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章魚」是一個什麼樣的印象呢?有很多腿的軟體動物,摸起來粘粘的。這個海裡面的無麟的動物,在日本被做成許多美食,可是這些美食的來源,一些西方國家認為是「惡魔」。
其實中國人對於章魚並不陌生,美食「章魚小丸子」一直以「可愛」的形象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很多女性也十分喜歡這道美食。可是為何在西方國家會被認為是「惡魔」呢?其實這是由於宗教的影響,宗教的規定上,章魚是不能食用的生物之一,因此也被許多人認為是「禁忌之物」,對於信仰的人們來說,這種生物就成為了一種「讓人恐懼的生物」,所以很多人將其與「惡魔」相聯繫。
但是這種思想在日本並不存在,日本是世界上章魚消費量第一的國家,存在許多章魚相關的美食。
日本的「章魚」美食
章魚小丸子
提到章魚,很多人就直接聯想到章魚小丸子,日文的名字是「たこ焼き」。據說是大阪市西城區的「會津屋」第一代創始人遠藤留吉在改良了之前的做法,並且命名為「たこ焼き」。1955年以後,在大阪市內章魚小丸子的店鋪得到了普及,90年代出現了大型的連鎖店鋪,最終走向了世界。
章魚刺身
章魚刺身,也就是生章魚。因為章魚的腿上會有吸盤,吃起來不易,因此日本人將吸盤去除,然後吃下面的肉。章魚刺身彈力適中,並且還有「甜甜的味道」。
芥末章魚
芥末章魚實際上也是章魚刺身的另外一種形式,據說原本芥末章魚是一個「失敗」的料理,是為了懲罰員工而開發的料理,結果味道卻十分美味,這種吃法逐漸傳開。在國內的一些日式居酒屋當中,許多都有銷售芥末章魚,這道料理還曾經獲得過人氣居酒屋No.1的稱號。
炸章魚
炸章魚可以說是日本居酒屋的「定番」菜單之一,日本炸章魚與啤酒是絕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下酒菜。被油炸過的表面酥酥脆脆,章魚肉嚼勁十足,配上日本的調料,十分美味。
日本人吃章魚的歷史
距今大約2000年前,日本處於彌生文化時代,日本國內出土的文物當中,有「章魚壺」。所謂的「章魚壺」實際上就是捕捉章魚的器物,章魚喜愛「黑暗且狹窄」的地方,當時的日本人將章魚壺放在海中來捕捉章魚。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食用章魚的文化已經十分久遠。
但是不可思議的是,在彌生文化時代之前的繩文文化時期,卻找不到絲毫關於「章魚壺」的遺蹟。到底是誰,在什麼時候製作了「章魚壺」,又是誰將章魚帶到了日本人的飲食文化當中,也是一個謎。
在713年的《出雲國風土記》當中,第一次出現了「章魚」的記載。
927年,在《延喜式》(日本古代的律令施行細則)中,有記載地方上供幹章魚的記錄。
1295年,日本最古老的食譜《廚事類記》當中,有關於「烤章魚」的記載。
1697年,在日本發行的《本朝食鑑》當中,強調了「煮章魚」的烹飪方式。
1712年,在出版的百科全書《和漢三才圖會》當中,出現了具體的圖畫展示,並且配有「加入鹽,烤食十分美味」等記述;
可見,日本人吃章魚已經是一種「傳統」。很多國人看到章魚會覺得很害怕,認為這種東西要怎麼吃?但是日本人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他們的祖先父輩,都是吃章魚的,所以他們從小接受「吃章魚」的思想,不會覺得有絲毫的不妥。
章魚的飲食文化
日本每年在自己的海域中捕獲的章魚大約在3萬7000噸左右,並且每年還會從海外進口大量的章魚以及章魚加工食品,據日本產經新聞的統計,日本每年大約進口4萬噸以上的章魚類產品。此消費量,大約佔據了全世界的60%左右,日本雖然人口不多,但是章魚的消費量確確實實是「世界第一」!可是要知道,全世界捕獲章魚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可是大多都是面向出口。東亞文化圈當中,也只有日本以及泰國、韓國等國家的普遍民眾會大範圍的吃章魚。
在日本的許多料理網站上能夠看到這樣的介紹:章魚具有高蛋白質,並且含有胺基酸,不需要去皮或者去骨,可以直接食用,是一種便利的食材。
所以,在日本人普遍的認知當中,章魚=食材。拿來吃,那也是理所當然了。
另一種軟體動物:烏賊
提到海洋中章魚,自然會有人想到烏賊,在一些內陸地區的人們,甚至分不清兩種動物的區別,只知道都是來自海洋而已。烏賊在日本,同樣有著眾多的料理種類,也可以生吃。世界每年捕獲的烏賊大約是300萬噸左右,日本的消費量佔據到100萬噸,同樣也是世界第一,看來日本人很喜歡吃這種沒有骨頭的軟體類動物。
日本是一個海洋性國家,面臨著海洋,古話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本緊緊靠近海洋,自然也是會吃來自海洋的物產。在日本的市場之上,銷售著各種各樣的海產品,烏賊以及章魚就在其中。
飲食是一個國家文化的反映,日本還有著許許多多讓人咋舌的食物,正如日本文化,神秘、隱晦的同時,也充滿著讓人探求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