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他是魯迅愛徒,一生四嫁,31歲客死他鄉

2020-12-12 心安歷史說

蕭紅本身便是一個矛盾的人,她的外在簡單而爽朗,帶著東北黑山白水的靈氣和豁達;而她的內心細膩而固執,有著女人天生的瑣碎和敏感。

(黃金時代湯唯飾演的蕭紅)

當我們看蕭紅的一生,她的童年雖然孤獨寂寥,但始終天真多彩;她的愛情雖然甜蜜,但帶來的始終是痛徹心扉。

有人說,蕭紅和張愛玲一般,她們的痛始終來自於童年。其實蕭紅和張愛玲本質上是不同的,張愛玲很清醒,她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以獨處來避免傷害;而蕭紅一直需要靈魂的契合,一直在依附男人,即便是飛蛾撲火一般,她也不要一個人待著。

1936年,年輕的蕭紅在信中如是寫道:"海上的顏色已經變成黑藍色了,我站在船尾,我望著海,我想,這若是我一個人,怎敢度過這樣的海!"

這個時候的蕭紅,正因為和蕭軍的感情問題前往日本長崎。她面對這個因戰爭而殘破不堪的世界,猶如獨自面對幽深的大海,瑟瑟發抖。

呼蘭河旁的童年

有人說,蕭紅的父親是一位殘酷的大家長。在蕭紅的文字之中,父親是這樣一種形象:

父親常常為著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對待僕人,對待自己的兒女,以及對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樣的吝嗇而疏遠,甚至於無情。

這讓很多人對蕭紅的童年產生了誤解,仿佛她的童年只有祖父一個至親的人。

電影黃金時代中,童年蕭紅看著祖父逝世

蕭紅對原生家庭是憎惡的,但是到了40年代,她在寫作《小城三月》之時,無論是父親還是繼母的形象就溫馨了很多。那些在蕭紅幼年留下傷害的片段,其實並非是家人因為重男輕女而虐待她。但是作為蕭紅的父親,他在蕭紅母親走後,始終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對蕭紅只有大家閨秀的要求,而無一點感情上的溝通。

蕭紅的童年幾乎是在祖父的溺愛之中,因為祖父在家族之中的威望,即便蕭紅上房揭瓦都沒人大聲批評過她。蕭紅的父母不止一次希望祖父能夠以大家閨秀的要求來束縛蕭紅的自由散漫、頑劣任性,卻被祖父搪塞過去了。幼年的蕭紅時常拿手指戳祖母的窗戶紙,祖母只得在窗外用針嚇唬她,扎她的手指;蕭紅七八歲的時候,一邊在家爬梯子,一邊拉屎,還大叫著叫別人來看,說她是在"下蛋",祖父覺得她還小,天真,不允許家人打罵;蕭紅在祖母去世之時嬉笑打鬧被父親打了一頓,母親去世之後,父親性格暴虐,對她動輒打罵……這是蕭紅眼中的父親。

始終沒有養育過子女,也沒有經歷過愛人死別的蕭紅,大概很難體會當時父親接連喪子、喪母、喪妻之後的悲痛。

呼蘭縣龍王廟路南的張家大院張家舊宅

蕭紅的父親張廷舉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做過小學校長,受到新思潮的影響,他在家中倡導民主開化,他是個堅決維護"男女平等"的父親,他曾說"我們張家不講男女尊卑"。蕭紅和人私奔之後,張廷舉迫於輿論壓力,辭去了呼蘭縣教育局局長的職位,家中經濟開始拮据起來。後來蕭紅佯裝悔改,他明明知道女兒在騙他,還給了她600塊錢,讓她帶上錢繼續離家出走……

蕭紅說,張廷舉曾經與她在大街上相見不相識,將她狠厲地逐出家門,在她最困苦的時候沒有接濟過一分錢。其實張廷舉並沒有她想像之中的那麼冷血,也沒有她想像之中過得那麼逍遙自在。

蕭紅在外漂泊多年,經歷了4場短暫的男女之愛,困窘、成名、產子、病痛……三十歲的她終於領悟,可能對於這個傳統又新式的家,對這個不知道該如何做好一個父親的男人,她有些苛刻了。

(少年蕭紅)

她曾想和男人組建家庭,但一次次被拋棄。她臨終前在香港,想著的是回東北老家養病。

蕭紅離家後,她的弟弟張秀坷在張廷舉的支持之下加入了新四軍。

抗戰結束後的春節,張廷舉在家門前寫下一副對聯:"惜小女宣傳革命粵南歿去;幸長男抗戰勝利蘇北歸來。"橫批為"革命家庭。"

張廷舉老年時糊塗不清,最常做的就是去圖書館找女兒的書看,和朋友聊天,大多都是對女兒的驕傲。

這輩子蕭紅遇到的男人裡,最愛她最疼惜她的,其實還是她的父親。兩人的性格如此相像,可惜了這段不知幾世才能修得的父女緣分。

難以拼接的感情碎片

相比於對家庭和父愛的苛求,對於愛人,蕭紅幾乎是卑微的。

蕭紅到了出嫁的年紀,也是最激烈的叛逆期,父親為她安排了婚事,她第一反應就是抗拒,隨即和表哥陸振舜私奔。蕭紅對於這位表哥並沒有愛情,她只是利用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興趣,做一些驚天動地,讓父親氣急敗壞的事情罷了。陸振舜隨著她出來之後,見她開始對自己冷落,漸漸明白了她的利用,加上家族給的壓力太大,他拋下蕭紅一個人回去了。

隨後,張廷舉為蕭紅定下的未婚夫汪恩甲來到北平找她。蕭紅這樣的姑娘,與時代格格不入,與普通女子們完全不同。汪恩甲很喜歡她,對她體貼照顧。

(蕭紅和蕭軍)

在外漂泊已久的蕭紅太久沒有得到人的關懷了,她幾乎馬上接受了汪恩甲,並且與她同居。

對當時的年輕人而言,挑戰父母的權威,挑戰男女大防和世俗禮教就是一種流行,無論是蕭紅和汪恩甲都覺得這種同居生活很刺激。但是很快,汪恩甲的兄長因為不滿蕭紅的離經叛道,要求和張家解除婚約。

蕭紅已經和汪恩甲有了夫妻之實,自然不甘接受這樣的拋棄,她立刻將汪恩甲的兄長告上了法庭,而這個時候的汪恩甲卻站在了兄長的一邊,與蕭紅撇清關係。蕭紅先後和兩個男人私奔同居,是當時社會所不恥的。蕭紅的父親決定與她斷絕父女關係,再無往來。

(黃金時代中的蕭紅和蕭軍)

蕭紅又回歸到孤零零的一人,她懷著孕,沒有錢,最困難的時候只能被暗娼收留。汪恩甲過來陪她住了一陣子,但看她快要臨產,他怯懦了,她對蕭紅說要回家湊錢,卻再也沒有回來。

交不起房租的蕭紅被囚禁在賓館,她已經懷孕八個月了。她給《國際協報》編輯裴馨園寫了一封信,裴便委託蕭軍等文藝青年去營救蕭紅。

二蕭相見,並不浪漫。

蕭軍形容那時候的她,臉色蒼白,穿著已經褪色的長衫,她躲在一角,昏暗的燈光打在她的臉上,特大的眼睛充滿了恐懼。

相關焦點

  • 讀《呼蘭河傳》,看蕭紅一生為何如此悲涼?
    《呼蘭河傳》作者蕭紅,原名張迺瑩,1911年出生,1942年去世,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在魯迅支持下發表小說《生死場》出名,其一生短暫孤苦。《呼蘭河傳》是她生前最後一部作品,寫於香港。第四章講述了團圓媳婦的故事,一個成天樂呵呵12歲女孩被家裡買來當媳婦,就因為看著比較大方,不怕生,遭到婆家一頓頓毒打,被折磨成黃瘦的病人,最可怕的是沒有送去治病,而是用了各種土方法,被庸醫、雲遊真人、跳大神不斷折騰,小團團圓媳婦當晚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這樣被生生折騰到死。
  • 蕭紅:23歲寫下不朽名著,懷著別人孩子談戀愛,把人生下成了死棋
    蕭紅父親張廷舉,早年畢業於黑龍江省立優級師範學堂,長期擔任官吏,具有濃厚的封建統治階級思想。他對蕭紅冷漠無情,促使蕭紅最終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母親姜玉蘭,生一女三子,蕭紅是第一個孩子,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1919年8月,在蕭紅9歲的時候,母親病故。
  • 海南日報數字報-漂泊者蕭紅
    《漂泊者蕭紅》(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作者林賢治把蕭紅定義為「漂泊者」,蕭紅一生中的大半歲月,的的確確是在漂泊、流浪中度過的,從少女時代為了反抗父親指定的婚姻離家出走,開始了漫長、曲折的流亡生涯;從呼蘭到哈爾濱、到北京、到青島、到上海、到武漢、到重慶、到香港,她一直在奔波,流浪成了她無法擺脫的宿命。在小說《亞麗》中,蕭紅寫道:「飛鳥的生涯是美麗的,落葉又為什麼給風飄著呢?
  • 蕭紅與她的《呼蘭河傳》
    濫情的徐志摩只是沒有理性地在處理自己的感情生活,其結果是生活的詩意讓他徹底弄沒了。暢銷王張先生,也風聞是追哪個著名女作家,人家不甩他,故而取名恨水,在事業上發奮圖強。所以古往今來,多少才子都死在未成名的前夜了。與那些臨死都沒混出個名堂的才子相比,蕭紅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她一出場就得到了真正的大腕的支持,而且這個大腕可不是一般的大腕,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曠世奇才魯迅。在魯迅的支持下,蕭紅髮表了《生死場》,一舉成名,從此在文壇有了立足之地,這意味著她有錢買麵包了,有地方發表自己的作品了。
  • 蕭紅:他們被生下來,沒有希望,只指望吃飽穿暖
    她的筆調中有抒情,但是抒情又帶著反諷的意味,這一點與魯迅的筆法有些相像,只是她沒有魯迅那麼深沉含蓄。她是這樣寫周圍的人的:「他們雖然是拉胡琴、打梆子、嘆五更,但是並不是繁華的,並不是一往直前的,並不是他們看見了光明,或是希望著光明,這些都不是的。
  • 黃金時代:民國才女蕭紅,世人眼中的悲苦一生,卻是她的精彩流年
    01蕭紅短暫的一生蕭紅,1911年生於中國的呼蘭,1941年逝於中國的香港。一個女人的生與死,跨越了幾乎整個民國時期,她顛沛流離的一生,又歷經過幅員遼闊的大陸。蕭紅的一生嚮往自由,渴望解放,但顛沛與孤寂卻伴隨她走完了31年的人生道路。蕭紅在日本寫給蕭軍的書信中寫到:「窗上灑著白月的當兒,我願意關了燈,坐下來沉默一些時候……是的,自己就在日本。自由和舒適,平靜和安閒,經濟一點也不緊迫,這真是黃金時代,是在籠子過的。」
  • 看看蕭紅在《呼蘭河傳》裡寫的童年,你的童年也是寂寞的嗎?
    蕭紅這一生一直在顛沛流離很慘,但是她的一生也是傳奇的,她這個人遠比她的小說更廣為人知。女生湯唯飾演的蕭紅電影《黃金時代》也是很好的向我們這代人展現了蕭紅的一生。香港我也是一直想去,想去看看在淺水灣蕭紅的墓地。但是她忘不掉的是家鄉。雖然很多人說這本書是批判呼蘭河人民生活的麻木不仁,日復一日沒有改變。
  • 魯迅之問:愛情!可憐我不知道你是什麼!他命裡5個女人都無愛?
    而他生命裡的5個女人,因為「愛」,或者是「非愛」,即便是付出了一生,又可曾留下些許答案?次日,魯迅砍掉了當時的婚俗規矩,「沒有按老規矩去祠堂」告知列祖列宗他結婚了,更沒有帶朱安去拜見祖宗。第三天,他就離家出走了。去了日本。時年魯迅26歲,朱安29歲。
  • 走進呼蘭河,走進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
    想讀《呼蘭河傳》的衝動緣於蕭紅,一位被魯迅評價為「中國當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為何生命如此短暫,只活了31歲?她一生都經歷了哪些事情?這樣一個封閉落後的地方,承載著蕭紅童年僅有的快樂。人間可以有不幸,但愛永不缺少。爺爺和後花園是童年幸福快樂的源泉。走進後花園,看到花園裡蜂子、蜻蜓、螞蚱、蝴蝶,好不熱鬧。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童年,爺爺喜歡在屋後小小的院子裡種上我叫不出名字的綠植,天氣好的時候,我經常跑到院子裡玩兒,看爺爺翻土、澆水、施肥、除草。
  • 蕭紅的《呼蘭河傳》,這是我每年都差不多要讀一遍的書
    民國時期湧現出了眾多才華橫溢的優秀女性,其中的呂碧城、蕭紅、石評梅 、張愛玲更是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蕭紅長得不算是漂亮的,文採也不見得是最好的,能在史上留下一筆,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這與魯迅的直接幫助是分不開的。可以說,如果沒有魯迅幫助,就沒有蕭紅的年少成名。
  • 七下語文3.回憶魯迅先生(節選)預習指導:你想像不到的魯迅先生
    甚至他和你、我一樣,也有著愛吃零食的小習慣啊!今天,我們就一起跟隨蕭紅的筆觸,去認識一個日常生活中平易溫和的魯迅先生。學習目標1. 會讀會寫生字詞。1934年與蕭軍一起離開哈爾濱到上海,在魯迅的關懷與幫助下,蕭紅成為30年代文壇上活躍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場》,列入魯迅主編的「奴隸叢書」,魯迅親自校閱並寫了序言。抗戰爆發後,上海淪陷,蕭紅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於香港九龍。
  • 蕭紅:漂泊半生,只為自己心中那一方園子裡的自由與幸福
    如果談及中國20世紀30年代的女作家,那被稱為「文學洛神」的蕭紅是繞不開的一個女作家。她用其短暫的一生(因病去世,年僅31歲),寫下了獨具個人特色的作品,留給後世人去欣賞。同時在她小的時候教她學習古詩文,奠定了蕭紅的文學氣質,為她以後學習的優秀打下了基礎。在祖父八十一歲的時候,祖父去世了,蕭紅沒能見到祖父的最後一面。家中唯一一個疼愛她的人去世,所以蕭紅就很少回家,因為父親愛打她罵她,繼母愛罵她。在文章中關於祖父的回憶,我們看到的都是祖父對蕭紅的滿滿的愛意。
  • 魯迅恩師藤野先生結局:長子死在中國戰場上,他71歲倒在出診路上
    或許後來藤野先生對於魯迅的幫助和對於中國學生的友善,一切都緣起於此吧。藤野嚴九郎在18歲的時候便進入愛知醫學校。四年後的藤野嚴九郎以優異的成績留在了學校成為了解剖學教師奈良坂的助手。5年後,1897年的5月藤野嚴九郎終於得到了醫生的開業證明。
  • 蕭紅生命中的6個男人(上):在一起不是因為愛情,只為填補寂寞
    蕭紅呼蘭縣故居1942年,蕭紅在香港聖士提反女校臨時醫院內,因肺結核去世。享年31歲。蕭紅一生中只有短暫的10年寫作生涯,但卻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世人常以「南玲北蕭」來評價蕭紅在近代文學史的女性作家中的地位。
  • 痴愛梅蘭芳一生的「傻」女人,做絕育替夫再選嬌妻三十歲客死他鄉
    1961年8月8日,中國戲曲一代宗師梅蘭芳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67歲。此時,距離梅蘭芳大師的原配夫人王明華離世已經過去了整整32年。後人本著對這位偉大原配由衷地敬重,又將王明華的棺木「請」出來,重新和梅蘭芳合葬在了一起。一生的痴情,32年的孤獨「等待」,這位曾經為了梅蘭芳付出一切的「傻」女人,終於等來了和心上人的最終團聚。
  • 蕭紅作品讀書筆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太陽城札記 ,gh_30bb2b675f79】一生所愛盧冠廷;莫文蔚 - 齊天周大聖之西遊雙記 電影歌樂遊唱版今天,我隨手打開桌上的兩本書:《生死場》和《呼蘭河傳》,看到蕭紅的作品,心中有點感觸。
  • 蕭紅的《呼蘭河傳》,如此悲涼
    蕭紅的文字,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她的名字給我的感覺。蕭:冷清、悲涼、寂寞,這種悲涼正像她自己說的一樣——「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在《呼蘭河傳》中,蕭紅用細膩淳樸的語言,真實生動地為我們描述了她的童年、她的家鄉、她記憶中的童年。
  • 負心魯迅現形計:結婚41年,造就朱安一生痛苦
    如果沒有魯迅,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個女人的存在。可也正是魯迅,朱安本可以小門小戶過日子的念想斷了。相夫教子,一個女人最平淡的幸福,變成了奢望,她若嫁作平常婦人,也能收穫齊人之福。可也正是因為魯迅,朱安的一生,被魯迅親手,變成了一齣悲劇。一從17歲,周家提親開始,朱安就開始做夢了。雖然到魯迅這一輩時,周家已經沒落,但畢竟是書香人家。
  • 逃婚棄子和男人們糾纏不清,看民國最叛逆才女蕭紅自作的悲哀人生
    蕭紅但是,和她較高的文學地位比起來,蕭紅短短31年的人生卻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著名學者張耀傑曾經直言不諱地評價蕭紅說:「蕭紅有文學才華但做人不及格。」的確,回顧蕭紅短暫的一生,很多喜愛她文學作品的人都覺得,這個才女有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