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龍場悟道,究竟悟出了什麼,讓他成為能和孔子齊名的聖人

2020-12-12 毛妹日記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成化八年(1472),王陽明出生在浙江一個顯赫的人家,其父親王華是科舉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按理說,在明朝想要出人頭地,讀書絕對是不二選擇,又因為王陽明其父親是正經科舉出生,所以王守仁應該更加注重讀書才對,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

王陽明自小就和他人不同,當別人都認為讀書是頭等大事,可他卻另類的認為讀書不是什麼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事是做一個聖人,這個理念我們不知道究竟是誰灌輸給王陽明的,但是這個理念卻成為了他一生追求的目標。在王陽明成長期間,明朝經歷過一場巨大的變故,正是這個變故,差點讓明朝蕩然無存,歷史上稱之為土木堡之變。

如果不是那個叫于謙的男人力挽狂瀾,明朝極有可能就會放棄北邊,偏居江南,沒有九邊的防線,胡人入侵大明簡直無人可擋。因為這件事王陽明知道兵法的重要性。於是在15歲的時候,他就上書給皇帝安定北邊的政策,只是當時未被採納,然而王陽明卻做出一個驚人的舉動,在這個年紀,冒著重重危險,隻身來到九邊考察,當時和瓦剌只是數裡之隔,小小年紀便有這種氣度,實在難得。

在王陽明十八歲的時候,他接受了朱熹的格物致知說,於是便開始格竹子,可始終沒有任何所得,最終大病一場,從此他對朱熹的格物學說參生極大懷疑。王陽明的科舉之路也很艱難,但正是一次次的挫折,使他練就了一顆強大的內心,面對挫折他一往無前。

人只有擁有這樣的精神,在做任何事才能成功,王陽明就是這樣的人,在第三次會試的時候他終於科考中第,然而當時劉瑾把持朝政,朝廷上下怨聲載道,王陽明因此受到牽連被貶龍場。

從第一次科舉到這次被貶,王陽明的人生主線始終沒有變過,那就是做一個聖人,這個信念在他沒有悟出之前,他一直都是處於極端的焦慮和不安,甚至對自己的心學參生了懷疑,但以往的挫折註定他不是一個輕易放棄的人。

在龍場,在這個別人都認為九死一生未開化的蠻荒之地,在一個安靜的夜晚,王陽明仰望星空,朱熹的理學、新創的心學、格物致知、唯心論等所有雜亂無章的學說在腦海徘徊,漸漸的,這些學說柔和在一起,那個以往為了一個虛無票面的東西一直執著追求的而立之年的男人,終於頓悟了!

在朱熹的理學基礎上,他打破了成規,創立了「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並以「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四句話為主題的心學。

王陽明的頓悟出了什麼?是一種知行合一的境界,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件事情若要有所成,那就必須在認識他的基礎上付諸實踐,並且不斷努力,不輕易放棄的精神。

因為「知行合一」,王陽明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可以和孔子並稱為聖人的文人。王陽明的心學,不僅在中國有深遠的影響。而且漂洋過海,在明末的時候傳至鄰國,鄰國有軍神之稱的東江平八郎,刻了一塊刻有「一生伏首拜陽明」七個字的印章,隨身攜帶。

如果想要真正了解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可以看一下《王陽明傳》和《傳習錄》這兩本書,其實《傳習錄》並不是王陽明自己所寫出來的,是他的學生整理出來的。

這不僅僅是一套「從凡至聖」的勵志書,更是一部全面了解王陽明傳奇一生,輕鬆讀懂陽明心學精髓的作品。

元很多偉人都把王陽明的《傳習錄》作為終身的精神食糧,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深刻影響了後代的儒學經典,從心理學,佛學,西方哲學,量子力學,各個角度出發,可以真正地認識到王陽明的心學智慧,掌握根本精神存在。

當你感到不順,處於人生低谷的時候,翻開這兩本書讀一讀,相信你也能像王陽明一樣低谷之後頓悟,開始逆襲。人生早一點讀王陽明,也就少走一段彎路!

現在《王陽明傳》+《傳習錄》兩本一共78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龍場悟道:揭開聖人之道的秘密,為世人找到快樂之源
    人和萬物、人心和天理的關係,是古聖先賢一直苦苦思考,也是必須要面對人生大問題。王陽明也不例外,他在龍場特定場景中,苦苦追尋,終於找到了答案,不但揭開了聖人之道的秘密,還為世人找到了快樂之源。於是,他開始找茬兒,針對王陽明幹了不少壞事。先是派人來砸場子,但是群眾團結的力量大,他沒有得逞。接著,他又到貴寧道按察司副使毛應奎那裡,告王陽明的黑狀,各種挑撥離間,說王陽明的壞話。但是,他低估了毛應奎的智商,不是三兩句話就能能糊弄住的。
  • 王陽明龍場悟道,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不對他,又違他所問。若對他,又喪身失命。當恁麼時,作麼生即得(這個時候,如何應對)?聖人處此,更有何道?正恁麼時,作麼生對?這是一個全然歸零的狀態——離言絕待,能所雙亡,開口就錯,動念即乖。但此時此刻,要麼置之死地而後生,大死而後大活;要麼變成死灰槁木,化為這邊瘴之地的一抔黃土。
  • 王陽明一生的成就,源於36歲的龍場悟道,他到底總結了什麼?
    在蠻荒的龍場,王陽明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場和險惡的朝堂,讓龍場悟道實際發揮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內心的良知,便能達到寧靜於內、無敵於外的境界。後來王陽明在給弟子的一封信中闡明了龍場悟道的真諦:《詠良知四首示諸生》: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 王陽明為何能絕境重生、龍場悟道?只因參透這兩點人生法則
    他能夠實現「立功、立德、立言」這樣的大成就,就是得力於其人生中絕境重生的一段經歷——「龍場悟道」。如果不是那樣的苦難磨礪,絕不會有光耀後世的「心學」思想。細看王陽明的這段經歷,正是做到了以下兩點才能逆襲重生,對我們的人生同樣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 王陽明龍場悟道,悟到了什麼道?原來就是簡單的四個字
    王陽明想過自己的日子,但偏偏還是無意得罪了人,被貶至貴州龍場驛當驛臣,王陽明即使在被貶之地,也仍然在思考著人生和萬物、人性和宇宙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時常縈繞在他腦中的問題,究竟自己所謂的「吾心」和「物理」二者之間看似簡單,實則紛繁複雜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 「龍場悟道」後,王陽明徹底解脫,悟出了4個字,從此不再怕小人
    王陽明悟道後,明白了4個字,面對無賴小人,從此他不再畏懼王陽明,又名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關於王陽明,那就不得不說一說最著名的龍場悟道的故事了。隨後他踏上路途,來到貴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王守仁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王守仁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 王陽明成為「聖賢」的五大階段——立志,懷疑,痛苦,悟道,圓滿
    聖賢,是道德和智能最為理想的人物,也是儒家最高的稱譽。幾千年來不知有多少讀書人嚮往追求,但是能夠被大家公認為是「聖賢」的也不過兩個半,而王陽明就是其中之一。 王陽明成為聖賢的路並不好走,畢竟「古來聖賢皆寂寞」,這其中又可以大致分為五個階段——立志,懷疑,痛苦,悟道,大成。
  • 他和孔子並稱「聖人」,日本軍神對他俯首叩拜,被日本人奉若神明
    有人說:21世紀是王陽明的時代,是心學的時代,不懂王陽明的心學,上網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王陽明是誰?他和孔子、曾國藩被列為中國的「兩個半聖人」,其中曾國藩是半個,而他和孔子齊名,同為聖人。還被人們稱為是「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
  • 龍場悟道,36歲的王陽明堅持這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
    王陽明在這裡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意思是說:人的真善美、假醜惡都是一種表面現象,真正的價值在我們人的心中。我們要發現內心的價值,不要被自己的表象所迷惑。,並將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和技術傳授給他們……時間一久,當地居民與王陽明的關係非常融洽,為他建造了「龍崗書院」,四周學子紛紛前來求教……這一切,為他日後得以迅速復出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 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王陽明是其中一個,究竟有何厲害之處?
    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都是誰?一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比曾國藩還早的王陽明。那麼,這個明代奇人王陽明到底有多厲害呢?心學的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而且善於統兵作戰,經常聽各種學者誇明代奇人王陽明是個牛人,王陽明到底有多牛?
  • 王陽明有多厲害?曾國藩對其推崇備至,被稱為中國兩個半聖人之一
    王陽明大家了解一下,中國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英雄人物自然也不會少,對歷史有著重大貢獻的更是數不勝數,但是被稱之為「聖人」的只有兩個半人,一個是儒家的孔子,那半個就是清末的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明代的王陽明。王陽明可以說是一個傳奇的人物,為什麼這麼評價他呢?
  • 東鄉平八郎「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心學真能讓人文武全通?
    ,所以家人和周圍的人對他也是十分包容。 不知不覺王陽明到了娶親的年齡。這一年,18歲的王陽明到江西接回新婚媳婦兒歸家途中,在路上他拋棄新婚妻子,棄船登岸,拜謁了當時有名的理學家婁亮,向他諮詢了一個問題:怎麼樣才能成為聖人? 婁亮給出的答案就四個字:格物窮理。
  • 東鄉平八郎「一生伏首拜陽明」,王陽明心學真能讓人文武全通?
    曾國藩、蔣介石、 東鄉平八郎……王陽明的心學在現代是近些年才開始受到推崇,但在日本,通過明朝一個叫了庵的和尚,日本貧弱的現狀出現歷史拐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在亞洲脫穎而出,成為新興強國,有說法稱,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受陽明心學的影響。那麼,王陽明到底是何方神聖,他的心學到底在講什麼?
  • 明朝一哥王陽明:不懂「高手」的兩個「武器」,你註定平凡一生
    而王陽明通過艱苦磨練,對前人的學說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批判地繼承,他真正成為了一名聖人。他是中國儒釋道集大成者,也是心學的創立者和踐行者。他所創立的學說完成了哲學史上一場顛覆性的革命,他使很多人都發現了自己,並且獲得了完美幸福的人生。
  • 王陽明:遇惹不起、主動挑釁的小人,怎麼辦?用8字策略輕鬆搞定
    王陽明當時任兵部主事,當他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非常的憤怒,於是冒死上書,請求釋放戴銑等人,結果被劉瑾這個小人陷害,被貶去了貴州龍場驛。從王陽明這種做法看來,與小人硬來的這種策略實乃下策,把小人惹急了,最會他們有的是辦法整你。
  • 王陽明龍場悟道告訴我們孤獨也是人生難得的境界
    這個不為人知的地方叫做龍場,這位集官二代和富二代於一身的人叫做王陽明,這次劃時代的事件叫做龍場悟道。遠離家人,音信不通,語言障礙,親友難助,孤獨和寂寞是王陽明階段人生的主旋律。人生就是這麼富有戲劇性,恰恰是這三年的孤獨歲月叩開了足以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心學大門,也成就了對後世影響深遠一代大儒。
  • 王陽明最常和弟子們說的「立志」是什麼?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因曾在會稽山陽明洞修行,號稱陽明子,後世一般稱他王陽明。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 哲學家 軍事家 文學家,精通儒釋道,創立陽明心學,後世將他和孔子 孟子 朱熹並成為孔孟朱王。王陽明和其他大儒不同,他還能領兵打仗,用了3年時間平定了困擾大明王朝數十年的贛南匪患,後又遇寧王朱宸濠叛亂,王陽明僅用35天就平定了寧王計劃多年的叛亂。成為歷史上少有的立言 立德 立功三不朽聖人,被成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王陽明弟子眾多,獲得巨大成就的也很多。他給弟子們講得最多的就是:「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簡單講就是「立志」。
  • 王陽明一生輝煌經歷了哪些呢?遠謫貴州,遭人嫉妒,唯有回鄉教學
    根據史書的記載,實際上,王陽明從少年時代,他就不屬於循規蹈矩的人,而是豪邁不羈的人。公元1499年,王陽明考得進士功名,成為了朝廷中的博學之士,他的後來又經歷了什麼呢?遠謫貴州,龍場悟道王陽明在公元 1506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即貴陽府修文縣治,如今為貴州省修文縣龍場鎮當驛丞,途中被劉瑾派人追殺,他機智地化險為夷。
  • 王陽明:老實人鬥不過小人?學會上中下三策,輕鬆笑到最後
    當皇帝都要被佞臣蒙蔽,做學問也要被小人戳脊梁骨,人活一世,誰能不遇見幾個糟心的人呢?做到「立功、立德、立言,皆居絕頂」的聖人王陽明,一代名臣,心學大家,也沒少遇見糟心小人,那他是怎麼做的呢?其實他年輕時也曾耿直剛硬,遇上看不過眼的事情就採取硬碰硬的手段,甚至還因為直言上書,得罪了權勢滔天的宦官劉瑾,以至於貶官路上還被追殺,九死一生。
  • 王陽明提醒:人的後半生想過好,不靠錢和人脈,牢記3個錦囊即可
    有人說:中華五千年,聖人兩個半。兩個半聖人就是指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孔子、王陽明,外加曾國藩這半個聖人。能和孔子齊名聖人的王陽明是我國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對海內外諸多學者名人產生過巨大影響的「陽明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曾在12歲的時候問老師:「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老師告訴他金榜題名是人生第一要事,但王陽明對這個回答並不認同,他認為人生重要的事情是成為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