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狠人·貼心人——扶貧工作隊長胡長學的故事

2021-01-08 湘湘帶你看社會

▲圖為胡長學遍訪貧困戶

1、「省裡來了個怪人。」

認識省紀委駐村扶貧工作隊長胡長學,通山板橋村幹部群眾是從他「怎麼吃」開始的。

2017年,胡長學來村裡,正逢春節時。請上面來的幹部到家裡吃飯,在村幹部眼裡是常規,也很有面子。第一家請老胡吃飯的是村委會微機管理員小焦,村幹部圍聚,氛圍高興吉祥,可臨別時氛圍變了,老胡掏出了20元錢交給小焦,其他村幹部再怎麼勸說也不行。

「老胡很嚴肅。」吃飯收錢,大家頓感沒了面子,從此,也不好再請他家宴了。

老胡和隊員在村裡吃的比老百姓還簡單。工作節奏緊張的日子,他常常背一大包幾十個饃饃進村,一頓飯就是幹啃二個饃,也不用湯。四年下來,賣饃的小店老闆都與老胡很熟了。「省幹部,轉農家,啃幹饃,真是怪人。」

陽春園麻餅廠是板橋村主要扶貧產業之一。有一回,聽說老胡好不容易有了回省休息的安排,村幹部與餅廠老闆熱心的提出,給他家人帶點麻餅回家品嘗,老胡笑謝而拒。可後來他們發現,老胡經常帶麻餅回武漢,請親友同事品嘗宣傳,當廣告員。只是,這些麻餅樣品是老胡自己掏錢悄悄去櫃檯買的。老胡廣告推介效果也不錯,今年就幫助該產業籤下了100多萬的銷售訂單,堪稱陽春園餅廠的超級營銷員。工作隊在市場推銷上不遺餘力,板橋陽春園麻餅今年銷售額突破了8000萬,已成長為全村扶貧龍頭產業。

2、「挖窮根子,是狠人」

山是老闆的,果園是老闆的,水也是老闆的,扶貧產業資金也是老闆的,而收益卻與村民概不相干……這是村民向老胡告狀最多最強烈的問題。

與許多貧困村相似,地處偏遠富水庫區的板橋,有山有水,還有扶貧政策和資金,老百姓卻還是窮,為什麼這麼多年扶不起來?錢都扶到哪兒去了?怎麼才能帶領老百姓脫貧?老胡在思索。

徹查村組集體的資產、資金、資源!他組織扶貧工作隊、村組幹部、鎮財政所成立了一個班子,逐筆清理核對,不同渠道資金,上溯到通山縣的20多個部門,整整6個月,板橋村所轄10個組的「三資」家底第一次梳理出了明白帳。

板橋窮嗎?非也,村組資源、資產、資金多達102宗,相當富餘。通過流轉協議出租的村組土地8宗9211畝,尚未開發的31宗714畝,國家注入的各種政策性資金2018.41萬元。

這大的蛋糕怎麼分的呢?一畝林5元,一口塘50元,憑幹部口頭一說、隨手一指就沒了。租金交沒交?交給了誰?誰也說不清,道不明。

「老闆肥肥的、高高的、壯壯的,村民還是瘦瘦的、矮矮的、小小的,窮的響叮噹。」老胡要碰硬,撬開這種村組幹部與老闆、關係戶之間複雜畸形、長期固化的利益格局。

獲取集體「三資」經營權,就須白紙黑字籤合同,明責任,確權利。重新談判,讓老闆掏錢非易事,勸,躲,賴,叫,磨,樣樣考驗人。老胡也有戰術,教育為先,典型引導,平等協商,情理並用,耐力攻心,7家企業重新規範籤訂合同,承擔永久反哺責任。過去15年一分不上交老闆開始嚴格執行合同。一個曾讓老胡碰壁多次的老闆回憶起來不好意思地笑道:「大家都為脫貧承擔,我也擔當點。」

國家扶貧產業獎補資金使用與反哺掛鈎機制,按照合同向村組返回國家資金使用的成本效益。老胡大膽趟進了一個在全國都查不出本本可依的事。其實,老胡的狠勁不是盲目的,請律師、法官、會計、兄弟工作隊,以眾人為師,一起把關,依法辦,立得住!

三年來,板橋村已經收到企業反哺資金60.35萬,貧困戶三年已分紅28.3萬元,人民幣成堆碼牆分紅時,那場景,村民比過年還幸福。

3、老百姓的貼心人

▲民情連心,胡長學白髮上頭。

板橋的村民與老胡格外親,甚至每年都要向上級反映:老胡不能離開板橋。

2017年5月,在板橋村9組走訪,貧困戶徐明麗告訴胡長學,自己小孩馬上升五年級,可是讀不成了。

再了解,原來板橋小學是初小,只有四個年級,五年級以上的庫區學生要到其他村去上學,渡水搭車難,徐明麗身患殘疾,孩子去離家很遠的地方讀書,實在沒辦法照顧,傷心淚流……讀了四年級就難續讀的,可不止徐明麗家孩子一個。小學校長全錦玲提議,板橋小學升級完小,讓五年級不再是孩子們讀書的一道坎。老胡決定一試,他找到縣教育局,教育局告訴他,這實情他們很清楚,升級就要投入,投入就要錢啊,貧困縣缺的就是錢。看老胡鐵心要幹,教育局與他達成了君子協議,一個負責升級,扶貧工作隊負責組織資金。一個月,老胡將一百萬專項資金全部協調到位,升級完小必須具備的標準化「五大功能室」迅速動建,9月開學前,板橋人皆大歡喜張燈結彩又熱鬧的像過節:一所規範、漂亮的新小學誕生了。現在這所小學已經覆蓋了周邊幾個庫區村,接納180多個庫區孩子就讀,多少個像徐明麗一樣的母親從此安了心。

有難事,找老胡。告狀,當然更是找老胡。板橋過去是告狀村,縣裡市裡省裡北京都告過。老胡進村第一天是元月10日,村民劉正民來了:反對村裡讓他脫貧摘帽,要求繼續享受貧困戶好政策。

村幹部笑話老劉,可老胡笑不出來,老百姓告狀不可怕,有理性不理性,更多的,告的是憂是愁是急是難。老百姓的事、貧困戶的事不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事麼。要多讓群眾發聲,才能幹群同心攻堅脫貧。

經過幾天的思索,他乾脆把辦公室改成了民情茶室,不管是啥時候,一杯熱茶歡迎村民來訪。能夠解決的問題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符合政策的事情協調鎮、縣裡一定解決,對於那些確實不符合政策的,做好解釋工作和宣傳工作,特別是把黨的惠民政策,扶貧政策一併告知於我們的百姓,村民帶著憂怨而來,愉愉快快回家。鎮財政所長李斌親歷老胡調解後,十分敬佩:「老胡做群眾工作,很有一套!」

四年下來,民情茶室已接待村民來訪291次,將近半數的問題現場就化解掉了,只少數需要縣、鎮協調解決。現在,有的村民連婆媳矛盾也要找老胡作主。

四年過去,板橋已經天翻地覆變小康,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5200元,提升到11500元。板橋村民說老胡也變了不少,進村時一頭黑髮,如今白了大半,稀稀疏疏,瘦了20多斤,黑瘦且精神,工作激情依舊。

胡長學 荊楚楷模,湖北省紀委一級調研員2017-2020年擔任省紀委駐通山板橋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來源:鹹寧市】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民們的貼心人|都勻市自然資源局派駐河源村...
    這句話讓我有些意外,通過和領導的溝通,我如夢初醒,領導對我說「參與脫貧攻堅工作,這絕對是人生一次難得的經驗,而且這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必須派一個有農村工作經驗的,工作能力強的,頭腦靈活懂政策,講政治的黨員同志下去,你是經過組織再三考慮才定的。」這番話讓我知道了組織的考量,也讓我覺得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劉光龍:做群眾的「貼心人」||...
    做群眾的「貼心人」 貞豐縣小屯鎮納秧村第一書記 劉光龍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翻開我34萬餘字的扶貧日誌,納秧村裡大大小小的事像放老電影一樣,在我腦海裡一一閃現。 2017年7月我33歲生日那天,黨組織「送」了我一個特殊的生日「禮物」——派遣我到貞豐縣小屯鎮納秧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那年,也正值納秧村脫貧摘帽出列的關鍵時期。
  • 舍小家顧大家 甘當群眾貼心人——記漳縣三牌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通訊員 汪龍偉 包建超  2019年4月,漳縣殪虎橋鎮三牌村來了一位名叫陳保兵的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他是定西市水務投資集團公司城市供水有限公司副經理,受組織委派成為漳縣殪虎橋鎮三牌村擔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進了一家門,就是一家人。
  • 衡東:扶貧路上 大泉村有「貼心人」
    不忘初心:嚴守扶貧工作底線2017年底,按照全省統一安排,扶貧系統進行數據清理,要求把不符合貧困條件的人員納為穩定脫貧戶,納入後不再享受幫扶政策。駐村工作隊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條件和貧困戶脫貧5條標準對全村85戶貧困戶逐一進行研判,時間緊、任務重,還要確保精準無誤,這對工作隊來說是一個考驗。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丨大方縣理化鄉果木村駐村幹部...
    2018年3月,將學校的工作交接好後,我就主動請纓毅然來到了理化鄉果木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為了了解村裡的基本情況,不做「無頭蒼蠅」,一到村裡,我就先與村幹部們一起了解了村裡現存的具體問題,從民族宗教、貧困戶分布、產業布置等方面分析了全村工作的短板。理清思路後,我就開始走家串戶了解村民的基本情況。同事總說我是起得最早的。
  • 道縣審章塘村扶貧工作隊長劉景義:「我是隊長 我得上」
    永州市菸草專賣局駐道縣審章塘瑤族鄉審章塘村扶貧工作隊長劉景義就是其中一員。「我是隊長 得我上」1月24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除夕,劉景義把早幾天永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寫好的上百幅春聯挨家挨戶送完後,已是中午時分,在老婆的催促下才匆匆離村,帶著一家三口趕回150公裡遠的鄉下老家陪母親過年。
  • 扶貧路上故事多——記寶豐縣自大營鎮牛莊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王志磊
    他,高高的個兒黑黑的臉龐,講起話來有點兒靦腆,一雙烏亮的眼睛總是充滿堅韌果毅的神情;他是優秀黨員,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他紮根基層,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經常深入田間地頭、進村入戶,完善檔卡資料,了解貧困群眾所思、所想、所難和所盼,他撲下身子、放下架子,從點滴小事做起,為貧困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將各項扶貧政策落到實處,真正把扶貧當作自己工作和生活重心;他的一言一行走進了群眾們的心坎裡
  • ...廣播電視臺駐拜泉縣三道鎮和樂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 林德峰
    2017年,林德峰被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選派為龍廣電駐和樂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和第一書記。他以村為家,視村民為親人,克服了兩歲幼女提前入園無法陪伴、愛人懷孕不能照顧的家庭困難,牢記囑託,不忘初心,在精準扶貧路上,書寫著一個有情懷有擔當媒體人的精彩樂章,遞交了一份滿是誠意和溫度的答卷。
  • 惺惺相惜 湖北扶貧幹部千裡寄信點讚湖南「網紅」扶貧隊長
    朱明星記錄自己扶貧經歷的著作《一個扶貧隊長的日記》。紅網時刻記者 陳雪驊 通訊員 袁靜 桃江縣報導湖南桃江縣商務局駐桃花江鎮大華村幫扶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朱明星因出版《一個扶貧隊長的日記》一書,成為知名度頗高的網紅扶貧隊長。不少讀者千方百計聯繫到他,表達自己的傾佩之情,還有部分來自全國範圍的扶貧戰線幹部寄來信件,共訴衷腸。
  • 「我的扶貧故事」洋芋香 扶貧幹部心裡甜丨惠水縣濛江街道上龍村駐...
    我叫毛華智,是貴州黔南州惠水縣濛江街道上龍村駐村工作隊隊長。你們不要的話是 「幹(看)不起人!」無奈之下,只好收下。那天老羅還破天荒地同我算起了他家的收入,眉飛色舞地講他家是如何從剛識別為貧困戶時的人均收入不到兩千元增加到今年的近萬元,從始至終都在說黨的政策如何好,工作隊的幹部是他家的貼心人……2018年7月剛來到上龍村,同老羅分析他家的情況老羅家有三口人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解民憂 做好群眾貼心人丨獨山縣基長鎮...
    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想著,如何發揮好自己工會幹部善於聯繫群眾,組織群眾的優勢,做好群眾的貼心人。陸雄恩參與勸學捐贈活動「不能讓村裡一個孩子失學,只有這樣才能阻斷代際貧困。」進駐秀峰村以後,我和其他同志一起陸續深入各組開展失學兒童排查工作,摸清底數,解決苦難家庭孩子求學實際困難。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真正讓人頭痛的不是生活工作條件的艱苦,而是一些村民的不理解、不信任。如何迅速取得當地幹部群眾的信任,成為擺在工作隊面前的第一道難題。扶貧不是一個人的戰鬥,關鍵是要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他所帶領的工作隊決定先從村委幹部入手,上門逐個宣傳扶貧政策,強調黨員責任擔當意識,同時解決村民迫切期待的安全飲用水工程等民生問題。
  • 我們的隊長——記石樓縣融媒體中心駐村工作隊隊長王捧平
    王捧平是石樓縣廣播電視臺駐曹家垣鄉下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自駐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王捧平同志以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扶貧幫困和整村推進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新思路,紮實工作,結合當地實際積極開展各項扶貧幫困工作,為共創穩定和諧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 【扶貧手記】張家川縣木河鄉李溝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從即日起,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所屬網站、「印象張家川」客戶端等各媒體平臺將開設「扶貧手記」專欄,聚焦全縣「第一書記」投身脫貧攻堅的火熱實踐,生動講述他們在脫貧一線的奮鬥故事,號召全縣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第一書記以他們為榜樣,持續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為譜寫張家川縣發展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開創全面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建功立業。  現在,一起去了解成績背後,駐村幹部們的扶貧故事吧!
  • ...第一書記駐村扶貧記:守崗履責,不忘初心,爭做村民「貼心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第一書記駐村扶貧記:守崗履責,不忘初心,爭做村民「貼心人」 2020-11-28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十分丨歌舞劇《大地頌歌》:唱響十八洞村扶貧故事
    歌舞劇《大地頌歌》日前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部作品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的脫貧故事為原型,用歌、舞、音樂等藝術形式展現了廣大扶貧幹部的感人事跡。為了將扶貧故事講述得真實、好看,主創團隊多次深入一線調研,採訪了數百名幹部群眾,積累創作素材。從精準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到支教老師,《大地頌歌》裡的每一個重要人物和事件都能在十八洞村找到原型。
  • ...記甘南州臨潭縣店子鎮業仁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長金凱
    【我們的駐村幫扶幹部】村裡大小事 記本裡、裝心裡、辦滿意——記甘南州臨潭縣店子鎮業仁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長金凱金凱正在認真記錄「民情日記」業仁村是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村,全村122戶476人,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46戶196人,貧困發生率為41.04%。多年來,由於村裡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產業單一,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一直相對落後,早日退出貧困、步入小康是群眾最大的夢想。2018年8月,金凱被中國農工民主黨甘肅省委員會選派來到業仁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
  • 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記囊謙縣白扎鄉查秀村村主任老桑曲增
    在脫貧路上,老桑曲增的腳步從未停歇,他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書寫出了動人的脫貧故事。  老桑曲增1973年4出生於白扎鄉查秀村,中共黨員,2000年參加工作。曾擔任囊謙縣白扎鄉查秀村村主任,因長期在脫貧路上任勞任怨,成為了群眾身邊最暖的「貼心人」。
  • 群眾的貼心扶貧隊長——安徽省銅陵市公路局扶貧工作隊扶貧側記
    為了讓該村早日脫貧致富,駐村工作隊長一任接一任不懈努力,辛勤地撲在脫貧攻堅一線。精準扶貧忙修路,明亮路燈暖人心何汝才,市公路局直屬分局書記,一位在公路系統工作30多年老黨員。2016年4月受市公路局黨委的委派,成為駐中心村第一任扶貧隊隊長,第一書記。何書記到村後,按照扶貧局的要求,對全村126戶建檔立卡戶進行走訪。
  • 雲端扶貧路(1)空樹巖村的「實心」隊長
    近年來湖南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幹部群眾齊心協力,使許多山高路遠的村莊脫貧致富。本臺今起推出特別報導《雲端扶貧路》,講述湖南一批地處偏遠、海拔較高的村莊裡的扶貧故事。永州道縣空樹巖村海拔超過800米,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84%,是湖南省貧困率最高的村之一。在扶貧隊長唐勤勇的帶領下,鄉親們通過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組建專業打井隊等方式,終於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