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手藝人與守藝人——竹中釀酒 酒竹相融

2020-12-25 澎湃新聞

文化|手藝人與守藝人——竹中釀酒 酒竹相融

2020-11-28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釀酒、榨油、曬醋、炒茶、種米、做面、制香、做陶、制傘、刻硯。

你有多久沒有見過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手藝了?因時代的發展,凝聚著手藝人心血的器具、產品漸漸退出普通人的生活。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

竹中釀酒 酒竹相融

種酒手藝人:石成柱

中國人愛竹。古今文人墨客,嗜竹詠竹者眾多。不僅如此,中國還是世界上研究利用竹子最早的國家。正如大詩人蘇東坡所言:「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除了以上種種,人們殊不知,在貴州黔東南榕江縣八開鎮的深山竹林裡,還生長著一種生態美酒——竹酒。生長在大自然裡,接受山間清風吹拂,涓涓細流浸潤, 這該是怎樣一種風味的酒啊?

竹林 朱進/攝

在和順源酒業的生產車間裡,我見到了正在同工人們一起忙碌工作的石成柱。炎熱的天氣下,工人們正在將砍下的竹筒酒進行清洗、雕刻、包裝、密封等操作。

「我們的每一隻竹筒酒,都是採用民間古法釀酒工藝、以甘蔗為原料釀出的優質酒漿,配以榕江月亮山上的純天然山泉水,再運用獨創技術將酒漿注入精挑細選的優質竹子內,與竹子共同生長一至兩年而形成的。」今年 40歲的石成柱,皮膚黝黑,性格豪爽,自小就對酒有著很深的感情,學習竹酒製作技藝已經有十幾年了。

敲打竹子判斷酒所在的竹筒 王炳真/攝

首先要挑選粗細合適、長勢旺盛的嫩竹。清明前後是挑選竹子的好時節,但並不是每根嫩竹都適合做竹酒,竹子的年限和直徑都是有講究的;其次是竹子生長的朝向,向陽的位置接受陽光暴曬,酒精容易揮發進而影響竹子的生長;朝陰的位置,因溫度較低導致酒發酵時間過長,也會對竹子的生長造成影響;最後,選取竹子的間隔也有依據,最好是間隔一米左右的距離選擇一根竹子,太近的話也會影響竹子的正常生長。選擇竹子合適與否,全憑種酒人多年的經驗。

在竹林裡鑽孔取酒 王炳真/攝

接下來就要進行灌酒了,這個環節十分關鍵,要用工具在竹子節附近鑽一個小孔,分多次少量把準備好的酒灌進去,一定要避免一次就把一節竹子注滿。「竹子和人一樣,是會醉的,所以一根竹子最多只能選擇 2-3節進行注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整根竹子裡都是酒」。石成柱笑著說道。隨著竹子的生長,小孔會慢慢變小閉合,酒就會被密封在竹子中,這樣參與竹子生命循環和光合作用而發酵出來的酒,吸收了竹液和竹瀝,喝起來伴著竹子的清香,別有一番滋味。

每一筒竹酒都是大自然獨一無二的恩賜,酒竹相融,同生共長,飽吸了日月天地之精華。待1至2年後,就是取酒的最佳時間了,注入一斤二兩的酒,取出時只有一斤左右。剛取出的竹酒酒色如琥珀、晶瑩剔透,撲鼻的酒香會讓你迫不及待的想一飲而盡,有種酒未入口人已醉的感覺。

砍竹取酒 王炳真/攝

取酒時一是將整根竹子砍下來後鑽竹取酒直接飲用,二是將有酒的竹子砍下來經過加工,採用現代化生產技術及設備製作成單支竹酒,飾刻文字圖案後包裝出貨。一筒筒精美的竹酒是種酒人雙手演繹與時間陳釀的結果。

用小木槌擊穿竹節蓋即可飲用

開啟竹酒時,用配送的小木錘擊穿竹節蓋就可以了,要是不慎有少許竹屑落入竹筒內,也不影響飲用和口感。

「喝了多年的酒,我一直認為酒是奇妙的東西,它是維繫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更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而選擇做竹酒,是我對這種自然加工方式的敬畏和尊重,更是我對這門手藝的傳承」,石成柱希望他的三個兒子也能學會做竹酒,「他們不一定要幹這一行,但一定要學會這門手藝,因為這都是生活智慧的積累,是經過時間沉澱下來的東西,我有責任把它傳給我的下一代」。

榕江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為當地竹酒產業發展提供了最佳原材料,石成柱就是地地道道的榕江人,在他的竹酒裡蘊藏著他對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嚮往。現在竹酒已發展成為榕江縣的特色旅遊商品,受到遊客的青睞,就連平常不怎么喝酒的人來到榕江都想一品竹酒的味道。 這種古法種酒與現代化工藝結合,讓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把鄉愁帶回了家。

如今,石成柱的竹筒酒廠每年產量超過一萬多筒,產值有六七十萬元。石成柱也在不斷摸索著怎樣才能把企業做得更強更大,「現在主要是要在製作工藝上下足功夫,怎樣讓竹筒的外觀更精美,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 事業上的成功讓他歡喜,不僅讓家人過上了殷實的日子,同時也發揚了竹酒這一傳統製作技藝,「做自己熱愛的事業,累並快樂著。」

內容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倩 黃莎莎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文化|手藝人與守藝人——竹中釀酒 酒竹相融》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鄉村地理》|手藝人與守藝人——竹中釀酒 酒竹相融
    釀酒、榨油、曬醋、炒茶、種米、做面、制香、做陶、制傘、刻硯。你有多久沒有見過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手藝了?因時代的發展,凝聚著手藝人心血的器具、產品漸漸退出普通人的生活。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
  • 李華良:竹中種酒的奇人
    然而,在鹹寧就有那麼一位不信邪的年輕人,還真的在海拔1200多米的藥姑山楠竹中,成功的種出了清香撲鼻,甘甜透亮的楠竹仙酒,他就是湖北藥姑山生態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華良。 竹裡種酒,來自古老的傳說。
  • 《鄉村地理》|手藝人與守藝人——深山好米 一份鄉愁
    釀酒、榨油、曬醋、炒茶、種米、做面、制香、做陶、制傘、刻硯。你有多久沒有見過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手藝了?因時代的發展,凝聚著手藝人心血的器具、產品漸漸退出普通人的生活。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
  • 兩岸傳統手藝人同源對話 微紀錄片《求同存藝》上線
    國內首部表現兩岸手藝人同源的紀錄片「中國守藝人一百零八匠」計劃由知名廣告人羅易成發起,專注於在民間挖掘、採訪和記錄傳統手藝2018年,在實地拜訪了上百位手藝人之後,羅易成出版了暢銷書《中國守藝人一百零八匠》。此次,羅易成和他的「一百零八匠」團隊,將視角從大陸拓展至寶島臺灣,歷時半年,選取陶瓷、傳統大漆、版畫、冷兵器鑄造及研磨、石雕、編織六種手藝,兩岸各對應一位手藝人,最終完成了十二支時長各5分鐘的系列微型紀錄片。「很多傳統手藝在兩岸都是同源的。」
  • 竹木牙角,竹在先——竹編
    既有歷史悠久、技藝高超的青神竹編,又有將現代流行時尚與中國傳統文化工藝相結合的劉氏竹編,博採眾長。2008年6月7日,竹編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挑竹、片竹、編竹,在匠人的手中成就一件件精美的工藝;柔韌之美、勁節之持、詮釋竹風雅韻,用竹絲篾片的挑壓交織編織出各種形態的工藝品。
  • 大國醬鄉王旭先生——榮膺貴州酒業十大釀酒大師
    為了鼓舞這些在醬香酒行業的釀造匠人,中國品牌文化戰略研究院、仁懷市(茅臺)酒文化研究會,特別組織評選出「貴州酒業十大釀酒大師」的榮譽獎項。大國醬鄉的品牌創始人王旭先生,此次有幸榮膺「貴州酒業十大釀酒大師」這個珍貴的稱號,並登上國家級權威雜誌《今日中國》的封首和內頁6頁報導,足以見酒業權威對本次表彰的重視程度。這不僅是所有大國醬鄉人的驕傲,更是對王旭先生幾千個日夜專注釀酒的最好肯定。
  • 景與人相融,《刀劍亂舞》大和守安定,夕陽光真的太治癒了
    大和守安定,傳說是新選組一番隊隊長衝田總司的愛刀,而在遊戲中,作為刀劍亂舞的刀劍擬人角色登場,coser@小胖南瓜桑給我們帶來了《刀劍亂舞》大和守安定,景與人相融,夕陽光真的太治癒了!原作:刀劍亂舞角色:大和守安定 cn:南瓜攝影:東海妝面:自理後期:錯愕協力:半城,鈺兔原po微博:小胖南瓜桑想要看最精美的Cos 最專業的Cos資訊 最完美Cosplay體驗盡在二次元cosplay大全喜歡cos的話,不要忘了「小胖南瓜桑」哦~
  • 【石榴雲融媒大連線】指尖展技藝 巧手助脫貧 致敬這些傳統「守...
    小刀工藝升級換代  連線人:英吉沙縣融媒體中心 餘飛  英吉沙縣芒辛鎮喀拉巴什蘭幹村是遠近聞名的「小刀村」。12月15日,在小刀村老師傅手工藝品製作農民專業合作社內,老手藝人、合作社負責人艾合買提·買買提正精心打造刀柄上的花紋,在他身旁,一位20多歲的小夥在認真觀摩。
  • 十大民間手藝人①從唐朝傳下來的蜜果 至今仍留甜城人唇齒之間
    #開篇語# 手藝人 守藝人「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功有巧」。這簡單的四句話生動展現了中國幾千年來傳承的工匠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璀璨的中華文明中,無數巧奪天工的珍品,正是工匠們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的產物。
  • 對話|中國美院90周年,民藝館何以聚焦「東方竹」
    幾十年前生活中最普通的竹編家具賦予「竹林七賢」的含義,隔林風浪,起伏簫笙,以自由的學術思想,接觸當代生活。展覽現場竹文化一脈相承,日本手工藝以細節取勝 澎湃新聞:之前你們做過園林、茶等方面的展覽,此次把目光聚焦「東方竹」的原因?
  • 紫砂匠人:她,一個純粹手藝人,致力於將明代紫砂風採重現世間!
    俗話說「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天荒三年,餓不死手藝人」。在那個年代,女孩子學一門手藝至少可以養活自己。見信如晤,是古人書信中最感人至深的紙短情長;見壺如晤,是李鳳老師與五色共生壺的本真共通之處。李鳳老師是一個貼近生活的手藝人,她蕙質蘭心,內心敞亮真實,活得自由通透,在她的眼中,生活明朗,萬物可愛,無論是對待生活還是工作,都充滿著極大的熱情。
  • 羅易成尋訪兩岸手藝人,他說「希望讓手藝回歸手藝人」
    尋訪兩岸手藝人,羅易成是從去年開始的,他充滿熱情又平靜地做著這件事。12月30日,羅易成新書《求同存藝:兩岸手藝人的匠心對話》在京首發,他通過一張張照片講述著手藝人的故事,講述著和他們的交往,將幸福滿滿的回憶傳遞給在場每一個人。
  • 波濤洶湧的摩拉維亞酒莊為文化和釀酒架起了橋梁
    它的名字來源於多比斯藝術家和木雕師簡·拉霍夫,該公司以將當地葡萄酒傳統與當代釀酒工藝相結合而自豪。 建築師Ond ej Chybík和Michal Kri tof在2010年創立了他們的事務所,現在在布拉格、布爾諾和布拉提斯拉瓦都有辦事處,他們經常會從他們工作的地點的環境和景觀中得到信息。對於拉斐爾酒莊的設計,他們在設計中直接回應了地形地貌和當地遺產。
  • 與潮流同行的麵塑手藝人
    不出五天,老手藝人要前往外地謀生,臨行前,他囑咐侯德強:我教你的只是基礎知識,一代「面人湯」已經過世,但他有個女學生叫董鳳岐,面人做得漂亮,如果有機會,可以找她繼續學習。雖然這位民間老手藝人沒有留下任何聯繫方式,姓氏也模糊不清,但他用那雙在江湖漂泊中皴裂發皺的手,牽著侯德強敲開了麵塑的大門。
  • 額德尼畢力格:與木共舞的「守」藝人
    額德尼畢力格:與木共舞的「守」藝人 2020-12-17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手作》第一季「木作」:講「活」故事 講「好」傳統手藝人
    《文明密碼》是一檔強化紀錄片的「人格化」,以出鏡記者真人秀的形式,參與到民風民俗項目中去,通過尋訪、調查、體驗表演,賦予靜態傳統文化以動感和活力,用輕紀錄片方式,人格化的風格展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國際木文化協會秘書長蘇金玲評價:「文明密碼團隊有著極好眼光,木作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佔據了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中牟傳統西瓜酒釀酒術--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這是一種群體的生活情致,也是一種文化源流現象,它承載著廣義的酒文化。自「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之後,原始的釀酒技術便在民間有所傳播,到了夏朝,酒業開始興起。此後,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上,不僅閃爍著華夏文明的光芒,也灑下了氤氳的酒氣,悠悠醇香。隨著歷史的演進,酒業逐步繁盛,酒的品種逐漸增多。近年來,酒的大家族裡又添增了新的成員——西瓜酒。
  • 弘揚君子文化,化妝品界的國粹品牌——蘭竹護膚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化妝品最新資訊 > 正文 弘揚君子文化,化妝品界的國粹品牌——蘭竹護膚
  • 林鄉物語|芳香之語——竹系列之竹文化
    竹是中國文化裡很重要的一環,與「松」和「梅」並稱為歲寒三友;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除了這些,竹在中國歷史裡還有許許多多的文化故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1.竹之十德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曰正直;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曰奮進;外直中通,襟懷若谷,曰虛懷;有花深埋,素麵朝天,曰質樸;一生一花,死亦無悔,曰奉獻;玉竹臨風,頂天立地,曰卓爾;雖曰卓爾,卻不似松,曰善群;質地猶石,方可成器,曰性堅;化作符節,蘇武秉持
  • 四川長寧: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 做好「竹」文章
    長寧縣立足「竹」特色,堅持建設「世界竹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目標,聚焦「全域旅遊」發展思路,深化天府旅遊名縣創建成果,進一步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長寧縣以蜀南竹海為核心支撐,與「兩海」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聯動打造「大竹海」旅遊環線和文旅融合「改革樣板」,構建景縣一體、景城一體、景司一體、景鎮一體、景民一體的「五位一體」發展格局。同時通過旅遊與竹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相融共生,與農業、工業、體育、康養、研學等產業加快融合發展,催生培育了豐富多彩的文旅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