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州小道》:松尾芭蕉的「醉者之囈語,夢者之譫言」|一詩一會

2020-12-18 界面新聞

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戶時代最負盛名的俳諧詩人之一,在日本文學史上可與紫式部比肩。他從十九歲起開始創作俳句,曾師從貞門派俳人北村季吟,後來又歸從於談林派俳諧,並逐漸嶄露頭角,成為俳壇宗匠。在俳句沒有成形為現在的17個音節之前,一直是作為俳諧連句的發句(首句)而存在的。俳諧的句式由可以獨立的發句五七五(17個音節)和脅句的七七(14個音節)構成。1680年後,談林派俳諧漸次式微,俳諧師們也開始尋求新的創作方向。當時,正是松尾芭蕉引領俳句走向了革新之路,他所創立的蕉風俳諧在不失「風雅」的同時,融入「誠」「寂」「輕」「物哀」之精髓,吸收庶民化的「俗」,使俳諧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松尾芭蕉創作的許多重要的俳諧作品都是在行旅中完成的。儘管一生貧寒,松尾芭蕉卻酷愛行旅,人生的最後十年幾乎都在旅途中度過。他將遊歷的見聞寫入了《野曝紀行》《鹿島紀行》《笈之小文》《更科紀行》《奧州小道》等紀行散文中。其中,《奧州小道》可以說是蕉風俳諧的代表作。這趟旅程始於更科之旅後的元祿二年(1689)三月,松尾芭蕉在弟子河合曾良的陪同下離開江戶,徒步巡遊奧羽、北陸各地,最終於八月抵達大垣,總行程約2400公裡。期間,松尾芭蕉穿過了多個山脈和海邊,還見到了令他頗為心儀的日本「三景之一」、號稱「佳境甲扶桑」的松島,稱其「可以同洞庭、西湖媲美」。

「奧州小道」旅程圖《奧州小道》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將松尾芭蕉倡導的「不易流行」之說推向了極致。「不易」指的是超越時間不變的真理,「流行」則代表隨著時代和環境變化而革新的法則。在松尾芭蕉看來,「風雅之誠」是俳諧之美的本質,把握住這一核心理念,並順應世事的變化做出革新,俳諧才能像自然萬物一樣永世長存而不失其本。

近日由雅眾文化出版的《奧州小道》一書收錄了松尾芭蕉的多篇紀行散文、日記和俳文。翻譯家陳德文在序言中指出,日本的紀行文學最早發軔於記錄旅程順序、帶有「序」的短歌,而松尾芭蕉所寫的紀行散文則體現了以發句(俳句)為主體漸次轉向以文章為中心的探索過程。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松尾芭蕉捨棄了「歌」的要素,相反,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仍能感受到「歌文一體」的詩意。松尾芭蕉自己也曾表示,他的紀行文章不僅僅是描繪山水草木的遊記,而是旨在書寫「意象的風景」——「似醉者之囈語,夢者之譫言。」在《奧州小道》中,這一點體現在松尾芭蕉會根據主觀意識的需要,省略或更改旅途中的客觀事實,使作品更像是一部介於虛實之間的「私小說」。

經雅眾文化授權,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從《奧州小道》中選取部分章節,以饗讀者。

《奧州小道:松尾芭蕉散文選》[日] 松尾芭蕉 著 陳德文 譯雅眾文化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0-0501

日月乃百代之過客,去而復來的舊歲新年也是旅人。浮舟江海送走一生和執轡牽馬迎來老邁的人,日日都在旅行,長久羈旅異鄉。古人多有死於行旅之中者。予不知從何年起,風吹片雲,激起漂泊之思。去年秋,浪跡海濱歸來(注釋1),拂去江上破屋陳舊的蛛網,住到年關。而今又想趁著雲霞靉靆的芳春,越過白河關口(注釋2)。仿佛邪魔附身,心煩意亂,好像神佛招引,欲罷不能。縫好褲子上的破綻,換上鬥笠的帶子,針過了「足三裡」,心中早已記掛著松島的明月。將住居轉讓他人,遷往杉風(注釋3)之別墅。

寂寞草庵易新主,桃花三月列偶人。

將此句書於紙,掛在草庵的門柱上。

注釋:

1. 此指貞享五年八月的更科旅行。

2. 為防備北方蝦夷,設勿來、念珠和白河三關,通稱奧羽三關。白河關位於今福島縣白河市。

3. 杉山杉風(1647—1732),「蕉門十哲」之一,通稱鯉屋市兵衛,號採菜庵、五雲亭、蓑翁,著有《杉風句集》。

02

今年是元祿二年,忽然想到奧羽(注釋1)作一次長途旅行。雖說明知會有「吳天落雪化白髮」(注釋2)之憾,但得以親歷耳有所聞而目未能見之諸方勝景,倘能生還,實乃一大幸事。寄望於茫然之未來,當日終於行至草加驛館。瘦骨嶙峋,肩扛行李,不堪其苦。本想隻身獨行,但仍需紙衣一襲以防夜寒,單衣、雨具、筆墨以及親友饋贈之物亦難以割捨,只好任其成為途中煩累,徒嘆奈何耳。

注釋:

1. 陸奧、出羽二國,今福島、宮城、巖手、青森、秋田、山形六縣。

2.《送僧》:「笠重吳天雪,鞋香楚地花。」謠曲《竹雪》:「彼非吳天雪,雪積竹笠化白髮。」芭蕉兼而用其意。

03

黑髮山煙霧蒙蒙,白雪皚皚。

剃髮行至黑髮山,正是伴師更衣時。 曾良

曾良本為河合氏,叫惣五郎,居於深川芭蕉庵附近,常助我薪水之勞。此次欣然願同覽松島、象潟之景,且慰我羈旅之勞苦,於山行之日,落髮更衣,改俗名惣五郎為法名宗悟,故而有上述「黑髮山」句。「更衣」二字頗具深意。

由大社沿山路上登二十町餘,有瀑布。從巖洞之頂飛流直下百尺,落入千巖之碧潭。躬身入巖窟,由背後望之。故世人稱此瀑為「反觀瀑」也。

暫隱瀑布裡,初感修行時。

04

下野國雲巖寺之奧,有佛頂和尚(注釋1)山居之跡。不知哪一年,談話中他對我說:「居此山時曾作句:『小庵僅五尺,降雨欲棄之。』並用松炭寫於附近巖石之上。」今策杖雲巖寺,欲訪其跡。然而,人們自動結成一團,年輕人甚眾。途中很熱鬧,不覺行至彼處山麓。山呈幽深之氣象。山路遙遙,松杉蓊鬱,綠苔滴水,四月天氣今猶寒。閱盡十景,此地有橋,可入山門。

彼舊跡究竟在何處?登臺山,石上有小庵,倚巖窟而造。見之如妙禪師之死關(注釋2)、法雲法師之石室(注釋3)。

啄木不啄庵,綠樹枝葉濃。

即興吟得一句,書於草庵廊柱之上。

注釋:

1. 常陸國鹿島郡札村(今茨城縣)人。在雲巖寺修行,歿於此寺。

2. 南宋原妙禪師,入杭州天目山張公洞,書匾額「死關」,十五年不出。

3. 南朝梁法雲法師晚年築庵於孤巖之上,終日談論不休。一說為南宋之法雲法秀圓通禪師,或大通善本禪師。

05

由此去殺生石(注釋1)。黑羽之城代家老以馬送行。「請為我寫一首。」牽馬人向我乞句。「你也愛好風流嗎?」遂贈以句曰:

走馬原野聞杜鵑,為我牽韁尋聲行。

殺生石位於溫泉湧流處之山陰。石之毒氣至今未消。蜂蝶之類屍骸疊積,不見沙地之表。

那株「清水流離處」之柳,位於蘆野之裡,至今仍然留在田疇小道上。想起從前此地郡守戶部某叫我看看此柳,當時我問:「在何處?真想看看呢。」今天這株柳樹就在眼前,居然站到樹蔭裡了。

種得片田人已去,我當辭別柳蔭中。

注釋:

1. 傳說幻化為玉藻前的野狐被除之後,其魂化為石頭,殘害人與鳥獸。那須湯本溫泉附近有川原谷,此處有殺生石。其實是田地下噴發出的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可使人或其他生物窒息而死。

06

經鐙摺、白石城下町入笠島郡。向人詢問:「藤中將實方(注釋1)之冢在何處?」告之曰:「距此地尚遙遠,位於右方山腳所能望見之村莊,謂之蓑輪、笠島。今尚有道祖神社以及西行歌中所詠之茅草。」因五月雨浸,道路難行,身體疲憊,只能遠望一下而過。「蓑」、「笠」等字皆與五月雨季甚合,故作句曰:

渺渺笠島何處尋,五月雨路欲斷魂。

注釋:

1. 平安時代一條天皇時期的歌人近衛中將藤原實方,因和行成口角,蒙罪被貶,左遷陸奧。

07

壺碑,位於市川村多賀城遺址。

此壺碑高六尺餘,橫三尺。剝綠苔觀之,文字幽渺,標明至四維國界之裡數。還寫著:「此城,神龜元年(注釋1),按察使鎮守苻將軍大野朝臣東人之所置也(注釋2)。天平寶字六年(注釋3),參議東海東山節度使同將軍惠美朝臣朝臈修造而。十二月一日」。時值聖武皇帝之年代。

往昔,古歌中的「歌枕」(注釋4)多流傳於後世,然而山崩地裂,河川改道,巖石為土所埋。樹木老朽,再生幼苗新幹。時移世轉,歌枕之跡大半已不可考。唯有此壺碑無疑是千歲之念,可閱古人之心於眼前。感行腳之一德,存命之忻悅,忘羈旅之勞頓,淚涔涔而落也。

注釋:

1. 724年,聖武天皇即位之年。

2. 為鎮守東北蝦夷所置的役所。

3. 762年,天平寶字為淳仁天皇時期的年號。

4. 古代和歌的出典之處。

08

接著尋訪野田之玉川,衝之石。末之松山造寺,謂之末松山。松原林木之間皆為墓場。世上男女比翼連理之契,最終皆如此歸於泉下。觀之悲惻不已。入鹽灶之浦,聞暮鍾之聲。五月雨晴,夕月迷濛。渡附近之籬島。漁人小舟,結伴划行。聞海邊有分魚之聲。古人吟詠道:「舟小纜堪憐。」我亦有同感。旅愁驀然襲上心頭。當夜聽盲目法師彈奏琵琶,講唱奧州淨琉璃(注釋1)。既非平曲(注釋2),亦不同於幸若舞(注釋3)。其聲調是鄉間田舍之音,枕上聽來稍覺喧嚷,然不忘邊國之遺風,倍覺殊勝。

注釋:

1. 以平曲、謠曲為源流的一種故事,或者由此發展而派生出來的音樂和戲劇。奧州淨琉璃,即仙臺地方特有的淨琉璃。

2. 講唱《平家物語》的曲目。

3. 室町時代流行的「曲舞」的一種,被視為能樂或歌舞伎的原型。

09

雖屬老生常談,但松島畢竟為扶桑第一好風景,可以同洞庭、西湖媲美。海水自東南湧入,江灣三裡,潮漲似浙江。島嶼無數,聳峙者高指雲天,低平者俯臥波中,或重重疊疊,或左分右連。負者,抱者,如愛兒孫。松林翠碧,潮風吹拂,枝葉擺動,時而屈曲,時而自行挺直。松島氣色窅然,如豔妝美人之面。抑或神明往昔,大山祇神一手所創。造化天工,誰人能揮筆盡言矣!

10

山形領有山寺立石寺。慈覺大師(注釋1)開基,殊清閒之地也,當一見之。聽眾人指點,由尾花澤逆行去立石寺,其間七裡。抵時,日尚未暮。宿於山麓之坊。登山上之堂,巖石疊積而成山,松柏有年,土石古老,苔蘚潤滑。巖上院院閉扉,寂靜無聲。巡岸登巖拜佛閣,佳景寂寞,心境澄澈。

四周多岑寂,蟬聲入巖石。

注釋:

1. 法名圓仁,平安時代前期高僧,天台宗山門派之祖。

本文書摘部分選自《奧州小道:松尾芭蕉散文選》一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奧州小道》:莫疑問,潮頭花,亦是濱海春
    而後,松尾芭蕉將這次旅行沿途所作的筆記與詩詞整理成書,定名為《奧州小道》。無論中西,還是古今,人若到了旅途,大多都會有詩性。居家良久,一旦出門,大到山川河流,碧海煙濤,小到花草樹木,鳥獸魚蟲,凡有生機處,皆可成詩,而最好是能孤身上路,旅居異地,背井離鄉,總不免心生掛懷,對月獨悵,總之,身體上的海闊天空和心靈上的倦鳥知返,都是成就詩詞的最好狀態。
  • 日本俳句女孩取名:這些和風小詩讓你的寶寶名字優美動聽!
    我們有詩仙李白,而日本也有俳聖,他叫松尾芭蕉,是李白的「粉絲」,同時也是將俳句推至巔峰的俳句家,並在詩作中灌輸了禪的意境。而且他的詩作往往也是後期詩人如小林一茶和正岡子規等的最佳靈感來源。最有名的俳句之一要算松尾芭蕉作品《古池塘》:「古池塘 青蛙跳入水音響」,這首俳句是表達便的是一種「禪寂」的永恆之美。江南易林會在俳句中選幾個不錯的女孩名供大家參考。
  • 探訪松尾芭蕉也讚嘆的絕景,日本山形「山寺」心靈之旅
    日本俳句聖人松尾芭蕉也曾為山寺寫下流傳至今的俳句,究竟山寺有何魅力,安排一趟半日遊的行程來山寺探險吧!▋如何前往山寺?◎ 山形站|仙山線約20分鐘◎ 山寺站|仙山線約一小時◎ 仙臺站▋出發!從入口開始就是階梯進入山門後的,可參觀山寺中各種寺院,CP值超高看到被雪階梯都也不覺得疲累了▋與松尾芭蕉相遇
  • 畫者詩之餘,文者道之餘
    清初著名畫家龔賢說:「畫者詩之餘,詩者文之餘,文者道之餘」,這一見解正好印證出了先生的藝術態度與追求,以及創作理念和文化旨趣。而正是這種業餘閒適的創作心態、遊戲筆墨的方式和追求詩、書、畫合一的品格,使得羅老的畫能夠融貫詩意和道心。儘管沒有職業畫家技法的嫻熟工謹,但是他能夠通過在畫幅上題詩來遣發逸興,自鳴風雅,寄託高懷,從而直入中國繪畫之精神腹地。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奧之細道》
    第十一周 第三天日本 松尾芭蕉 《奧之細道》松尾芭蕉(1644-1694)和紫式部一樣,是世界文學中最著名的日本古代作家。(譯者註:本篇《奧之細道》引文均參鄭民欽、鄭清茂譯文並做改動,下同。)和《源氏物語》一樣,芭蕉的遊記也構造了詩與文的美妙融合。他拋下江戶(今東京)的舒適生活,重歸自然,並為自己的詩作注入新生——同時,他也在試探自己的忍耐極限,不顧自身安危,尋覓世界的朝露之美。生死大限是芭蕉遊記中的永恆關注。
  • 日本俳句,寫成這個樣子,也算詩嗎?
    日本的俳句也通常被視為一種短詩,其中的一些名作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最著名的應該是松尾芭蕉的這句:「古池——青蛙躍進:水之音。」這個俳句通過視聽上的簡單描摹,向我們展現了一副動靜結合的畫面:青蛙撲通一聲跳進了池塘。像這樣的句子也算詩嗎?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弄明白俳句是怎麼出現的。
  • 俳句詩人千代尼:即便賞月,女人仍渴望陰影|一詩一會
    十七歲那年,松尾芭蕉弟子、蕉門十哲之一的各務支考到千代尼家中拜訪,當時,千代尼臨場創作的幾首詩令各務支考大為震驚,他在後來的一封信中盛讚千代尼才貌出眾,是寫俳句的高手。有了各務支考的推崇,年輕的千代尼受到俳壇越來越多的關注,後來,她又獲另一蕉門俳人中川乙由的指點與器重,正式開啟她的寫作生涯。在江戶時代,日本女性仍在「三從四德」的道德和社會價值觀念下生活。
  • 美國詩人瑪麗·奧利弗:詩歌是拋給迷失者的繩索|一詩一會
    在這本書中,奧利弗以自己六十年的創作經驗,從聲音、意象、詩行、節奏等方面,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一首詩是如何寫出來的。她還選取了數篇英語詩歌中膾炙人口的名作,逐一細讀,以清楚地闡述她的觀點,並教導初學寫作者應當如何錘鍊技藝,如何建立寫作的紀律。
  • 「哆啦書夢」022 | 詩想者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哆啦書夢」022 | 詩想者 2020-04-19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詩經《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憑弔詩中絕唱也
    彼時王室已卑,與諸侯無異,所以,它的詩位列十五國風之中,又因為其王號並未更替,便不說「周」而說「王」。此一遷變,已經有零落衰敗之感,今天學習的《王風·黍離》更是很好的表現出了舊土的調零與衰敗。《毛詩序》評《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 上遊讀書丨詩者,寺之言——序張剛詩集《靈魂之趣》- 呂進
    詩者,寺之言——序張剛詩集《靈魂之趣》呂進詩集《靈魂之趣》的書稿首先引起我的興趣的是詩人張剛的書齋:「示弱齋」,張剛的網名則是「示弱齋主」。示弱,就是守柔。老子說:「守柔曰強」(《老子》第52章)。德國學者黑格爾在他的《美學》第三卷裡講,詩要「清洗」,這是名言。詩人既要洗心,又要洗詩。「寺之言」是乾淨之言。張剛的詩,沒有閒字,篇幅簡短,明快玲瓏,使人想起《紅樓夢》第五回說的「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有一次到泰國開會時,泰國詩人曾心請我題字,我寫的是「不可說」,這本是禪家語,其實也是詩家語。
  • 從殺人如麻的遊俠,到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唐朝詩人的俠客夢
    無俠客之夢,則無少年之魂。中國文化中的俠客精神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的遊俠們大多是個人英雄主義者,他們以義為精神圖騰,崇尚「士為知己者死」,重然諾輕生死,夢想一人一馬為諸侯排憂解難。他們身上有一正一反兩種精神,正的是急人所難的正義,反的是任情越法的反體制精神。因此,統治者多看重前者而對後者心有餘悸。
  • 連日本俳句大師松尾芭蕉都曾是常客!在飯坂溫泉享受極致湯浴
    包括俳句大師松尾芭蕉與正岡子規,著名文學界人士都會到訪,福島縣的名湯飯坂溫泉。有九處充滿特色的公共浴池還有以被稱做chyankochyanko(ちゃんこちゃんこ)的石階為著名的坂町(坂の町)。保有古色古香的溫泉街景,從繁華的溫泉街孕育出的美食,以及可以與當地人盡情交談,就讓我們來介紹一下能夠療愈身心東北首屈一指的溫泉吧!
  • 《執劍之刻》角色Q版形象曝光
    《執劍之刻》,近... 由拾夢文化傾力打造的《執劍之刻》擁有五十多名角色,每一位角色都擁有專屬的Q版形象,這些Q版形象在還原角色特徵的同時,還通過豐富自如的表情動作,隨著劇情變化和角色喜好做出反應,使角色形象更加立體生動,鮮活起來。 德川光國:熱愛新奇事物的水戶藩主 在遊戲中,德川光國是德川賴房的三男,身為水戶藩主,在幕府中擔任天下副將軍。
  • 日本關於櫻花的「理想的小詩」
    在日本,曾有不少俳人都用俳句的形式記錄過花開花落,如「俳聖」松尾芭蕉吟詠櫻花的名句——「櫻花如緋雲,遙聞鐘聲悠長鳴。上野或淺草?」再如小林一茶吟詠梅花的名句——「梅花開芬芳,無論誰到我家來,白水缺角碗。」而俳句作為世界獨特的短詩形式,表現了日本人民在其美麗的自然環境中生活所產生的心靈感受,已經成為了日本民族文化的精華。周作人稱其是「理想的小詩」。
  • 唐代離別詩的意境之思之淺見
    再曰「無我之境,人唯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還曰「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那麼,在唐代詩人筆下,離別的境界如何?
  • 「俳聖」松尾芭蕉也說好,來日本三景的松島溫泉體驗至福享受
    從仙臺車站搭乘電車、經過悠哉閒適的25分鐘車程,就能夠抵達日本知名俳句家「俳聖」松尾芭蕉也非常喜愛的「松島」。松島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讓芭蕉如此讚譽,也獲得日本遊客的一致推薦?這裡的溫泉又是什麼特別之處呢?一起來看看松島溫泉的美景和特色吧!▋松島溫泉的特色是什麼?
  • 紀弦一首詩,意境清麗空靈,語言淺白味韻無窮,驚豔了時光美醉了
    紀弦一首詩,意境清麗空靈,語言淺白味韻無窮,驚豔了時光美醉了第一次讀到紀弦的《你的名字》這首詩時,我被驚豔到了。那時,我還是個青少年,從未讀過這麼唯美的詩。這首詩猶如清洌的醇酒,我只啜一小口便醉了。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幾十年過去我忘了這首詩,今天無意在網上看到,還是驚詫到。唯美的詩,不管是哪個年紀,不管是何時何種心境讀到它,還是會被觸碰到心靈最深最柔軟的那根弦。這就是詩的語言的張力,這就是詩的意境給人無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