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海東的拉麵傳奇:在全國開了兩三萬家店

2020-12-24 新華社客戶端

海東的拉麵傳奇:在全國開了兩三萬家店

半月談記者 馬千裡 駱曉飛

從「一口鍋、兩口子、三張桌子」起步,青海省海東市以回族、撒拉族為代表的各族群眾經過30年的打拼,17.8萬拉麵人在全國280個大中城市開辦了2.78萬家拉麵店,年均經營性收入超過150億元。如今,拉麵產業已經成為海東市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生支柱產業和脫貧攻堅重點產業。

來自青海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這碗面,何以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蹚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脫貧致富之路,進而改變了一方人的生活?又是如何化繭成蝶,成為中國餐飲文化的代表之一?

1

脫貧致富「一碗麵」

海東市位於青海省東部,全市173萬人,轄兩區4縣,是國家六盤山片區和「三區三州」脫貧攻堅重點地區,也是青海省貧困面積最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2015年底精準識別貧困人口4.48萬戶,17.57萬人。

「吃了上頓沒下頓」「春耕時節連化肥都買不起」……這一度是當地不少群眾窘困生活的真實寫照。

上個世紀80年代,一些懷揣致富夢想的海東農民開始嘗試外出尋求商機,並敏銳地抓住了「開拉麵店」這門生意。在各級政府強力助推下,三代拉麵人藉助「親幫親、鄰幫鄰」的經營方式,讓拉麵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於全國各地。

一名工人正在往一家牛肉麵館配送麵粉 張宏祥 攝

今年50歲出頭的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白莊鎮山根村村民馬維林,是走出大山創業的第一代拉麵人。打拼了20多年的他,如今在長沙開了3家「撒拉人家」拉麵連鎖店。馬維林說:「山根村現在90%以上的人家都在外開拉麵店或者在拉麵店務工,依靠拉麵,整個村子都脫了貧。」

10多年前在深圳、天津開拉麵店掙得「第一桶金」,而後成功轉型回鄉辦企業的化隆回族自治縣農民馬勇告訴半月談記者,剛出去開店的時候,為了找合適的店面,他每天騎自行車頂著炎炎烈日沿街尋訪,有時一天要騎五六十公裡,屁股都磨出了泡。

馬勇在養殖場的包裝車間內查看流水線 張宏祥 攝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拉麵產業讓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在化隆縣群科鎮的荒山上,馬勇創辦的青海綠禽養殖場一年一個樣。從2015年開辦現代化養雞場到現在,他已經累計投資了近1億元,計劃將養雞場的規模擴大到30萬隻。

馬勇在自己創辦的青海綠禽養殖場內 張宏祥 攝

據了解,海東市拉麵產業從業人員返鄉創辦的企業有460多家,吸納就業人員近7000人。拉麵產業正在開創一條帶動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新路子。

「海東市有1.28萬戶,7.26萬名貧困人口通過拉麵產業實現了穩定脫貧,佔全市近10年累計脫貧人口的37%。」海東市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調研員馬金星說,拉麵產業收入已經佔到海東市勞務總收入的57%,特別在以勞務增收為主的化隆縣和循化縣,拉麵產業帶來的人均收入已經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海東市委書記鳥成雲說:「拉麵產業已經成為海東群眾擺脫貧困的『致富面』、促進社會穩定的『和諧面』、民族團結進步的『幸福面』、提升生活品質的『小康面』。」

2

拉麵人在哪裡,服務就在哪裡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青海省各級政府出臺了上百項政策措施扶持拉麵產業。從以縣級政府的名義為拉麵務工人員開具外出經營介紹信,到與4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協商共管機制,政府部門的服務從未缺位。

海東市近年先後在拉麵從業人員比較集中的城市建立了14個流動黨支部,市縣兩級在全國設立了102個辦事處和服務站,加強與輸入地政府聯絡互動,指導拉麵店規範經營,協調解決拉麵人子女上學、看病就醫、用工社保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今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分布在各地的拉麵店幾乎全部關門停業,絕大多數海東拉麵人在疫情防控期間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減少跨區域流動,選擇留在拉麵店經營地。海東市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春節期間,海東市在外拉麵人員返鄉高達14萬人左右,而今年只有1.47萬人返鄉,只佔這個群體的8.2%。在廣大拉麵從業人員的支持下,海東市疫情防控實現了「零輸入、零感染、零報告」。

不少海東拉麵人還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樹立起海東人勇於擔當、團結友愛的良好形象。

位於化隆縣綠洲生態園內的拉麵雕像 吳剛 攝

在武漢經營拉麵店的馬文德,自發組織20多人的志願服務隊,為火神山醫院運送物資、為援鄂少數民族醫護人員開辦食堂,一個月內為防疫工作人員送餐1萬多份;同在武漢經營拉麵店的武漢市化隆商會會長韓索力麼乃免費為防疫人員送牛奶,還帶頭捐款……

黨中央做出復工復產決策部署後,海東市針對返崗復工後的用工難、進料難、資金難等問題,及時派出工作組到拉麵人比較集中的城市協調解決。同時,海東市政府出臺連續3年、每年籌集1億元資金扶持拉麵產業的政策,將「拉麵貸」在2019年發放3.5億元的基礎上又增加了3億元。

2017年以來,海東市委市政府連續3年持續開展送政策法規進拉麵店活動,通過政策解讀引導廣大拉麵從業人員遵紀守法、誠信經營、顧全大局,積極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使得群眾的政策認同感大大提升,融入當地社會的理念進一步增強。而隨著拉麵人守法經營、團結友愛形象的樹立,這個群體所代表的海東地方形象和城市形象也得到了提升。

3

在傳承中「華麗轉身」

第一代拉麵人以苦幹創業,第二代拉麵人讓拉麵店在全國落地開花,而在城市成長起來的第三代拉麵人,已經不再滿足於做好一碗拉麵,而是利用網際網路發展電商,推動拉麵產業做大做強。

今年27歲的韓曉峰2014年大學畢業後考上了公務員,但幹了不到一年,就辭職回到了拉麵行業,如今,他已是化隆縣都市綠洲生態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曉峰給自家的拉麵店註冊了「諾爾曼」商標,初步實現了連鎖經營。「我們不能固守於拉麵,還要想辦法通過拉麵把青海高原的綠色農牧產品都帶出去。」韓曉峰說。

「諾爾曼」拉麵店面匠韓玉龍在錄製拉麵培訓節目 張宏祥 攝

上海姌碧邇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馬福龍是「80後」,他從化隆老家出來後在拉麵店從跑堂幹起,現已在上海開了4家拉麵連鎖店,並用現代物流理念建立起食材配送鏈,吸納了近30人就業。

「經過三代人的努力,青海拉麵產業正實現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化隆縣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局長馬玉忠說,化隆縣搭建的中國拉麵網電商平臺註冊企業和個人用戶超過了5.5萬,依託拉麵網建設的電商服務中心覆蓋包括42個貧困村在內的全部鄉鎮。

化隆縣拉麵產業服務中心主任馬春雲介紹,到2020年底,網上商城將連接全國3000家拉麵店,提供一鍵下單購買拉麵廚具、食材等服務。「面對在線經濟的新機遇,從拉麵產業供應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到人才培訓體系,『網際網路+拉麵』已覆蓋到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

7月9日,化隆縣拉麵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內,一名拉麵師傅正在演播室內直播拉麵製作 吳剛 攝

今年45歲的韓光遠也從拉麵產業的快速發展中找到了新商機,從拉麵店轉行做起了拉麵相關配送項目。「我們現在面向廣州、上海、北京等10多個省市的拉麵店做餐飲食材、地方特產等配送服務,將來我們還要向以農副產品加工銷售為主的大型綜合貿易企業發展。」韓光遠說,拉麵產業已經將許多產業串聯起來,基本形成了一條種植、養殖、加工、物流和銷售產業鏈。

韓光遠在自家的食用油配送點查看配送狀況 張宏祥 攝

據了解,截至目前,僅化隆縣已經圍繞拉麵產業形成了400餘家以公司化方式運行的合作社和380多家企業,經營餐飲服務、牛羊肉冷鏈配送、調味品加工等20多個行業細分領域,帶動逾1.5萬貧困戶從事油菜、飼草種植和牛羊養殖等。

7月7日,海東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青海拉麵產業數位化平臺」框架合作協議如期籤約,雙方將共同打造拉麵產業數位化平臺,推動拉麵產業全鏈路數位化升級,培育青海拉麵產業總部經濟,促進拉麵產業高質量發展。

海東市委副書記朱向峰說,下一步,海東市計劃組建青海拉麵品牌運營管理公司,設計註冊體現青海拉麵整體形象的商標,培育一批品牌形象俱佳、輻射帶動明顯、發展後勁充足的「龍頭企業」。

(完)

相關焦點

  • 「中國拉麵」上雲 青海海東合作阿里推動拉麵產業數位化
    7日,阿里巴巴集團與海東市人民政府在海東籤署了《青海拉麵產業數位化平臺合作框架協議》,並舉行了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中國小吃產業帶」項目全國首發儀式。啟動儀式前,雙方就共同打造拉麵產業數位化平臺,推動拉麵產業全鏈路數位化升級,打造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中國小吃產業帶」項目進行了交流。
  • 青海拉麵人:武漢,既是遠方也是故鄉!
    6月19日,受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省長劉寧委託,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海東市委書記鳥成雲率海東市黨政代表團赴湖北省武漢市慰問青海籍拉麵從業人員,傳達學習「六穩六保」相關文件精神,了解產業扶持政策落實情況,並協調拉麵企業貸款等實際困難。  20世紀80年代開始,青海東部農區的農民,走出貧瘠大山,親幫親、鄰幫鄰,開起拉麵店。
  • 青海海東:「一碗麵」脫貧一方人
    央廣網海東12月16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段莉 馬玉芳)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青海省海東市「拉麵人」用充滿「青海味道」的「一碗麵」走出一條致富路,「拉麵經濟」成為帶動當地各族群眾脫貧增收的龍頭產業。在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一家拉麵店內,拉麵師傅張榮正在忙碌,不一會兒一碗碗熱騰騰的拉麵就被端到了顧客面前。幾年前,張榮報名參加了縣上組織的勞動力轉移培訓,考核合格後,走上了「帶薪在崗實訓+創業」的脫貧道路。
  • 東西部協作為海東注入「無錫力量」
    天湖之濱的無錫市與我省的海東市,跨越千裡攜手協作,為海東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注入了「無錫力量」,譜寫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篇章。  自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海東市和無錫市建立並形成穩定的互訪機制和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實現各層級互訪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務實化。
  • 壯大拉麵經濟 帶動脫貧增收——青海省海東市循化縣「拉麵經濟...
    但如今該縣卻成為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區域性整體脫貧摘帽的縣域。作為全縣轉移就業、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拉麵經濟」在這場戰役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20年7月,循化籍勞務人員在全國100多個大中城市經營的餐飲店達7873多家,年均從業人員3.6萬多人,年均勞務收入5億元。
  • 醉美海東丨拉麵讓化隆的農民換了一個活法
    目前化隆11萬人1.8萬家拉麵店遍及全國
  • 「海東市」實現拉麵經營收入131億元
    來自海東市政府的消息,截至10月底,海東市拉麵產業實現經營收入131億元,利潤46億元,拉麵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53億元。從海東市走出去的拉麵店遍布全世界,為青海拉麵開創了一片新天地。數據顯示,海東籍拉麵人在國內279座大中城市開辦拉麵店2.83萬家,在20多個境外國家開設拉麵店39家,註冊登記拉麵自主品牌81個,品牌門店有1685家,拉麵勞務從業人員達17.96萬人,拉麵產業已成為海東市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生支柱產業和脫貧攻堅重點產業,7萬多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 【日本拉麵店倒閉數量或創新高 日本34家拉麵店倒閉】你喜歡吃日式...
    【日本拉麵店倒閉數量或創新高 日本34家拉麵店倒閉】你喜歡吃日式拉麵嗎拉麵是日本美食的一張名片。由於競爭激烈和疫情打擊,一些老牌知名的拉麵店也面臨淘汰。調查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34家拉麵店倒閉。這是2000年後,首次有超過30家拉麵店在不到一年內倒閉。這一情況若持續下去,日本今年倒閉的拉麵店數量將創歷史新高。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走向「網際網路+」的「新拉麵」
    改革開放後,不甘貧窮落後的第一代化隆拉麵人走出大山闖世界,敏銳地抓住了「開拉麵店」這門生意。在各級政府強力助推下,三代拉麵人藉助「親幫親、鄰幫鄰」經營方式,讓拉麵產業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30年間,一碗拉麵盤活了整個青海化隆縣的經濟。化隆縣累計脫貧的13萬人中就有近十萬人是通過拉麵脫貧的,「拉麵經濟」人均收入佔到化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4%以上。
  • 探訪味千拉麵日本創始店:從8張桌子到800家店
    從50年前日本的一家街邊拉麵小店,到如今在全球13個國家,擁有800家門店。味千拉麵有一個秘密武器。最近,內參君探訪了味千日本創始店,觸摸到了支撐它發展的核心本質——中央大廚房熬湯工藝。△ 味千拉麵日本熊本創始店在這裡,我們遇到了創始人重光社長的女兒,她跟我們介紹了這間店誕生的故事。小時候,父親經常給她做骨湯拉麵。1968年,就開了這家當時只有7坪8席的拉麵店。
  • 通化老哥美食探店第十一家:金麥子拉麵王
    通化老哥美食探店第十一家金麥子拉麵王那天一進門就感到了這家店的熱情乾淨整潔的環境出門吃飯圖的就是個衛生充滿微笑的臉龐服務態度讓人心裡舒服店裡的各色小菜好吃的擺滿了一桌子老闆和我第一次見面就一見如故準備把酒言歡很多麵館常見的明太魚好不好吃的關鍵就是醬料這家店的沒用蒜料味
  • 海東:共育民族團結之花 共享繁榮發展之果
    自2013年以來,海東歷屆市委市政府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作為一項戰略性、基礎性工程和關乎全局、關乎根本的大事,集全市之力紮實推進。走出了具有海東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之路,為全省乃至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貢獻了「海東經驗」,樹立了「海東樣板」。目前,海東市6個縣區均被省創建辦命名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區」。
  • 東京新宿有家豚骨拉麵店
    東京新宿歌舞伎町有家叫「東京豚骨拉麵」館,一年四季生意興隆。每次去新宿,總喜歡找到這家拉麵館。店面不大,最多也就坐十幾號人,但幾乎沒有空閒位置,來這裡,排上十多分鐘應該算你運氣了。日本很難看到有豚骨買,想燉點骨頭湯還是很不容易的,在時間就是金錢的社會裡,應該很少有人在家燉湯喝了,想解個讒,拉麵館的湯絕對好喝。
  • 味千拉麵2019上半年僅新開4家門店 距千店夢還有多遠
    但根據味千拉麵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味千拉麵2019年上半年僅新開了4家門店,門店總數為770家,「到2020年門店數量超過千家」的計劃以此速度恐難實現。如今味千拉麵雖然有加快布局開店的意圖,但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味千拉麵現在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和之前已經不同,日料品類在全國範圍內的興起以及日式拉麵品牌的增加正在不斷稀釋著味千拉麵的市場空間。
  • 拉麵人的拉麵情
    上世紀90年代初,許多為生計奔波的化隆人,瞄準拉麵在中國沿海城市的商機,走出大山,靠一張爐子、幾張桌子,做起拉麵生意,變身為「面一代」。  馬輝的家鄉在化隆縣群科鎮。2000年,他離開家鄉去省外創業。剛到廣州時沒什麼手藝,只得從跑堂幹起。後來,他跟著師傅學做拉麵,逐漸積累起開店本金。不久後,他在廣州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拉麵館。隨後,馬輝的店越開越多,漸成規模。
  • 青海人靠賣蘭州拉麵致富,店鋪開遍全國,年賺60億
    經營蘭州拉麵的老闆,多來自青海循化縣,他們遍布全國各地,賣出的蘭州拉麵,不知能繞地球多少圈,所有店加起來的利潤,足足有60億,每一個店淨賺80萬,算是最賺錢的生意了。青海的拉麵縣這個縣,全名叫化隆回族自治縣。
  • 測評這個日式拉麵店!
    廣州美食探店點評 一龍拉麵(悅匯城店)廣州的日式拉麵店林林總總,而一龍拉麵在天河開了四家分店、還屹立不倒,說明還是有點實力的?今天來到西灣路新開的悅匯城店,就試試這個吧。點了一份一龍拉麵,一份一龍炸雞。*一龍拉麵* 基本款拉麵,原味,配料有春筍乾、玉米和溏心蛋,春筍乾和玉米自然比較穩妥沒出什麼問題。溏心蛋的蛋黃太「溏心」了,完全就是沒熟的口感,再蒸個十來二十秒可能就差不多了。面用的乾麵,比較細和乾爽,吃起來口感是不錯的。湯底相對偏油,口味也相對偏淡。
  • 蘭州拉麵遍布全國,生意火爆,為何蘭州人卻對其「恨之入骨」?
    蘭州拉麵生意火爆,連鎖店開遍全國各地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城市,你的生活圈或者是工作圈附近有沒有蘭州拉麵店的存在。在我身邊,不論是公司附近還是住所附近,都開了好幾家賣蘭州拉麵的小餐館。而且,每次外出旅遊的時候,無論走到哪裡,也都遇見了蘭州拉麵。就像是肯德基和麥當勞一樣,在哪都能碰到。
  • 《開羅拉麵店》店鋪競爭攻略 壟斷拉麵店[多圖]
    萌萌的開羅君又帶來新作啦,《開羅拉麵店》在冬日美味登場,經營自己的拉麵店,努力讓它變為記者爭相採訪的全國名店吧!在開羅拉麵店中,遊戲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會出現競爭對手,如果不趕走他們的話,店鋪會一家一家繼續出現。競爭對手會降低本店部分拉麵3%的屬性,出現多個競爭店鋪時,降低的屬性會一直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