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龍場悟道,悟到了什麼道?原來就是簡單的四個字

2020-12-12 順樂受法

王陽明想過自己的日子,但偏偏還是無意得罪了人,被貶至貴州龍場驛當驛臣,王陽明即使在被貶之地,也仍然在思考著人生和萬物、人性和宇宙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時常縈繞在他腦中的問題,究竟自己所謂的「吾心」和「物理」二者之間看似簡單,實則紛繁複雜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聖賢都有思考,先是孔子最初提出來,但是尚未給出清晰的答案。他的學生則認為:「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後世的讀書人也在進行著思考,嘗試著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是不經意間竟然陷入了錯綜複雜的境地,以至於成了專門的學問。後來,宋代的朱熹潛心鑽研,終於悟出了其中的道,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格物致知。

王陽明一心想要實現做聖賢的夢想,這個問題自然也是不能繞開的,他希望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更大的突破,當然,這個突破是很艱難的,要拋開世俗的功名利祿,苦苦思索,心無旁騖。功夫不負有心人,王陽明日日思索、反覆推敲,終於看到了希望。一天,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一直在思索的人性與天道之間並不存在鴻溝,而是能夠聯為一體的。所謂的天道,也就是宇宙萬物每時每刻的變化規律或原理,而這些並不是不可認識、不可理解的,人天生就具備了體察萬物的本能,天道是人能夠體悟到的 。看似複雜、抽象的天理和物理,其實都在每個人的心中。而通往聖賢的路上,也就需要不斷挖掘自己的內心、精神境界方可達到。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認識到這些使得王陽明驚喜萬分。當時正在深夜,僕人已經沉沉地睡著了,王陽明近似癲狂的叫聲驚醒了他們。看到主人失態的狂喜,嘴裡說著他們無法明白的話,僕人們都感到莫名其妙。王陽明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就想著通過對五經內容的解釋進行驗證。無奈身邊沒有書本,他只好憑藉記憶進行解釋,結果完全打得通,五經都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解釋。而與朱子的註解進行一一對照時,卻發現完全是自相矛盾的。

王陽明體悟到聖道的歷程充滿了艱辛和挫折,走了很多彎路,但是他從年少時樹立做聖賢的雄心壯志之後,雖然屢屢遭遇到挫折,但從未放棄,而是苦苦探索。即使被貶到荒蠻之地,也一如既往地潛心鑽研,終於悟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從此之後,王陽明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正如他所講「常快樂才是真功夫」,艱難的環境下王陽明懷著快樂的心去領悟生命,實踐理想。

相關焦點

  • 王陽明龍場悟道,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王守仁在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四字詞語上,悟道出自己的心即理,本著自己內心的體驗,促就心學的悟性。他也以讀聖賢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但他那傳奇非凡的往事一幕幕在心中飄過,然後又像鏡花水月一樣清散於無形。這就促就了王守仁心中萬念俱泯,唯剩一個念頭:聖人處此,更有何道?
  • 「龍場悟道」後,王陽明徹底解脫,悟出了4個字,從此不再怕小人
    王陽明悟道後,明白了4個字,面對無賴小人,從此他不再畏懼王陽明,又名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關於王陽明,那就不得不說一說最著名的龍場悟道的故事了。隨後他踏上路途,來到貴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王守仁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王守仁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 王陽明為何能絕境重生、龍場悟道?只因參透這兩點人生法則
    他能夠實現「立功、立德、立言」這樣的大成就,就是得力於其人生中絕境重生的一段經歷——「龍場悟道」。如果不是那樣的苦難磨礪,絕不會有光耀後世的「心學」思想。細看王陽明的這段經歷,正是做到了以下兩點才能逆襲重生,對我們的人生同樣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 王陽明龍場悟道:揭開聖人之道的秘密,為世人找到快樂之源
    王陽明也不例外,他在龍場特定場景中,苦苦追尋,終於找到了答案,不但揭開了聖人之道的秘密,還為世人找到了快樂之源。01用人格魅力和學問徵服地方官王陽明在龍場白手起家,建起了龍崗書院,開始講學。原來,王陽明在無意之中得罪了人。他一個在京師得罪了權貴,被貶謫的小小驛丞,竟然明目張胆、有恃無恐地講學傳道,而且還得到了這麼多人的擁護,這讓當地的官員十分不滿。他覺得王陽明來到他的地盤上,不但沒有跟他打個招呼,而且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沒有向他匯報,作為一個上級,他很生氣。
  • 王陽明一生的成就,源於36歲的龍場悟道,他到底總結了什麼?
    就算是被貶,劉瑾還是不肯放過他,暗派殺手,伺機加害王陽明。在路過錢塘江時,王陽明丟下衣物,假裝投水自盡,隨後乘著商船前往舟山。「屋漏偏逢連夜雨」,商船在途中遭遇颶風侵襲,就這樣王陽明被大風颳到了福建邊境。
  • 龍場悟道,36歲的王陽明堅持這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
    譬如明朝聖賢「心學」創立者王陽明,王陽明飽讀詩書,卻三次落第,考了十年才中了狀元。因為仗義執言,被廷杖四十、受到打壓、深陷牢獄,最後被貶謫到條件極度困苦、民風野蠻的貴州龍場。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王陽明不僅沒有倒下,而且還脫胎換骨,身心煥然一新,完成了生命的覺悟。
  • 王陽明龍場悟道告訴我們孤獨也是人生難得的境界
    這個不為人知的地方叫做龍場,這位集官二代和富二代於一身的人叫做王陽明,這次劃時代的事件叫做龍場悟道。遠離家人,音信不通,語言障礙,親友難助,孤獨和寂寞是王陽明階段人生的主旋律。人生就是這麼富有戲劇性,恰恰是這三年的孤獨歲月叩開了足以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心學大門,也成就了對後世影響深遠一代大儒。
  • 王陽明成為「聖賢」的五大階段——立志,懷疑,痛苦,悟道,圓滿
    幾千年來不知有多少讀書人嚮往追求,但是能夠被大家公認為是「聖賢」的也不過兩個半,而王陽明就是其中之一。 王陽明成為聖賢的路並不好走,畢竟「古來聖賢皆寂寞」,這其中又可以大致分為五個階段——立志,懷疑,痛苦,悟道,大成。
  • 東鄉平八郎「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心學真能讓人文武全通?
    「源易緣」今天就通過少年王陽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兒:死磕竹子,來看陽明心學到底在講什麼。 新婚遇貴人:怎樣才能成為「聖賢」? 王陽明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家庭出身十分優渥:不僅有錢,父親還是進士第一名,更可貴的是,王家的家庭教育十分開明,少年王陽明寫了一首詩,父親王華就看出兒子嚮往沙場生活,親自帶少年王陽明到居庸關外見識生活。
  • 東鄉平八郎「一生伏首拜陽明」,王陽明心學真能讓人文武全通?
    我們能從這位偉人的學說中學到什麼,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陽明心學對於現代人來說,比較晦澀難懂。「源易緣」今天就通過少年王陽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兒:死磕竹子,來看陽明心學到底在講什麼。新婚遇貴人:怎樣才能成為「聖賢」?
  • 王陽明勸誡: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3個錦囊要謹記
    一、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王陽明的一生十分的坎坷,王陽明在任官期間被貶到龍場,他並沒有像其他在官場失意的人一樣,整天渾渾噩噩,沒有人生目標。龍場期間,陽明建造了龍岡書院、寅賓堂、何陋軒、君子亭、玩易窩,聚徒講學,培植後進,弦歌不輟。
  • 王陽明:人生不順時,你必須內心強大!
    王陽明在經歷生死之後看透了很多,龍場的環境雖然艱苦,但卻很安靜自在,他不斷地思考,磨練自己,以至於最終在龍場悟道,創辦了《心學》。同時他認識到了,無論做什麼都得遵循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也就是「心即理」。正是「龍場所悟」才使得王陽明的心態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 王陽明龍場悟道,究竟悟出了什麼,讓他成為能和孔子齊名的聖人
    人只有擁有這樣的精神,在做任何事才能成功,王陽明就是這樣的人,在第三次會試的時候他終於科考中第,然而當時劉瑾把持朝政,朝廷上下怨聲載道,王陽明因此受到牽連被貶龍場。從第一次科舉到這次被貶,王陽明的人生主線始終沒有變過,那就是做一個聖人,這個信念在他沒有悟出之前,他一直都是處於極端的焦慮和不安,甚至對自己的心學參生了懷疑,但以往的挫折註定他不是一個輕易放棄的人。
  • 一事無成的人,都缺少一個技能,而王陽明用了25年時間才悟出來
    自從浙江鄉試後,王陽明的心思就不在科舉上了,他一直對於儒家學說抱有懷疑態度,而他的愛好也多變,先是痴迷於象棋、軍事書籍、騎馬射箭,後來又整日專研道家、佛家之書,尋找成為聖賢之道。隨後,又開始專研辭章之學,他希望通過辭章為萬民立心,立千古之言。經常與北京的文學家們切磋,日夜苦讀,為此,甚至到了吐血的地步,仍不願休息。
  • 成大事的人,都掌握了一個技能,而王陽明用了25年時間才悟出來
    能寫出好文章,才是大明朝當官的必經之路,而王陽明卻認為這只是一件小事,太狂妄了。他心裡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1483年,他才9歲的時候就提出了這個問題,當時他問一個私塾老師:何謂第一等事情?這道題很難,老師想了很久,他給了一個自己認為比較滿意的答案:「讀書,當個大官。而且王陽明還說:第一,要讀書成聖。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關鍵不在能力,而是要悟透這「八字真言」
    王陽明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生最低谷時期完成,所以王陽明告誡: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是次要的,關鍵要悟透這「一大天規」。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王陽明曾被貶去貴州龍城驛站,在此期間成功在龍場悟道,開創「心學」。王陽明的心學告訴我們的,就是我們一直沒看到的,世界的真相。每個人與這世間,都隔著一堵牆,有些是厚厚的牆,有些是猶如窗戶紙般的牆。只有當我們的心理活動停頓下來,我們的心才能感應到這世界的真實。
  • 王陽明心學告訴我們:要想改變命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開悟
    心學祖師,明代大儒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時,從睡夢中驚醒,跳起大呼:「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謫官龍場,是王陽明坎坷人生的一次劫難,也是促成他悟入聖人之道的大事因緣。在貴州的三個年頭裡,王陽明遍歷種種苦難,受到無盡的折磨,卻在貴州悟道成道,創立了自己獨特的「心學」體系。
  • 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王陽明是其中一個,究竟有何厲害之處?
    一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比曾國藩還早的王陽明。那麼,這個明代奇人王陽明到底有多厲害呢?心學的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而且善於統兵作戰,經常聽各種學者誇明代奇人王陽明是個牛人,王陽明到底有多牛?
  • 王陽明最常和弟子們說的「立志」是什麼?
    王陽明和其他大儒不同,他還能領兵打仗,用了3年時間平定了困擾大明王朝數十年的贛南匪患,後又遇寧王朱宸濠叛亂,王陽明僅用35天就平定了寧王計劃多年的叛亂。成為歷史上少有的立言 立德 立功三不朽聖人,被成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王陽明弟子眾多,獲得巨大成就的也很多。他給弟子們講得最多的就是:「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簡單講就是「立志」。
  • 王陽明智慧: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可能是犯了這4個忌諱
    王陽明人到中年,龍場悟道後,終於明白了「人有所為,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王陽明用他的親身親歷告訴我們:無論是上班,還是創業,一定不能有下面這四種毛病,如果不戒掉,一定會一事無成。忌自視甚高人活到一個年齡後,就喜歡以「過來人」自居,開始好為人師,甚至開始指點江山,一副「吾即宇宙中心」的姿態。王陽明從小就是神童,學什麼都特別快,1492年王陽明參加浙江鄉試,裸考過線,第二年,他參加京城的考試,沒想到卻落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