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的胎被稱為「鐵胎」,建盞燒制時的必備因素之一,更是可以區分其他窯口黑釉盞,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
那麼,建盞是不是鐵胎,只靠顏色就能判斷嗎?是不是胎體越黑含鐵量就越高?褐色盞就一定不屬於鐵胎嗎?下面咱們就再來談一談建盞的鐵胎的問題。
1 鐵胎對於建盞的重要性
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這一段話就說明了建盞鐵胎的重要性,由於宋代點茶的時候,要把茶盞放在火上加熱。 如果建盞是比較冷的,茶沫就不那麼容易出現,口感味道方面也會茶很多。
其實不僅是建盞的胎體,燒制建盞的釉料也有很高的含鐵量,兩者相互作用才幻化出自然天成的斑紋。若是建盞胎土含量不夠的話,就會條不達和不飽滿,因此喜歡鑽研建盞的陶藝家都喜歡到建陽水吉取土。
2 僅憑建盞胎體的顏色就能判斷是鐵胎嗎?
如果要看胎的顏色,有一點要明確的是,在還原氣氛下,建盞燒制時胎一般會形成鐵灰色。不過有的胎也可能會呈現出偏紅褐色,這個不是因為含鐵量低,而是氣氛偏氧化。因此看到建盞的胎不那麼黑,先不要著急下結論。
比如有的假建盞,看胎底也呈現了鐵灰色,那就一定可以說明這個胎是鐵胎嗎?所以顏色只是看建盞鐵胎時的一個因素之一。不過有一點可以放心,建陽本地的師傅.是不會用其他地方的胎土去燒制建盞,說不定連來回運費都不夠。
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看到,宋代建盞殘片的斷裂面胎土很黑,這個現象確實是含鐵量高的表現。當然有的斷裂面也會呈現出偏紅的褐色,這是因為長時間接觸空氣氧化所導致,其實裡面還是黑色的,如果再敲下一角就能發現了。
3 有些建盞胎體為何不夠黑?
關於這個問題,簡單來說有兩點原因,一是還原氣氛不足,二是大家對電窯建盞底足漆黑有一定的固有印象。如果還原氣氛繼續提高的話,胎體也會繼續發黑。
電窯建盞在燒成降溫段依然會人工形成強還原氣氛,這種狀態甚至能保持到出窯之時,所以電窯開窯之時,盞上還會有留有碳粉。
柴燒窯口則不同,燒成之後會立刻封窯,因此即便在燒成時為強還原氣氛,只要一封窯還原氣氛就會迅速減弱,而等到剩餘的燃料燒盡後,便會傳化為中性和弱氧化氣氛。
因此宋代建盞的胎體,坯體內部的顏色很黑,而胎體表面降溫後,就會出現褐色和褐黃色。這也解釋了同是含鐵量高的鐵胎,顏色卻出現不同的情況。
綜上所述,判斷建盞是否為鐵胎,不能只看顏色,敲擊建盞的聲音和密度這些因素,都要考慮周全。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