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思想對婺源鄉村的影響有哪些?

2021-01-13 一葉徽州

朱子思想對婺源鄉村的影響

作者:畢新丁

古代徽州婺源的這片土地,論地形地貌、自然氣候、山川河流等,並沒有十分顯耀之處。然而,北方三次戰亂的三次人口南遷,給這裡一度不納王租的土著三越人,帶來了農耕文明,又增添了儒家文化、書院文化、建築文化等等先進文化。久而久之,這裡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諧景象。

尤其是到了宋代,出了一位偉大思想家、哲學家、理學家、教育家朱子後,婺源從此在歷史長河中脫穎而出,讓婺源贏得了「書鄉」「禮儀之鄉」的美譽。

《毛澤東與張治中的談話》中曾說:朱夫子不僅是哲學家,也是偉大的教育學家和教育家(1958年第13期《新聞周刊》)。朱子思想影響了中國近800年,其思想特別是其理學思想,對婺源的影響更是巨大的!

朱子思想對婺源主要有哪些影響?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大家知道,朱子出生在福建尤溪縣,他一生中回過故鄉婺源兩次。朱子的兩次故鄉行,以及朱子的諸多著作,深刻影響著故鄉婺源的宗族、教育、徽商、家教等領域。

對宗族制度的影響

在中國漫長的皇帝世襲的封建制度下,宗族制度構成中國特有的家、國密不可分的關係,並形成了從上到下重血統、敬祖先,倡行「三綱五常」的社會意識。朱熹是董仲舒「三綱五常」思想的維護者,講究「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正是宗族制度「血緣關係、長幼尊卑」的家庭關係,進而以宗族為單位,規範了社會秩序,宗族制度因而成為封建專制的基礎。

祠堂的宗族制度,既讓族人得到有效管理,又使封建制度得以鞏固。這與朱熹的「難以力取而易於理性」的觀點一脈相承,頗有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基礎。目前所見文獻記載最早出現的祠堂,是婺源浯村建於元代的「知本堂」。歷史上,婺源是立祠最多的縣域,繁盛時全縣立祠2000多座,數量居古徽州六縣之首。

比如千煙之村遊山就多達23座之多,遊山除董氏宗祠嘉會堂外,還有著存堂、蔭槐堂、繼思堂、樹德堂、敘倫堂、聽彝堂、慶遠堂、種德堂、勤治堂、敘慶堂、敦彝堂、崇德堂、懷德堂、光烈堂、永思堂、保和堂、光裕堂、崇義堂、貞訓堂、貞和堂、雙節堂、志禮公祠等。據8年前筆者親自調查,目前完全或部分保存至今的婺源古祠堂還有68座,其中明代(1368-1644年)建築6座,清代(1644-1911年)建築62座。

進入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的就有汪口俞氏宗祠、黃村經義堂、篁村餘慶堂、豸峰村成義堂、陽春村方氏宗祠、洪村光裕堂、西衝村敦倫堂、新源義慶堂等8座。而近10年裡,婺源又重建或新建了程氏、戴氏、蕭江、詹氏、汪氏等5座宗祠。

在朱子的文存中,流露出許多宗族與故鄉的情懷,因而朱子就十分重視修譜,他親自編纂了《新安朱氏族譜》中說:「三世不修譜,當以不孝論」。圍繞著宗譜的編修,形成了一整套中國特有的「譜牒文化」。

「然家之無譜,不猶國之無史乎?國無史,無以紀曆代,無以徵文獻;家無 譜,無以明世系,無以溯淵源。譜之時義大矣哉!(卞利:《明清至民國時期徽州族譜的纂修、刊印、避諱及其家國互動關係初探》)」婺源將修譜視為敬祖收宗、振興禮義之大事,世世修譜、代代相傳。且不說國內圖書館、博物館以及民間收藏了大量婺源古代宗譜,就是「改開」後,婺源重修姓氏宗譜的數量也很多。婺源人認為,一家或一族,如果沒有族(家)譜,那將是不可想像的。據筆者親任主編或接觸過的就有程、董、汪、王、畢,詹、黃、吳、俞、方等十多個姓氏都在重修宗(家)譜。

受中紀委推崇的「家規、家訓」,就源自宗祠、記於宗譜,教導族人做人立德:經商要誠實守信,義利分明;為官要忠誠務實,廉潔奉公。

對教育的影響

朱子故裡婺源有「書鄉」之美譽,自南宋末至元、明、清,婺源出了數以千計的專家、學者和官吏,這得力於婺源大辦教育。而大辦教育又得力於朱子興學育人思想的影響,最顯著的標誌是書院林立。恰恰,朱子大辦書院全國皆知,比如他64歲任湖南安撫這個「一省之長」時,就抓住教育不放,改建了嶽麓書院。又如朱熹和學界名流陸九淵等在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講學或辯論等等重大事件,都對婺源教育界、廣大百姓與學子產生了巨大影響。《婺源縣誌》介紹了境內300多座書院、書屋、私塾、義塾、山房、精舍、齋軒等教育場所,無一例外都設有朱熹像。由此可見,朱夫子的教育思想對婺源本地的影響是巨大的,全社會都尊重文化教育,常在鄉村中見到「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等教化對聯。所以,「生朱子鄉、讀朱子書、服朱子教、行朱子禮、踐朱子履」這5句教誨,在婺源是真真切切地存在。

多視角紫陽書院舊圖

婺源有據可查最早以書院之名辦學的,當屬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婺源知州汪元圭在縣城創辦的「晦菴書院」。史上,婺源的晦菴書院(紫陽書院)、心遠書院、明經書院、福山書院、湖山書院、閬山書院、萬山書院、崇報書院、蔣公書院、虹東書院、霞源書院、開文書院、教忠書院、石丘書院、桂巖書院、龍川書院、湖山書院,是學子們深造的學府,朱熹還為婺源縣學(書院)捐過書、寫過「記」。紫陽書院於民國二十年(1931)停辦,本世紀又在熹園重建,至今已越元、明、清、民國、共和國五個朝代,長達733年,為全國書院歷史最長者之一。

婺源更多的是規模小、財力薄的私塾、義學。別小看了這些私塾、義學,它們踐行的也是朱子的教育思想,而且實實在在地解決了山鄉僻壤和貧困子弟讀書艱難,有效地避免了人才的埋沒。所以才有後來徽州知府考察婺源後,發出「婺源茅屋書聲朗,放下扁擔考一場」的由衷感嘆;才有婺源鄉賢1908年編印的《婺源鄉土志》第七十二課「雖十家村落,亦有諷誦之聲」的自豪;才有「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同胞三進士,兄弟兩翰林」的鼎盛;才有172部著作入選《四庫全書》,7位名人入選《辭海》;才有當代兩位從婺源中學考出去,先後當選「十九大」代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及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熹,既是理學大師,善詩詞文章,其書法也自創一格,人稱「朱體」,他與陸遊並列為南宋的兩大書法家。觀婺源縣博物館朱熹的書法拓片,字字超凡脫俗,運筆如神。婺源俗語云:「書似人體,字如外衣」。歷史上,曾出現了朱熹弟子滕慄、大明大字第一人詹希元、王羲之書體絕品俞可進、清乾隆年間的狂士查汝、儒生詹奎等等頂級書法家。婺源書法,後繼有人,今天,生活在婺源的國家書法協會會員就有5名。而婺源縣城的校外輔導班,書法培訓也是最熱門的。

對徽商的影響

婺源的徽商把朱熹作為信仰神靈。徽商對朱熹的信仰,是徽州信仰中人的神化之典型例子。散布於全國各地的徽商會館中,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把朱熹供奉為神靈加以頂禮膜拜。這是「賈而好儒」的一個側面反映。

作為南宋大儒朱熹的故裡,婺源有其他地方不可比的儒學傳統。婺源徽商廣建書院,崇儒重道,形成了「儒風獨茂」的地方風情。在這種文化氛圍中,他們或「先賈后儒」,或「先儒後賈」,或亦賈亦儒,在賈與儒之間「迭相為用」,因此以儒道經商就成為徽商精神的精髓。婺源徽商把朱子作為行商的神靈,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朱熹的外祖父祝確是徽州府治歙縣有名的富商。他經營的商店、客棧佔徽州府治歙縣的一半,祝確有「祝半州」之譽,他的生意大,產值高,利潤厚。一方面大家想成為祝確式大富豪;另一方面祝確的成功,必然有其行商做人上的一套,何況祝確的後人還出了個外孫朱熹,被大家認同為聖人。這些都是大家想效仿,並想實現的人生理想的終極目標。

徽商會館

清乾隆至民國時期,由婺源木商江揚言創建於杭州候潮門外的徽商木業公所等場所、會館,都設朱熹神像,並定期舉行祭祀。他們在《徽商公所徵信錄》中還明確規定:「每年九月十五日乃先賢朱子生辰,公所當辦香燭貢獻,虔誠禮拜。每年十月朔日,公所內舉行盂蘭會,以賑孤魂。每年六月朔日為算帳之期,眾商鹹集,各宜於朱子神前焚香禮拜,然後查核眾帳,評論是非,公所備席款待。」

徽商會館有春秋兩祭,即每年3月15日朱熹忌日為春祭,9月15日朱子生日為秋祭,此外還有魁星之祭等祭祀。每年春秋二祭,會館要邀請極具權威的仕宦和官員來主祭。儘管這樣耗費大量錢財,但是他們樂此不疲。因為一方面通過對朱子地位的宣揚能夠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能加強他們與官府的親密程度,期盼商貿活動能長期得到關照和便利。

把經商當作一門學問來做的婺源商人,在經商前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這使得他們大多具有明智的頭腦和開闊的眼界。他們把儒學文化中一些明理、修身的理念帶進經營活動中,追求以誠待人,以信接物,以義取利,這種君子之風在當時商界得到普遍的認可,從而使他們的經營獲得極大的成功。

婺源商人由於受儒家朱熹學派的影響,形成了地緣和血緣關係。婺源人外出經商,時常是同族或同地人,三五成群結伴而行,彼此有個照應。因而,徽商有一句俗語:「無徽不成鎮」,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無婺不成幫」。因為婺源商人更是一個以血緣、地緣、人緣為紐帶,進而建立起廣泛而有效經商網絡的商幫。比如民國時期,秋口鄭鑑源在上海做茶葉生意時,他用人從CEO、CFO到CTO,再到藍領,除了翻譯外,都儘量用婺源老鄉。因為血緣關係,他們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向心力,易於結成牢固的團體。隨著商業規模的擴大,又不斷吸收同族同地的人參股,逐漸形成了行業宗族化和地緣化的特點。如此,鄭鑑源將茶葉生意做到了全國老大,被公認為茶葉大王。婺源徽商就是這樣依靠會館、商會、老鄉,以眾幫眾,相互扶植,很少內耗,從而減少了經商困難、增加了成功的把握。這就是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中的「人和」因素。

對建築的影響

婺源是丘陵山區,峰迴水轉,層巒疊嶂,交通險阻,河谷地帶枕山面水,日照充足,方便開墾耕種。這種地理形態,既是古代躲避戰亂的首選之區,又為古人提供了優良的生產條件和人居環境。

走進婺源一個個古村落,只見青石板道曲折蜿蜒,整齊有致,高牆古巷有序而列。這顯然是有組織地作過村落的規劃,並由宗族組織監督實施,才形成了今天古村的風貌。

朱子對建築的影響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祠堂規制的影響 朱熹在《家禮》中規定:「君子將營宮室,先立祠堂於正寢之東,為四龕以奉先世神主」。「祠堂」之名開始出現。但是,此時「祠堂」與住宅還未分開。

元末休寧人趙汸在婺源浯村《知本堂記》中,第一次記載了朱熹《家禮》中規制比較完備的祠堂。

二是對書院形制的影響 元代婺源知縣汪元圭,以自己對朱子的膜拜,憑自己及身邊人的想像力,在文廟邊上設計創建了以「文公」命名的書院,此書院又先後易名「晦庵」「紫陽」。因為書院這3個名稱都與朱熹有關,所以,此後600多年間,婺源的諸多書院,都以文公書院為藍本進行修建或完善。

「 禮讓三分 」的牆角

三是對相鄰建築的影響 婺源鄉村的相鄰建築,都留有滴水巷、十字巷口牆角做成圓形等等,使朱子的謙讓之心凝固在了建築文化中。

四是對公共建築的影響 當代婺源人出於對朱子的崇拜,將幾座橋梁、一條街道,幾所中、小學,冠以朱子的字、號命名。如紫陽中學、朱子中學,朱子步行街、朱子大橋、文公大橋等等。地因人重,就連朱熹「紫陽先生」的別名「紫陽」,也用作婺源縣治之名。

古代,這種對先賢崇拜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如文公山、文公嶺等。明末,明末篁嶺藉進士曹鳴遠在村裡挖建水井時,效仿朱熹將出城路邊的水井題字「廉泉」,他亦將一口出村路邊的水井命名為「廉井」。

此外,朱熹十分推崇風水的作用(風水實則是一門環境科學)。他認為:風水的靈魂是地氣,地氣充實,則風水佳的理論,被婺源人奉為圭臬。例如朱子這一理論對古稱「理源」即「理學淵源」的理坑村人居環境的形成與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對改善村落中的家宅,祠堂、書院及街巷等公共建築中起了很大作用。

對家教禮儀的影響

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地理一·風俗》中曰:「婺源乃文公桑梓之鄉,素習詩禮,不尚浮華。」作為權威的「府志」說這話是有充分依據的。

朱子手書楹聯

一是關於家庭 婺源在十餘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積澱了太多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南宋以來700多年受朱熹理學思想的影響,形成了強烈的家庭秩序觀念。如「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長兄為父,長嫂為母」;婺源人特別重親情,如「爹娘愛長子,朝嫚愛長孫」、「乾柴不如生竹,後爹不如親叔」;親和疏的標準是血緣,有諺語云:「兒要親生,田要深耕」、「前夫一點子,心頭念到死」。

二是關於鄰裡 在宗族鄰裡之間,婺源人也以「禮」相處,「禮」中融「理」與「和」。婺源人信奉「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講究禮讓「作退一步想」、「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便宜多自吃虧來」、「和善人家子必賢」(婺源村落楹聯)。

婺源人對田、地、老婆看得最重。若鄉人相爭打架,勸架的長輩都要責問:是爭田爭地還是爭老婆?如果都不是,就消消氣嘛……村人在處理日常事務時,總是「禮為先」、「法為度」,大行輯讓之風,因此,矛盾很少激化。比如分家、買賣、典當、租賃、轉讓等等,均由當事人及中(證)人協議立契約為據以便世代遵守。當發生民事糾紛時,即使在宗族村落之間的民事糾紛,婺源人往往是由雙方德高望重的族長、鄉約、文會談判協商解決,而很少採取械鬥等暴力方式,或到官府上訪。因為一旦「上訪」,宗族內的負面就會曝光,所以宗族會儘量遏制族人「上訪」。所以古代婺源很少「上訪」。

清末民初婺源才子江峰青,為回頭嶺亭寫了兩副很有名的對聯:「莫打官司,三個旁人當知縣/各勤稼穡,百般生意不如田」。「因甚的急忙忙,這等步亂心慌;畢竟負屈含冤,要往邑中伸曲直/倒不如且坐坐,自然神收怒息,寧可情容理讓,請回宅上講調和。」這些無聲的教化,對當時社會的「維穩」是很有作用的。

結 語

對於多數普通百姓來說,他們無暇去讀懂朱子理學的典章,他們關心的是朱子理學的實用性。這是婺源人的「人生指南」,是大家生活中恪守不怠的重要思想。千百年來,因為朱子思想對婺源廣大鄉村產生的深刻影響,從而構建了婺源穩定和諧的社會生態。

本文是2020年11月18日作者在 「 首屆 江西鄉村文化座談交流會 」 上的演講

經 一葉徽州 轉載自 千年婺源

作者簡介:畢新丁,婺源土著,退休老頭一枚。主要研究方向:老徽州婺源地域文史。中國民協會員、江西省作協會員、江西省文聯「名家講堂」講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出版《鄉俗遺風》《婺源虹關》等專著7部。《婺源的宗族、經濟與民俗》(香港中文大學課題)《重編婺源鄉土志》《婺源茶人傳》《婺源古道》等4部著作主編。

關注我們 @一葉徽州

一山一村一世界 · 一花一葉一徽州

相關焦點

  • 婺源:朱子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朱虹 婺源,是我下鄉調研去過較多的地方,對於婺源,我是百看不厭,每次調研都有新的收穫、新的驚喜。「中國最美鄉村」的迷人氣質是日新月異的,她的青山綠水、粉牆黛瓦,小橋流水、雕梁畫棟總是與時代同步,散發著迷人的芳香。婺源今年是朱子誕辰888周年,全世界研究朱子理學的專家學者、朱子後裔都格外關注。
  • 朱子與藍冠噪鶥的情緣(圖)
    萬事萬物都是有聯繫的。翻開歷史的頁碼,透過婺源生態環境,我似乎觸摸到了一股溫潤的文化潛流,那就是朱子理學思想。沒錯,婺源是朱子故裡,婺源生態文明離不開朱子理學思想的浸潤和啟迪。如果說,「釋菜禮」「開筆禮」「朱子家訓」「朱子講堂」等崇文重禮之舉,是婺源百姓傳承千年的「文化基因」。
  • 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的春天,仿佛置身在一幅美麗的鄉村水墨油畫中
    婺源是中國最美的鄉村,說到婺源,一般人會想到那裡的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迷人而芬芳。陽春三月油菜花開,攝人心魄的是數萬畝層層疊疊的梯田,仿佛置身在一幅美麗的鄉村水墨畫中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白雲深處有人家,一旦遇見,再不相忘。人世間,那些最美妙的風景,總是藏在深深的大山中。 那些最淳樸的鄉情,也總是存在於人跡罕至處。
  • 婺源旅遊模式探索:旅遊推動的社會整體進步
    為了守護安寧旖旎的田園風光,婺源月亮灣景區謝絕了投資數十億元的旅遊休閒度假開發項目。婺源生態工業園對有汙染的企業也一律說不,近年來 ,關閉近 200 家高耗能汙染企業。了解內情的人無不誇道:雖然婺源在招商中看似放棄了數十億元的投資,實則掘到了科學發展、保護生態的「另一桶金」。婺源優美的生態環境吸引遊客紛至沓來,5年來遊客年增長都達 20% 以上。
  • 婺源一人入選全國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
    婺源訊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2020年度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支持項目入選人員名單,我市一人上榜。據悉,入選的婺源縣賦春鎮長溪村村支部書記戴向陽和其他「能人」一起,受到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的表彰。婺源縣長溪村依託本村生態旅遊資源優勢,近年來大力推廣宣傳鄉村旅遊,成立長溪村生態旅遊專業合作社,以「農家樂+農戶+農特產」的發展模式,帶動村民大力開辦鄉村民宿及農特產品銷售的發展,為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婺軒)【來源:上饒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中國最美麗的國家婺源的鄉村,似乎在一幅美麗的鄉村水墨畫中
    婺源是中國最美麗的鄉村,說起婺源,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那裡的春天,那裡到處都是油菜花,迷人而芬芳,陽春三月油菜花開,幾萬畝梯田美得攝人心魄,仿佛一幅美麗的鄉村水墨畫中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婺源春暖花開,黃燦燦有油菜花,白梨花,粉桃花,懷著對春天的憧憬,新年以來第一次出來看外面的風景,親近自然,想看看婺源的油菜花,來到婺源夢裡的故鄉小鎮,漫步在桃園藝苑的小徑上,粉紅色的桃花開得正豔。漫步在酒店小徑上,白牆向我走來,藍瓦白牆優雅而統一,零散的建築讓藍瓦白牆的深色隨意相交。
  • 傳統教育等於封建思想?認真讀完《朱子家訓》再發表觀點也不遲
    在那之後傳承數千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分崩離析。比如:「仁,義,禮,智,信」,又比如,今天我們要講的《朱子家訓》。之前有一位朋友問我他孩子的啟蒙教育學什麼,我建議讓孩子學學《弟子規》和《朱子家訓》。我私以為這是很好的道德啟蒙教育,可以讓孩子在未來為人處世之時,有很好的參照。沒想到我那位朋友卻說,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這些都是封建思想,把人學迂腐了怎麼辦。
  • 《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專題講座在漳舉行
    專題講座12月13日下午,《朱子理學與閩南文化》專題講座在漳舉行。「朱子理學教化閩南大地 閩南沃土滋養朱子理學」福建省政協科教衛體委副主任、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進行講座朱熹是宋明理學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朱子新儒學是對孔子儒學的繼承與發展,對中國社會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 朱子如何能判斷「滄海桑田」
    在省圖書館國學分館舉辦的山東省尼山書院朱子學公開課上,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樂愛國在解讀朱子思想時,對朱子的「格物致知」與涵養工夫進行了詳細闡釋。樂愛國說,朱子不僅在哲學、理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在農業、科技、天文學等領域,也都作出重要貢獻。朱子的科學精神體現在具體的行為中。
  • 一到春季,婺源就開啟了美輪美奐模式
    還有溫婉的徽派建築白牆黑瓦層層疊疊依山而建這裡就是-婺源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三月至四月,棵棵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點綴在漫山遍野金黃色的油菜花中,掩映著白牆灰瓦的徽派建築,使得每一個逃離紛繁城市的人都能找到歸宿
  • 三八女神節開始 婺源可免費賞花一個月
    在這裡有層層疊疊海拔千米,如鏈似帶的萬畝梯田,它是中國四大花海之一,它是世界級攝影基地,從影視明星(周潤發、趙薇、劉亦菲、楊鈺瑩、馮小剛等)到攝影發燒友都為之著迷;它是婺源春季旅遊賞花必遊-首選風景點,婺源田園風光的經典代表。  每當春暖花開時,置身於江嶺萬畝梯田中,黃燦燦的油菜花與遠山、近水、粉牆、黛瓦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畫卷,在這裡您可以盡情地釋放,讓心靈自由飛翔。
  • 治家經典《朱子家訓》導讀
    這句名言便出自著名的治家經典《朱子家訓》。你不要以為這個影響巨大、內容豐富的治家格言的作者朱子就是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其實他是清代學者朱用純(字致一,自號伯廬)。吳昌碩題寫的朱伯廬先生治家格言也許你會以為這篇以儒家「修身」、「齊家」為核心思想、集萃人生處世處事經驗的治家經典是一部鴻篇巨製,其實這個廣為傳誦的《家訓》全文只有506個字。
  • 「四古五色」 的婺源,換個角度看春天也是醉了!
    這個季節,如果你有幸來到最美鄉村,除了賞江嶺萬畝油菜花海,也可以換一種角度,去看看四古五色的婺源。四古:「古洞、古橋、古樹、古建築」。據史料記載,婺源全縣有志書可考的古橋就有450多座,至今保存完好的還有350多座。這些古橋散落在婺源城鄉角角落落,有木橋、石橋、磚橋,按外觀形狀分,有梁橋、拱橋、浮橋、吊橋等,每一座橋,都有一個故事。古●樹古樹群 — 婺源現有古樹名木2000餘株。
  • 朱子文化專家「把脈問診」五夫文旅產業
    五夫鎮作為武夷山市三大文化遺產園區之一,最近好消息不斷,一個月之內獲得兩大品牌:省級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興賢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為全面推動五夫鎮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搶抓「後疫時代」機遇,9月18日,一批朱子文化專家在中國朱子學常務理事、武夷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原武夷學院黨委書記吳邦才的帶領下,深入到五夫鎮調研,為開啟五夫朱子故裡文化園區建設新徵程「把脈問診」。宋明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原武夷學院黨委副書記姚進生,武夷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林方,市政協副主席、朱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文蓮等一同參與調研。
  • 江西婺源瑤灣上演「稻香音樂會」慶首屆豐收節
    23日,中秋小長假第二天,江西婺源瑤灣景區舉辦了一場頗具特色的「豐收中國•大美上饒(婺源)稻香音樂會」,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音樂會圍繞「農業豐收」主題,以「民族、民俗、鄉土」為風格定位,以音樂、歌舞、民俗展示等藝術形式,融入山水田園,貼近農村農民,展現婺源鄉村之美,展現了新時代農民新精神。
  • 婺源新天地,再現「徽州前世」,被譽為「天子寶地」!
    婺源,古徽州六縣之一,生態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因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人文底蘊,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因萬畝油菜花海的遼闊和古徽州的文化底蘊,成為婺源旅遊的名片。婺源有很多明清古村落,但今天要推薦一個婺源新天地——水墨上河。
  • 《朱子家訓》解讀五:為人處世的十句格言,今天有哪些借鑑的意義
    他人有了喜慶的事情,不能有妒忌的心思;他人有了禍患,不能有幸災樂禍之心。 做了好事,而想讓他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大善人。做了壞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正的大惡人。十句格言分別說了哪些方面下面以更加簡便的文字為大家總結十句格言的內容:待人的要求:不要看見富人就巴結,不要看見窮人就看不起。安穩的要求:不能跟別人爭鬥訴訟,不要在別人面前亂說話。
  • 《朱子家訓》解讀一:古人對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求?今人該注意什麼
    所以,今天我們先來解讀一下古人對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求,現在的我們遺失了什麼?又該繼承哪些優良傳統,該摒棄什麼?朱子家訓節目生活中最基本的日常習慣是什麼?原文及解析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 《朱子家訓》解讀四:古人教你如何善待家人親人,古今有哪些變化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我們繼續研讀《朱子家訓》。前面幾天發布了三篇解讀(文尾有連結),得到了一些網友的分享、收藏、轉發和推薦,在此感謝各位的厚愛和頭條君的大力推薦。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如何善待家人親人的問題。
  • 「朱子文化」學習強國|李侗與朱熹的師生情結
    蔡尚思詩讚:「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把朱子與孔子相提並論,肯定了朱子在中華思想文化史上是繼孔孟之後,中國又一大儒的歷史地位。提及朱子的傑出成就,我們不能不提到「南劍三先生」(楊時、羅從彥、李侗),本文著重談談李侗與朱熹深厚的師生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