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證明自己是抗戰女兵,只做了一個動作,所有人都信了

2020-12-14 騰訊網

硝煙滾滾,史海煙雲。

抗戰勝利70年,彈指一揮,仿佛那個時代已經離我們很遙遠。

事實上,諸多英雄並未遠離,有的就在我們身邊。

比如王萌蓮老人,在幾天前,也就是2019年7月15日辭世前,她作為默默無聞的抗戰女兵,一直生活在我們中間。

一、女娃子的抗戰史

女娃子抗戰,聽著都傳奇。

小兵張嘎並非虛構,王萌蓮小朋友12歲時,就學會了送情報。

1938年,侵華日軍侵入豫東村莊。

在她的家鄉開封杞縣板木鄉,活動著一支地下黨指揮的抗日部隊,王萌蓮的哥哥就是其中一名地下黨。所以,從小這個女娃子就學會了站崗放哨。

她像個男孩子一樣,爬到村口的樹上遠遠觀望,發現陌生人或敵人,大喊一聲「鬼子來了」,立即跑回去送情報。

她送情報的方式很特別——家人給她編在辮子裡,或者縫在鞋底。

後來,當地成立了抗日小姊妹團,王萌蓮就任了小團長。

那時,大人們送情報目標太大,往往被嚴密搜查,女娃子從敵人眼皮子底下過來過去也無嫌疑,所以,小萌蓮多次成功給抗日部隊送情報。

家裡人參與抗戰的多,16歲時,王萌蓮自然而然參軍入伍,進入杞南抗聯辦事處,學習打仗、救護傷員、動員群眾,在這裡,她巾幗不讓鬚眉,練了一身好身手。

一次,開封城樓上,鬼子吃飯時把槍架在一起。王萌蓮發現後,趁鬼子吃飯時悄悄爬上去,在敵陣中神出鬼沒,把槍硬是悄悄取走了。

完了她還朝鬼子大喊,嘲笑一番。鬼子因為手中沒槍,只能眼睜睜看著她離去,也不敢追。

她第一次用槍打鬼子,也很有心計。

三八大蓋不能連續發射,為了最大程度地射中日軍,她等鬼子走近了才開槍。每人3發子彈,她時機把握得精準,3發子彈打中了兩個鬼子。

女娃子抗戰,英勇果敢毫不遜色男兒郎。真令人敬佩!

漸漸地,戰友們都知道她能打敢拼。多年後,她的戰友們還記得,她「常常一人扛著兩條槍,打仗時衝在最前面,沒有見她怕過」。

飛春讀傳在媒體報導的資料中,找到了2張王萌蓮年輕時的照片。

照片上可以看得出,她們的條件很艱苦,卻依然擋不住青春靚麗的身影,尤其王萌蓮的眼神,堅毅中折射著一個女兵強大的內心。

在部隊,16歲的王萌蓮認識了後來的丈夫任秀鐸,2年後兩人結婚。可誰知當天上午結婚,下午就接到任務要去反掃蕩。

就這樣,兩個人連個像樣的婚禮也沒有舉行,就此分別。

更沒料到的是,兩人從此一別3年——因為丈夫是日軍重點緝捕對象,他這一去再沒回來。

夫妻倆也沒有再聯絡上,各自隨部隊在不同的地方繼續參加抗日戰爭等。

後來,日軍宣傳說抓住了任秀鐸,王萌蓮聽說後大哭一場。哭後,她又拿起槍回到部隊,從此打鬼子更猛,經常衝鋒在前,一個女子敢與鬼子硬拼刺刀。

1948年,豫東解放,王萌蓮返回家鄉後,得到一個驚天好消息:丈夫還平安地活著,禁不住喜極而泣。夫妻倆這才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解放後,王萌蓮調到漯河市,先後在醫院、圖書館等處工作。

歷經戰場血與火的洗禮,老人在和平年代依舊保持了軍人的本色:

——她的一條毯子,是1944年抗戰時的軍毯,用了幾十年,卻依然不離身;

——她從不為自己謀私利,單位分房發福利,總是先讓別人領,即便到了退休,她也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而是住在兒女家;

——她對後人要求很嚴,每逢春節,她都給兒孫們開會,教育他們要「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工作」;

——她從不搞特殊,甚至在自己晚年身體有病,去醫院掛號時,也讓別人優先。

其實,自己憑幹部身份,完全可以享受國家特殊待遇,但老人不讓,還告誡孩子:「急啥?人家都在排隊,咱也跟著排。」

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時,媒體去採訪,老人已90高齡,但仍然是「腰杆挺直的軍人姿態」。

尤其是當老人講述當年騎馬殺敵的情景時,不由演示了一個刺殺動作,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立時震驚記者,沒有人不相信這個精神矍鑠的老人,就是當年那個毫不畏懼的抗戰女兵。

特殊的年月鍛造了特殊的人,血與火的洗禮改變了普通女性的陰柔寡斷和傷感,一個勇字貫穿王萌蓮老人的一生,溶入老人血脈,成為一種令人敬佩的風骨和精神。

這就是戰爭留給老人的最大財富。

據老人子女說,晚年的她「愛管閒事」,路上看到兩輛車相撞,雙方多人爭執,眼看就要動手打在一起,路過的王萌蓮老人看不下去了,掙開保姆的阻攔,衝上前大聲喝止:

「誰也不許動!有什麼問題跟我說,我來解決!」

老人的氣場立時鎮住了現場,連過來處理事故的交警也感佩不已,雙方車主都願意聽老人說公道話。

2019年7月15日,王萌蓮老人因心衰逝世,平靜地走完了93年的人生。

據其子女說,老人在病床上昏迷時,神志不清,誰叫都沒有反應,但只要一聽到放紅歌,她立馬就能清醒過來。

可敬的老人,勇敢的女兵,硝煙瀰漫了你的童年,敵人殺害了你的鄉鄰,破壞了你的新婚,你沒有被嚇到,從來不怯懦,而是扛起兩把長槍,跨馬衝鋒,用指向胸膛的刺刀告訴鬼子:這就是中國女兵!

=====================

文獻參考:

《90歲的她 曾是有名的雙槍女八路》(《大河報》2015年9月3日)

《93歲抗戰老兵王蔭蓮辭世 》(《漯河晚報》2019年7月18日)

相關焦點

  • 巾幗英雄武士風——著名女兵作家謝冰瑩的特別抗戰
    我們激情吟誦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何香凝的鏗鏘抗戰饋贈詩,眼前便仿佛呈現70年前一位既俊秀又勇武的抗日巾幗英雄形象,她就是冷水江市籍旅美已故著名女兵作家謝冰瑩。 謝冰瑩原名鳴崗,字鳳寶,1906年10月22日生於湖南省新化縣古梅山腹地謝鐸山(今冷水江市鐸山鎮龍潭村)一書香門第。
  • 抗戰時期,蔣介石大量招收女兵,卻很少讓她們上戰場,在軍營做這些事
    這種勇氣不用他人激勵,在國破家亡之際,大部分有社會使命感的中國人都會這麼做的,因為我們是有血性的中國人! 除了男戰士外,在抗戰期間的國軍軍營中,也時常出現女兵的身影,她們也在背後為抗日戰爭默默做著貢獻,蔣介石很少讓他們上陣殺敵,卻在軍營中做這些事。
  • 香港九旬老人講述日本侵佔黑暗歲月:歪曲歷史的試題令人心寒
    香港九旬老人講述日本侵佔黑暗歲月:歪曲歷史的試題令人心寒 海外網6月16日消息,6月14日,香港《文匯報》披露了一段九旬老人講述日本侵佔香港時期的經歷。
  • @所有人,快來為這位達州老人紮起!
    @所有人,快來為這位達州老人紮起!請支持達州九旬老黨員周永開!投WS13!投WS13!投WS13!九旬老黨員周永開(中國網事推薦) 今年疫情期間,九旬老地下黨員、四川達州離休紀檢幹部周永開、吳應明夫婦,顫顫巍巍地將10萬元積蓄捐給武漢抗疫一線。 入黨75年來,他們忘我奉獻早就習以為常。
  • 90歲老人無法證明自己身份,指著博物館黑白照片老淚縱橫:這是我
    郝志全老人當時所在的榆社獨立營赫赫有名,郝志全為了讓自己戰友的英雄事跡流傳下去,將他自己唯一的一張與營長郝三成的合影照片捐贈了出去。 郝志全,老人後來幾經搬遷,把自己的軍功章、身份證明等資料全部弄丟了。
  • 紀錄片 | 抗戰女兵回憶中日「最後一戰」
    壹老人、鐵與火的崢嶸歲月朱可夫李敏:「日本關東軍1938年的冬天,派了大批的隊伍來圍剿東北抗聯的後方基地,同時不僅包圍著後方基地,更重要的是它派了不少特務、嚮導,去找抗聯什麼地方,都知道啊這些人。」東北抗聯,在整個十四年的抗戰歲月裡都非常艱苦。它達到了人類個體能夠承受的極限。東北當時冬季氣溫可以達到零下四十度左右,東北抗聯主要活動都在深山密林中,根本沒有房子、沒有房屋。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
  • 瀋陽九旬老人尋找五年前救命恩人,原來竟是這位抗疫戰士!
    12月的瀋陽已進入隆冬,2日上午10點,一個寒冷的早上,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走進瀋陽急救中心瀋河二分中心。分中心護士長閆紅同他親切交談得知,老人已年近九旬,今天來是想找到他的救命恩人當面致謝。術後院內醫生在總結病情時對急救人員給予了很高評價,老人說:手術的醫院醫生告訴他,多虧急救人員現場快速有效的急救處理,才使自己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治,避免了傷口的感染和遺留嚴重的後遺症。經過了近兩年左右的治療康復,老人在三年前完全恢復了健康,能夠自由的行走,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
  • 湖南某養老院發生悲劇,九旬老人手持鋤頭砍死81歲老太,原因未知
    大家都知道生命的重要性,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那麼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隨著生命的逝去,我們就會失去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一定要愛護自己的生命,從小家長就教育我們安全最重要,許許多多的事件都是因為衝動而受到了致命的威脅,這種威脅都是致命的,且無法挽回,經常關注新聞的網友都知道
  • 湖南百歲抗戰女兵,73年後再次見到丈夫時,竟哭得像個孩子
    在那個槍林彈雨的戰場上,無數的仁人志士奮勇向前,不管是當時的英雄豪傑,還是抗戰女兵,每個人都是英姿颯爽,為革命貢獻著力量。湖南的百歲老人周秀蓮,曾經就是一位參加抗戰的革命同志。周秀蓮出生於1907年,從小家境殷實的周秀蓮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那個新舊思想更迭的時代,她在學校當中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感召,年僅18歲的周秀蓮就毅然決然地參加當地的婦女聯合會。
  • 薩達姆抓捕美軍女兵後,發生了什麼?只要求她們做一件事情
    導語:薩達姆抓捕美軍女兵後,發生了什麼?只要求她們做一件事情在海灣戰爭前夕,美國為全面推倒薩達姆政府做了很多前提鋪墊,最讓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挑起矛盾。薩達姆依靠自身的貢獻,贏得眾多民眾的愛戴,要想讓這樣的狀態發生改變,必須得拋出一個重磅炸彈才能出現裂痕,所以美國就針對薩達姆「獨裁者」的身份入手,大肆進行宣傳,還專門派出特種部隊。剛剛實施計劃的時候,薩達姆迅速採取應對行動,派遣軍隊全力抓捕秘密去潛伏進來的美軍特種部隊,眼看局勢不對,美軍士兵開始撤離,但仍舊有一些人落入他的手中,之後再也沒有音訊。
  • 她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女兵,也是用筆桿子打仗的女兵作家
    謝冰瑩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女兵,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兵作家。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讀書期間,除了上課,謝冰瑩把所有時間都消磨在圖書館裡,她如饑似渴的閱讀莫泊桑、左拉、託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小仲馬等人的著作;對於中國的小說,謝冰瑩也不同於一般的女孩子,她最喜歡看的是《水滸》和《三國》。
  • 九旬獨居老人家中突然失火 ,他二話不說衝進火場救人!
    九旬獨居老人家中突然失火 ,他二話不說衝進火場救人!「我當時什麼都沒想,腦子裡只有趕緊找人救人的念頭」。面對舊式裡弄房屋樓內狹窄的通道、陌生的空間和未知的火情,歐陽文懿在濃煙瀰漫的樓梯側面摸索到老太太家門,也找到了站在床邊尚未撤離的90歲老人。據他回憶,「老太太行動不便,著急的不得了,我感覺火勢在擴大,就想著趕緊先讓她撤離。」
  • 九旬老人評價趙麗穎演技,隔空喊話夫妻二人:要天長地久
    當然也有部分人選擇利用這段時間來好好休息,調整下狀態,趙麗穎便是其中一位了,從她最近po的照片看,已經結婚生子的她並沒有打算就此淡出自己的事業,而且選擇努力保持的自己的身材,時刻準備復出。對於粉絲們來說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了。
  • 老戲骨李雪健演活了一個抗戰老人的風骨——看影視劇《河山》有感
    特別是老戲骨李雪健老師,將一個鄉紳型抗戰老人堅韌不拔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全劇的篇幅雖然不多,反而格外令人印象深刻,感懷不已。尊重歷史的鄉紳抗戰和家族抗戰由於歷史原因,以往凡涉及農村、鄉民抗戰的題材,我們的影視作品,都習慣性的把那些鄉紳地主歸於漢奸賣國一類,給民眾的印象是「沒一個好東西」。
  • 別被電視劇誤導了,解放前真實的女兵其實是這樣的
    很多人對於國民黨女兵的印象都是從電視劇中得來:年輕、漂亮、多才多藝,穿衣打扮更是從裡到外透著利索勁,她們的命運,一般情況下會愛上男主角。
  • 論見|94歲老人被抬到銀行做人臉識別?別讓「人臉識別」吞噬「人的...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湖北廣水94歲的老奶奶行動不便,為了社保卡激活,被人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此事發酵後,涉事銀行迅速做出「以此為戒,舉一反三,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的致歉。 一位腰身佝僂、腿腳不便的九旬老人,顫顫巍巍地被人硬架到櫃檯上去做「視頻認證」,這個畫面看得讓人實在難受。
  • 為什麼航母上會有女兵?女兵在航母上都做什麼?
    每個國家都比較注重自己的軍事能力,國防力量也顯得尤為重要。在改革開放以後,男女的差別越來越小,女兵在軍隊之中也越來越常見。他們都用自己的一腔熱血,來為祖國貢獻,為人民服務。 像是我們國家發展的航母,便是國防的一大保證。
  • 河南90後女兵班長是怎樣煉成的?
    △作為女兵,更需要錘鍊血性品格。張珂珂堅持在日常訓練中錘鍊女兵們的血性品格。圖為張珂珂正在組織擒敵動作練習。 從小夢想穿軍裝在一般人眼中,女性大多身材嬌小、力量柔弱。然而,有這麼一個女性集體,她們不僅個個都是能吃苦耐勞、機智勇敢、身強藝豐的女戰士,更是敢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在反恐一線深入虎穴的「女漢子」,她們就是駐守在中原大地的武警河南總隊南陽支隊機動二中隊九班。 這個班全是女兵,也是內地唯一由維吾爾族、錫伯族、滿族、朝鮮族、回族、漢族6個民族組成的一個特殊「民族班」。
  • 騎兵師政委與女兵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他似乎發現了女兵的驚訝,用手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鏡,慎重地對女兵說:「給你個任務,把這支歌連詞帶曲抄出來,多抄幾份。也給我一份。下星期六以前,你要教會全部隊!」  哈!多會做政治工作的師政委呀!女兵曾聽說,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騎兵師政委,而且是西藏軍區的才子!他當兵以前在北京大學讀過書,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軍人!  在騎兵部隊生活了三個月,女兵們就要回文工團了。
  • 九旬老人萬元積蓄被偷,無奈選擇報警求助,意外揭開老人真實身份
    前幾年,老人小了十歲的妻子任秀英總是吃不下飯,去醫院檢查的時候,說是胃癌晚期了。而老人的兩個兒子,一個入贅在山西去了,一個兒子還在打光棍。唯一一個在身邊的女兒,家中也有公婆孩子要供養。老人萬事只好親力親為,照顧著自己的妻子。但是齊修體實際上也比自己妻子好不到哪裡去,他也是骨瘦如柴,且年事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