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倍仲麻呂官至二品,與李白等人交好,日本遣唐使總共有幾次?

2020-12-14 谷大粒

阿倍仲麻呂最為遣唐使中最為人熟知的一位,他的一生可謂是傳奇,異國士子卻憑藉著聰明才智考中了大唐的進士,在唐長達五十四年,從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一直待到了代宗大曆五年(770年),期間歸國探望雙親不幸遇險又折返大唐。

當然,阿倍仲麻呂最為我們知道的是因為「詩仙」李白為其寫的一首「悼亡詩」,當然這裡邊我們知道有著誤會,阿倍仲麻呂險象環生又逃回了大唐。

哭晁卿衡·李白日本晁卿辭帝都,徵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晁衡是阿倍仲麻呂的漢名,此後便是由於「慕中國之風」而不肯離去,成了兩國傑出的文化交流使。十九歲的阿倍仲麻呂作為第八批遣唐使入唐學習,此後進入了最高學府國子監深造,一路上過五關斬六將,參加科舉進士及第。在當時有著「五十少進士」的說法,而阿倍仲麻呂能夠以異國人士考得功名實屬不易,也只有這份才華才得以與李白、王維、儲光羲等大家交往。

阿倍仲麻呂的家族是當時日本的官宦世家,從飛鳥時代到奈良時代都是達官貴族,如叔父便是正三位的大納言。正因此,阿倍仲麻呂才有著出使大唐且學富五車的資本,不過身為官宦公子哥卻仕唐幾十年,也側面反映了大唐的優越性。

事實上,日本直到公元四世紀才建立有首個統一的政權大和國,在文化經濟各方面自然比不得大唐的繁榮富強,645年的「大化改新」便學習借鑑了大量的唐朝律令。而阿倍仲麻呂所處的奈良時代也是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時期,這裡邊便有著遣唐使前僕後繼的積極作用。

阿倍仲麻呂自二十七歲開始便正式擔任大唐的官員,這時還只是正九品下的校書郎,可誰能想到此後會被追贈為從二品的潞州大都督呢。以朝袍來說,就是綠衣小吏到大紫高官的巨大飛躍。阿倍仲麻呂的朋友圈中不只是有「詩仙」李白的「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還有著「詩佛」王維王右丞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作為遣唐使,阿倍仲麻呂無疑是成功的。

由於遣唐使的友好謙虛,唐玄宗稱讚道:「聞彼國有賢君。今觀使者,趨揖有異,乃號日本為禮儀君子國。」,並將其使者升為了東班首位。那麼,當時大唐兩百餘年有著多少批次的遣唐使呢。

日本的史學界認為共19次遣唐使,我國學者則認為是18次,而這其中又有5次未能如願出發,因此正式的遣唐使應當為13次,時間跨度共264年,由630-894年(唐太宗貞觀四年至唐昭宗乾寧元年)。遣唐使來華自然是為了學習知識,兩百餘年的學習已經足以滿足國內情況,而大唐此時的國勢衰微混亂且加之渡海入唐費用極大,自然便宣告終止。

遣唐使所對應的日本歷史時代:飛鳥時代(593-710年)奈良時代(710-794年)平安時代(794-1192年)

相關焦點

  • 詩壇知己:李白與阿倍仲麻呂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在陝西省西安市的興慶宮公園裡,有一座漢白玉築成的仿唐代結構紀念碑,它是為了紀念唐代來中國留學、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傑出貢獻的阿倍仲麻呂而修建的。
  • 高中大唐進士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呂,在中國到底幹了些什麼事
    唐朝時期,有這樣一個日本人,由於仰慕中國文化,橫渡東海而來,考中的大唐進士,與李白,王維等大詩人都是好朋友,甚至與鑑真和尚,也有一定的來往。那麼如此優秀的一個人,在大唐到底幹了哪些事情呢。開元年間,阿倍仲麻呂參加科舉,高中進士,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考中進士的日本遣唐留學生。阿倍仲麻呂借著進士的頭銜,在唐朝開始發展仕途。
  • 阿倍仲麻呂的大唐之旅
    阿倍仲麻呂(網絡圖)日本遣唐留學生阿倍仲麻呂有著獨特而傳奇的一生。他仰慕中國文化,橫渡東海求學;他躋身大唐廟堂,廣交文人名士;他詩作流傳至今,長眠唐土長安。然而,年輕的阿倍仲麻呂抱著對中國文化的仰慕,不顧艱險,仍然義無反顧地選擇前往大唐留學,以便將中國先進的制度與優秀的文化傳回日本。翌年三月,阿倍仲麻呂隨多治比縣守押使以及遣唐使吉備真備、留學僧玄昉等一行500多人分乘4艘船,從難波(今大阪)起航,橫渡蔚藍而深邃的東海,向大唐進發,踏上自己夢想的旅程。
  • 遠赴重洋求學大唐的日本學子阿倍仲麻呂
    不僅中國如此,日本文化更是如此。從開始有歷史記錄到現在,日本一直與中國保持著聯繫。在歷史上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日本積極地向我國派遣留學生和使者,學習先進的思想文化,漢學一度在日本本土成為流行文化。尤其是唐朝盛世時期,這一時期,兩國都湧現了許多對兩國交流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人物。
  • 阿倍仲麻呂,遣唐使眼中大唐,是萬邦來朝還是大廈將傾?
    在余光中眼裡,李白就是盛唐的代名詞,關於李白我們學的太多了,然而盛唐卻遠不止李白一人,今天要以特殊的一人——阿倍仲麻呂為點,以他的生平經歷為線,勾畫出整個大唐,在這個日本人眼裡的大唐盛世是如何。遣唐使——阿倍仲麻呂時間線回到公元七世紀,當時的日本正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國內的經濟政治文化都十分落後,而鄰國卻是繼漢朝之後又一個大統一繁榮的王朝——唐。為了能夠擺脫自身貧弱的現狀,日本先後向唐朝派出去十幾次遣唐使團,向唐朝全方面的學習,包括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
  • 唐朝日本留學生:傳說喜歡楊貴妃,後人是陰陽師,還有一個是首相
    在這一年有很多周邊的國家前來朝拜,其中就有唐朝建立後,第一次派人前來的日本。在公元630年,日本派出使團拜訪大唐之後,後續的年月裡,日本又曾多次派人前來大唐拜訪,後人給這一部分人,起了一個專有的名字,叫「遣唐使」。
  • 日本哪個城市是中國古長安的翻版建築?
    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白江口展開激烈海戰。最終,日軍戰船全部被焚毀,數萬日軍被殺或溺死。此次戰役是中日兩國作為國家實體進行的第一次交戰,其以唐朝、新羅聯軍勝利的最終結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
  • 電影《天地英雄》中的日本遣唐使,在當時的大唐是怎樣的地位呢?
    而日本通過四次遣隋使,朝野上下對中國文化更加仰慕嚮往,出現學習模仿中國文化的熱潮。623年。遣隋留學僧惠齊、惠日等人在留學中國多年後回國,同天皇報告大唐國是法律制度最完備的國家.建議派使節赴唐學習。為了實現更加直接有效地學習唐朝先進位度和文化的目的,日本政府決定組織大型遣唐使團、派遣優秀人物為使臣,並攜帶留學生、去中國。
  • 資訊|本宮宏志新連載,徐福東渡日本傳說改編為漫畫
    日本的漫畫中有很多都是取材於中國的歷史或者傳說,前後一百來年的中國三國歷史已經被日本 ACG 作品作為題材玩了 N 年,《
  • 中日「文化圈」:蒸蒸日上的日本奈良文化,離不開唐朝的開放政策
    2、日本遣唐使的目的發生了變化日本第一次派出遣唐使是在貞觀年間,人數不足三百人。當時派遣遣唐使的目的僅僅是外交需求。遣唐使的成員也以官員為主,還有一些商人混跡其中。其後的幾次遣唐使也大都與此相同,直到高宗時的白江口之戰。
  • 石曉軍:略說隋唐史籍中的日本人姓名表記
    )、鈴木靖民《遣唐留學生井真成とその出自》(《遣唐使の見た中國と日本》60-79頁,朝日新聞社2005年)、河內春人《東アジア交流史のなかの遣唐使》第5章(汲古書院2013年)、以及最近森公章《阿倍仲麻呂》(吉川弘文館2019年)等論著都不同程度地討論或涉及過這一問題
  • 生於日本,死於大唐!來看看貓妖傳中日本遣唐使阿部的真實原型!
    近日,隨著妖貓傳的上映,其中日本人阿部和空海的角色又勾起了人們對那個時期日本遣唐使的興趣。在電影中,阿部是一個中國通,他居住在中國將近40年,甚至對皇帝的女人楊貴妃都心存念想。電影前半部分所埋下的種種謎團也正是在他辭世之後留下的那本日記裡得到解開……那麼,真實的阿部到底是什麼樣呢?阿部出生在日本奈良,從小喜愛、崇拜大唐文化。
  • 「大遣唐使展」在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開幕
    奈良(資料圖片)    4月2日,由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與奈良國立博物館、讀賣新聞大阪本社、NHK奈良放送等聯合主辦的紀念平城遷都1300年「大遣唐使展」在奈良國立博物館開幕。    2010年,是日本奈良時代的京城——「平城京」建都1300周年。日本以「平城京」所在地奈良縣為中心,舉辦「平城遷都1300周年紀念活動」。整個紀念活動自2010年1月1日開始,截止12月31日,為期一年。    公元710年,日本大和國將都城遷至大和北部的平城京暨奈良,由此開始了奈良時代。
  • 遣唐使的文化&飲食流傳,了解古今被塑造的日本
    相傳都是從中國傳到日本,而隱藏在東京街頭的一家馬子祿牛肉麵館,據說主廚在中國學師一年,如今已是一家網紅店。旅日學者田原曾講述到遣唐使,日本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有兩個時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改變了國家的命運。一個是平安時代,另一個則是是明治維新時代。最初譴唐使派到日本,總共持續了兩百六十五年。雖然有四五千人到中國,但是其中三分之一的人都死在海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