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顯示:中國仍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供應商來源國
安莎社報導,德國安聯集團(Allianz)旗下貿易信用保險公司Euler Hermes近日發布了最新的供應鏈調查報告。報告於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調查了位於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和美國的1181家企業,其中多達94%的受調查企業承認他們的供應鏈在疫情影響下暫時中斷。針對這種情況,有52%的企業採取了防禦性舉措。
-
報告顯示:疫情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 六成中國公司經歷合規調查
國際律師事務所貝克·麥堅時最新發布的一份關於企業合規的報告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世界各地企業的數位化轉型開始顯著加速,這一趨勢在中國最為明顯,促使各地監管機構審查力度加大。 這份題為《關聯建立:技術變革促進合規整合》報告,調查了來自6個行業18個司法管轄區的1550名合規負責人針對數位化相關重大風險的看法,其中包括200名來自中國。 有72%的中國合規負責人表示,新冠疫情正在加速推動企業使用數位化的產品、方法和工具。
-
議食廳:後疫情時代食品消費將發生怎樣的變化?羅雲波:向健康、優質...
進入後疫情時代,食品行業將迎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廣大企業應該如何積極擁抱變革,共創食品產業的春天?近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羅雲波教授以「後疫情時代對食品行業未來發展走向的思考」為主題,通過「沃爾瑪食品安全新動向系列講座」平臺,與近600位行業人士在線進行了「雲交流」。
-
日本貿易代表:後疫情時代,中國市場對日企重要性依舊
4月的最新調研顯示,在製造業以及非製造業中,幾乎所有企業都實現了復工復產。其中,生產能力恢復到一半及以上的佔九成,超過六成的企業已基本實現100%復工復產。小慄道明解釋道,受制於行業不同,在華日企的生產、銷售情況也不一樣,「比如服裝產業、家電產業,銷售率比較低,沒有完全恢復。而銷售比較好的,比如食品行業、醫療器具、半導體產業等,有些企業的銷售率已經超過100%。」
-
後疫情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什麼企業更能突圍而出?
這句話前幾年就在下行壓力逐漸增大的中國經濟背景下流行了起來。尤其今天突如其來的疫情攪動世界,大浪撲頭蓋臉地打來,對幾乎所有企業都是嚴峻的挑戰。 我們早已經進入了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的後疫情時代,只是陰霾仍未散去,許多國家抗疫不力使全球疫情遠遠看不到真正結束的苗頭,實在令人憂心。
-
新冠疫情下日本長壽企業應對緊急調查報告
機構將以此次問卷調查為開端,積極與志同道合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繼續圍繞長壽企業在此次疫情中的靈活應對收集信息,並與創業未滿百年的企業做對比研究。實際上,機構已於5月29日和6月5日分別舉辦了第一次、第二次研究會。今後機構將繼續進行企業可持續經營的研究,並將有助於企業經營的信息向社會廣泛公布。
-
報告:後疫情時代超半數企業快速反應,向「敏捷高效型」組織邁進
疫情後就業市場發生了結構性改變,企業迫於生存壓力調整組織結構,進入被動防禦模式;員工的焦慮感加重,內心從期待突破和發展轉為對職業穩定性與安全感的渴求,對僱主的期待也發生相應改變。智聯招聘針對疫情對企業與員工生存狀況的影響及僱傭關係的變化進行了調研,並結合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發布《2020僱傭關係趨勢報告(一)——後疫情時代的新僱主經濟》,旨在洞察後疫情時代企業與員工不同的困境與需求,為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新僱主經濟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供應商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美團優選通報首...
捷豹路虎等5家企業召回逾4萬輛進口和國產汽車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說,捷豹路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決定召回部分進口和國產汽車,共計41272輛。本次召回範圍內部分車輛可能由於無法啟動或車輛行駛中發動機熄火併影響轉向助力、傳動軸可能發生斷裂等安全隱患。
-
調查:第四季亞洲企業信心續升,疫情仍為頭號風險
調查:第四季亞洲企業信心續升,疫情仍為頭號風險; ① 根據湯森路透/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調查顯示,隨著亞洲商業活動回升,新冠疫苗率先在歐美國家開始施打,第四季亞洲企業的樂觀程度為今年之最。 ② 顯示企業未來六個月展望的湯森路透/INSEAD亞洲企業景氣指數在第四季由上季的53跳升至62。
-
歐美疫情嚴重,當地美妝企業制定了哪些調整方案?
據國家衛健委通報,3月18日,湖北省無新增確診病例,這估計是中國疫情爆發以來,聽過最好的消息了。雖然中國的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但新冠肺炎疫情轉身便在歐美國家大肆蔓延,場面一度失控,海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為136993例,死亡人數為5659例,情況不容樂觀,抗擊疫情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面對的事情。
-
中國票房繼續第一?後疫情時代電影怎麼變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中國票房繼續第一?後疫情時代,電影怎麼變【環球時報記者 董 銘】雖然美國目前仍深陷疫情之中,現在就提「後疫情時代」似乎為時尚早,但近日已有《綜藝》等業內媒體開始預測2021年之後的電影產業可能會出現怎樣的變化趨勢。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雖仍有可能受到疫情擾動,但由於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積累較多經驗,足以避免類似於歐美的二次暴發情形,在相對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內外需將會同步向好,從而推動經濟繼續沿著復甦路徑回升,不過,在基數作用下,全年將呈現前高后低局面。
-
獨創「娛樂+社交」模式 派派點燃後疫情時代年輕市場新潮流
疫情推動精細化運營派派點燃新潮流今年的「2020十大消費創新案例評選」活動的評選標準延續創新性、顛覆性、成長新、持續性、建設性五大維度基礎上,特別加入對企業「柔韌性」維度的考量,並作為評選的必填維度,深刻關注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這不僅是疫情對企業的直接考驗,也是企業在戰時狀態發現自身潛力的好機會。也正基於此,今年的初審相比去年更加嚴格,競爭也更加激烈。
-
重磅|機器之心發布中國AI企業「智能戰疫」與「疫後經營」調查報告
為明確疫後中國人工智慧企業經營現狀與發展需求,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工作,機器之心邀請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細分賽道代表創企參與問卷調查,針對人工智慧企業復工復產程度、業務受疫情影響程度、應對手段與反思感悟、疫情後企業經營重點、對後疫情時代產業發展機遇的判斷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調研,並得到了 141 家企業的積極反饋與支持。
-
2021有望回升 「後疫情時代」的汽車市場將向何處去
2020止跌企穩 2021有望回升 「後疫情時代」的汽車市場將向何處去 近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21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在北京汽車博物館召開,《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預測報告》隨之發布。
-
中國票房繼續第一?後疫情時代,電影怎麼變
【環球時報記者 董 銘】雖然美國目前仍深陷疫情之中,現在就提「後疫情時代」似乎為時尚早,但近日已有《綜藝》等業內媒體開始預測2021年之後的電影產業可能會出現怎樣的變化趨勢。「2020年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徹底改變了電影的製作、發行和觀賞方式,電影產業擺脫疫情影響、迎接票房復甦前,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
-
調查顯示日本學生和企業不滿在線招聘
調查顯示日本學生和企業不滿在線招聘卜曉明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日本企業開始流行線上招聘。日本媒體28日援引一項最新調查報導,不少日本大學生和企業對在線招聘多有怨言,認為這種招聘方式未能充分提供企業方面的信息,新員工入職不久便辭職的可能性會因此增加。共同社報導,調查由位於東京的立教大學兩名學生芝井令太(音譯)和佐藤知史(音譯)展開。二人邊調查邊找工作,最終找到工作。
-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調查顯示 日本現階段新冠病毒或來自歐美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通過分析得出,目前日本國內已沒有中國武漢的新冠病毒。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對世界各地流行的新冠病毒基因進行了調查,試圖發現到底是哪種病毒正在迅速擴散。分析指出,日本國內最新檢測出的病毒與武漢檢測出的病毒相比較,其特徵更接近歐洲各國大肆傳播的病毒。
-
疫情影響下,外貿企業應學會「打提前量」,主動迎接商機!
俗話說未雨綢繆,的確如此,我們不能總是依賴於經濟環境為我們打造好一個良好的生態,才有動作和行為,相反,疫情給我們更多的啟示在於,當今,利用好現有的條件,緊抓數位化的風口,進行企業自身,乃至貿易的全面迭代,才能保證自己總是走在時代的前沿。 最好的利用,就如同跑馬拉松中常用的一個策略:跟隨。跟好就能在最後一刻發力,取得最好的成績,而厚積薄發,則代表了一種「提前量」。
-
後疫情時代的麥當勞啟示錄:等待報復性消費,不如提供真心優惠
因為在前兩個季度中國的老百姓主要依靠儲蓄渡難關,在當前收入恢復增長的情況下,老百姓並不會把錢全部花掉,而是首先補充上半年花掉的儲蓄。餘永定的判斷頗為客觀地反應了後疫情時代的消費局面。當消費者仍然在等待經濟與儲蓄恢復時,餐飲行業後疫情時代的另一種策略,則完好地順應了這樣的消費社會現狀,那就是提供「超值優惠「,而其中最具代表力的品牌則為麥當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