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用汗水與智慧建起印度洋美麗「彩虹」——中馬友誼大橋建設者...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馬累8月31日電 通訊:用汗水與智慧建起印度洋美麗「彩虹」——中馬友誼大橋建設者攻堅克難記

  新華社記者朱瑞卿 杜才良

  風景旖旎的馬爾地夫以藍天碧海、白沙椰影聞名世界。隨著中國援助的中馬友誼大橋30日正式開通,這座大橋成為馬爾地夫向世界展示的一張嶄新名片。

  中馬友誼大橋好似一彎彩虹橫跨印度洋海面,連接著馬爾地夫首都馬累和一旁的機場島。修建這樣一座大橋是馬爾地夫近一個世紀以來的夢想,也是中國建設者用心創造的傑作。然而,大橋建設的每一步都充滿艱辛。

  中馬友誼大橋項目總工程師程多雲31日告訴新華社記者,大橋建設始於2015年年底,「那時,剛到這裡準備搭設棧橋,我們就被洶湧的印度洋打了個措手不及。大橋施工海域浪高超過3米,湧浪周期最長有14秒,海水流速超過每秒1.5米,施工面臨難以想像的困難」。

  「不打通棧橋,在海上就沒有立足之地,還談什麼下一步的施工?哪怕是利用好每波海浪間的幾秒空隙,我們也要啃出一條路來。」程多雲回憶說。

  焊接棧橋時,工程隊安排專人負責觀察湧浪,湧浪一來,觀察員馬上呼喊,施工人員立即起身,將焊鉗高高舉起。浪一過,繼續施焊。他們就是如此往復地與巨浪抗爭。

  就這樣不顧海水日復一日的衝刷,中方建設者在2016年6月底將大橋馬累側的400米棧橋全部「啃出來」,在海上開闢出一條施工生命線。

  棧橋搭建完畢,兇猛的湧浪如夢魘一般繼續困擾著大橋的建設者。

  除打通棧橋外,大橋主橋鋼護筒的吊裝、施沉、打樁同樣是整個施工過程中的重點。洶湧的海下暗流、複雜的珊瑚礁地質,也讓施工難上加難。

  「大型浮吊受湧浪影響起伏高差近3米,吊鉤搖擺二三十米,根本無法施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沒有『靠天吃飯』,沒有被動等待大海風平浪靜。」程多雲告訴記者。摸清海洋水文氣象規律,研究適合船舶作業的運動姿態,開展波高和波浪周期的科學預報……項目科研團隊主動出擊、晝夜鑽研,探索出運用科技手段在印度洋深海湧流中作業的寶貴經驗。

  在攻克技術難題的同時,中方建設者還時刻面臨著馬爾地夫惡劣氣候條件的挑戰,如高溫、高鹽、高溼、高輻射等。

  中馬友誼大橋是中國和馬爾地夫兩國在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領域的標誌項目。如今大橋屹立在海天之間,三個「V」形墩如同三隻身姿優雅的海鷗,似振翅翱翔,又似馳騁夢想。

  如果說馬爾地夫上千座島嶼是印度洋上的一顆顆珍珠,那麼中馬友誼大橋就是建設者用智慧和艱辛勞動串起的第一根珠線。這座大橋將引領馬爾地夫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五十年•見證|胡錦濤:為中馬友誼架起連心橋
    >不懈奮進的偉岸身影在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迎來50歲生日之際微言將帶您翻開歷史的篇章探訪那些有親歷者、見證者感受他們與葛洲壩的不解情緣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馬江權的記憶共同感受見證中馬友誼的連心橋2月13日上午9點45分,胡錦濤主席的車隊從8公裡外的賓館前往巴馬科第三大橋項目開工儀式現場,我們施工技術組約40人列隊迎接,現場馬裡群眾和葛洲壩建設者揮舞著中馬兩國國旗,熱情歡迎胡錦濤主席的到來。
  • 千餘建設者冒寒會戰 赤壁長江大橋衝刺春節前合龍
    赤壁長江大橋,湖北省「十三五」重點工程,投資28.35億元。今年受疫情、汛情影響,嚴重影響施工進度。「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大橋工地,1000多名大橋建設者上緊發條,埋頭苦幹,大戰百日,衝刺大橋合龍,把「打通我省幕阜山區和江漢平原的快速通道」的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 杭州灣番外篇: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史,無數人的智慧和汗水鑄造!
    杭州灣跨海大橋在岸邊設立橋景柱,不僅刻有「杭州灣跨海大橋」七個大字,還刻有浙江省文化浮雕,以此展現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風採。杭州灣跨海大橋打下了5513根整樁螺旋鋼管樁,這些被稱為「定海神針」的鋼管樁,最大直徑1.6米,最大長度89米,並且此前在國內外特大橋梁建設中從未成功使用過。在歐美專家的搖頭嘆息聲中,我們再一次突破了歐美國家有關規範,首次在國內大規模採用了螺旋焊縫鋼管打入樁,並且給鋼管穿上了高性能防腐外衣。
  • 通訊:中國建設者用千口水井滋潤柬埔寨村莊
    新華社金邊11月29日電 通訊:中國建設者用千口水井滋潤柬埔寨村莊新華社記者毛鵬飛柬埔寨班迭棉吉省戈萊村位於首都金邊西北450公裡處。他說,項目建設期間,不僅施工隊的日常生活用水需要買,連工地打砂漿等施工用水都要用手扶拖拉機從十幾公裡外拉過來。為了省一些買水錢,當地大部分村民家裡都有大水缸,把雨季的雨水存留到旱季用。但即便如此,存水也只夠用一段時間。這樣的困境,何志元和同事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們下決心,「一定要讓當地百姓早日用上乾淨水」。
  • ——敦煌鐵路建設者攻堅克難...
    ——敦煌鐵路建設者攻堅克難的智慧  新華社記者李傑、王浡  18日,連接蘭新鐵路、青藏鐵路的「金腰帶」——敦煌鐵路迎來全線通車運營。記者近期走訪了這條穿行庫姆塔格沙漠流沙區、翻越當金山高寒地帶、打通塞什騰山的雪域天路,發現面對重重困難,中國鐵路建設者集思廣益、智慧攻堅,打造出一批重點特色工程,樹立起西部鐵路建設新的裡程碑。
  • 文泰高速上,橫跨大山峽谷的大橋怎麼建起來的?
    浙江省交通集團文泰指揮部指揮張仲勇介紹說,在建設這條省內地形條件最差、施工難度最大、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中,建設者率先探索中國橋梁建設的輕型化、裝配化、工廠化施工經驗。橫跨大山峽谷上的每座大橋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穿山曾經兩小時,如今只需半分鐘一條洪溪,將兩岸青山切成峽谷。主跨265米的文泰高速公路洪溪特大橋猶如利劍出鞘,橫臥群山之中,尤為壯觀。
  • 【城際鐵路】京雄城際鐵路(固安段):在建設者汗水的澆灌下「拔節...
    【城際鐵路】京雄城際鐵路(固安段):在建設者汗水的澆灌下「拔節生長」 2020-04-21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廝門大橋,一座很漂亮的大橋
    隨便著這些年國家的發展強大,基建狂人的我國已經建了不少世界級的橋梁了,下筆這幾天,在我這裡有一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將要建成,那就是港珠澳大橋,那是整整一代人花了十多年的努力流了多少汗水,吃下了多少委屈才完成的大國工程。
  • 五峰山大橋,創造10項「世界之最」
    五峰山腳下,浩浩蕩蕩的長江上,一座雄偉壯闊的世界級大跨度公鐵兩用懸索橋,劃出一道美麗「飛虹」,橫跨長江,連接著大江南北廣袤的土地。這座大橋為人類大跨度高速鐵路橋梁建設樹立起新的標杆,讓世界高速鐵路懸索橋的記錄寫上了「中國」的名字。它頭頂10項「世界之最」光環。12月7日上午9時,一列動車組試乘體驗車在五峰山大橋飛馳而過。
  • 張富文:汗水澆注斧鑿、智慧潤澤工序
    張富文成長在這樣的家庭中,可能受環境的薰陶,可能血脈中天生就流淌著藝術的基因,他喜歡木雕藝術,徜徉在木雕的世界裡,他很陶醉、他也很執著,他甚至帶著一點點執拗地執著。有時,為了求得一根上好的木材,他親自伐木、選材、運輸,風裡來,雨裡去,直到擁有心儀之物,為了達到理想的雕琢形態,他一遍一遍地打磨、他反反覆覆地拋光,精益求精,廢寢忘食,直到心滿意足,為了在根雕事業中,開闢一片新天地,他整天與木雕為伍,無暇親朋好友的感受,也顧不上左鄰右舍的不理解,他有些痴迷,但是,只為那心中的一片彩虹。
  • 國慶,開車去看美麗的臺灣海峽!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公路橋面試通車
    國慶,開車去看美麗的臺灣海峽!面對惡劣的環境,中鐵大橋人突破自我、勇於創新,在大橋建設中採用了一系列新結構、新工藝、新裝備,成功解決了在惡劣複雜海洋環境條件下建設橋梁的系列難題。
  • 博賀灣大橋昨正式對外開放交通
    「早上從電城經剛通車的博賀灣大橋到博賀,13分鐘即到。」在濱海新區工作的黃振文當天體驗到了大橋通車的便捷,他非常高興地發了微信朋友圈。記者了解到,博賀灣大橋正式通車的消息,其實更早的時候就已經在朋友圈傳了個遍。昨天早上6點鐘左右,就有電城的漁民經大橋去博賀漁港進貨了。而當地的汽車、摩託車還有行人等,也都陸陸續續開始從橋上通過。
  • 中國最出名的三座大橋,其中一座是港珠澳大橋,另兩座你知道嗎?
    在科學技術還沒有發展的古代,人們可以用自己的頭腦智慧建造一座很棒的碉堡大樓,現在的科學技術提高了,無論是在大河上架橋,還是在堅硬的山中建隧道,人們都能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建築奇蹟,取得巨大進步的中國在建築技術方面已經被視為一個高水平的國家,很多有名的大橋都是中國的
  • 大橋和我們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而位於大橋北橋頭堡的通州,數以千計的通州人也用自己的方式作出了獨特的「通州貢獻」,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宣告:大橋建設,我們不是「看客」,而是親歷者、參與者、貢獻者!格雷特大橋上不可磨滅的印記王建春站在辦公室向外眺望,即將通車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宛若蛟龍出水,蜿蜒向前,仿佛馬上就要騰空而起。
  • 福建泉州令人「趾高氣揚」的大橋,突破三項技術,用「智慧」鋪就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福建泉州令人「趾高氣揚」的大橋,拿下三項技術之最,用「智慧」鋪就。安海灣特大橋,位於泉州市境內,連接晉江市、南安市,為福廈高鐵全線三座跨海灣大橋之一 ,是該高鐵線路重點性工程。其全長約7.5公裡,其中晉江段全長4.831km,包括主橋和東引橋。
  • 雙星集團:從"汗水型"變身"智慧型"企業
    該工廠打破了傳統輪胎企業的生產工藝和集中式的生產方式,集成最先進的信息通訊技術、數字控制技術和智能裝備技術,融「產品定製化、企業互聯化、製造智能化」於一體,搭建了一個由用戶 (訂單)指揮、數據驅動、軟體運行的智能生態系統。
  • 博賀灣大橋對外開放交通啦!
    博賀灣大橋對外開放交通啦!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丘立賀 攝製據悉,博賀灣大橋當地天氣一早為陰,下午轉晴。於是自下午開始,來「觀景」的行人也開始多了起來。不少市民從人行道步行上橋,沿途欣賞大橋兩側我市海洋發展壯美景觀。而巍然聳立的跨海大橋和沿岸前行的接線道路,也儼然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 中國援建孟加拉國大橋合龍後,印媒酸了:要投資與中國一爭高下
    因為帕德瑪大橋建成後,將會把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地區緊密聯繫起來,深化中國與南亞周邊國家的合作,並且也能夠促進中國與孟加拉國的友誼。近年來,中企一直在加大對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投資。對孟加拉國來說,直接受益是帕德瑪大橋通車後,會讓GDP每年增加1.5%。但是,印度不願看見中國與南亞國家友好往來,印媒甚至對中國與南亞國家項目合作進行惡意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