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塞尼亞戰爭:令不可一世的斯巴達人一度絕望的惡戰

2020-12-19 騰訊網

要說古希臘史,斯巴達定然是繞不過的一頁,這座城邦承載了太多的英雄傳說,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令人耳熟能詳。不過人們所熟悉的斯巴達多是在它問鼎伯羅奔尼撒之後,而對此之前的戰爭了解較少。

今天要說的美塞尼亞戰爭發生於斯巴達稱霸之前,也是斯巴達人在這個階段所經歷的最艱苦的戰爭,沒有之一。我們會發現,即使是強悍的斯巴達人也曾沮喪迷茫過,可憑藉頑強的精神和嚴格的紀律,他們最終克服困難走向了輝煌。

戰爭起因

斯巴達人論血緣屬於多利亞人(Dorian),這是希臘諸部族中的一支,曾從北方大舉南下伯羅奔尼撒半島,侵略並毀滅了邁錫尼文明。此後多利亞人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四處落腳,形成了許多聚落,其中一個就是斯巴達。

斯巴達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南部的拉哥尼亞地區(Laconia),從到來伊始,斯巴達人就與周邊的非多利亞原住民戰爭不斷。雖互有勝負,但斯巴達人畢竟在拉哥尼亞牢牢紮下了根。

後來斯巴達發生了著名的來庫古(Lycurgus)改革,之後迅速強大起來,並不可逆轉地走向了軍國主義道路。它先是徹底徵服了拉哥尼亞,之後便把貪婪的目光對準了外面。

打開地圖很容易看到:伯羅奔尼撒半島中北部多山,平地散落周邊。假如這是一款戰略遊戲,而你站在斯巴達的角度,第一步肯定會選擇向西擴張,西面正是美塞尼亞(Messenia)。

美塞尼亞的民族成分與拉哥尼亞相差較大,大概是之前原住民人口基數較大的原因,這裡並沒有被多利亞化,原住民與多利亞人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既然非我族類,矛盾自然多些,但這並非斯巴達發動戰爭的首要原因。

在伯羅奔尼撒的所有地區中,美塞尼亞是最富庶的,這裡土地平緩,氣候宜人,是整個希臘少見的糧倉,因此也養活了不少人口,具有不俗的實力,而這些都是斯巴達垂涎欲滴的,這才是關鍵所在。

第一次美塞尼亞戰爭(約前743~723年)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斯巴達隨便找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開打了。由於年代過早,缺乏相關史料,我們很難掌握戰爭的詳細過程,只能了解大概。

戰爭開始當然是斯巴達人佔上風,後來美塞尼亞出現了一位英勇的國王——阿里斯託德穆斯(Aristodemus),美塞尼亞人在他的率領下英勇抗爭,給予斯巴達人以重創。

戰爭持續了約20年,可見其艱苦程度。假如是一般的侵略者恐怕早就放棄了,可惜他們是以堅忍而著稱的斯巴達人,他們漸漸耗光了美塞尼亞的國力,挽回了局勢。

美塞尼亞最後的據點位於一座陡峭的山崖上,他們憑藉地利堅守了很長時間,儘管最終還是被攻克了,但毫無疑問斯巴達贏的並不輕鬆。

戰爭結果

按照當時的規矩,戰敗方將成為戰勝方的奴隸,更何況戰勝方本就是熱衷奴役他人的斯巴達人。一些上層美塞尼亞人流亡到了國外,而大部分的底層人民只能接受命運降下的災禍。

依照斯巴達的制度,全國人共分為三個等級:

一等是斯巴達人。

這類人是入侵者多利安人的後裔,是自由的公民,人口最少卻是統治階級,是國家的核心力量以及軍隊的主力。

二等是庇裡阿西人(Perioeci),意為「邊境居民」。

他們是被徵服的土著居民,享有部分自由,擁有自己的土地,但沒有公民權,需要向斯巴達進貢並服兵役。

三等是希洛人(Helot),即農業奴隸。

他們也是被徵服的土著居民,但因歷史原因其境遇要比庇裡阿西人悲慘得多。他們沒有任何自由,甚至生命也隨時可能被剝奪。他們也沒有田產,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地不斷勞動並將所有勞動成果上繳。正因為如此,「Helot」的複數形式「Helots」常被形象地譯為「黑勞士」。

大量的美塞尼亞人淪為希洛人。他們的英勇抗爭早就惹惱了斯巴達人,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此肥沃的土地正好建立奴隸莊園。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吞併肥沃的美塞尼亞後,斯巴達實力大增。因為如此多的良田和奴隸可以養活更多的斯巴達公民,可以供養更多、更強的軍隊。而且突然出現的大片良田緩和了斯巴達人內部因土地緊張而產生的矛盾,斯巴達由此躋身成為希臘第一軍事強國。

因此美塞尼亞戰爭在斯巴達崛起之路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可以說沒有美塞尼亞,就沒有日後斯巴達的霸主地位。因此美塞尼亞被斯巴達人視為國家命脈所在,不允許出任何差錯。

當然,稍微有點血性的民族都不能長期容忍這樣的結局,美塞尼亞人一直試圖逃亡、反抗,都遭到了無情的懲罰。終於在第一次戰爭結束近80年之後,美塞尼亞人掀起了第二次反抗高潮。

第二次美塞尼亞戰爭(約前645~631年)

在這次戰爭中,美塞尼亞人得到了比第一次更多的外部支持。因為斯巴達的崛起讓伯羅奔尼撒中北部的部分城邦感到壓力,它們有一些公然援助美塞尼亞人。不過也有部分城邦是斯巴達的盟友,於是整個伯羅奔尼撒圍繞美塞尼亞起義分成了兩大陣營。

同上次一樣,我們也無法知道這次戰爭的細節,但從留下的隻言片語中我們依然可以感受美塞尼亞人當年的悲壯。

這群起義的奴隸一度使英勇的斯巴達人陷入迷茫甚至是絕望,他們糾結著是否應該放棄。最後他們不得不派人去德爾菲求徵求神的意見,而神諭告訴斯巴達人要去雅典請一位指揮官。

雅典雖不在伯羅奔尼撒,但也對崛起的斯巴達感到反感,怎麼可能用心去選將才,便隨便派了一個名叫提爾泰奧斯(Tyrtaeus)的詩人去敷衍一下。不過篤信神諭的斯巴達人還是接受了。

令雅典人始料未及的是,提爾泰奧斯的詩歌竟然鼓舞了沮喪中的斯巴達人,士氣大振後,最終再次徵服了美塞尼亞。精神的力量就是這麼可怕,提爾泰奧斯也因此留名青史。

起義失敗後的美塞尼亞人得到了更重的懲罰,他們全部淪為希洛人,受到了更加殘酷的壓迫。他們被要求穿上標誌卑賤的衣服,經常受到鞭打,還時不時被任意屠殺,以便牢記自己的身份不要反抗。

不過折磨並不能使人真正屈服,有壓迫的地方定然會有反抗。美塞尼亞的子孫沒有忘記祖先的榮耀,在未來的歲月裡他們還會不斷尋找機會,再次扯起象徵自由的反旗。

至於斯巴達則在此戰後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最終將伯羅奔尼撒半島上大部分地區都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形成了史上著名的伯羅奔尼撒同盟,斯巴達也依託此同盟一躍成為整個希臘的第一軍事雄邦。

相關焦點

  • 斯巴達的軍事主義體制:將國家變為戰爭機器,將公民變為機器零件
    希洛人希洛人最早的來源是居住在拉哥尼亞的亞該亞人和皮拉斯齊人等,在經過了幾次美塞尼亞戰爭之後,大量的美塞尼亞人就淪為了希洛人。前743年到前724年,斯巴達發動了第一次美塞尼亞戰爭,戰爭持續了19年之久,戰爭波及了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其各邦都加入了戰鬥。最終美塞尼亞被徵服,少量的居民逃亡西西里島建立殖民地,大量的居民則被奴役。
  • 斯巴達人尚武卻不大舉侵略擴張,那他們的軍事力量用在哪裡?
    而原來定居於拉哥尼亞平原的是希洛人,希洛人口規模遠遠超過斯巴達人,但是武力上戰敗,最後城邦被摧毀,希洛人淪為斯巴達人的奴隸。希洛人也不完全是希洛人,還有別的種族。在公元前8世紀,斯巴達人又向鄰邦美塞尼亞發動了長達10年的戰爭,最後徵服了美塞尼亞,將多數美塞尼亞人變成了奴隸,並為希洛人。
  • 斯巴達的「平等人公社」
    古希臘的城邦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雅典和斯巴達,斯巴達的領土面積是最大的希臘城邦之一。古希臘的「黑暗時代」多利亞人南侵,他們佔據的了伯羅奔尼撒的斯巴達作為自己的根據地,到公元9世紀時在這裡建立了國家。斯巴達全民皆兵,為了讓這些公民可投入到軍事訓練中,政府將土地分給公民不允許買賣,由奴隸進行耕種,這些奴隸為國家所有成為「希洛特」。這樣斯巴達的公民便可全身心地投入的軍事訓練中保持自身強大的武力,用以對外徵服對內鎮壓。斯巴達人稱這套制度為平等人公社,這是斯巴達不同於其他希臘城邦的地方。
  • 這就是斯巴達人《全面戰爭:競技場》斯巴達士兵
    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中的列奧尼達和他的士兵。《全面戰爭:競技場》遊戲中的列奧尼達和他的士兵。儘管斯巴達人的作戰特色有明顯的希臘式風格,但通常並不認為斯巴達人跟普通希臘人完全一致。哪怕在希臘世界的其他城邦看來,斯巴達人都是與眾不同的。
  • 斯巴達的士兵為何如此強悍?
    一提到斯巴達,大多數人的腦海裡就會立馬浮現出「戰鬥」「強悍」等字眼,為什麼斯巴達的士兵讓人如此印象深刻呢?斯巴達是一個古代希臘的城邦,它的領土面積最大,在希臘城邦的多場戰爭中斯巴達表現出的一腔孤勇令人欽佩不已。戰火連天的爭霸之路成為斯巴達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渾身肌肉赤裸的斯巴達勇士形象讓希臘各城邦見到就害怕。
  • 狼性少年養成記:斯巴達人是如何訓練他們的兒童和青年人的?
    而且這種做法,和斯巴達人將和雅典的爭霸戰、將推翻僭主的戰爭,粉飾成為希臘世界的解放之戰的邏輯有相通之處。而這種無奈,算是斯巴達嚴峻矛盾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普拉提亞戰役中的斯巴達人聚餐結束後,所有人必須步行回家,不能乘坐車駕,服役期的男子還不能舉火照明。可見即使是享受場合,斯巴達人也要緊繃神經,不可過於鬆懈。這樣的描述,隱隱中有對雅典智者橫行,敗壞青年的不滿,更有對青年人缺乏辨別力,容易被蠱惑的心痛。特別是伯羅奔尼撒戰爭這樣的大戰之後,社會公序良俗崩潰,尊敬長輩 ,服從經驗,行事節制,追求道德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 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
    雅典和斯巴達是怎樣陷入戰爭的? 雅典實力的增強引起了斯巴達及其盟友的恐慌,因而爆發伯羅奔尼撒戰爭。修昔底德的這個結論其實有些過於概括。畢竟雙方實力差不多,而且都各自有一群小弟,周邊還有各種敵人存在,隨便挑起戰爭並非明智之舉。
  • 古希臘城邦中,斯巴達勇士威名遠揚,其尚武精神從何而來?
    斯巴達人尚武,一方面是源於戰爭能給他們帶來榮譽感;另一方面是因為斯巴達的軍事教育;此外,參與戰爭的士兵可以不為生計所愁,也能提高政治地位。戰爭能為斯巴達人帶帶榮譽感斯巴達人極其享受戰爭所帶給他們的榮譽感,即使是戰死沙場,其家人也會因為他為保護城邦犧牲而感到自豪,他依然是城邦和其家人的英雄。這一點在古希臘詩人提爾泰奧斯的作品中就能感受到。
  • 雅典和斯巴達是怎樣陷入戰爭的?
    慢慢的,有一群人開始追求更加安穩、奢侈的生活,就是雅典人。還有一部分人保留著尚武的習俗,但也開始接受一些雅典式的生活方式,就是斯巴達人。但是相對的,雅典人較早地開始了文明進程。 後來內地也得到了開發,但是依靠大海實現人生理想的途徑依然是主流。可這種靠天吃飯的方法畢竟是不穩定的,因此古希臘地區長時間內缺乏可支配的資源,也沒有太強的實力。
  • 希臘神話知多少,從宙斯阿瑞斯到斯巴達再到全面戰爭競技場
    古希臘人信仰多神教,這些不同的神明均代表民眾對不同領域的訴求和願望,每位神明都有原型故事。這些故事大部分來自荷馬史詩中的文字記載,與希臘人對世界起源的認知相關。了解這些神話的背景有助於了解希臘社會的不同階層、不同領域。
  • 伯羅奔尼撒戰爭:從內因與外因兩方面去探索斯巴達獲勝的真正原因
    內部因素1.經濟方面斯巴達是一個典型農業城邦,保守封閉而又自給自足,其經濟的主要來源就是靠耕種土地和剝削希洛人。阿基達馬斯在其演說中揭示了斯巴達金融財政上的缺陷:「我們沒有公款,從私人來源求得捐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見,斯巴達既沒有公共財產,又無法積聚可用的私人財富。
  • 波希戰爭後,雅典與斯巴達全面爭霸,梳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脈絡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波希戰爭之後,希臘諸城邦之間發生在愛琴海及其周邊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它是以雅典為一方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另一方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之間的對峙和衝突,幾乎涵蓋了整個古希臘語地區,堪稱古代東地中海地區的「全面戰爭」。
  • 斯巴達三百勇士:血戰溫泉關
    前因: 薛西斯登上波斯王位,第二次希波戰爭爆發。 公元前480年,在溫泉關,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300勇士血流成河,薛西斯帶著他的波斯大軍踏著斯巴達勇士的屍體,走向了希臘腹地。
  • 300人打五十萬?被誇大的溫泉關戰役,斯巴達人實際上有7000!
    這部電影以世界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溫泉關戰役為背景,向我們講述了斯巴達勇士勇戰波斯入侵者的故事。我想各位心中已經想到了這部電影,它便叫做《斯巴達300勇士》。在這部電影的背景之中,不可一世的王中之王薛西斯一世率領著五十萬大軍進攻希臘,本以為是一場摧枯拉朽的戰役,結果波斯大軍在溫泉關一帶遭到了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率領的300勇士的阻擊。
  • 斯巴達:強盛必然「失衡」?為何軍事強盛,卻沒有燦爛的文明?
    正是憑藉著濃厚的社會尚武風氣以及斯巴達人好戰民族性格的培養,斯巴達城邦一躍成為伯羅奔尼撒半島,乃至整個希臘半島地區軍事力量最為強大的城邦國家。斯巴達也正是藉助一騎絕塵的軍事武裝開始了其頻繁的對外擴張戰爭,兩次美塞尼亞戰爭使得斯巴達逐漸在伯羅奔尼撒半島諸多城邦中脫穎而出。
  • 最偉大的戰神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斯
    列奧尼達率領的300斯巴達士兵在第二次波希戰爭中的英勇表現使他成為了古希臘英雄人物。 斯巴達城國王的誕生沒有世襲之說,只能從成千上萬的競爭者中通過努力證明自己的實力和永不言敗的精神獲得。列奧尼達打小就接受了嚴酷的地獄式訓練,10歲開始學會被動挨打,隨後學會了還擊,多年的不間斷訓練,不但練就了他強壯的錚錚鐵骨,同時也獲得了超強的武藝和強烈的團隊合作技能。
  • 古希臘的三國時代——雅典、斯巴達和底比斯,究竟是誰笑到了最後
    希波戰爭第一次戰爭:公元前492年至前490年,以馬拉松大捷為標誌,希臘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國。4、伯羅奔尼撒戰爭——伯羅奔尼撒同盟(斯巴達)VS提洛同盟(雅典)隨著希波戰爭的結束,雅典對盟邦的控制與日俱增,同盟變質,提洛同盟逐漸變為雅典帝國。
  • 《全面戰爭特洛伊》斯巴達王是誰 人物背景分享
    很家喜歡研究遊戲中角色的背景,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的人物背景介紹,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面戰爭特洛伊墨涅拉俄斯人物背景介紹 人物背... 全面戰爭特洛伊斯巴達王是誰?
  • 《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斯巴達王身份背景介紹
    《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中斯巴達王的名字是墨涅拉俄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斯巴達王的具體身份背景怎麼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玉帛將軍」分享的斯巴達王身份背景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斯巴達王身份背景介紹墨涅拉俄斯是阿特柔斯的兒子,是邁錫尼的阿伽門農的弟弟,是海倫的丈夫,海倫是斯巴達的公主,與他一起成為斯巴達的國王。這兩兄弟各自娶了斯巴達的一位公主,從而鞏固了與斯巴達人的聯盟。
  • 斯巴達是誰?他與雅典是什麼關係?
    雖然斯巴達人信仰戰神阿瑞斯,但是每個斯巴達人都以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血脈為榮。傳說中赫拉克勒斯幫助泰格特斯山脈的國王打死了一隻危害王國的獅子,國王為表達感激讓50個女兒與大英雄共度一夜,這些女子誕下了51個孩子,並在泰格特斯建下了一座城池,這就是斯巴達城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