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一場殲滅戰,竟有5位元帥參與,並間接促成了西安事變

2020-12-22 騰訊網

作者:慎獨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在西安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了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張學良以及東北軍也多少洗刷了九一八事變以來的屈辱,改善了一下風評。

從消極抵抗到發動西安事變,張學良與東北軍不是一夜之間完成轉變的。屢戰屢敗於紅軍在很大程度上迫使張學良選擇與中共及紅軍合作。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迎來新一輪圍剿

東北軍圍剿紅軍實際上在1933年便開始了,剛剛打完長城抗戰並有不錯表現的東北軍第67軍在軍長王以哲率領下來到河南,圍剿鄂豫皖邊區的紅25軍。紅25軍北上陝西後,第67軍一路尾隨過來。

王以哲

1935年10月1日勞山戰役中,東北軍第67軍第110師遭遇紅15軍團伏擊,師長何立中、參謀長範驛洲陣亡,第628團團長裴煥彩被俘,原紅25軍的戰士認出曾多次被捉放的裴煥彩,槍決了他。三名高級軍官以下,第110師陣亡1000餘人,被俘兩千三百多人。

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陝北,10月21日伏擊了一路尾隨的何柱國手下騎兵軍,斃敵600餘人,俘敵1000餘人,以及數百匹戰馬。連續的敗仗讓張學良肉痛不已。作為離開老家的軍閥,他沒辦法在陝西補充力量,因為軍費是蔣介石給的,蔣介石巴不得東北軍被削弱。而陝西的楊虎城等人也不會允許張學良在自己的地盤招兵買馬。

楊虎城

10月底張學良與何柱國一同到達南京,參加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與五大,此次會議發生了一場意外。

11月1日上午全體代表合影時,青年記者孫鳳鳴突然掏槍向汪精衛射擊,連續三槍命中卻均未致命。就在一片大亂時,國民黨元老張繼保住孫鳳鳴,一名青年軍人衝上去一腳踢飛孫鳳鳴的手槍,這名青年軍人正是張學良。

雖然當時汪精衛是反蔣一派,刺汪的孫鳳鳴被不少人視為英雄,但卻不能公開表示,而張學良則成了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自九一八以來總算有了點正面報導。

張學良

在南京的張學良開心不起來,因為東北軍又打敗戰了,而且是慘敗。張學良離開西安後,蔣介石命令西北剿總司令晏道剛加緊圍剿紅軍。張學良不在,東北軍只能任晏道剛調遣。

晏道剛調集東北軍5個師,其中有董英斌第57軍的4個師為西路,自慶陽、合水出動,經太白鎮沿葫蘆河東進;王以哲第67軍1個師為東路,先由洛川前推,然後經羊泉鎮沿葫蘆河西進,企圖東西對進,圍殲我軍於葫蘆河、洛河之間的峽谷地區。

紅軍誘敵深入,牛師長被紅軍牽了牛鼻子

董英斌接到命令後,立即率領部隊出發,到達太白鎮停了下來,磨磨蹭蹭半個月就是不動地方。紅軍為了調動敵人,對甘泉的敵軍發起攻擊,逼迫第57軍出動。董英斌無奈召開軍事會議,會上第109師師長牛元峰自告奮勇,要帶著自己的第109師抄近路,從紅軍中間直插過去,到洛川與王以哲會師。

牛元峰素以作戰勇猛為名,而且他是張學良的親信,而軍長董英斌則與張學良不那麼親密,所以董英斌需要給這位下屬一些面子。第57軍地處隴東,補給困難,在太白鎮半個多月都餓瘦了,因此上下都希望能快點與王以哲部匯合,好獲得補給。

董英斌同意牛元峰的方案,並把第111師於一凡團加強給第109師。但董英斌也知道,牛元峰此行將穿越紅軍腹地,危機四伏,因此命令牛元峰在佔領直羅鎮後,本人必須回軍部匯報。

直羅鎮戰役示意圖

11月20日,第109師在6架飛機掩護下出擊,剛一出發就遇到了紅15軍1個連和縣遊擊隊,與以往不同,第109師面前的紅軍基本上是一觸即潰,屢戰屢敗。

當天下午,牛元峰就順利到達了直羅鎮。得意忘形的牛師長以為是紅軍怕了他,把董英斌叮囑他的事拋在腦後。他不僅讓部隊在直羅鎮過夜,連鎮子外的外圍陣地都不駐守。當晚第109師在鎮子裡大擺盛宴,喝酒吃肉,全然忘記資金是在作戰。然而,紅1軍團在前一天就已經到達直羅鎮外圍紮好了埋伏圈,就等這頭蠻牛鑽進來。

紅軍戰前準備

一場殲滅戰,雲集了我軍八十多位將帥

人口只有百餘戶的直羅鎮,三面環山,北面臨河。東側山峰上有一座土圍子,已經被紅軍拆毀。一條東西向的道路穿鎮而過。紅軍在直羅鎮外的山嶺設伏,直羅鎮裡面的敵人已是甕中之鱉。

戰前毛主席叮囑「這一仗一定要打好,我們要的是殲滅戰」,他發現作戰地圖比例尺太小,命令各軍團派出測繪骨幹,在19日、20日緊急繪製大比例地圖,並和各部隊指揮員一起勘察地形。

直羅鎮

毛主席還親臨一線指揮,指揮所就設在直羅鎮東面的一座山上。紅1軍團指揮所在直羅鎮北面山坡上,林彪、周恩來親臨一線。紅15軍團指揮所在南面山坡上,彭德懷與徐海東一起指揮。三大指揮所呈三角之勢遙相呼應,互相支持,互相協作,讓敵人無處可逃。

除了他們之外,另有葉劍英、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張雲逸、黃克誠、陳賡、蕭勁光等,其中陳賡還是坐擔架指揮戰鬥。五位未來的共和國元帥,與六位共和國大將,以及七十多位將軍參與了這場戰役,牛元峰應該想不到,自己有這麼大面子,能讓紅軍半壁江山出動,也算是沒白活。

徐海東

20日晚,紅1軍團、紅15軍團的突擊隊已經在直羅鎮外做好準備。21日子夜,紅1軍團從北向南攻,紅15軍團從南向北攻,敵人在睡夢中不知所措,一片慌亂。第109師乃至第57軍都是東北軍中比較有戰鬥力的部隊,裝備好,士兵經過較好的訓練,軍官素質高,我軍兵力佔絕對優勢,但也付出不小傷亡。

不過這些東北軍本身不願意和紅軍作戰,眼見沒機會突圍,紅軍向他們喊話說繳槍不殺後,大部分東北軍士兵都放下了武器。激戰至21日14時,敵第109師大部已經被殲滅,牛元峰帶著500多人負隅頑抗。

我軍一面圍殲殘敵,一面阻敵增援。佔至23日午夜,敵援軍已被擊退,牛元峰見援軍遲遲不來,率部突圍,在24日上午被消滅,牛元峰兵敗自戕,第109師全軍覆沒。此戰紅軍殲敵一個整師,是抗戰前最後一場大的殲滅戰。算上打援的戰果,總計斃傷敵人1000餘,俘虜5300餘人,繳獲武器裝備物資無數。

我軍陣亡600餘人,其中竟有三位井岡山時期便參加紅軍的優秀指揮員犧牲,分別是紅1軍團紅2師紅4團團長黃開湘(又名王開湘)、代團長黃甦、紅5團團長李英華。

黃開湘

張學良痛定思痛,決定與紅軍合作

在南京的張學良得知第109師被殲滅,牛元峰自殺的消息後生氣但無話可說,畢竟要怪自己的手下不爭氣。更令他氣憤的是,當他要求給被殲滅的第109師與之前被殲滅的第110師補充兵源恢復建制時竟遭到了拒絕,何應欽乾脆銷了第110師的番號,甚至連安撫家屬的撫恤金都不願意給。

回到西安的張學良動了與紅軍接觸的念頭,此前他最多只想和紅軍互不冒犯。通過多重關係,張學良與紅軍搭上線。他手下的王以哲在很早之前就和共產黨有過合作,這會更是增強了他與紅軍合作的意願。為了表示誠意,我軍釋放了之前俘虜的東北軍團長高福源,並讓他帶一些吃喝慰問被紅軍包圍,缺衣少糧的東北軍。

高福源被放回西安,紅軍的誠意,促成了李克農與張學良在洛川會晤。雙方相談甚歡,張學良支援紅軍大量藥品與棉衣,幫助紅軍渡過難關,紅軍則允許被包圍的東北軍回到大部隊。張學良還以個人名義贈送中共中央1萬大洋。

李克農

直羅鎮戰役被認為是打破敵人對陝北根據地圍剿的關鍵戰役,是紅軍在陝北立住腳跟的奠基戰役,不過最大的成果還是以打促和,與東北軍合作,最終促使張學良發動兵諫,逼蔣抗日。

相關焦點

  • 84年了,你還記得那年的西安事變嗎?
    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的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中國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抗日,亦稱雙十二事變。1935年,中共發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張、楊力勸蔣介石聯共抗日,蔣加以拒絕。兩位愛國將領遂毅然決定實行兵諫。事變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 紅一軍團的4位軍團長,兩人成為開國元帥,兩位都沒有活到授銜
    紅1軍團是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1930年根據中央指示,由井岡山的紅四軍與贛南閩西的紅軍合編而成,開始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之後改稱為紅一軍團。在紅一軍團的歷史之上,朱德、林彪先後擔任了紅一軍團的軍團長,還有兩位擔任過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第一位就是左權。
  • 這三位紅軍高級將領,如果沒有壯烈犧牲,後來可能會成為開國元帥
    文/歷史人物趣事這三位紅軍高級將領,如果沒有壯烈犧牲,後來可能成為開國元帥在我國幾十年的革命歷史中,湧現出不少為革命犧牲的人,我國為了紀念他們特地在天安門廣場上為這些英雄建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在革命道路上,無數愛國將士為了心中的信念和理想流血犧牲。
  • 西安事變84周年|淺議研究西安事變的當代意義
    本文就以西安事變文化研究為題,淺顯的分析西安事變文化研究在當代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由於工作的原因,有機會接觸西安事變文化,在與之由表及裡的解讀過程中,僅從個人角度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才疏學淺,敬請各位專家學者批評指導。
  • 紅軍3大方面軍,各走出多少位元帥和大將?紅二方面軍最少
    1928年5月井岡山會師後,創建了最早的紅四軍,這也是第一支打出「紅軍」旗號的部隊,這支紅四軍後來與彭老總的紅三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二支紅四軍是賀老總領導的湘鄂西紅四軍,後來發展成為紅二方面軍;第三支紅四軍是鄂豫皖紅四軍,逐漸發展成為紅四方面軍。那麼紅軍3大方面軍,各走出多少位元帥和大將?紅一方面軍
  • 新桂系參與圍剿紅軍,出兩團兵力,必須收回雙倍軍餉彈藥
    國共較量時期,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是一支非常活躍、非常有影響的力量。隨後,新桂系積極支持並參與了蔣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留守廣西的黃紹竑等人也在南寧等地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但隨後不久,蔣桂之間、與其他地方派系之間,為了爭權奪利矛盾為起點,互相展開了一場場軍閥混戰。中共則乘勢開展土地革命、建立紅軍和根據地,力量不斷發展壯大。新桂系雖然骨子裡堅決反共,但又想利用「剿共」壯大自己。
  • 57位開國上將,兩人活過100歲!他們都是誰?
    解放軍總計有57位開國上將,有兩人活過100歲,一個來自遼寧,一個來自湖南。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喜歡繪畫,寫字。 第一個就是遼寧人呂正操,他1904年1月出生於遼寧省海城市,1923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先後任東北軍第五十三軍連長、營長、少校副官隊長,第一一六師參謀處長,六四七團、六九一團團長等職務。呂正操是張學良的副官,在促成西安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紅軍時期倖存的6位軍團長中,4位授元帥軍銜,為何他只授上將?
    「痛恨綠林兵,假稱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復黃安城,試看碧雲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這是「黃麻起義」後,黃安縣衙門口張貼的一副對聯,「紅軍」這一稱謂也由此而來。紅軍時期,一般是指1927年黃麻起義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此期間,紅軍經歷一系列影響深遠的起義,隊伍不斷壯大,先後誕生了10個軍團。
  • 紅軍時期,這位元帥戰績輝煌,五個貢獻無人能比
    紅軍時期,有五大貢獻:一、平江起義 不同於三大起義,這是一次舊軍閥湘軍內部的一次起義。平江縣屬於嶽陽市,位置連接三個省、七個縣市,且鄰近省城長沙,這是一塊邊遠之地,恰恰又是一塊聯通之地、樞紐之地、交匯之地。
  • 西安事變當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蔣介石翻牆逃跑,鞋子都跑掉了
    在中國近代史上,西安事變是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重大事件。但是,在西安事變發生的那天晚上,西安城內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很多人都對此非常好奇。
  • 西安事變紀念海報翻車,果真是一個敢寫一個敢發
    今天是西安事變84周年紀念日,一些企業都在通過自己的官宣渠道,發布紀念海報,但以山東聯通官微為代表紀念海報,徹底翻車了。 它反映的是什麼,請問大家心裡有答案了嗎? 九一八事變。 很多人看到蔣介石和張學良,其實就基本心裡有數了。但還有一個重要細節,提醒大家注意,即「不抵抗命令」這五個字。 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民族存亡之時,在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之際,國民黨政府將「攘外必先安內」作為基本國策來消極抵抗日本侵略。
  • 粟裕將軍戰功赫赫,1955年,為何不是元帥,而被授予大將?
    按照條例的規定:「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級將領,授予元帥軍銜。」如果上溯到八路軍時代和紅軍時代,基本上是紅軍時代的軍團級、八路軍時代的師級幹部,才有可能授予元帥軍銜。如果按照這些標準,年輕的粟裕大將,確實資歷略有不足。
  • 李達:國軍出身,曾輔佐5位元帥,授銜上將,堅持讓兒子當農民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李達是唯一輔佐過5位元帥的參謀長,累計在職時間40餘年。可以說新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比李達更懂得參謀的人,也沒有比李達做參謀更長的人。李達出身在陝西省眉縣橫渠鎮的一個普通的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天資聰慧,而且酷愛體育鍛鍊,因此身體素質很強。在那個貧苦的年代,對於貧苦的家庭來說,當兵是一個不錯的出路,最起碼可以吃的飽飯。
  •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2日 西安事變!
    首架金屬飛機首次試飛 1927年12月12日 張太雷在廣州起義中犧牲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 1936年,日本帝國主義不斷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蔣介石堅持不抵抗政策,繼續進行內戰。
  • 西安事變中的偉大領袖毛潤之:胸懷中華泯恩仇,大義凜然救華夏
    他們扣留了蔣介石,此舉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發生,就像平地起驚雷一般,引起了中外各界人士強烈的反應。作為國民黨軍最高統帥的蔣介石,居然被他的部下扣留了,這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不可想像的。
  • 紅一方面軍成立時有8位軍長,有幾位活到建國後?55年授什麼軍銜
    引言 1930年,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永和會師,經會議決定兩軍合編為第一方面軍,當時紅一軍團下轄3、4、12、20、22軍,共5個軍,紅三軍團下轄5、8、16軍,共3個軍,此時能夠擔任軍長職務,那都是在我軍發展中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大人物,那麼八位軍長都是誰?
  •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楊虎城為何十三年後莫名身死?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楊虎城為何十三年後莫名身死?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楊虎城為何十三年後莫名身死? 西安事變歷時十四天,最終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張學良和楊虎城二人本意是脅迫蔣介石放棄剿共,一致抗日。
  • 55年授銜:誕生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十大元帥竟有4位請求降銜
    1955年的9月27日下午5時,在金色迷人的北京城,莊嚴肅穆的中南海懷仁堂內,激動人心的《義勇軍進行曲》響亮的奏響了。  身穿筆挺中山裝的毛主席將授予元帥軍銜的命令狀,  一一交到了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手中。
  • 八路軍6位師長中,有5位成為開國元帥,為何只有他是個上將?
    1937年,為了抵禦日方的侵略,在國共兩黨的商議下決定合作,國民政府把紅軍主力改為八路軍並且分成為3個師來管理。這三個師分別是由師長林彪和副師長聶榮臻帶領的115師,師長賀龍和副師長蕭克帶領的120師;和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帶領的129師。
  •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第四師的主要領導人是誰?軍銜各是什麼?
    後歷任紅5軍第2縱隊特務大隊宣傳員、第1師1團宣傳隊隊長、紅三軍團第5軍第1師第1團4連政治指導員、第4師第10團通信主任、營長。團參謀長等職務。全面抗戰爆發後,張震擔任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參謀、總務科科長、新四軍第4支隊第8團留守處參謀長、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參謀長,後擔任新四軍遊擊支隊參謀長,皖南事變後,所部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張震擔任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