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少女被康熙一眼看中,受寵一生,卻被雍正挫骨揚灰

2020-12-05 騰訊網

清朝康熙二十年,京城中發生了一起詐賭案件,和碩額駙明尚因在與孫五福賭博中出老千而被揭發,在隨後的案件審理中,康熙給予額駙明尚的處決是斬監候,相當於現代的死緩。與此同時,這一年,康熙後宮的庶妃(良妃)衛氏給康熙生下了第八子,取名為胤禩。這兩件事究竟有什麼關係呢?一起來看一下。

首先我們來講一下上文中所說的那位名叫明尚的額駙,明尚疑似是清朝開國大臣郭絡羅氏楊舒的後代(曾孫),為什麼稱其為額駙呢?原來明尚娶的是安親王嶽樂第七女和碩格格,是一位宗室女,因此,明尚才成為額駙。既然是王公貴戚,為何會被判死刑呢?原來清朝初年,朝廷嚴禁賭博,尤其是王公貴戚,很明顯,明尚這種頂風作案的行為是康熙所不允許的。

話說,就在明尚被判死刑不久,他的夫人覺羅氏(安親王嶽樂第七女)便生下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就是我們本文要講的女主角,即郭絡羅氏。郭絡羅氏出生沒多久,她的父親明尚就被執行了死刑,兩年後,郭絡羅氏的母親也抑鬱而終,如此,郭絡羅氏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兒。隨後,郭絡羅氏便被送到了外祖父安親王嶽樂府中。

安親王嶽樂是努爾哈赤的孫子,曾在順治年間平定大西王張獻忠與康熙朝平定三藩的戰場上立下赫赫功勳,由此在朝中樹立了威望。再加上,嶽樂娶了康熙首輔索尼的女兒赫舍裡氏為三繼福晉,生下二十來個兒子,可以說是根深葉茂了。就這樣一個家族,當然是人人攀附的對象了。

郭絡羅氏來到外祖父嶽樂家後,受到了外祖父無以復加的寵愛,幾個舅舅如瑪爾琿、景熙、蘊端、吳爾佔等對她也十分照顧。

康熙二十八年,即郭絡羅氏八歲那一年,她的外祖父嶽樂去世了,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隨後嶽樂受到貝勒諾尼攻訐而被降爵奪諡,不過,此事對嶽樂家族沒有產生太大影響。不過,嶽樂畢竟是宗室功勳,受到如此不公平待遇,自然需要安撫一下,於是乎,康熙便決定將嶽樂外孫女郭絡羅氏嫁給八阿哥胤禩。

從此,年僅十歲的郭絡羅氏的命運便與八阿哥胤禩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對在準噶爾徵戰中表現突出的兒子們進行封爵,年僅18歲的八阿哥胤禩被封為貝勒,是受封皇子中年紀最小的一位。也就在胤禩受封為貝勒沒過多久,他便將郭絡羅氏娶進了紫禁城,後來康熙給八阿哥胤禩分府,郭絡羅氏隨丈夫來到八貝勒府居住。

從康熙三十七年到康熙四十七年,可以說是郭絡羅氏最幸福的一段時光。這段時期,八阿哥胤禩可以說是深受父親康熙信任與器重,一向精明幹練的郭絡羅氏也成了八貝勒府說一不二的當家人。不過,這一切都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事件之後發生了改變。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將太子胤礽廢黜,在隨後推舉新太子時,朝中大臣竟然一股腦地支持八阿哥胤禩,這不得不讓康熙對這個長期信任寵愛的兒子胤禩進行重新審視,並在心中產生了極度厭惡的感觸,這或許是源自康熙對最高皇權一種維護的心理吧。從此,胤禩在康熙心中的位置一落千丈。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康熙一度將矛頭指向了兒媳郭絡羅氏:「允禩素受制於妻,其妻系安郡王嶽樂之女所出。安郡王因謟媚輔政大臣,遂得封親王,其妃系索額圖之妹,世祖皇帝時記名之女子。其子瑪爾琿、景熙、吳爾佔等,俱系允禩妻之母舅,並不教訓允禩之妻,任其嫉妒行惡,是以允禩迄今尚未生子。」

這裡,康熙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胤禩是一位非常懼內的皇子(素受制於妻),以致於胤禩一直沒有兒女降生,這在古代皇室可以說是大忌。在受到康熙訓斥後,郭絡羅氏才準許胤禩納了兩名小妾,生了一兒一女。

當然這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如果放在胤禩本人角度來講,或許是出於對郭絡羅氏的寵愛。不過,這對夫婦卻在雍正繼位後,徹底地在權力的頂峰上跌落了。

雍正繼位後,胤禩被晉封為和碩廉親王,當親戚來到廉親王府上祝賀時,郭絡羅氏卻說:「有何喜可賀?恐不能保此首領耳!」很快,郭絡羅氏的預感便得到了驗證。

雍正四年正月二十八日,雍正發布了一道上諭:「令爾等前去將朕諭旨降與允禩之妻,革去福晉,逐回外家。降旨於伊外家人等,另給房屋數間居住,嚴加看守,不可令其往來潛通信息,若有互相傳信之事,必將通信之人正法,伊外家亦一人不赦。」

令人沒想到的是,郭絡羅氏在接到該旨後,竟然「毫無畏懼,忿然而去」,胤禩則借酒消愁,當婢女建議胤禩為夫人求情時,胤禩說道:「我丈夫也,豈因妻室之故而求人乎!」估計,胤禩對夫妻二人的結局其實早就有了猜測,所以才能做到如此無所畏懼吧。

僅過了十天,便出現了「本月間,令允禩之妻自盡,焚屍揚灰」的說法。也就是在這一年的九月份,被幽禁於宗人府的胤禩(阿其那)因患嘔吐症逝於拘禁地,終年46歲。

參考資料:《清史稿》《永憲錄》《清聖祖實錄》

相關焦點

  • 13歲少女被康熙瘋狂寵幸,生三個兒女,雍正:封皇貴妃葬入帝陵
    清朝以前,能夠與皇帝合葬的只有皇后,然而雍正繼位後,卻將一個女人追封為皇貴妃,並將葬在了康熙的景陵中,這個女人究竟有著怎樣的特殊背景?能夠讓雍正打破祖制呢?
  • 她是胤禩的福晉,為何雍正繼位後,強迫其離婚,還使她挫骨揚灰?
    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中,八阿哥胤禩無疑是最大的輸家。在雍正繼位後,為了打壓之前與他競爭的胤禩,開始四處找胤禩的麻煩,將胤禩囚禁在宗人府中,最後也死得不明不白。然而在打壓胤禩的各種行為中,為什麼雍正要特地讓胤禩休去自己的福晉,最後還將這位福晉賜死,將她的屍骨「挫骨揚灰」呢?
  • 雍正登基後,為啥不賜死八皇子,反而將八福晉挫骨揚灰?
    在清朝296年的歷史中,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絕對算得上最為慘烈的一次皇權之爭。康熙帝在位時曾創下多項「第一」,他的后妃和子孫的數量在大清都排在首位,因此選誰當自己的繼承人是康熙晚年最大的問題。當時,皇四子和皇八子之間的爭奪十分激烈,最終皇四子力壓旁人,繼承了皇位。
  • 康熙在97個孫子中,為什麼一眼就相了12歲的弘曆(乾隆)
    首先,有一種說法: 康熙因為弘曆(乾隆)幼時的表現,決定著力把把弘曆培養成一個隔代國君。而在雍正即位前,康熙與雍正就已經達成了默契:雍正之後的繼任國君人選就是弘曆(乾隆)。
  • 得罪了康熙和雍正兩代帝王,八阿哥胤禩福晉下場如何?
    在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安親王嶽樂在朝堂之中是位很有權勢的大官。而郭絡羅氏自幼便被外公撫養,是安親王嶽樂含在心尖上千嬌百寵著長大的,是個名副其實的名門貴女。可是這樣的一個出身名門望族、家世顯赫、地位尊貴的福晉,究竟是做了什麼「罪大惡極」的事情,是什麼樣的理由,讓她惹得康熙、雍正兩代皇帝所討厭,並落得個如此悲慘的下場呢?
  • 她十七歲嫁給十三阿哥,十年生了七個孩子,一生寵愛,活到了78歲
    《宮鎖沉香》是一個愛情古裝電視,主要故事是宮女沉香和康熙10第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的愛情故事,劇中,我們看到許多實力演員,主角兆佳·沉香,善良、樂於助人,她遇到了一個好姐妹琉璃,然而在後宮爭寵的環境中,塑料姐妹不可靠,但也有一些東西是你,誰也搶不走,雖然被朋友代替,但也經歷了種種磨難,終於成為了十三阿哥的福晉。
  • 康熙真的是在97個孫子中一眼就相中了乾隆嗎?
    康熙一眼相中乾隆的這個說法是源於乾隆繼位之後自己對王公貴族和朝臣所說,在乾隆的描述來看,他自己幾乎把他的父親雍正給掩蓋過去,而康熙傳位給雍正則完全變成了是想傳位給乾隆的說法,整的雍正就好像工具人一樣,就為了過渡給乾隆似的,那歷史上實際情況是如此嗎?
  • 13歲少女被57歲雍正寵幸,一入宮便封妃,成為雍正晚年寵妃
    在雍正後宮中,雖然有不下三十人的后妃存在,但真正獲封高位的並不多,嬪位以上的只有八人,有一位是我們不能忽略的,她極有可能是雍正晚年最寵愛的妃子,這位便是寧妃。
  • 康熙手握重兵的兒子,擁有舉世才華卻不參與奪嫡,躲過雍正清算
    康熙的皇子們在雍正時期,除了胤祥獲得重用,其他的幾乎全軍覆沒,唯獨有一個皇子其實很有才幹,卻在最危險的時候掩其鋒芒,一直活到了乾隆時期,高壽77歲,那麼這個皇子是誰呢?康熙太優秀,不僅朝堂管理得好,自己的後院也打理得很好,康熙一生有24個兒子,這些兒子都還挺不錯,參與九龍奪嫡的這九個兒子當時就已經參與了政務管理,不說風頭最盛的太子、八王爺、十四爺,其他幾位也有自己的政治勢力。
  • 官員家中組織宴飲,卻導致太子被廢,去世後被康熙下令挫骨揚灰
    正是伴隨著這樁「會飲案」的勘破,康熙皇帝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廢黜了胤礽的皇太極之位,並將其永遠圈禁在了鹹安宮之中。而作為「會飲案」主犯的託合齊,下場同樣十分悽慘,他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囚禁後最終慘死獄中,還被康熙下令「挫骨揚灰,不得收葬」。那麼,為何「託合齊會飲案」會成為康熙「二廢皇太子」的導火索,而康熙為何又對託合齊本人如此憤恨呢?
  • 雍正真的是殺父登基嗎?康熙遺詔,揭秘雍正繼位之謎
    對於康熙皇帝來說,疾病和死亡似乎來的有點突然。公元1722年12月20日,69歲的康熙皇帝,還沒來得及宣布皇位繼承人,就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猝然離世。康熙駕崩七天後,皇四子胤禛憑一份《康熙遺詔》登上皇位,成為雍正皇帝。皇權在平靜中安然過渡,並沒有出現康熙生前所擔心的束甲相爭。
  • 從雍正殺子的傳聞解讀康熙朝末年的儲位之爭
    首先,「早薨」二字明顯帶有敷衍的意味,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比乾隆皇帝弘暦大7歲,雍正五年,弘時已經快24歲了,24歲的年輕皇子,說成是「早薨」,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其次,弘時並不是「無嗣」,他有一子,名叫永珅,四歲時夭折了。 再次,弘時的死並不是正常死亡,在死前曾被嚴懲,並被削掉了宗籍。
  • 十三爺胤祥的真實一生:經過康熙的磨練後,成了「常務副皇帝」
    胤祥14歲那年,生母章佳氏去世,後被胤禛的生母德妃烏雅氏撫養。當時,胤祥比胤禛小8歲,比胤禎大2歲。可能,這種陰錯陽差的安排,早早就把他與胤禛的命運聯繫在了一起,從此兩人形影不離。此外,這種密切的手足之情,伴隨了他們一生,也經受了嚴峻的考驗。甚至,可以說胤祥人生的得與失,喜與悲,榮與損,起與落,都與他的哥哥胤禛有密切的聯繫。
  • 雍正王朝:康熙提出「孤臣」的期望,卻也讓雍正就此頓悟奪嫡心法
    一方面,雍正極力隱藏自己的奪嫡之心,進而以一種近乎於「示弱」的態來度面對康熙皇帝以及其他皇子,並且無論是想法上,還是行動上,都與康熙皇帝保持了高度一致,通過這樣的方式,雍正在讓其他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放鬆對其戒備的同時,也贏得了康熙皇帝對其的信任與好感。
  • 康熙最牽掛的孫子,深受雍正禮遇厚待,為何卻被乾隆囚禁至死?
    說到康熙最喜歡的孫子是誰,很多人可能會脫口而出說是乾隆。其實這種感覺是源於雍正、乾隆父子不遺餘力的宣傳,搞得康熙是因為喜歡乾隆,才決定把皇位傳給雍正似的。 而我們熟讀史料後就會發現,康熙真正的「好聖孫」另有其人,那便是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晳。
  •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沒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呢?
    (九子奪嫡,不包括五六七三個阿哥)五阿哥胤祺,在《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說中其實出現過胤祺,就是康熙在朝堂上怒斥十四阿哥胤禵,並且憤怒地拔劍要殺他時,五阿哥胤祺跪著抱住康熙的腿。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胤祺的性格。五阿哥胤祺,生母為宜妃郭絡羅氏,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那個宜妃。那部電視劇雖然虛構,但宜妃的受寵卻絕非虛構。宜妃是康熙最早的惠、宜、德、榮四大宮妃之一。
  • 明明知道雍正登基,德妃就是太后,宜妃為何還作死的去挑釁德妃?
    眾所周知,康熙一生嬪妃眾多,最為出名的除了皇后就是「四妃」了,排名先後便是「惠宜德榮」,這樣一看,宜妃排在德妃的前面。但是雍正登基為皇帝之後,德妃作為生母明擺著就是皇太后,宜妃為何還要冒犯她引火燒身呢? 宜妃是康熙的寵妃,在後宮風光一時,出身高貴,但是隨著康熙去世,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 八阿哥生母乃「辛者庫賤婦」,為何能被康熙臨幸?實在沒忍住
    實際上,康熙皇帝對這位皇子極其寵愛,乃係受封爵位最年輕的皇子,年僅18歲便獲封「貝勒」爵位。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廢的混亂時期,康熙皇帝還任命皇八子胤禩為「總管內務府大臣」,足見其受寵程度。也就是說,雍正皇帝登基後,出於穩固皇權、穩定朝局的政治目的考慮,開始對昔日奪嫡政敵進行清算。
  • 他是康熙鍾愛的皇孫,與雍正關係融洽,為何卻被乾隆幽禁至死
    眾所周知,雍正的皇位得來不易,是經歷了殘酷的九子奪嫡才贏回來的。一開始,康熙心中的繼承人選,只有嫡子胤礽一個。 因此對於胤礽的兒子,康熙自然也是愛屋及烏。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當初朝鮮使臣回國,向他們的國王匯報了康熙的旨意,康熙的意思是:「皇長孫頗賢,難於廢立(胤礽)。」
  • 雍正王朝:四個女人在「九子奪嫡」中角色不同,結局為何都很慘?
    然而烏雅氏一生雖然生前受寵,貴為康熙「四大寵妃」之一。 最終因看中才智雙絕的劉墨林,偷偷與之成了好事。兩人可以不顧世俗眼光,為愛不顧一切。比很多杜十娘的故事幸運,劉墨林真心不負蘇舜卿。排除萬難,即便仕途也可不顧,也堅決不棄蘇舜卿。可以說得夫如此,妻復何求? 然而劉墨林最終還是一入官場深似海,最終越受雍正的信任,各種複雜關係就越將自己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