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裝臺#
"陝味兒"電視劇《裝臺》在央視一套首播以來持續走紅,開播六天收視率破2,熱度搶佔各大榜單,豆瓣評分高達8.4。
該劇由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的同名小說改編,張嘉益、閆妮、秦海璐、宋丹丹等老戲骨出演,講述了裝臺人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以及古城西安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故事。
祖祖輩輩生活在西安的刁順子,靠著肯吃苦賣力,性格厚道又兼具一點為人處世必要的圓滑,逐漸搭建起了自己的裝臺班子。故事圍繞刁順子的家事和能養家餬口的舞臺工作展開,在細碎綿密的生活瑣事中書寫了大時代下浪潮的小人物奮鬥史。
劇中展現出的是原汁原味的陝西生活文化和風土人情,張嘉益、閆妮兩位陝西籍的演員可以說是本色出演,越發強化了真實感,增強了可信度。尤為貼心的是,剪輯組特意將方言的釋義打在字幕上,既保留了方言的原汁原味,又便於大家理解。
隨著劇情地鋪開,鐘樓鼓樓、大雁塔、古城牆、順城巷這些標誌性建築、街道一一出現在畫面裡,還有大量"陝普","哈人(壞人)""瓷錘(傻的)"等生動而樸素的方言帶來了普通話所不具有的喜劇效果,更有劇中穿插的秦腔,伴隨著秦腔《周仁回府》、《鍘美案》,觀眾們恍惚間似乎來到了古城西安。
臘牛肉夾饃、胡辣湯、鍋貼……首播過後,網友們的彈幕刷屏,"看餓了""對味""乾飯人,乾飯魂,乾飯得用大鐵盆",觀眾們各顯神通的幽默評論不吝讚美。
我們似乎對各種都市劇的高樓林立,霓虹絢爛早已司空見慣,而《裝臺》所描繪的是日常生活裡的辛酸苦辣、摸爬滾打,刁順子這幫裝臺人時時刻刻的生存壓力,雖然遇到各種挫折卻堅韌而充滿生命力。
裝臺雖然只有兩個字,但裡面的工序、流程卻十分複雜,裝臺要布景,布景還分軟景、硬景,裝臺還要燈光,那層層疊疊、起起落落的神秘光影、魔幻魅影,就需要大量的光源去支撐。舞臺搭建的過程,既要考慮安全,又要考慮文化,背景,什麼戲配什麼臺,才能調性一致,融為一體,把演員和觀眾都帶入戲裡,沒有任何違和感。而這夢幻又美麗的一切,無不出自裝臺人之手。但他們永遠也不知道,那些在臺上演出的演員們腦袋裡,在想什麼;而那臺上的人,也不知道這或是恢宏絢麗或是精巧構思的舞臺,是如何搭建而成的。
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的人生,像父親,不順又窩囊。第一任老婆生下女兒刁菊花,就丟下老實巴交的刁順子跑了。刁順子以裝臺為生,帶領著夥計給俄羅斯劇團搭建舞臺,演出結束僱主卻跑了。
閆妮飾演的女主角蔡素芬和刁順子的婚姻有些"稀裡糊塗",用她的話就說:我跟你認識,是你的三輪車了我;我沒碰你的瓷兒,你不拉我上醫院,說到你這想辦法止疼;稀裡糊塗叫你拉上我,拉到你屋裡,弄成你的人。你說就是因為搓腳,這搓著喝著,喝著搓著,黑嘛糊塗的我跟你把證都領了。 寥寥數語,就將劇情交代得一清二楚,這和原著作者陳彥的語言功力是分不開的,電視劇是對小說的解碼與重新編碼,作為深浸於傳統戲曲和傳統文化的戲劇家,陳彥使得《裝臺》成為了一部罕見的誠摯和誠懇的小說。
有網友說"因為何其真實的酸甜苦辣,我樂於去關注社會中小人物的起伏人生"。對於命運砸過來的重錘,電視劇用幽默而鮮活的人物刻畫,舉重若輕地展現,正是這種獨特而又溫暖明媚的色彩,讓我們對這部劇充滿了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