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擴張的開路急先鋒,進擊諾門坎的日本虎,關東軍安岡坦克支隊

2021-01-08 騰訊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日本帝國主義曾經計劃搶奪蘇聯在亞洲部分的土地。他們先後製造了很多的摩擦事端,以製造藉口,好向蘇聯發動戰爭。在張鼓峰衝突以後,日本關東軍計劃將衝突規模擴大,一舉擊潰蘇聯部署在蒙古地區的軍隊,因此爆發了著名的諾門坎戰役,而關東軍為了打敗蘇聯這頭西伯利亞毛熊,特意動用了綽號「虎之子」的安崗戰車支隊。

一、貪婪的日本

自從日本帝國主義向亞洲大陸伸出魔爪,並奪取了大片土地之後。日本與蒙古之間就存在很多的軍事摩擦,當然這很大因素是因為雙方控制區邊境的不確定性,因為蒙古人大多是牧民,他們以天為蓋,以地為床,過著優先的遊牧生活,對所謂邊境毫無概念,大不了今天放羊吃完草,明天我就離開就是了。

但是日本人可不這麼想,在擴張取得巨大成功的日本人眼裡。這群套馬的蒙古漢子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把邊境控制區當場菜市場,也太不給日本軍隊面子了。

這哪裡還能讓人忍受?

於是日本兵發揮了完美的下克上技能,決定給這些套馬的漢子一個教訓。

因此在雙方控制的邊境上就上演了,雙方騎兵今天你追我趕,明天我追你趕的日常。

但是一向有著下面牽著上面走的傳統的日軍,成功的拉來了日本關東軍高層的注意力。

這些將軍和參謀們覺得蒙古軍隊和駐守在蒙古的蘇軍也就是那麼回事,

更何況在沙皇俄國還沒完蛋之前,日本就曾經狠狠的教訓過這群西伯利亞毛熊,

於是決定實施更進一步的火力偵察和規模更大的摩擦衝突。

雖然日本人決定擴大衝突,但是也沒有傻到呼呼啦啦就直接衝上去的地步。

關東軍司令波派出了資深參謀辻政信,前去雙方的控制區交叉地帶偵查情報。

這個辻政信可是野心勃勃,他一直支持日本軍方的北進戰略,去奪取蘇聯的遠東和遼闊的西伯利亞,一路打到烏拉爾奪取蘇聯的工業區,來充實日本的戰爭實力。

於是辻政信在進行了一番遠行之後,向關東軍司令部傳遞迴了,蘇軍訓練鬆懈,只要日軍一個板載衝鋒就能打的蘇軍一瀉千裡的情報。

而日本關東軍居然真就信了他的鬼話,並在1938年,找了一個非常完美的由頭,對蘇軍實施了一次火力偵察,也就是張鼓峰衝突。

這次衝突暴露出了蘇軍作戰能力低下的缺陷,使得關東軍堅信了只要來一個大的,就能打跑蘇軍的想法。

二、目標諾門坎

在確信蘇軍戰鬥力低下以後,日本關東軍開始制定一個大膽的進攻計劃,

他們打算在哈拉爾河,也就是諾門坎發動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將蘇軍一口氣趕出蒙古,然後控制蒙古豐富的煤炭和林木資源,再圖謀蘇聯遠東和烏拉爾地區。

為了能夠一次擊敗蘇聯,日本也是耗費了苦心,下了血本。

關東軍第23師團沒日沒夜的每天操練對蘇聯模擬作戰,做好了對抗蘇軍飽和火力打擊和坦克集群攻擊的準備。

同時他們每天都在操練如何進攻蘇軍的陣地,

在日軍之中,第23師團甚至被安上了對蘇作戰專家的名號。

一時間整個師團上下,上到師團長小松原道太郎中將,下到每一名士兵,就好像真的自己就是蘇聯通了一般。

1938年冬天,第23師團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冬季作戰訓練,以適應在蘇聯西伯利亞地區冬季環境下作戰。

同時該師團還被擴編到了擁有29400人的規模,為了保證進攻的持久續航,其中有足足14000人是後勤兵。

等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39年的1月。第23師團奉命進入靠近諾門坎的地區,構築工事,以備蘇軍發動突然襲擊,同時作為將來進軍蒙古所用的前進基地。

為了支持第23師團,

關東軍儘可能的到處從部隊中抽調徵集卡車和各種火炮,

一直到了4月,總算是湊出來了大約2600輛卡車,

這還是強迫其他日軍部隊換裝驢車,和從滿鐵手裡借了1500輛卡車才勉強湊出來的。

雖然卡車數量夠用了,理論上後勤也能維持上了。

但是由於通往諾門坎地區的道路非常原始,卡車隊時常會陷入爛泥中,還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將它拖出來,

結果反而不如驢車的效率高。

而蘇聯方面則通過一條鐵路連接到距離諾門坎後方大約800到1200公裡的地方,並且還有一條公路通往諾門坎地帶,因此交通遠比日軍要便利很多,

蘇軍動員的卡車數量足足多達6000輛,完爆了日軍的後勤運輸能力。

雙方之間的第一次衝突在5月爆發,此時雙方還是一些獨立的步兵營級單位,在控制區交叉地帶進行一些小規模的戰鬥。

5月20日當天,日軍俘虜了一名蘇軍士兵,這名士兵向小松將軍供訴稱,蘇軍只有500名士兵和80輛卡車,12輛坦克和裝甲車,以及同樣數量的反坦克炮。

實際上這名士兵指的是自己所在的部隊,但是小松將軍誤會成了是該地區蘇軍的總數。

因此小松將軍計劃在28日,對蘇聯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奪取蘇軍控制的橋梁地帶,佔領河西岸。

這次因情報誤判發起的進攻並不成功,出擊的東八百藏騎兵支隊遭遇了蘇軍的噴火坦克,騎兵部隊幾乎全體撲街,

一個個變成了小罐罐被送回了本土。

惱羞成怒的關東軍決定發動一次更加強硬的衝突,

一雪前恥。

三、虎之子出擊

為了一雪前恥,日本關東軍決定派出手中最精銳的坦克部隊,

也就是由安岡正臣旅團長指揮的安崗戰車支隊。該部隊是關東軍唯一一支大規模的坦克部隊,

因作戰曉勇,訓練刻苦,被關東軍內部稱呼為「虎之子」。當然旅團長安岡正臣本身就很逗,他在1937年就被晉升為中將,但是職務卻是旅團長,指揮的確是一支戰車支隊。

虎之子戰車支隊下轄三個戰車連隊,並擁有自己的一支野炮連隊和自己的偵察機。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戰車連隊,各自擁有26輛八九式中型坦克,4輛九七式中型坦克,15輛九五式輕型坦克和15輛九一式裝甲車。而第四戰車連隊則裝備了44輛九五式輕型坦克和8輛八九式中型坦克,2輛九一式裝甲車。

因此安岡旅團長指揮的虎之子戰車支隊,一共擁有89輛九五式輕型坦克,83輛八九式中型坦克和47輛九一式裝甲車,

在日軍中可以說是規模相當可以的機械化部隊了。

但是由於缺乏交通基礎建設的問題,戰車支隊需要靠自己的履帶開到諾門坎去。

考慮到後勤的運輸壓力,旅團長只能將為每輛坦克和裝甲車,運送一千發彈藥到諾門坎日軍陣地的計劃打一個折扣,扣掉大部分彈藥,後勤車輛多攜帶運輸燃油,

否則就算不和蘇聯人作戰,坦克恐怕也是有去無回了。

虎之子坦克支隊第一次參加作戰時再7月1日,

當時第23師團的小林中將計劃,讓坦克輔助23師團的步兵投入戰鬥。

誰知道充滿了昭和魂的坦克部隊,根本就看不起23師團的步兵。安岡旅團長大嚷著:「讓這些步兵土豹子看看裝甲騎兵是如何作戰的」,

帶著坦克部隊一股腦的殺向了蘇軍陣地,結果一口氣損失了13輛坦克和5輛裝甲車,只能狼狽的逃了回來。

介於第一次作戰的慘重失敗,

為了挽回顏面,安岡旅團長在7月4日當天夜裡發動了一次坦克夜襲戰。為了保證夜襲的成功,所有指揮車都進入了無線電靜默狀態,同時全體參與作戰的車輛都被命令禁止開燈。

於是部隊就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在大草原上鬼鬼祟祟的摸黑行進。

等到旅團長發現了一座蘇軍炮兵陣並實施了一次成功的夜襲以後,

一清點車輛才發現,自己就剩下六七兩坦克了。

不明所以的旅團長悲觀的感嘆道:「戰鬥打成這樣總可以了吧!?」,

安岡旅團長以為自己的部隊在進攻中幾乎全滅了,事實上他們是在黑夜中走散了。等天蒙蒙亮的時候,一名士兵突然靈機一動,覺得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然後拿出了一面日軍軍旗並找到一個長杆懸掛了起來。果然陸陸續續的有日軍坦克向旗幟所在地匯集,旅團長大喜過望。

可是還沒等他把部隊全部集中起來,就聽到了震耳欲聾的履帶聲。

原來蘇軍方面也發現了日軍軍旗,於是派出了坦克部隊向日軍所在地衝了過來。

無奈之下安岡旅團長只能帶著他的手下們開著坦克且戰且退,一路逃回到了日軍陣地才脫險。

戰鬥一直持續到了7月7日,虎之子戰車支隊雖然損失了大約三十幾輛坦克和裝甲車,

但是也繳獲了不少蘇軍坦克。

不過由於擔心燃油不足以支撐坦克返回駐地,安岡旅團長率領他的虎之子坦克旅團脫離了戰鬥,

丟下第23師團獨自撤退了,至此第23師團失去了坦克的支援,後面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

結語

日軍在諾門坎投入的並非是什麼關東軍第一裝甲師團,這是以訛傳訛的謠言。事實上投入作戰的是第一裝甲師團的前身,安岡戰車支隊,又稱為虎之子戰車支隊的部隊。該部隊在諾門坎總共參戰7天,表現參差不齊,但也確實是日軍最精銳的戰車部隊了。

參考文獻:

《ノモンハン事件》

《ノモンハン事件安岡部隊の戦場寫真》

《ノモンハン戦史》

相關焦點

  • 諾門坎戰役—朱可夫元帥的怒火:蘇維埃的裝甲洪流!
    隨著關東軍部隊兵力逐漸充實到近百萬,日本人對蘇聯的態度開始強硬起來。駐紮海拉爾的關東軍不斷在中蒙邊界上向蘇軍挑釁,藉以試探蘇軍和外蒙古的軍事實力,雙方的摩擦最終演變成「諾門坎事件」。
  • 二戰中,日本陸軍為何會在諾門坎戰役遭遇慘敗?
    1904年,日本入侵中國東北,挑起了日俄戰爭。經過一年多廝殺,日本獲勝。長期覬覦我國東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專門成立了一支「滿鐵」守備隊,另留駐南滿一個師團。兩部兵力大約兩萬人,歸屬關東總督指揮。當時日本在其控制的東北地區設置了「關東州」,所以這支部隊也稱「關東軍」。
  • 日本法西斯在諾門坎敗給蘇聯 不敢覬覦北上 最終在南下之路上敗亡
    諾門坎位置為爭奪東北亞地區地緣政治利益,近代以來,日本與沙皇俄國曾多次開戰。1936年3月30日,日本關東軍澀各支隊1500人乘汽車50輛、裝甲車12輛、坦克4輛,入侵外蒙古境內阿達格多蘭地區,被蘇蒙聯軍擊潰。1938年7月,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開進海拉爾。同年10月,蘇蒙遠東軍第57特別軍開進蒙古駐防,蘇日雙方議和停戰。
  • 二戰時期日本和德國軍力差距有多大?諾門坎戰役說明了一切
    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軸心國的日本和德國分別在東西兩個半球對世界開始了瘋狂的擴張,德國吞併奧地利閃擊波蘭,幹掉了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和法國,南下攻擊南斯拉夫和埃及,可謂神擋殺神佛當弒佛。而日本則在東亞地區侵略中國,南下攻擊菲律賓、越南、寮國等東南亞國家,兩根攪屎棍挑動了全球的戰爭。
  • 二戰時期,日本重型坦克超「虎」式2倍,沒上戰場成為玩具和笑話
    戰爭初期,德國依靠「閃電戰」,以及機械化部隊,創造性地將坦克組建成坦克集群,形成剛猛無比的鋼鐵洪流,橫掃歐洲戰場。特別是「虎」式坦克,更是令盟軍談「虎」色變。虎式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開始服役,直至1945年德國投降,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
  • 諾門坎戰役的貓膩:蘇軍鋼鐵洪流傷亡比日軍大?日軍藏了多少數字
    日本的陸軍和海軍素來不和,北上和南進戰略一直在軍部爭吵不休。直到1939年的一場戰爭,徹底讓日本打消了北上的念頭,全力南下,這就是蘇日爆發的「諾門坎之戰」。 諾門坎之戰在二戰史中地位很重,有人甚至將其列為二戰的轉折點之一。因為在此戰之後,日本人徹底放棄了北上的計劃,百萬關東軍按兵不動,讓蘇聯得以將軍隊調往西方抵抗德國入侵,扭轉了歐洲戰場的戰局。
  • 規模不大但卻意義深遠的「諾門坎戰役」直接影響了二戰的走向
    而日本卻認為,蘇聯正面臨著德國在西線的強大壓力,根本無力顧及偏遠的遠東地區。 1939年5月,在新巴爾虎左旗境內的諾門坎一帶,終於爆發了一場足以震驚世界的戰爭,史稱「諾門坎戰役」。交戰的雙方,雖然表面是「偽滿洲國」和「偽蒙古國」,日本和蘇聯也從來沒有向對方宣戰,但實際參戰的部隊卻是日、蘇兩國軍隊。
  • 諾門坎戰役日軍有多慘?第23師團五個聯隊長斃命,關東軍遭大清洗
    日本關東軍為了擴大諾門坎戰事而火線組建的第六軍,軍司令官是由第13師團長荻洲立兵中將升任的,這廝曾經在中國戰場橫行一時,結果流年不利,剛升官就趕上了倒黴的大敗。
  • 諾門坎戰役日軍輸得很慘
    諾門坎戰役日軍輸得很慘。這場戰役一開始雙方都沒當回事,沒想到越打越大,日本把能用的兵力無乎用了個遍,最後,打光了關東軍的精銳,輸掉了戰役;這場戰役還有個弔詭的地方,就是雙方都沒有宣戰,但卻打得難解難分,讓美國人樂開了花、笑歪了嘴;也正是這場戰役,讓日本下決心調整戰略方向,轉過頭和美國人在太平洋上死磕,讓蘇聯人高興了許多年。
  • 從淺野支隊到關東軍第162聯隊,被歷史淹沒的日軍中的俄國兵
    1932年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國成立,日本關東軍建立了一支約10萬人的偽滿洲國軍,然而他們並不希望這支部隊具備和日軍相當的戰鬥力,其中唯一的例外只有淺野支隊,日本軍官淺野擔任支隊長,士兵主要由流亡到中國東北的白俄組成,他們裝備了日軍當時最先進的武器,38式步槍,98式日軍作戰服,S1-
  • 二戰時如果日本以全部兵力北上進攻蘇聯結果將會怎樣?
    按照他的設想,侵佔中國東北是日軍向大陸擴張的第一步,將東北建設成為日本發動戰爭的總基地,與中國(指關內中國部分)展開全面合作,穩固日本在東亞的地位,同時與美國、英國等西方列強保持友好關係。盡全力準備對蘇戰爭,北上奪取蘇聯的遠東地區,最後再進一步充實國力,準備與美國的最終決戰。
  • 二戰中,日本為何不和德國東西夾擊蘇聯?
    同為軸心國的日本正在蘇聯東側,而且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數十萬關東軍自始至終都是遠東蘇軍的心腹大患。然而蘇日之間除了小規模的諾門坎戰役之外,再不見日本對蘇聯有過成規模的進攻嘗試,難道真的是在諾門坎被打怕了嗎?有人會將蘇日之間在二戰期間摩擦不大歸因於日軍在諾門坎戰役中的失敗,如果不是遠東蘇軍對關東軍的痛打,日軍極有可能將矛頭指向廣袤的西伯利亞。
  • 二戰日本絕密坦克計劃亞洲版本象式殲擊車
    說到二戰時期的日本坦克,給人印象較為深刻,性能最好的坦克型號無非就是95式輕型坦克和97式坦克這兩款了,日本的95式輕型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於1934年生產,是日本輕戰車中品質、性能最好的一款,九五式輕戰車主要任務是支援步兵並伴隨車輛快速前進,可以快速攻下敵人的據點可設計製造的,在1934年時期95式輕型坦克的最高時速就能達到
  • 70萬關東軍投降後,數萬名日本僑民堵路,蘇軍坦克將他們碾成肉泥
    1945年8月9日零時,蘇聯150萬遠徵軍越過中蘇、中蒙邊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盤踞東北多年的日本關東軍發動總攻。而對於蘇軍的此次行動,關東軍總指揮官山田乙三卻渾然不知,還在悠然的欣賞著歌伎表演。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六大總軍
    其中關東軍負責關外戰場,中國派遣軍負責關內戰場,南方軍負責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第1和第2總軍部署於日本本土,航空總軍指揮全部陸軍航空兵部隊。 關東軍 關東軍成立於1919年4月12日,解散於1945年8月15日,因關東州而得名。在舊日本陸軍中,關東軍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有皇軍之花之稱。
  • 二戰風雲: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二、諾門坎戰役,日軍徹底放棄北上戰略1939年冬天,日本陸軍決定對遠東地區的蘇聯軍隊發動試探性的攻擊,雙方在諾門坎地區發生了戰爭,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開始進攻蘇聯支持的蒙古人民共和國,而蘇聯政府依據《蘇蒙互助協定》開始介入。
  • 二戰美國打日本很困難,為何蘇聯對陣日本關東軍卻「摧枯拉朽」?
    反觀蘇聯,於1945年8月9日開始進攻日本關東軍,只用了十幾天就徹底打敗了日本關東軍,簡直是天壤之別,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美國只所以打的苦,一個是當時的日本還很強大,需要美軍一口一口地吃掉日本帝國海軍的軍艦,還有島嶼上的日軍,日本帝國海軍基本上都是被美國消滅的,這是一個龐大的工作。
  • 蘇聯出兵東北,為何強大的日本關東軍卻不堪一擊?
    短短一周時間,蘇軍便擊潰了日本關東軍主力部隊。整個戰役歷時24天,共擊斃日軍8.3萬人,俘虜59.4萬人,而蘇軍僅傷亡3.2萬人。為什麼戰鬥力強大的日本關東軍在面對蘇聯紅軍的時候,會突然變得不堪一擊了呢?
  • 1945年8月,蘇聯出兵東北消滅日本關東軍:蘇軍付出了多少犧牲?
    在1945年8月風暴戰役,從8月9日主要戰鬥一直持續道8月16日,日本關東軍下達關作戰甲106號命令,全體關東軍投降,主要戰鬥進行一個星期,關東軍主力全體投降,只有零星失去聯繫部隊還在抵抗,比如東寧要塞這樣失去聯繫的部隊,還在抵抗。
  • 如果美國不投原子彈,那麼蘇聯滅了關東軍後,會直接佔領日本嗎?
    蘇聯的坦克10多萬輛橫掃歐洲,而且蘇聯每天產量平均66輛,鋼鐵橫流,關東軍根本不是經過歐洲戰場洗禮的蘇軍的對手,大規模集群作戰,日本肯定慘敗,這裡的日吹太多了,誇大日本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