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聖人曲水流觴 今之賢人賦詩詠唱 ——香水書院「雲講堂」第五...

2020-11-29 澎湃新聞

《論語》顏淵篇(節選)

本篇以顏淵為題,記載孔門師生問答之事。顏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孔門弟子72賢人中最優秀的一位,孔子把顏淵視為子、視為友,甚或視為師。孔子把自己一生的希望,身後道與志的傳承都寄望在了顏淵身上。怎奈天意不隨人願,顏淵卻死在了孔子的前面。所以,面對顏淵的死,孔子呼天搶地,悲喊"老天絕我"。足見顏淵與孔子之間,精神與心靈是可以呼應與共振的,所以,顏淵的思想就為接近孔子的全部思想體系。體現了孔子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其問答內容是問仁、問政、問人格修養、問道德修養,師生之間問答之外,兼有同學之間的問答與交流。

【原文】12.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顏淵問什麼是仁。孔子告訴他:"嚴格要求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就是仁。一旦做到克己復禮,天下就回到仁上了。修養仁德靠自己,難道還能依靠別人嗎?"顏淵接著問:"請問實踐仁德的具體途徑?"孔子告訴他說:"不符合禮制的東西不看,不符合禮制的信息不聽,不符合禮制的話不說,不符合禮制的事情不做。"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明,但我一定照著您的話去做。

【原文】12.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仲弓問什麼是仁。孔子告訴他:"出門在外要像接見貴賓那樣敬慎,治理百姓要像承擔重大祭祀那樣嚴肅謹慎。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樣在朝廷和家族中都不會招致怨恨。"仲弓說:"我雖然不聰明,但我一定照著您的話做。"

【原文】12.3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譯文】司馬牛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說:"仁厚的人,說話的時候語氣平和。"司馬牛又問:"說話的時候語氣平和,這就是仁厚嗎?"孔子說:"做到這一點很難,說話得當不就是語氣平和嗎?"

【原文】12.4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譯文】司馬牛問孔子什麼是君子。孔子告訴他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又問:"不憂愁不畏懼,就是君子了嗎?"孔子說:"在內心不斷反省自己,沒有任何愧疚和悔恨,還會有什麼憂愁和畏懼呢?"

【原文】12.5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

【譯文】司馬牛憂慮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死生由命運主宰,富貴全在天意。君子做事嚴謹認真不出差錯,與人交往恭敬合乎禮節,普天之下就到處都是兄弟。君子又何必擔憂沒有兄弟呢?"

【原文】12.6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zèn),膚受之愬(sǜ),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譯文】子張問什麼是明。孔子說:"如水浸潤一樣的讒言,切膚之痛的誣告,在你這裡都行不通,你就稱得上明了。如水浸潤一樣的讒言,切膚之痛的誣告,在你這裡都行不通,這可以就叫有遠見了。"

【原文】12.7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譯文】子貢問如何治理好國家。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實,取信於民。"子貢又問"迫不得已去掉一項,這三者哪一個先去掉?"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再問:"迫不得已去掉一項,剩下的這兩項哪一個先去掉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都要死。如果沒有人民的信任,國家就站不住了。"

【原文】12.8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kuò)猶犬羊之鞟。

【譯文】棘子成說:"君子本質好就可以了,還要那些表面的禮節幹嗎?"子貢說:"可惜呀!您這樣解釋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形式如同本質一樣重要,本質如同形式一樣重要。如果去掉毛色花紋,虎豹的皮就和犬羊的皮一樣了。"

【原文】12.9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於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譯文】魯哀公問又若:"饑荒之年,用度不足,怎麼辦?"有若回答說:"施行徹的稅法怎麼樣?"魯哀公說:"十分抽二的稅法,我還不夠用,怎麼能用十分抽一的稅法呢?"有若回答說:"百姓充足,您怎麼還會不充足?如果百姓不充足,您又怎麼會充足?"

【原文】12.10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

【譯文】子張問怎樣提高道德修養辨別疑惑。孔子說:"以忠誠信義為主幹,能夠活用道理,就可以提高修養。愛他就希望他長生不死,討厭他就希望他死掉。既想讓他生又想讓他死,這就是疑惑。

《論語》所謂何

《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論語》隸屬於儒家文學,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上的講話指出:「儒家思想同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建設家園的奮鬥中展開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滋養。中華文明,不僅對中國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師者所謂誰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左克厚,安徽樅陽人,現任青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老子學院主講教授;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名譽教授,研究生導師。青海省首屆全民閱讀推廣人。

著有專著兩部:《大學中庸導讀》,主編《中國美學》。在《北京大學學報》、臺灣《中國文化月刊》、《文史知識》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數十年來,左克厚教授持續關心經典基礎教育。2001年與鮑鵬山教授、王世朝教授在西寧市創辦復興私塾,後發展為西寧市學生經典導讀中心,致力於向適齡兒童教授國學經典。 近年來,左克厚教授應邀去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安徽、山東、遼寧各地講授國學,傳播傳統文化。2016年底在青海西寧創辦有源書院。

弟子所謂誰

高師之課堂,座無虛席

高師之博學,令人敬仰

(學子認真記錄)

(左克厚教授教學《顏淵篇》)

(向夫子行禮)

名家眼中的《論語》與孔子

和平通達之中,寓至精至粹之理。——宋•趙普

五經之管轄,六藝之吼吟。——宋•朱熹。

東方找到一位智者——法國伏爾泰

熱烈地讚美儒學——德國萊布尼茨

孔子是「無冕皇帝」——英國李約瑟

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美國愛默生

《論語》新篇

這是一首可以唱的歌,歌唱著芳華

這是一部可以讀的詩,吟誦著經典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古之聖人曲水流觴 今之賢人賦詩詠唱 ——香水書院「雲講堂」第五講《論語》》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古人的雅趣——曲水流觴
    流觴,古民俗,夏曆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在水邊舉行祭禮,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張岱所著《夜航船》:蘭亭流觴曲水,不始於蘭亭。周公卜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詩曰:「羽觴隨波」。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雲'羽觴隨流波'。」後來發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
  • 曲水流觴遊樂文化發祥地——重慶開州
    中國古代民俗曲水流觴的故事已經流傳數千年,這個典故最早是民間拔除災禍的巫文化活動,後來演變成中國最早的情人節活動,後來又成為文人墨客飲酒賦詩的娛樂活動。曲水流觴典故在開州的文化遺存是盛山十二景中的流杯渠。在歷史史籍記載中,除了浙江紹興東晉時的蘭亭序文化事件之外,那就只有唐代開州盛山流杯渠文化符號最早了,我曾多次呼籲要利用好這個歷史典故。
  • 曲水流觴,令人沉思的詩意設計之美!
    我們在這裡與您一起發現空間設計的美好We're here with you to discover the beauty of space design曲線之美,乃作天成。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曲線之美是重要的存在,它總是給人優美、柔軟、彈力之感。
  • 東流泉:請圓我一個不折不扣的浪漫之夢/ 展恩華
    修禊祝願、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制序作書,好不快活。曲水流觴、飲酒賦詩,是東晉文人的一大創舉。其內容大致是,客人到齊之後,主人便將他們安排到蜿蜒曲折的溪水兩旁,席地而坐,由書童或仕女將斟上酒的觴,用撈兜輕輕放入溪水當中,讓其順流而下。根據規則,觴在誰的面前停滯不動,就由書童或仕女輕輕將觴撈起,送到他的手中,他就得痛快地將酒一飲而盡,然後賦詩唱詠。
  • 上巳節:煙花三月,曲水流觴,生活可樂
    不禁想起三月三一個遊戲叫「曲水流觴」。古人找一條蜿蜒的小溪流,呼朋喚友,攜酒帶菜,坐在溪流邊上。酒杯中裝著酒,隨水波飄動,飄到誰人面前,誰就飲之。而在這些酒中,有一杯叫「可樂」。可使人生發,可使生活蓬勃,使我們明白人生總有可喜之事。▲ 清 郎世寧 清院本《十二月令圖冊·三月桃月》(局部)曲水流觴的前世,叫「春浴」,也叫「祓禊」(fú xì)。
  • 以「曲水流觴」分享詩詞文化 茅臺向世界展示中國酒文化魅力
    11月12日,由貴州茅臺集團、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共同主辦的「曲水流觴」詩歌故事分享會在貴州省遵義市茅臺鎮舉辦。分享會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文人墨客在這裡品酒論詩、交流學習。經過公平、公正、公開角逐,在詩歌、故事、古體詩三個獎項中,23位選手的作品最終脫穎而出。其中,由元業創作的《茅臺酒,曲水流觴中千年可觸的有溫時光》獲得了詩歌組第一名,由公孫千裡創作的《一瓶見證愛心傳遞的茅臺酒》贏得了故事組第一名,由驢背詩人創作的《飲酒二十首並序》獲得了古體詩的第一名。
  • 濟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曲水流觴文旅品牌
    據了解,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以非遺項目為紐帶,積極推動以「共享融合」為核心理念的「曲水流觴」文旅品牌融合發展計劃,促進文化和旅遊的融合,帶動古城歷史街區旅遊業的發展。百花洲歷史街區是濟南古城片區內重要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街區總佔地面積25.7公頃,有鞠思敏、辛鑄九、丁寶楨、路大荒等近現代名人故居,濟南詩派、曲山藝海、濼源書院、曲水流觴等歷史人文活動均匯聚於此。
  • 清末,涵江這裡曲水流觴,宴集唱酬
    涵江文會與孔廟 古時的文人雅士,或致仕返鄉的朝廷命官,都喜結詩社,曲水流觴,宴集唱酬。莆田的文人、官員也有這個傳統,諸如明代的「梁溪勝會」「東山詩社」「五老會」等等。
  • 「曲水流觴」裡盡享新文創「盛宴」
    以「流水」為題設計展場空間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坪山新文創博覽交易會首次以藝術裝置設計展場空間及展位分布,從當代藝術視角出發打造展覽型零售空間,以「流水」為題,攝取古代山水畫中的水態之妙,多重營造「曲水流觴、群賢畢集」情景。屆時一場關於生活、關於人文詩意美學的盛宴將在坪山燕子湖國際會展中心上演。
  • 一條曲曲折折的清流,濟南曲水亭怎能不讓人大發思古之幽情!
    鵲華橋原在曲水亭街北頭,今大明湖門坊的一側,高拱如虹,只有行人可以通過,站在上面能北眺鵲、華二山,曾是泉城一大景觀。曲水亭街當然與曲水亭有關,曲水亭則理應與街頭上這條環曲清澈的小河有關,這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我們如果把對曲水亭街的理解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似乎就有點辜負文明阜盛的老濟南和儒雅風流的濟南先民了。
  • 細讀嵩陽書院 原來是古代中國的頂尖大學
    1750年(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遊歷中嶽嵩山,被嵩陽書院的地理形勝和人文風貌所感染,揮毫為書院御書了這副楹聯,向世人展示了嵩陽書院在皇帝眼中的地位和價值。嵩陽書院所在的河南登封古稱嵩陽,因地處中嶽嵩山之陽而得名。嵩陽書院,正位於嵩山主峰太室山峻極峰的南麓。
  • 芝蘭旅拍:重溫1600年前,41位文人雅士曲水流觴之盛會
    如此有千古佳話的父子合璧之作,自然是拍攝倩影之佳處。此處有水道,景致一般,剛開始還誤以為「曲水流觴」就是如此,可謂孤陋寡聞,足以博得莞爾一笑。經過一碑林,多為現代書法家的應景之作,感覺甚為一般。背景中會稽山若隱若現,崇山峻岭之想,倒是顯現《蘭亭集序》中所說「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博大場景。御碑亭挺拔高大,內立康熙大帝手書的碑文。此處舊宅,不知其名,令人大愛。可拍攝多個角度的清雅之作。
  • 曲水流觴飛花令,歌舞划拳擲骰子
    還有一種遊戲叫曲水流觴,很多人一聽名字都很耳熟,其實這個遊戲跟如今小朋友玩的丟手絹一樣。不過玩法有些不同。他們是要有匹配的酒宴環境,參加宴會的客人要坐在溪水的兩邊,然後倒上一杯酒,放在託盤上,然後讓酒順著溪水漂浮到客人的前面,酒在哪裡停下來,就要離酒最近的人要喝酒還要吟詩一首。
  • 「曲水流觴 文人雅集」水落坡專場直播順利開播!
    為促進古城文化復興,以非遺民俗文化藝術交流為目的,把歷下區文化底蘊厚重深遠及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的獨特優勢彰顯好、利用好,12月6日—15日,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舉辦「曲水流觴文人雅集」系列活動。有著「中國古典家具文化產業基地」之稱的水落坡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分展現了水落坡的古典文化及特色產品。
  • 老子與孔子,聖人?賢人!及歌功頌德!
    在老子和孔子之後,主導後世的是孔子,所以出了很多小孔子,這些小孔子的著述並不比孔子少,實際的社會影響也不比孔子低,只是孔子主導下的後世社會的思想是崇古及歌功頌德等,所以小孔子們被忽視了,把功勞都算在孔子身上,而過錯算在小孔子身上!
  • 承清代樸學之緒餘,奠現代文學之礎石——香水書院「第六講」倒計時...
    承清代樸學之緒餘,奠現代文學之礎石——香水書院「第六講」倒計時1天 2020-11-14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真人、至人、聖人、賢人——你能分得清麼?
    還有我們經常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那麼什麼叫「聖人、賢人」?還有至人,在莊子《逍遙遊》,莊子就有關至人之說,那麼什麼「至人」?在《黃帝內經》,有專門對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論述。他們完全掌握了天地的運化之道和陰陽的變化之機,懂得呼吸吐納以修煉精氣,獨處世外以養護精神,肌膚始終如一、永不衰老,所以能夠壽比天地,沒有終結之時。這是由於他們的行為完全合乎養生之道,才使他們獲得了如此永恆的生命。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 賞荷消夏、曲水流觴……五龍潭曾是風光無限的文人俱樂部
    藝術家在這裡吟詩、作畫、鬥茶、敲棋,賞荷消夏、曲水流觴,簡直是神仙過的日子,這無異於一個暢享人生、風光無限的「文人俱樂部」,盡顯高雅的文人情趣和名士風流。乾隆五十四年春二月既望,桂馥與眾友集五龍潭商議築潭西精舍為遊宴地事,其時,浙江秀水著名畫家吳履為研慮畫像並題詩三首,其二云:作客年來久忘家,真成行腳脫袈裟。罷參盡有間時日,一局楸枰七碗茶。
  • 嶽麓書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當今千年學脈仍在延綿
    嶽麓書院始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潭州(今長沙)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此後歷經南宋、元、明、清,歷經七毀七建,依然堅持初心,不輟教育大業。直至今天,作為湖南大學的文史哲人才培養和研究基地。由古老的書院到湖南大學,真乃千年學府,一脈相承,弦歌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