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妖怪文化與動畫

2020-12-10 挖史人

妖怪文化對日本動漫文化有著巨大的影響,在許多動漫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妖怪文化所打下的烙印。換句話說,所謂「影響巨大」,並不是有一小撥人對妖怪文化做專門研究,而是妖怪早已成為了動漫產業中人盡皆知的題材,類似是一個巨大開放的資源庫,誰都可以拿來用,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實,若妖怪文化只是出現在特殊的幾部動漫作品當中,它就不足以證明妖怪文化在日本巨大的影響力,因為也許是某些作者本來就對妖怪極感興趣便自然會在他們的作品中體現出來。然而事實上,在日本漫畫中一些看似與妖怪毫無關係的動漫作品中也會出現妖怪的影子,這就足以證明了妖怪文化對日本漫畫文化及日本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今在日本妖怪題材的動漫層出不窮,不斷湧現,更能說明妖怪文化的「復甦」熱潮並沒有降溫。

(一)《千裡千尋》中妖怪與日本「湯文化」

《千與千尋》,日文原名為《千與千尋的神隠》。神隱,在日文中大意是小孩子突然不知去向。在現實生活中,小孩子的突然失蹤肯定不是什麼好事。而在這部漫畫中,千尋的「神隱」都發生在幻想的時空裡,千尋在幻想時空裡所經歷的一切,她的父母一無所知,在他們生活中也沒有留下一絲痕跡。在千尋父母眼中,他們只不過是散了一會兒步。然而,那些伏在車上的樹葉和塵土,卻提醒了千尋她所經歷的一切並不是一場夢;在千尋轉身的剎那,她頭上的發圈閃出一道靈光,似乎也在證明她在幻想世界中的經歷並非是毫無意義的白日夢。就是在這個父母認為自己是在散步的這段時間裡,故事的主人公千尋從一個,愛撒嬌,愛哭的「蠢丫頭」(湯婆婆初見千尋時對她的評價)變成了一個淡定勇敢、堅強理智的少女。當大多數人都不敢承擔的困難任務壓到她肩上時;當為了救小白她踏上沒有回程的列車時;當她面對湯婆婆的威脅並從容機智的救出父母時;當她回到現實的世界之前放開小白的手時;當她見到父母之後,想著小白的叮囑忍著不去回頭看時……千尋已經擁有了比許多成年人,比自己父母更加豐富的內心世界。如此看,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千與千尋》所講述的就是個有關成長的故事。在湯婆婆的浴場裡,想生存就得工作,沒有勇氣就變得像泡沫一樣透明,甚至變成空氣消失在虛幻的國度裡。懦弱和哭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你必須學會獨立的去面對自己的人生。為了得到工作、為了生存,即使是被拒絕了也還要「死纏爛打」,否則就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為了能夠拯救自己的父母並回到原來的世界,即使再辛苦也要學會忍耐,也要學會堅持、等待機會,絕不能說放棄。在那個虛幻的世界,父母不再是自己的保護者,而成了貪婪愚鈍的豬,等待著別人的拯救。而小白雖然他是千尋進入異界之後得到的最大的安慰,但也只能在千尋驚恐的時候教她鎮定,再告訴千尋該怎麼做,之後他也要起身離開,去處理自己要面對的許多麻煩事。雖然小白能在千尋哭泣的時候拍拍她的肩,給她一些補充力氣的飯糰子,可要想生存下去,解救父母,回到自己的世界,那還是需要千尋自己努力。這就是成長的真諦:即便是父母和最親近的朋友,也只能在旁邊為你加油,在你需要時給你一些有限的幫助,而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去經歷。「這就是遊戲規則,否則法術將不能解除。」也許湯婆婆所謂的「解除法術」,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就是克服性格中的稚嫩和脆弱,逐漸走向獨立和堅強.

《千與千尋》運用大量傳統妖怪素材,將形形色色的妖怪聚集在一起,給他們製造了一個金碧輝煌的宮殿。湯婆婆是個巫婆,她把貪吃的人變成豬;讓闖入妖怪世界的人們忘掉自己的名字,不得不給她幹活;她還四處搜羅財寶,殘忍地對待工人。她是個壞人似乎雖並不為過但我們也看到她並沒有壞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因為她還是講理的。給她幹活的工人都得跟她籤約,她也遵從著妖怪世界中的規則。

在那個幻想的空間中,在那個妖怪的浴場裡,千尋發生著巨大的成長。故事場所對於一個故事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這個故事中,千尋無意間闖入浴場,她在這裡經歷成長、漸漸成熟。在浴場裡,千尋洗去了性格中的弱點——冷漠、愛抱怨、軟弱等,露出了性格中閃閃發光的可貴之處——善良、真誠、正直、堅韌和勇敢。對於每個人來說,克服性格中的弱點是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是獲得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如此重要的蛻變在是浴場中完成,可見,日本人生活中浴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然宮崎駿是不會將神仙放鬆的地方選在浴場的。也正因如此,筆者想到了日本的「湯文化」。也許只有將泡溫泉當作生活的一部分、看作是生活的常態的國家,才能自然而然地誕生出《千與千尋》這樣的影片。

首先,從地理上講,多溫泉是日本形成「湯文化」的重要基礎。如果沒有便利的地理條件,恐怕肯本不能形成「百步之內必有錢湯」的局面。此外,泡湯時的舒適感受,恐怕也是「湯文化」得以延續的重要原因之一吧。日本的許多傳統節日都包含著去除汙穢的意味,比如 3 月 3 日的女兒節、5 月 5 日的端午節、7 月 7 日的七夕,這些節日有的並非誕生於日本本土,原本也並沒有清潔身體的儀式和思想,但這些節日是在傳入日本之後,都加入了除穢去汙的新元素。因為日本人認為「髒」和「汙穢」是無法容忍的,甚至是一種罪惡,他們把清潔看成是至關重要的事。清潔,可以分為精神的清潔和身體的清潔。精神的清潔,可以通過各種「清規戒律」來漸漸實現;而對於身體來說,最好的清潔方式就是洗浴。「洗去汙穢」既然如此重要,那麼泡湯當然應該受到重視。於是,地理的優勢、享樂的思想、除穢的願望這三個主要原因的結合,就形成了獨特的日本「湯文化」。有意思的是,在《千與千尋》中「汙穢」與「惡」也有對應關係。甚至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千與千尋》正是用汙穢來表現「惡」的。那位滿身汙泥濁物的河神惡臭無比,被誤認為「腐爛神」,眾人唯恐避之不及,連湯婆婆也被他嚇得瑟瑟發抖——在這裡,「髒」代表的就是「惡」。河神經過了藥浴的清洗,又在大家的幫助下清除了汙穢,才顯現出原來的樣子,顯露出原本的神性。而故事中的「無面人」,也是在吐出了體內的濁物之後,才結束了貪婪、兇殘的吞噬,恢復了清淨純粹的本性。宮崎駿想要表現的,恐怕也正是這種歷經磨礪之後所達到的清淨與純粹吧。

(二)《吸血鬼獵人 D》中的東西方妖怪文化

吸血鬼並非日本傳統的妖怪,而是與女巫、狼人等同屬於西方的妖怪。要想論述東西方妖怪文化的差異,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東西方妖怪文化之間當然會有很大的差異,它們生長、存活於不同的文化之中,自然與各自所屬的文化血脈相連。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有多大,東西方妖怪文化的差異就有多大。這種差異表現在各個方面,我們不能一一列出。

日本人特別擅長對外來的事物加以改造同化,使之與本國文化打成一片。許多中國妖怪到了日本以後都被改頭換面,有的甚至已經看不出原本的模樣。所以對吸血鬼的習性進行一點改造,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從眾多關於吸血鬼的故事中看到,吸血鬼具有的幾個典型特點是:吸血鬼是一個依靠吸食血液來維持生命的古老種族(《吸血鬼獵人 D》中被稱為「貴族」),他們既沒有心跳和脈搏,也沒有體溫和呼吸,擁有超人的靈力,可以永生不死(但是如果受到致命的傷害,他們也會喪生,這似乎又是一個矛盾之處)。他們最怕接觸陽光或高溫,皮膚會因為陽光的燒灼而潰爛,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吸血鬼無法在白天出門。

吸血鬼中是有極少數的可以以動物血液維持生命的,但絕大多數吸血鬼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命必須吸食人血。被吸血的人類也並非都會變成吸血鬼,除非吸血鬼將自己的血液與人類的血液融合,使人類經歷所謂的「初次擁抱」,被吸血的人才真正成為吸血鬼的後裔。剛剛變成吸血鬼的人在心底依舊保留著人性,他們不願殺人,但吸血鬼的本性卻讓他們在對鮮血的渴望中苦苦掙扎。他們會發現自己必須依靠吸取周圍人的血液維生,而人類對吸血鬼的恐懼和傷害,往往成為他們殺人的導火索。可以說有時候他們是在人類的逼迫下,才做出傷害人類的事情。

但如果說這些殺人魔鬼其實並不邪惡,這似乎也顯得不近人情。然而綜觀眾多描寫吸血鬼的文學和電影作品,卻不得不說吸血鬼是個充滿悲劇色彩的種族。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吸血鬼殺人取血是不得已而為之,如不吸食人血他們就會死亡。這也正如人類在飢餓的驅使下會做出瘋狂的舉動一樣,很多人性未泯的吸血鬼最後都會對人類張開血口。然而為了維持自己種族的發展,他們必也須遵從嚴格的戒律,不能為所欲為。《吸血鬼獵人 D》中的卡蜜拉是個例外,她為了保持自己的青春與美貌而成為嗜血的女魔,最終因此被吸血鬼之王親手殺掉。吸血鬼不僅和人類一樣有思想有感情,在很多方面還遠遠超過人類。憑著靈力,殺人對他們來說絕對是易事,但他們殺人之後卻也會常常無法心安理得,陷人深深的自責之中,無法克制對殺人的厭惡。只有那些真正兇殘的吸血鬼(比如卡蜜拉),才把殺人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些殘忍的吸血鬼的哲學是人類對吸血鬼來說只是食物。家畜吃草,人類吃家畜,而我們吃人類。這是天經地義的食物鏈。」的確,對於人類來說,吸血鬼是很恐怖殘忍、令人髮指的。正如《吸血鬼獵人 D》的開頭表現的那樣,吸血鬼所到之處,鮮花枯萎,鏡子碎裂,一片蕭然。然而,人類在殺害別的動物以及自相殘殺的時候難道不是同樣地殘忍嗎?所以說沒人能保證動物們不會把人類看成是吃肉吸血的魔鬼?

《吸血鬼獵人 D》把一些無法解決、不能超越的限制呈現到我們眼前。這些限制又猶如一道金箍,牢牢攏在所有生命的頭頂,無論生命本身具有怎樣神奇的力量也無法擺脫。這種宿命的悲哀真有些讓人無可奈何。有些人在宿命面前認輸,聽憑本能的擺布,不敢正視內心的掙扎;有些人則想要凌駕於生命的規則之上,視別人為草芥,同時也將自己一步一步推向滅亡;還有些人急流勇退,不願再做被人利用的棋子,轉而投向平凡卻不失溫暖安逸的生活;而有的人,雖然深知對人類張開血ロ是吸血鬼的本性和註定的宿命,明知自己難逃被別的獵人追逐的命運,卻依然選擇向死亡前進,在最後的災難到來之前,依然堅決地履行著吸血鬼獵人的責任。他們不喜歡孤獨,只是孤傲地離群索居;他們從未忘記過多年之前許下的那個諾言,只是在發現自己巳經無須履行的時候飄然而去。

悲劇並不等同於絕望,有些時候反而能激起人們重生的勇氣和力量。《吸血鬼獵人 D》雖然充滿悲劇色彩,卻仍然有一個光明而溫情的結尾。當蕾拉的孫女用充滿喜愛和崇敬的目光望著 D,友好地向他揮手道別的時候,D 多年來苦苦堅持的一切,都顯得彌足珍貴。其實這些對 D 來說並不重要——連生死都無法使之動容的人,那些冷嘲熱諷或者感激涕零,又怎能改變他的初衷。他的特立獨行一直綿延至永恆。

在這部電影中,有西方人所熟知的吸血鬼,又有東方文化中的靈魂附體等法木。由此我們就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如今東西方妖怪文化發展,已不再是涇渭各自流,已然的呈現出了匯合的趨勢。

相關焦點

  • "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盤點日本動漫中的那些"妖怪文化"
    不僅在中國許多玄幻小說中演繹出了不少妖怪形象,在許多日本動漫中也流行&34;,或者可以稱之為&34;。在《日本妖怪物語》中,各式各樣的妖怪被分門別類地記述了下來,形成了一套比較全面的妖怪文化體系。日本文化中的那些&34;日本妖怪類型動畫的興盛,很大程度上是源於20世紀下半葉日本妖怪漫畫的覺醒。
  • 日本妖怪文化
    日本江戶時代,伴隨著日本神道教和佛教的發展,妖怪文化進入到一個大發展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開始出產大量漫畫,宮崎駿、水木茂、犬木加奈子筆下的妖怪讓日本的妖怪真正地走向了全世界,使日本妖怪文化進入全盛時期。日本的妖怪原型絕大多數都來源於國外,尤其是中國。
  • 淺談日本動漫中的「妖怪」文化——「妖怪」的起源(一)
    淺談日本動漫中的「妖怪」文化——「妖怪」的起源(一)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 《千與千尋》:什麼是妖怪文化,為何在日本如此盛行?
    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中很小的一個分支,但我認為妖怪文化總體來說和日本的地理大環境以及傳統文化割裂不開,並且妖怪本質上是人創造出來的,它們的另一面隱喻面其實也是從人們的固有傳統中演化而來。這些流傳已久古已有之,曾活躍於傳說故事裡的的傳統妖怪,例如天狗、天狐、河童等,與時俱進地更換著自己生存發展的新載體平臺。人們在漫畫、動畫、電影、文學、建築等平臺賦予了妖怪新的生命,甚至再一次的發掘想像力創造新妖怪,例如問題中出現的《千與千尋》和《夏目友人帳》,這些都是人們用想像力去挖掘人性,用文化來灌溉文化的結果。
  • 《中國妖怪故事》:從日本怪談文化,追溯妖怪們的「前世今生」
    不過,日本的怪談文化可不止於以《咒怨》為代表的恐怖片,像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小泉八雲的日本民間故事集《怪談》、風靡一時的遊戲陰陽師(根據夢枕貘的小說《陰陽師》推出)、各種妖魔鬼怪題材的漫畫......無一不是對怪談文化的精彩演繹。
  • 走進日本妖怪紀念館!深度體驗日本怪談文化
    早期的《百鬼夜行抄》、《犬夜叉》、近來的《怪誕百物語》,甚至治癒向的《夏目友人帳》都是對妖怪文化的新演繹,更別說孕育出強大的漫畫靈感和電影創作了。三次妖怪紀念館日本第一個妖怪主題博物館名叫三次妖怪紀念館,近期在廣島縣三次市正式對外開放。
  • 日本妖怪文化與戲劇
    妖怪的產生起初是出於對自然、動物的敬畏之心,人們把自己看不見、摸不著、無法控制的力量統統稱為妖怪。日本是個水域文化國家,所以很多傳說和水有關,比如豆子婆婆,就是一種在河邊用篩子撈人吃的妖怪;河童,就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妖怪,其原型是一種較為兇猛的淡水鱷魚;橋女則是一種為了情而投水自盡的女鬼。
  • 日本奇特的妖怪文化
    日本的妖怪緣何那麼多仔細留心一下,日本的漫畫、電影、電視劇等各種流行文化裡都吸納了很多妖怪的元素,為什麼日本人對於妖怪如此熱衷?日本國土狹小,人們都生活在有限的空間內,閃轉騰挪的餘地很小,有孤島封閉的感覺。這就有類似於心理學所說的幽閉空間恐懼症情緒的發酵。這種恐懼使得人們進一步加強了對周圍環境不安的想像,形成了獨特的妖怪文化。近水則多妖,近山則多怪。日本的很多妖怪傳說都與水有關。
  • 《山海經》就是日本『妖怪文化』的源頭?請細品這7種妖怪的形象
    逐漸形成了日本極具特色的百鬼文化。說起日本的百鬼文化,最重要的輸出內容便是漫畫和動畫領域。其中的宮崎駿的動畫、陰陽師等熱門IP,無一不是基於此成長起來的文化輸出內容。說起日本的百鬼文化起源,早在奈良時代(唐中宗時期),日本遣唐使頻繁往來,學習中國文化,將大批的華夏經典帶入了日本。
  • 當物哀精神與日本妖怪動漫文化碰撞,二者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不為人知的是,日本妖怪動漫文化中有很多優秀作品都與日本的&34;精神有密切關聯,而且這兩種文化精神也在許多方面有著諸多共同性,彰顯著日本文化中的個性特徵。就讓我們走進日本&34;精神中,一起來發現它是如何與日本妖怪動漫文化聯繫起來的?
  • 從手遊《陰陽師》看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
    比如宮崎駿的動畫作品《龍貓》《千與千尋》等將妖怪動漫化,《百鬼夜行》《百物志》等書籍將妖怪文字化,《妖怪百姬》等遊戲更是將妖怪擬人化,通過圖像、文字等信息,吸引大眾的眼球。 而3D手遊《陰陽師》的出現使妖怪文化有了更為具象且全面生動的呈現方式。
  • 日本的動漫「妖怪」文化:「百鬼夜行」竟來源於中國的《山海經》
    《滑頭鬼之孫》是2011年在日本上映的一部動漫作品。故事大概講述了作為妖怪滑頭鬼的孫子奴良陸生,在人類和妖怪的世界中不斷徘徊,最後覺醒妖力,拯救同學的故事。這個故事裡,最吸引我的不是「英雄救美」的戲碼,或是動畫中精緻的人物。反而是眾多妖怪跟著大妖怪滑瓢在夜裡的巡遊,這個巡遊,在動畫裡叫「百鬼夜行」。
  • 《中國妖怪故事》:姑獲鳥來自日本?中國妖怪文化真不如日本嗎?
    2016年,網易上線了手遊《陰陽師》,立即便在我國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同時,《陰陽師》背後的各種日本妖怪文化也在玩家中流行起來,隨即日本的「妖怪文化熱潮」藉助遊戲橫掃日本甚至世界。但即使是這樣,日本還是全世界妖怪文化最出名的國家,就比如在中國,很多小孩知道日本的妖怪,卻說不出幾個中國妖怪的故事,或者知道一些中國妖怪的名字,卻認為是日本的妖怪。因此,在很多中國人眼中,中國的妖怪文化是比不過日本的。
  • 日本人為何對「妖怪文化」如此痴迷?
    日本人為何對「妖怪文化」如此痴迷?所以,我們今天來說說日本的妖怪文化1、盛行的妖怪文化日本民間有著大量關於妖怪的傳說甚至有妖怪學這個門類日本人還把妖怪分門別類著成《日本妖怪物語》、《日本妖怪大全》等圖書而隨著妖怪文化的盛行
  • 怪影幻象:日本妖怪類型電影的風格嬗變與文化探究
    在這些妖怪題材奇幻類型電影的背後,正是複雜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現象的傳達,正如一切文化現象的本質正是符號現象。因此,文章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研究日本妖怪電影的獨特性。 一、獨異性:日本妖怪題材奇幻類型電 影背後的妖怪文化 日本妖怪題材的奇幻電影擁有鮮明的個性和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數量也非常之多。
  • 《中國妖怪故事》為什麼妖怪文化起源於中國盛行於日本?
    一、為什麼妖怪文化在國內是封建迷信,在日本卻百鬼夜行?近代,隨著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受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妖怪文化受到極大的破壞,還被貼上了「封建迷信」「腐朽落後」等標籤。到了現代,妖怪文化逐漸被遺忘和淡化,很多年輕人對中國的民俗文化顯得淡漠和無視,對老一輩人信仰的妖怪鬼神也少了一份敬畏。而在我們鄰國日本卻出現百鬼夜行的現象,對於妖怪文化來說,日本的許多商品都有百鬼元素,與之相關的文藝作品、影視作品也不在少數。
  • 館長說:日本妖怪動畫裡的「配方」
    估計跟館長差不多年紀的朋友,從兒時到現在總有那麼一兩部日本妖怪動畫「陪伴成長」,有些稱得上「經典中的經典」,直到現在的新番也難以超越,到底這些動畫裡作者施放了什麼「配方」?而水木茂先生勾勒出日本妖怪世界觀的「藍本」,直到現代很多妖怪動漫的角色都是來源於水木茂先生創造的妖怪形象中。建議:想深入了解水木茂先生的朋友不妨可以看看日劇《怪怪怪的妻子》,講述了水木茂與妻子一同度過艱難歲月的故事;水木茂先生也創作了《日本妖怪大全》裡面有眾多妖怪的圖鑑,喜歡的朋友可以購買看看。
  • 關於《山海經》與日本 「妖怪文化」的對照研究
    在日本境內有六七百種妖怪,這些形形色色的妖怪在一起構成了日本「妖怪文化」的豐富內涵。 有學者研究表示「日本70%的妖怪原型來自於中國,20%來自印度,僅有10%是屬於 本土妖怪。」在日本大部分的妖怪的幻化是來自於道家「物久成精」的理念,還有一部分則是從中國神話傳說或是文學作品中的妖怪演化而來。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中國志怪書籍的開山鼻祖——《山海經》。
  • 日本妖怪文化:大天狗?玉藻前?你pick哪個妖怪呢
    1對於玩過《陰陽師》的小夥伴們來說,雪女、玉藻前、座敷童子、八岐大蛇……這些日本神話中的妖怪應該都很熟悉。今天,就讓老狼來帶大家了解了解日本的妖怪文化。2在講妖怪文化之前,我們得了解一下日本的起源神話。中國有女媧造人、西方有上帝創世紀,在日本自然也有他們的起源之神。
  • 淺談日本動漫中的「妖怪」文化——「妖怪博士」水木茂(二)
    淺談日本動漫中的「妖怪」文化——「妖怪博士」水木茂(二) 動漫 178動漫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