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在今年第14期發表的《「怎麼辦啊書記,今天的60個App帳號還沒登錄!」》一文,把基層形式主義之痛呈現得淋漓盡致。眾多媒體紛紛轉發,許多基層幹部也直呼「太真實了」。
基層苦形式主義久矣。形式主義消磨了基層幹部的時間精力,也消磨了許多承載著期待的好政策。「好經」被「念歪」,無疑也讓人感到可惜。
筆者最近在某縣級融媒體實習,正趕上縣裡要求各鄉鎮街道要實現省裡開發的防疫健康碼在戶籍人口中的「全覆蓋」。下鄉採訪時,看到許多基層幹部為此累得夠嗆:群眾有的不配合,有的外出務工聯繫不上,有的不會註冊,有的甚至連智慧型手機都沒有。為了完成任務,基層幹部們只能親自上陣,用自己的手機為多個群眾註冊健康碼。基層因此出現了一個新詞叫「一帶八」,意思是用一部手機可以註冊八個人的健康碼。時間緊,任務重,無論如何都要儘快做出一本「健康碼全覆蓋」的臺帳來供上級驗收。
「我聽其他各鄉鎮都是這麼幹的」,這是筆者親耳聽見某鄉鄉長說的原話。
基層幹部可謂是兢兢業業,但這樣為人民群眾「代勞」無疑是白費力氣。幹部累得半死,驗收臺帳滿滿當當,但對許多被「代勞」的群眾而言,或許連發生了什麼都不太清楚。健康碼監測人員流動、防範疫情的功能自然也無從談起。
怎樣破解讓基層幹部疲於奔命卻收效甚微的形式主義,讓好政策落到實處?在我看來,關鍵在於政策制定者要時刻保持「場景思維」,要在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全過程中,主動調動各種資源,為政策創設具體的落地場景。
不為政策創設嚴肅的實施場景,政策就不會真正落地生根。如果居民進出單位、村民趕圩進鄉都要出示健康碼,又有誰不會感受到防疫工作的嚴肅性,不會主動註冊健康碼呢?而從城裡到村頭,更多時候會看到入口一位大爺陪著標註「請出示健康碼」的牌子閒坐,而人們一概熟視無睹地進進出出,彼此好像都明白就是「走個過場」而已。如此這般,健康碼仿佛大將無馬,怎能把防疫工作做到群眾心裡,真正做到「全覆蓋」?
由此可見,政策的實施如果沒有相應的場景,就算發動基層幹部湊齊了臺帳,也只是體制內部藉由空轉產生「工作飽腹感」而已。這樣的飽腹感可以「餵飽」基層幹部的時間,可以「餵飽」檢查者的眼睛,可以助長基層形式主義,唯獨不能為基層的實際工作推進提供營養。
進一步而言,政策制定中的「場景思維」正是基層視角的體現。許多缺乏場景思維的「拍腦袋決策」,則是離基層太遠的結果。一些決策者們對基層幹部予取予求,已經被慣壞了,不知道為了落實一個政策,基層煩惱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支持,又該怎樣讓群眾對政策有實感。只知道一聲令下便會有漂亮的數據匯集到自己的辦公桌上,因此也就樂得輕鬆,從不考慮自己如何為政策的實施創造合適的場景和條件,只是揮舞著績效大棒為基層評分。於是情況便如《半月談》文章中所說,落得「貓不抓老鼠推給狗來抓,貓還要為狗的表現打分」的荒謬結果。
耽於漂亮的數據帶來的治理快感,對基層治理者而言是極為危險的事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效果究竟如何,臺帳並非絕對依據,決策者還需走到基層之中,以「場景思維」思考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唯有如此,基層形式主義才能被真正剷除,基層減負才未來可期。
文/柘林(清華大學)
來源:紅網
作者:柘林
編輯:田德政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8/08/810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