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妖怪文化:映照我們精神世界的鏡子

2020-12-14 Tomipink

1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提到過的一個關於鏡子的意象對話練習,就是在放鬆之後,想像自己走入一段樓梯,經過一番曲折的路線之後,最終抵達一扇門,打開門繼續走,會出其不意地出現一面鏡子,你要仔細觀察鏡子裡的形象,然後和它對話。

這個練習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我們所不了解的另一部分「自己」。

大多數成功完成這個練習的人,所看到的鏡中形象,往往是「魔」或「鬼」,男人通常看見的是「魔」,女人通常看到的是「鬼」。

聽上去好像不可思議,但其實,關於魔和鬼的意象各有其象徵意義,魔代表著叛逆,代表強烈的攻擊性和仇恨,而鬼代表著死亡,是一種長期壓抑的產物。對照現實看一看,還真的是有些道理的。

妖、魔、鬼、怪並非空穴來風,也非毫無根據,這些奇異詭譎、變化繁雜的意象其實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它們展現了我們所不了解的另一個自己。

妖怪文化也不是簡單的封建迷信,而是對社會狀態、人類心理、文化衍生的映射。它如同一面古鏡,映照出我們的深層次精神世界,雖是虛構,卻具有一定的心理現實性,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深層次特質,是自身世界觀、價值觀和生存狀態的的綜合展現。

它恰恰能夠幫助我們去看透本質,去認識自己,認識複雜的社會現象,反而起到了破除迷信的作用。

《中國妖怪故事(全集)》一書,就是這樣一本帶你了解中華妖怪文化的大辭典,全書收錄了1080種中國妖怪,是目前為止國內收錄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長、條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專著。全書分為妖、精、鬼、怪四部,每段故事文末都列有典籍出處。

作者張雲從小就愛讀志怪筆記、稗官野史,長大後便熱衷於對中國妖怪的研究。《中國妖怪故事》一書花了他差不多十年時間,他從中國歷代典籍中搜集、整理各種妖怪故事,又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再結合自己的研究,對其進行重新加工,最終建立起一個龐大的中國妖怪體系。

可以說這是一本中國妖怪的百科全書,它的存在填補了中國妖怪學的空白。

2

一直以來,我對妖怪的理解很簡單,認為它們就是一種不合常理的超自然現象,超出人的認知之外的存在,但又不屬於神的範疇。

不過,這種理解並不準確。關於妖怪的定義,早在1800年前,東晉文人幹寶就在《搜神記》中指出:

「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於中,物變於外。形神氣質,表裡之用也。本於五行,通於五事。雖消息升降,化動萬端。其於休咎之徵,皆可得域而論矣。」

由此可知,「妖怪」是陰陽元氣所依附的物體,是以」氣「為中介,以」人形「為特徵的「變化」。妖怪們雖然形態不同,性格迥異,但有觀念意義上的內在共通性,也就是氣的變化,」氣「與」變「成為了妖怪的重要特性。

相對於具象的形態,」氣「這個概念更為抽象化,這就使得妖怪的存在和行動更具神秘感;而能夠在不同形態中間進行轉換的這種」變「,則令人更加難以捉摸和把握。妖怪這種神秘性和多變性,使得它們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人們關切乃至焦慮的對象。

難怪,儘管對妖怪這一神秘的存在有所畏懼,可人們依舊無法抗拒鬼故事、都市傳說、奇幻小說以及志怪文學的「誘惑」,對於神秘詭譎的事情,大多數人都會有一探究竟的渴望。

《中國妖怪故事》這本書一共收錄了1080種妖怪,將其分類為妖、精、鬼、怪四大類。

「人之假造為妖」,「妖」是人所化成或是動物以人形呈現的,比如狐妖、落頭民。

「物之性靈為精」,「精」是山石、植物、動物、器皿等所化,比如山蜘蛛、罔象。

「魂不散為鬼」,「鬼」以幽靈、魂魄、亡象出現,比如畫皮、銀倀。

「物之異常為怪」,「怪」是人們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比如天狗、巴蛇。

3

只要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無論是妖、精、鬼、怪,妖怪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變形。

這些傳說中的妖怪不是幻化為人形,就是能夠變身成獸類、鳥形、樹木花草、頑石器皿。

有的妖怪具有變動物的本領,比如,變成老虎的人,變成熊的黃秀,變成鹿的彭世;

有的妖怪能夠幻化成妖媚的女子,比如狐妖阿紫,姑獲鳥,龜妖;

有些妖怪還能變成魅惑少女的帥哥,如赤莧精;

還有能變成老人模樣的楓樹精;

最厲害的白骨精,不僅可以變作模樣不同的少女,還能變成老太太,變成老頭。

荷蘭漢學家高延在他的巨著《中國的宗教系統》中,光是人變獸的神幻想像,他就歸納出了一個包含13個類目的詳盡的分類清單:

變虎、變狼、變狗、變狐、變熊、變鹿、變猴、變鼠、變家畜、變爬行動物、變鳥、變魚、變蟲。

這種不同事物之間相互變化的觀念在古代中國的文獻中十分常見,例如《搜神記》中就有這樣的描述:「千歲之雉,入海為蜃;百年之雀,入海為蛤……春分之日,鷹變為鳩;秋分之日,鳩變為鷹。時之化也……麥之為蝴蝶,羽翼生焉,眼目成焉,心智在焉,此自無知化為有知,而氣易也。」

《玄中記》中也有這樣的描述:「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裡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

又如,前文提到的幹寶在《搜神記》中對妖怪的解釋,他以精氣解釋了這種變化:同樣的精氣,不同的展現方式,並且在不同形態中間不斷轉化,這是對變化觀念最典型的解釋。

德國哲學家卡西爾在論神話思維時,談到了這樣一種哲學觀:死亡不可解,則萬物皆活,在神話的世界中,變形是最重要的法則,世界以不同的面貌不斷轉化,萬物有消逝卻沒有斷絕這回事,變形法則是生命永存法則。

這就是高延所說的「萬物皆妖」吧,萬物有靈信仰的另一種表現。這一「變化」思維中,隱含著古人對生命長存的追求,以及對宗教信仰的執著。

閱讀《中國妖怪故事》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古人奇詭豐富的想像力,對於小說創作者來說,這也是一本極佳的素材庫和靈感汲取庫。

這些不同形象,不同性格,不斷變化的妖怪穿越了時間的桎梏,重新浮現在我們眼前,向我們訴說著它們的故事。

五千年文明淵源流長,它們一直都活著,活在我們的血液中。

相關焦點

  • 娛樂之外的電子遊戲:映照現實的鏡子和改變世界的火種
    在作為一面映照現實的鏡子時,電子遊戲將照鏡的人捲入其中,使他們藉此契機深入了解自己過去知之甚少的領域。許多玩家正是在遊戲經歷中受到觸動,從而決定為拯救弱者、改變世界奉獻自己的力量。《救救達爾富爾》遊戲畫面。
  • 《中國妖怪故事》:用唯物的眼光去看妖怪文化,妖怪史也是文明史
    有個中國人到日本去旅行,日本的老闆娘問他:「你們中國還用筷子嗎?」說實話,這是一個令人無比尷尬的問題,重點不在於中國人用不用筷子,言外之意無非就是:你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還剩下多少?想必張雲當初編撰這部《中國妖怪故事》的初衷正是此意:讓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妖怪文化不要就此沒落、湮滅。
  • 從手遊《陰陽師》看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
    關於日本妖怪文化的書籍,從年輕一代愛看的《知日》雜誌出版過的妖怪特集到京極夏彥的《百鬼夜行》系列(淘寶書店銷量多達月銷量400筆,京東自營店文化銷量榜第2名)到夢枕貘的《陰陽師》,再到《日本妖怪奇譚》等,更是讓我們詳細了解到妖怪的起源和故事。書籍是出版活動的最佳產物,記錄了人類文明和精神世界,書籍是知識與思想的載體,也將世代積累的情感、文化薪火相傳。
  • 《中國妖怪故事》:1080種妖怪,喚醒我們看世界的另一個角度
    《中國妖怪故事》的作者張雲在談及創作緣起的時候,也專門花了大篇幅來介紹日本和中國妖怪文化的對比,之所以像我這樣的讀者會對日本的妖怪文化更為熟悉,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妖怪文化在日本已然是一門顯學,無論是小說、漫畫,還是各種影視作品,妖怪的形象到處可見,而且妖怪所代表的象徵意義也非常廣泛,並非只是反派、女妖等臉譜化的形象。
  • 當物哀精神與日本妖怪動漫文化碰撞,二者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不為人知的是,日本妖怪動漫文化中有很多優秀作品都與日本的&34;精神有密切關聯,而且這兩種文化精神也在許多方面有著諸多共同性,彰顯著日本文化中的個性特徵。就讓我們走進日本&34;精神中,一起來發現它是如何與日本妖怪動漫文化聯繫起來的?
  • 《中國妖怪故事》:從日本怪談文化,追溯妖怪們的「前世今生」
    另外,在書的一開始,張雲還特地向我們普及了中國妖怪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悠長歷史、何為妖怪、書寫妖怪的書籍及時代背景、妖怪的文化輸出和藝術加工(從中國到日本)等等,相信看完這本書,我們對「許多妖怪都屬於日本」這一概念一定都會有所改觀。
  • 《中國妖怪故事》中國妖怪文化是一朵奇葩,要取其精華,辯證看待
    在他筆下的《中國妖怪故事》也有著特別不一般的意義,他寫這本書的出發點並不僅僅是為了把妖怪文學流傳下來那麼簡單,而是通過記錄下妖怪文學,給我們的後代留下創作的思路和從不同尋常的角度看待世界,要辯證地看待妖怪文化。
  • 《中國妖怪故事》為什麼妖怪文化起源於中國盛行於日本?
    到了現代,妖怪文化逐漸被遺忘和淡化,很多年輕人對中國的民俗文化顯得淡漠和無視,對老一輩人信仰的妖怪鬼神也少了一份敬畏。而在我們鄰國日本卻出現百鬼夜行的現象,對於妖怪文化來說,日本的許多商品都有百鬼元素,與之相關的文藝作品、影視作品也不在少數。
  • ...駐墨爾本總領館:疫情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人心善惡、品行高低
    【來源: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近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議會自由黨上議員伯尼·菲恩 (Bernie Finn)就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進行政治攻擊,並公然侮辱中國國旗,這是對中國人民的極大侮辱,令人十分震驚。
  • 夏目友人帳:映照之物,田沼也能看見妖怪了
    上話講到田沼被妖怪附身了,附身妖怪想要重圓能消除病厄的破碎的鏡子,然後夏目迫于田沼的安危便答應幫助附身妖怪找回鏡子碎片並重組它。附身妖怪急於找回鏡子碎片的原因筆者在上一篇文章也說明了——它是為了它病重的朋友,其實附身妖怪原本並不知道它要好的朋友生了重病,它也是從別處妖怪那裡聽說的。附身妖怪跟它朋友的感情相當好呢?
  • 《中國妖怪故事》:姑獲鳥來自日本?中國妖怪文化真不如日本嗎?
    2016年,網易上線了手遊《陰陽師》,立即便在我國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同時,《陰陽師》背後的各種日本妖怪文化也在玩家中流行起來,隨即日本的「妖怪文化熱潮」藉助遊戲橫掃日本甚至世界。《白蛇傳》其實,作為日本妖怪文化主要發源地的中國,我們的妖怪文化一點也不比日本差,甚至有著更多、更源遠流長的文字和繪畫記錄,除了《西遊記》、《聊齋志異》等耳熟能詳的作品中的妖怪
  • 文學文化是面鏡子,可以照射我們自媒體創作
    文化領域是非常寬泛的,包羅萬象,文學藝術、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我在自媒體創作領域,選擇的是文化領域。我喜歡文化,喜歡文學,我還常把文學比作鏡子。其實文學就是面鏡子,因為文學能夠一次次地激活著我的情感,喚醒著我的記憶,包括對醜惡討厭的記憶,對傷害痛心的記憶和被感動美好的記憶。
  • 日本的妖怪文化與動畫
    其實,若妖怪文化只是出現在特殊的幾部動漫作品當中,它就不足以證明妖怪文化在日本巨大的影響力,因為也許是某些作者本來就對妖怪極感興趣便自然會在他們的作品中體現出來。然而事實上,在日本漫畫中一些看似與妖怪毫無關係的動漫作品中也會出現妖怪的影子,這就足以證明了妖怪文化對日本漫畫文化及日本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今在日本妖怪題材的動漫層出不窮,不斷湧現,更能說明妖怪文化的「復甦」熱潮並沒有降溫。
  • 從《中國妖怪故事》到《山海經世界》,我支持中國妖怪文學的發展
    在剛剛結束的搜狐文化2020年度評選中一舉榮獲「十大人氣好書」和「界面新聞年度薦書」的《中國妖怪故事》作者張雲在自序中提到,促使他整理出這本中國「妖怪大辭典」的,是一次偶然:好多年前,張雲去參觀一個動漫展,看到一群孩子穿著各式各樣的漂亮衣服,興高採烈,其中就有不少打扮成妖怪的。
  • 日本的動漫「妖怪」文化:「百鬼夜行」竟來源於中國的《山海經》
    故事大概講述了作為妖怪滑頭鬼的孫子奴良陸生,在人類和妖怪的世界中不斷徘徊,最後覺醒妖力,拯救同學的故事。這個故事裡,最吸引我的不是「英雄救美」的戲碼,或是動畫中精緻的人物。反而是眾多妖怪跟著大妖怪滑瓢在夜裡的巡遊,這個巡遊,在動畫裡叫「百鬼夜行」。但實際上,「百鬼夜行」並不是起源於日本,而是來源於中國的《山海經》。
  • 《妖怪大全:中國·世界篇》 :中國妖怪的還鄉之旅
    《妖怪大全:中國·世界篇》在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歷程中,他以驚人的勤奮,繼承了日本江戶時代鳥山石燕等妖怪畫家的圖像傳統,又從葛飾北齋、歌川國芳等人的浮世繪中吸取營養,又能親身去做田野考察,匯集日本民俗和傳說,補錄新產生的妖怪,終成妖怪學承上啟下的人物。《妖怪大全》之後,水木茂又開始關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妖怪,其中的中國妖怪尤其引人注目。  在繪製中國妖怪時,水木茂發現,日本妖怪中約有七成來自中國。
  • 《中國妖怪故事》:走入1080種妖怪的世界
    當我看了作者張雲寫的這本《中國妖怪故事·中國妖怪大百科全書》以後,終於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因有一次看到孩子們把中國的妖怪誤認為是日本妖怪,讓他下定決心要寫一本關於中國妖怪的書。他嘔心瀝血,用了10年的時間,參考了大量的圖書和資料,包括《搜神記》《山海經》《聊齋志異》等300多部典籍和地方志,終於完成了他的第10本書,就是這本《中國妖怪故事》,填補了我國在妖怪文化和妖怪文學方面的空白。
  • 《中國妖怪故事》:照妖鏡下的人生百態,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
    隨著時代的發展,妖怪出現在越來越多的文學、影視和動漫作品中。「妖怪」的形象也逐漸現代化和娛樂化。這些形形色色的「妖怪」不僅構成了我們的神話體系,而且還塑造了我們的文化模式與文學想像。遺憾的是因為各種歷史原因,中國的妖怪被迫斷代,凋零。如今,我們似乎早已遺忘了這個獨特的文化遺產。
  • 你所見的妖怪,並不只是「妖怪」而已,而是一種文化
    起源於中國的妖怪文化,最後為何又在日本盛行?也許,張雲的《中國妖怪故事》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示。妖怪文化在中國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斷層,這是根本原因。為了彌補這個文化斷層,作家張雲花費十餘年時間,從大量的中國歷代典籍中搜集和整理,最後寫成《中國妖怪故事(全集)》一書。
  • 夏目友人帳:破碎的鏡子,被妖怪附身的田沼請求夏目陪他找鏡子
    重溫《夏目友人帳》,已看至第三季第十話,本話的內容跟下一話是連續的,這兩話的內容講的是『鏡子』的故事。本季的連續兩話相關聯的故事是有關『鏡子』的故事,第十話的內容講的是被妖怪附身的田沼請求夏目並多軌陪他一塊找回破碎的鏡子,至於第十一話的內容因為筆者還沒有看,所以暫時不清楚它會講些什麼。但是筆者依據第十話夏目跟田沼隻言片語的談話來推測,在第十一話中當夏目跟田沼、多軌找到全部鏡子殘片並將其重圓後,鏡子跟附身田沼的妖怪的故事將會是第十一話內容的最大治癒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