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TopMD」微信公眾號,回復「病友群」加入TopMD病友圈。
2020年11月19日TopMD《約吧大醫生》第42場患教直播探討的內容是「談磨玻璃結節色變」有必要嗎?
本期節目為TopMD2020國際肺癌關注月特別節目,做客直播間的專家是我們的老朋友:復旦大學胸部腫瘤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陳海泉教授。
磨玻璃結節是所有類型肺結節中最危險的類型嗎?多發磨玻璃結節比單發的危險?發現磨玻璃結節到底應該怎麼查?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這低劑量CT又該怎麼查?查出磨玻璃結節需要吃藥嗎?
陳教授多年來以臨床問題為導向,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190多篇研究,其中有16篇文章20次被10個國際指南引用,解決了很多臨床當中的實際問題,改變了臨床實踐,提高了患者的長期生存和生活質量,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次直播陳教授帶來了有關肺磨玻璃結節他的最新研究,把磨玻璃結節講清楚了!
本期直播在TopMD全媒體矩陣:新浪看點、騰訊新聞、騰訊視頻、搜狐視頻、趣頭條、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百度健康9家平臺同步直播,觀看量高達654762次!整場直播引發網友高度關注,病友們在直播間內的留言提問近百條!
(TopMD肺癌病友群及TopMD直播間部分留言)
(部分在線觀看量與首頁推薦)
我們將本次直播按大家關心的topic進行了精心剪輯,並在全網進行二次播出,今天是第(1)集:磨玻璃結節到底是個什麼「鬼」?發現了磨玻璃結節就是得肺癌了?陳海泉教授正在講解。
從磨玻璃結節的來龍去脈,看它到底是個什麼「鬼」
磨玻璃結節這個傢伙還有個英文名呢,叫GGO。醫學專家們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研究「老大難」疾病肺癌,希望找到一種辦法提高肺癌篩查率、降低肺癌死亡率。在只有X光片的那個年代,由於X光片的解析度問題,看不到磨玻璃結節這樣的東西,所以那時也並沒有磨玻璃結節這麼個概念。
到了80年代隨著CT的普及,國外的學者Gamsu首次報導了「磨玻璃結節」現象,他們在高解析度CT下看見了磨玻璃結節樣密度增高影,當時認為這是活動性肺炎的標誌。到了1992年國外學者Remy-Jardin系統定義了磨玻璃結節:
1、它是肺部磨玻璃樣的密度增高影;
2、透過這個密度增高影,隱約還能看到背後的血管和支氣管的影子;
3、在高分辨CT、薄層CT上看到的才是磨玻璃結節;
4、有較寬的窗寬限制。但一直到90年代初,都還沒有把磨玻璃結節和肺癌扯上關係,仍然認為磨玻璃結節就是炎症的表現。
直到1996年,韓國科學家Jang首次報導了磨玻璃結節和肺癌的關係,發現磨玻璃結節還可以是肺癌。日本的學者隨後又有了新的發現:磨玻璃結節在亞裔人群中更多見,在白種人裡很少。
2016年世界著名病理學家Travis WD發表研究,詳細解釋了磨玻璃結節的病理學基礎,在病理學上看磨玻璃結節是炎症,肺泡出血也可以表現為磨玻璃結節,還有肺癌的癌前病變、原位癌、微浸潤癌、浸潤性腺癌,同樣可以表現為磨玻璃結節。也就是說,雖然磨玻璃結節在CT影像學下看長得都差不多,但病理表現卻是大相逕庭的。
綜上所述我們想告訴大家:別慌!發現了磨玻璃結節不等同於得了肺癌!磨玻璃結節背後還有很多良性病因。
您查出來的肺結節到底有沒有問題?發現肺結節之後,很多人都會帶著CT片子到門診去就診,甚至有患者不遠千裡,費老勁才掛上號,可幾分鐘就被「打發了」,白來一趟。這是怎麼回事?來看肺結節,必須要注意這一點!明天咱們把這事兒說清楚!
【法律聲明】本欄目為TopMD原創,版權歸出品方所有,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剪輯及修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本期節目為醫學科普目的,不可代替醫生的面診,相關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