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的謝師傅四川人,來杭打工十餘年,去年年底因父親病故回老家小住了一段時間。今年春節回杭後出現食欲不振和乏力,起初還伴有不明原因的輕度腹痛、腹瀉。4個月過去了,他一直以為是心情鬱悶所致,直到出現了三天的畏寒、發熱才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就診。
這一檢查可把醫生和謝師傅都嚇壞了,因為超聲影像科檢查顯示謝師傅的左肝已經被「掏空」了,變成了一個大膿球,醫生仔細測量了一下,大膿球達到19cm×18cm×12cm大小。
謝師傅的CT結果 杭州市一醫院供圖
入院後腹部CT檢查發現肝膿腫壁上長了很多腫瘤樣的結構,而且壁很厚。看來這個肝膿腫不簡單。
為了讓膿球變小,進一步追查「元兇」,醫生在超聲指引下給謝師傅做了膿球的穿刺引流。結果大量的灰白色膿液被順利引出,但是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後,卻沒有發現細菌、真菌、結核和惡性腫瘤的「蹤跡」。那謝師傅到底得了什麼病呢?
經過三周的引流和保守治療,複查增強CT發現謝師傅左肝的膿腫小了一大半,但是肝膿腫厚壁及厚壁上的很多腫瘤樣組織沒有變化,引流管裡引流出來的液體開始減少,而且膿腔也不再進一步縮小,顯示出這個膿腫很難自愈。經過肝膽外科、感染科、影像科等多學科會診及討論後,賈長庫主任、沈偉敏主任醫師、徐孫兵副主任醫師等,果斷地為患者進行了手術將左半肝切除,完整地拿掉了這個迷霧重重的病灶。
誰都沒有想到,病理顯示膿腫壁上大量的腫瘤樣結構竟然是肉芽腫性炎性腫塊,裡面甚至還爬滿了燈泡狀、殼厚的華支睪吸蟲蟲卵,膿腫內多得數不清,看得人頭皮發麻。
華支睪吸蟲
又稱肝吸蟲,是我國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蟲之一,它可以寄生在人體的肝膽系統,產生毒素和一些分泌物,損傷肝細胞、膽管上皮細胞,引起肝臟反覆的炎症、器官衰竭等症狀,可能發展為肝硬化,嚴重時可能導致肝癌。
但是謝師傅的體內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蟲卵呢?
術後,謝師傅回憶起自己回老家時,買過當地的魚做了一次酸菜魚。「為了追求鮮嫩的口感,魚片我只用熱水氽了幾十秒就吃了。」
謝師傅說,他們當地有生吃或半生吃魚片的習慣,當地人稱之為「魚生」。
真相大白了,肝吸蟲蟲卵喜歡躲在淡水魚蝦等水產品體內,當人們吃了衛生不達標的生魚片或未熟透的魚蝦等食物時,它就會隨之悄悄潛伏進人體。「一旦魚被肝吸蟲感染,吃了生魚片之後人隨即也會感染。」醫生告訴謝師傅。
杭州市一醫院供圖
「此蟲繁殖力驚人,每次可產1400到2000個卵,而且可存活20到30年。」賈長庫主任說,如果置之不理,它們不僅會在肝內安家,而且會靠肝「吃」肝。「但是由於近年來各地的衛生狀況和人們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好,現在我們已經很少能見到此類病人了。」
【來源:智慧煙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