑、學習和專業提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丨聚焦獨立音樂人:在理想與現實間交鋒
    近年來,國內原創音樂發展可謂突飛猛進。隨著酷狗等各大平臺的崛起,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出現,原創音樂「出圈」的渠道可謂越來越廣。而與爆發式增長的原創音樂數量相對應的,還有越來越多的獨立原創音樂人。
  • 楚國音樂:遺世獨立,獨步世界,深刻影響後世音樂藝術發展
    楚國音樂遺世獨立,獨步世界,有著獨特的發展和興盛歷程楚國的巫文化對音樂藝術的產生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楚辭章句》:"楚國沅湘之間,其俗信鬼好祠(信奉鬼神而又喜好舉行祭祀),其祠必作歌樂鼓舞(祭祀時一定要有鼓樂、歌舞助興),以樂諸神"。
  • 【走近「網紅」蘭州人】點燃本土音樂激情 「野谷謠」把蘭州唱給你聽
    「樂動金城·聲醉蘭州」2020年黃河之濱音樂展演上,安肖特邀著名本土音樂人張囂,繼續帶領著「野谷謠」音樂團隊,執著於「把蘭州唱給你聽」。跨度120天,共組織1000餘場次演出,線上線下觀看人數突破2000萬人次……「野谷謠」不僅全方位展現了蘭州本土音樂的魅力,讓蘭州方言本土歌曲成為了流行,也讓大家體驗到了濃鬱的蘭州藝術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