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靖難之役被幸運女神眷顧的三次戰役,其兩次關係朱棣生死存亡

2020-12-22 史海魅影

朱棣是歷史上王爺造反成功經典案例,他確實有成功的實力,但是其中也包括天意。為什麼說他的造反成功有天意的原因呢?因為在他靖難之役的戰爭路上,幸運女神就出手幫助了他三次,其中的兩次還關乎朱棣生死存亡的關鍵之戰。

朱棣畫像

在歷史記載上,尤其是正史記載上,幸運女神幫忙的戰爭屈指可數,偏偏這屈指可數的幾次中,朱棣就佔了三次,是不是天要亡朱允炆就真的不好說了。

按照時間先後順序,聊下一朱棣被幸運女神眷顧的三次戰役

白溝河之戰

雙方實力對比朱允炆方李景隆(朱棣眼中的「白痴」將領,智商經常不在線),率領60萬大軍,號稱百萬之師,手下將領老臣郭英、吳傑、平安(朱棣原部下將領,深知朱棣用兵之道,朱棣甚是忌憚之人)

朱棣方朱棣親自帶領全部家當,10萬大軍

李景隆劇照

建文帝二年,李景隆整頓好軍隊向著白溝河進發,同時朱棣也率領10萬大軍向著此處進軍。在朱棣眼裡,李景隆率領的60萬大軍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安。恰巧,朱棣軍隊率先到達白溝河後,與李景隆的先鋒官平安遭遇。平安是一員猛將,二話不說,甚至連「兄弟們上」這種話也沒說,他就已經率先發起了衝鋒。在平安的帶領下,原本「柔弱」似綿羊的南軍(朱允炆軍隊)各個勇猛無比,習慣了欺負柔弱的北軍(朱棣軍隊)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就被打了一個落花流水,只好撤退。

白溝河之戰

此時,李景隆部下郭英正好從真定出發趕到白溝河,他趁著平安與朱棣交戰之際,在北軍撤退的道路上提前做好的「埋伏」。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在明朝軍隊已經開始使用,當時郭英「埋伏」的就是相當於現代地雷一類的火器,埋在地下。倉皇撤退的北軍萬萬沒有想到腳下還有這玩意兒,叫苦不迭,只能硬闖過去。雖然沒有能夠給朱棣造成巨大損失,但也給他帶來不少麻煩。交戰雙方休戰已是半夜,要命的是朱棣還迷路了,好在他野外生存能力強,最後順著河流分清方向以後灰頭土臉的回到大營。

戰爭場面

次日,朱棣與李景隆正式展開決戰,朱棣擅長騎兵左翼突襲,然而平安則率領部隊繞道到了朱棣後翼。當朱棣率領大軍準備進攻李景隆左翼之時,自己部隊的後翼傳來廝殺聲,當時的情形朱棣是已經陷入了南軍的包圍之中。朱棣沒有別的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一味的堅持只能是兵敗被抓,他只好撤到河堤之上。南軍形勢一片大好,李景隆命令軍隊發起總攻。在這危急時刻,朱棣站在河堤之上揮舞馬鞭,讓李景隆以為朱棣正在召集人馬,埋伏南軍。李景隆果然上當,率領南軍退後,朱棣才得以喘息。

白溝河

李景隆雖然智商經常不在線,但是他部下卻不乏能將。李景隆手下大將瞿能發現朱棣已是強弩之末,他重新組織士兵對朱棣發起最後的進攻,此時的朱棣也正如瞿能所料確實是強弩之末了。

眼看朱棣的造反之路馬上就要走到了盡頭,幸運女神眷顧了朱棣,平地之中突起大風,而且大風偏偏把李景隆的帥旗刮斷了,這種情況也就是《西遊記》裡妖怪出沒才會出現。本來就迷信的古代士兵,哪裡受得了這突如其來的「不祥之兆」,恐慌的內心還沒有平息之前,朱棣趁機藉助風勢放起了大火,南軍大勢已去,敗局已定。如果用巧合來說這次大風的話,為什麼偏偏在朱棣即將敗北之際颳起,真的很令人費解,說幸運女神眷顧朱棣確實沒錯。

夾河之戰

雙方實力對比:朱允炆方:盛庸(濟南保衛戰、東昌之戰戰勝朱棣,深知朱棣作戰策略,朱棣非常頭疼的對手),率領20萬大軍

朱棣方:朱棣率領主力軍隊

建文帝三年,盛庸與朱棣軍隊在夾河相遇,朱棣為探明盛庸軍隊虛實,親率敢死隊偵查敵情。盛庸發現朱棣偵查自己隊形,但是他對朱棣卻無可奈何,因為朱允炆曾經下令不能讓自己擔負殺害叔叔的罪名,所以盛庸對於朱棣的這種行為也只能看著。朱棣大搖大擺的偵查了盛庸的軍隊,偵查歸偵查,他卻沒有發現盛庸軍隊的任何破綻。

古代戰爭

朱棣偵查完畢以後,經過深思熟慮準備進攻盛庸的左翼一探虛實,但是朱棣大將譚淵沒有明白朱棣真實意圖,居然對盛庸的左翼發起正式進攻,譚淵的結果可想而知。譚淵的死換來了盛庸軍隊短暫的破綻,此時已經天黑,朱棣敏銳的嗅覺發現了盛庸的破綻,他趁黑率領騎兵對盛庸的軍隊後翼發動猛攻。雖然盛庸軍隊被衝垮了,但是他還是及時穩住了陣腳,擋住了朱棣的進攻,朱棣發現了敵軍整形恢復也就自然撤退了。

夾河之戰

第二天,雙方布置好隊形繼續戰鬥,由於雙方實力相差不多,鏖戰很久也沒有分出勝負。這樣的持久戰對於盛庸來說是有利的,他有的是時間,然而朱棣則不同了,他的軍隊是騎兵為主,如陷入苦戰,肯定也持久不了。如果再這樣打下去,朱棣是必敗無疑,奈何這樣情況朱棣卻無力打破。

接下來的發生的事情與白溝河之戰中的情形一樣,幸運女神再次眷顧了朱棣,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這次雖然沒有刮斷南軍的帥旗,但是颳起的沙子卻讓南軍士兵睜不開眼。盛庸一看情況不妙,立刻撤軍逃跑了,因為再打下去只能白送更多人的性命。這次戰爭的勝利,朱棣也完全是依靠天氣的幫忙,而且每次都是來得這麼突然與及時,否則朱棣已經兵敗了。

滹沱河之戰

夾河之戰失敗的盛庸敗退到真定城內,朱棣採取誘敵之計引誘真定守軍大將吳傑出戰,吳傑上當被朱棣圍困。朱棣採用以少量兵力佯攻三面,牽制吳傑,而親率主力進攻東北方,突入其陣,遭到吳傑等部的拼命反擊,死傷甚眾。

滹沱河之戰戰略圖

在這危急時刻,幸運女神又一次降臨,幸運女神幫助朱棣的方式還是與上兩次一樣,狂風大作、塵沙飛揚,北軍得以乘機進擊,吳傑兵敗,被斬首6萬餘級士兵。

整個靖難之役中,朱棣有三次遇到這樣的情形,而且全部對他有利白溝河之戰、夾河之戰更是關係朱棣生死存亡之戰,如果沒有突然的狂風大作、塵沙飛揚,估計朱棣已經敗給了朱允炆。從最終導致這三戰役失敗的原因來看,確實不是朱允炆不會用人,而是人算不如天算,上天安排的最大,朱允炆只有失敗結果。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關係朱棣命運的三次戰爭,被幸運女神眷顧,兩次死裡逃生
    朱棣是歷史上王爺造反成功經典案例,他確實有成功的實力,但是其中也包括天意。為什麼說他的造反成功有天意的原因呢?因為在他靖難之役的戰爭路上,幸運女神就出手幫助了他三次,其中的兩次還關乎朱棣生死存亡的關鍵之戰。
  • 靖難之役朱棣為什麼能成功?朱元璋殺了這四個人,讓他沒有了對手
    靖難之役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也是封建歷史上少見的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其中的主角朱棣也是大家熟知的人物。為什麼朱棣能成功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他個人領兵打仗的能力。在明初的將領中,朱棣是少見的名將,尤其是在徐達、常遇春等開國將領去世之後。
  • 靖難之役後,在朱棣一脈統治下,建文帝兄弟姐妹及子女下場如何?
    靖難之役是明代影響極為深遠的一次內亂,燕王朱棣以「靖難」之名起兵,揮師南下。四年後,攻陷明朝國都南京,建文帝在宮中舉火自焚。在這之後,朱棣為了消除前朝影響,開始大肆殺戮前朝功臣,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鐵鉉等人,都被朱棣滅族。最慘的是方孝孺,光是因受他牽連被殺和充軍的就將近2000人。
  • 靖難之役後,成功篡位的朱棣,是怎樣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朱棣是被憋壞了才發動靖難之役的,被他老子和侄子給氣的。篡位成功後,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可沒有好日子過,誰叫他們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今天就來說說朱棣是怎麼被「逼」著發動靖難之役的,又是怎麼對待朱標的妻子和兒子們的!
  • 靖難之役後朱棣嚴苛對待朱標妻子兒女,甚至有數人遇害
    3、三侄子——朱允熥。 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封自己的弟弟為吳王,藩屬地為杭州。還沒有到封地就藩,靖難之役爆發。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進入南京,對這位侄子非常不放心,於是改封為廣澤王,藩屬地在福建漳州。
  •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丟掉了江山,在南京皇宮舉火自焚,當然,朱允炆是否真的自焚身亡這已經是歷史之謎了,但是朱棣稱帝之時,朱允炆之母呂氏以及他的三個弟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還都活著,朱允炆不管是逃跑出家還是真的自焚而死,總之朱棣是再也沒找到他,但他的兄弟和母親卻都落到了朱棣手中。
  • 小人物大命運:靖難之役中舉足輕重的宦官
    引言:靖難之役,是明朝初期皇室內部的權力爭奪戰。也是明朝歷史上唯一一次藩王起兵謀反獲勝的戰役。在明朝兩百餘年的時間裡,大規模藩王叛亂曾前後發生過四次,這其中包括朱棣的靖難,以及宣宗朱瞻基時期的漢王朱高煦、正德皇帝時期的寧王朱宸濠和安化王朱寘鐇,但是無一例成功,因此可見藩王舉事難度是相當之大。
  • 假如靖難之役失敗,朱棣兵敗被殺,明朝的北方將會是怎樣的狀態?
    假如當年靖難之役失敗,朱棣兵敗被殺,那麼大明朝的北方將會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剖析,首先有兩點我們是可以明確的:一,假如朱棣靖難失敗,朱允炆會繼續執行他的削藩政策,二,大明朝的國都依舊會在南京,而不是北京。基於以上兩點,我們下面繼續分析。關於明朝的藩王,我們必須要了解他們為何會出現,尤其是以朱棣為代表的實力強大的藩王。
  • 靈璧之戰:朱棣絕地翻盤,大明江山易主
    >」,於是歷時四年,曲折離奇的靖難之役拉開序幕。本文將通過回顧靖難之役的轉折點——靈璧之戰,來管窺靖難之役中朱棣的心路歷程,探究朱棣為什麼能逆勢翻盤,奪得天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徵戰三載,回頭無岸,成敗在此一舉公元1401年,距離朱棣出兵靖難已經過去了三年,回首往事,朱棣很是感慨,猶記得自己曾在白溝河上揚過威
  • 靖難之役後,建文的後代有沒有留下血脈?朱棣後人是如何對待的?
    朱棣雖狠,但對建文帝的子嗣,還算手下留情了! 建文四年(1402年),一場靖難之役,讓大明王朝最高統治集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明正統建文朱允炆兵敗失蹤,藩王朱棣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成功奪取允炆一脈的帝系傳承,自立為帝,成為大明朝第三位皇帝。
  • 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
    即朱棣。1402~1424年在位。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徵,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
  • 從零開始的皇帝之路,成就朱棣千古明君的起點得從藩王做起
    為什麼說朱棣是明朝最特殊的一位皇帝呢?因為他完成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即"以藩王身份成功登上帝位",史稱"靖難之役"。 而朱棣則化被動為主動,以部將郭資戍守北平,親率大軍以運動戰攻取了北平的周邊地區。 隨著戰爭的持續朱棣也迎來了"靖難之役"中最關鍵的一戰——"白溝河"之戰。公元1400年,建文帝朱允炆召集60萬大軍號稱百萬兵力,任命李景隆為主帥,平安、瞿能等人隨軍,開啟了徵討朱棣的軍事行動,此戰,大明朝的精銳幾乎傾巢出動,建文帝意圖通過此戰,將叔叔朱棣一舉殲滅。
  • 朱棣一脈皇位斷在哪一代?明朝帝位三次易主是哪三次?
    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到亡國之君朱由檢,明朝一共是經歷了16位皇帝,共經過了276年歷史。明朝是繼漢唐以來又一次屬於漢人的黃金時代。無論是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哪個方面來講,明朝都留下了輝煌的一筆。明朝時一無漢之外戚,二無唐之藩鎮,三無宋之歲幣,而且明朝皇帝一直秉持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為君理念。清朝官方評價明朝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
  • 劉秀隕石、胡笳退敵、大哭守城、朱棣旋風,歷史上四大最神奇戰役
    也許是命運眷顧,被圍得水洩不通的昆陽城,硬是讓劉秀在夜晚偷偷地溜走了。在定陵、郾城等地,劉秀依靠慷慨激昂的言辭,向諸多將領陳明利弊。在劉秀一番遊說後,眾將表示願意調兵相援,就這樣,劉秀帶著萬餘援軍,來救昆陽。就在劉秀決戰前夕,天時相助,竟然有隕石砸向了新軍軍營。《後漢書》有載:「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 朱棣臨死前說「夏原吉愛我」,夏原吉為何讓朱棣如此牽掛?
    在人生的最後時刻,朱棣環顧四周,說出5個字「夏元吉愛我」,隨即油盡燈枯,龍御歸天。朱棣也成為了明朝十六帝中,唯一一位客死他鄉的。 三天後,朱棣的死訊傳回京師。而此時,朱棣口中的最愛——「夏元吉」此時卻被關在監獄中。夏元吉對朱棣也算有情有義,聽聞朱棣死訊,哭倒在地而許久不能起來。然後檫乾眼淚,一直工作到明宣宗時期,為大明財政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 朱元璋死後360天,朱棣從鵝圈抱出上萬兵器,奪走大明嫡孫江山
    但朱元璋也是幸運的:在他生命最後3年,秦王朱樉突然暴斃了。這讓遲暮的朱元璋,望著小孫子朱允炆,由衷地鬆了口氣。 老天對朱允炆的眷顧遠不止於此。爺爺朱元璋駕崩前50天,晉王朱棡也去世了。因此,朱元璋臨終前,對小孫子朱允炆是放心的。
  • 四年時間,朱棣創造一個奇蹟,古今無人打破
    簡而言之,經過朱允炆一番運作,朱棣最多只能隱藏數萬兵力,北平城內又有朝廷勢力,戰略上北平又被包圍,因此連一隅之地都不完全擁有的朱棣,怎麼看都沒有勝算,屬於必敗之局。
  • 朱元璋死後半年裡,朱棣從鵝圈抱出上萬兵器,奪走大明嫡孫江山
    但朱元璋也是幸運的:在他生命最後3年,秦王朱樉突然暴斃了。這讓遲暮的朱元璋,望著小孫子朱允炆,由衷地鬆了口氣。老天對朱允炆的眷顧遠不止於此。爺爺朱元璋駕崩前50天,晉王朱棡也去世了。因此,朱元璋臨終前,對小孫子朱允炆是放心的。
  • 朱棣「造反」最大謀臣,不隱不退,黑衣宰相姚廣孝緣何善得終老?
    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對儒釋道三教頗為精通。大明命數三巨變之一「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在年輕時,姚廣孝於蘇州妙智庵出家為僧,法名道衍。後來,姚廣孝又拜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
  • 野史記載的:朱棣「遇鬼」事件,把出身行伍的朱棣,嚇出一身冷汗
    明永樂初年,朱棣尚在南京做皇帝,某天左僉都御史景清,懷揣利刃入朝。景清是朱允炆舊臣,此舉就是準備刺殺朱棣,為舊主朱允炆報仇。但文人出身的景清卻刺殺失敗,其人更是被錦衣衛當場捕獲。龍顏大怒的朱棣,隨即對景清處以重刑,並株連景清的全族。如此依然覺得不解氣的朱棣,更是命人將景清的鄰居及同村人全部株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