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6月19日訊 昨日,記者在揚州東關街上發現了一家有特色的茶餅店,這家店名很特別,叫「杜食娘」,一開始還以為是揚州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後來仔細一看,原來是「杜食娘」。出於好奇,記者走進店裡一看,這家店裡的茶食非常有特色,無論是茶食的包裝外觀和店裡的裝修風格都非常吸引人。
店老闆肖必明是一個年輕的帥哥,常州人,他告訴記者,這家店在揚州東關街開了快一年了,目前店裡的運營不錯,現在打算在無錫和安徽黃山開分店了,目前正在準備中,有的分店也已在裝修了。這讓記者很佩服,作為一家剛創立時間不到一年的茶食店,能在無錫和安徽黃山開分店,那是要有點實力的。
記者在店裡認真看了一些茶特色產品,這家店裡賣的茶品種很多,綠茶、紅茶、普洱茶、花茶等。有的茶名起的也非常吸引人,比如「仙女茶」。
肖必明告訴記者,來這家店消費的有很多是年輕人,現在年輕人普遍對傳統茶不感興趣,而這家店通過創意策劃,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粉絲。昨天天氣也非常熱,這家店推出了冰冷綠茶,這種貼心的服務吸引了許多顧客。
記者在店裡看到,許多遊客除了對這家店的茶感興趣,還對這裡的茶食感興趣。一山東來揚州東關街遊玩的遊客陳先生告訴記者,「非常喜歡吃這家店的茶食,上次五一來揚州旅遊時到這家店買過,今天特意過來第二次買。」
專訪:茶食店最大特色就是沒有特色
1.記者:當時出於什麼原因創辦這家茶食店。背後有什麼故事?為什麼起名「杜食娘」?
肖必明:之前出去旅遊,看過很多類似的茶餅店,類似廈門臺灣的伴手禮店。包裝理念都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茶葉茶點也被咖啡餡餅代替,年輕人則是趨之若鶩。當時就萌生想法,堅信中國傳統茶葉和傳統糕點的上限絕不僅如此。之前就來過揚州幾次,對東關街印象不錯,這種全新模式的「特產店」街上還完全沒有。就覺得在這裡開始做一個全新的嘗試。在接觸過揚州大大小小的食品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後,得到了極大的支持。之後就開始在口味包裝上,以「新傳統」三個字為主旨。進行全新的設計包裝。「杜食娘」三個字沒有刻意想去捏造,就是一個機緣巧合,路過揚州瓜洲,就有一個江邊輕柔的女子形象在腦子中顯現出來,用來作為傳統糕點的代稱,再合適不過。
2.記者:茶食店的特色是什麼?有哪些創新點?如何吸引年輕人喜歡了解茶葉?
肖必明:整家店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特色,沒有什麼很獵奇的東西來抓人眼球。起初的目的就是讓這家店變成一個東關街值得逛的店,所有裝修包裝和產品本身都是一個整體。產品本身原則就是一定要是原原本本的地產風物,相信傳統的糕點,也通過一定的角度手法,變成另一種「伴手禮」,而非年輕人排斥的「土特產」。就茶葉而言,茶葉本身很有魅力,年輕人未必不能接受,而是普通的茶葉店的氛圍,年輕人不願意去觸碰,本能的就是排斥。我們門店再通過冷萃熱萃的方式,讓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清茶,也變成一個可以隨時帶走的「網紅產品」。就綠楊春而言,新茶喝起來第一感覺就是生津止渴,喝完心情舒暢。店裡另外增設很多簡易的旅行茶包,一些簡單的花茶清茶的茶包,也大大降低了本身茶葉店的「門檻」。
3.記者:大學生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行創業?給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創業哪些建議?
肖必明:傳統糕點遍布國內的各個角落,目前旅遊業也正當興盛。很多有濃厚的地方文化的糕點茶葉都在等著我們去挖掘。未來的規劃也就是做好接下來的每一家店。也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大學生創業的優勢就是靈活敢做。對市場需求、同齡人的消費內容嗅覺靈敏。我也在畢業一年後才開始創業的。在社會上的沉澱無論如何都是必須的。我不覺得自己已經成功了,所以也談不上任何的建議。就個人而言,我鼓勵同齡人出來創業。但就方向和內容而言,還是希望大家多多沉澱。(記者 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