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養鬼平成養豚」,日本年輕人的低欲望生活,誰該背鍋?

2020-12-22 非常規5分鐘

日本在現代有一句話叫做,昭和養鬼平成養豚,了解日本歷史的人對這句話可能深有體會,昭和是日本天皇的年號,第二次世界大戰席捲世界,日本為此死了很多人即所謂養鬼。,而養豚指的是日本當代整體散發出的氣象,豚是日本對於豬的稱呼,豬除了吃就是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欲望,藉此來形容日本低欲望社會下的年輕人,也是我們常掛在嘴邊佛系青年。

相比150年前的明治維新,日本如今面所面對的問題可能更加棘手,即使相對30年前平元年時的國家經濟,現在的日本也出現了倒退,留給年輕人的機會越來越少,收入也縮水很多但是大多數日本年輕人對此卻沒有什麼反應,接著過著與世無爭的佛系生活。佛系、迷茫、不願吃苦、不想結婚,這些詞常大多是老一輩用來形容當代90後年輕人。

但是上面提到的這些詞彙,最早並非出現在中國,而是來自10年前我們的鄰國日本,當年的全日本從精英到平民的輿論上,都充斥著近似的言論,上世紀50到70年代,日本經濟出現了騰飛,這讓日本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戰敗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人從來沒有這麼富有過,那個年代的日本大媽可以用豪橫形容,買奢侈品價格連看都不看,財力和底氣比中國大媽還要強,日本富豪甚至直接買下紐約的洛克菲勒大樓,美國人至今都覺得很氣憤,不過自從90年代初期,美國刺破日本的經濟泡沫之後,日本經濟就進入了看不到盡頭的衰退中,而日本低欲望的社會也由此開始。

前幾代人的高欲望透支,連帶著透支了日本年輕人的未來,在日本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資本家生產的LV、GUCCI這些奢侈品,無論怎麼宣傳、怎麼打折,年輕人都不為所動。房子、車子在中國人看來是結婚必須的東西,在許多日本年輕人眼中顯得不值得一提,房子用租就可以了,車子可以用公交或者地鐵代替,何必花個上百萬買房或者幾十萬買車,人們不斷壓縮欲望,使之可以被自己的經濟能力容納,對於個人和企業來說,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企業需求不足、為了穩定利益,於是開始裁員,裁員之後消費更加低迷,於是又得裁員,由此陷入了惡性循環。安倍為什麼能夠上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經濟學理論,可以把日本帶出困境,但是日本出現的怪圈並不止一個。

日本產生的另一個怪圈就是,東京、大阪、銀座這類一線城市的房價,因為人口大面積的聚集,導致不斷被炒高,鄉下的房價卻因為人口流出而不斷貶值,經濟不景氣 所以有工作能力的人,不斷向一線城市移動,許許多多的鄉下城市開始淪為鬼城。

不過移居到大型城市,並不意味著有更好的工作,他需要一些上升通道,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上升通道,但對於一些日本青年而言,教育這一條上升通道已經被阻塞得差不多了,日本TOP級別的院校,例如東京大學 早稻田這類高校,學費高達幾百萬日元,這很大程度上將一大批寒門子弟拒之門外。

獎學、 國家教育基金這些福利,面對冰山一樣的大學生貸款也是杯水車薪,而經歷了經濟衰退的日本企業,選取人才方面也非常謹慎,正式選區必須是競聘者中的佼佼者,所以很多年輕人會失業 沒有正經工作,但是凡事總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臨時工。

很多日本企業雖然不招正式工,但是臨時工需求量還是很大的,不僅是因為臨時工便宜,還在於公司還不用負責,國家規定公司給予員工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遇到金融危機炒掉一些臨時工就好,富人越來越富 窮人越來越窮,固化的社會階層幾乎難以打破,努力無法改變現狀,那還不如做一條快樂的鹹魚,這就是日本許多年輕人的真實想法。

不過日本年輕人佛性、低欲望,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欲望,在實體經濟不斷衰退的同時,風俗業、動漫業和娛樂因此如日中天,而且一天比一天勁頭強勢,日本的二次元產業就是很好的實例,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找到的成就感,在這三個產業中就能夠彌補,所以日本動漫中的男主角,多是白手起家、打敗壞人最終抱得美人歸。

這也成為了日本年輕人沉迷的精神鴉片,這是日本短時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雖然日本現在仍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是曠日持久的經濟停滯何時才能結束,表面的豐衣足食讓日本社會看似一片欣欣向榮,但豐衣足食,何嘗又不是套在日本年輕人身上的一套枷鎖,佛系成為了這個時代的熱點詞彙,無欲無求的低欲望生活,不僅是日本,也是許多國家所面臨的問題之一。

如何從日本的危機中吸取教訓,總結方法 避免重蹈覆轍,是我們需要去做的,也是我們必須去做。正如梁啓超的《中國少年說》中所言,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願所有中國少年,眼裡有光、心中有夢、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豚,為何有人如此評價日本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為什麼有人說日本是「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豚」,有什麼典故嗎?」讀完全句話,我們從最後八個字不難看出,這應該國人總結的4個日本近代天皇時期的特徵,目前也有「昭和男兒(真的配稱男兒?持懷疑觀點),平成廢宅」的說法,用來諷刺現在日本年輕人全民宅化二次元娘化的現狀。
  • 「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豚」啥意思?
    後來他兒子戰敗投降,被麥克阿瑟消滅天皇制、改造為民主國家時,他兒子裕仁竟然大言不慚地說:民主制度,一直是我們日本的制度嘛,大正時期就開始了。3.昭和養鬼說到這裡,我才發現,這「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豚」是中國人的總結。日本人斷然不會稱自己的天皇「養鬼」的。鬼,自然是鬼子的意思。
  • 從「平成之豚」到「令和猛男」,減負40年的日本到底培養了啥
    於是,平成時期的年輕人,基本上不工作也不結婚,整日宅在家裡,沉浸在二次元的世界當中,獨自享受寂寞而又快樂的生活。因為沒有工作的緣故,他們大多數人都依賴於父母。(像不像我們現在某些年輕人?)而網友們則根據日本各個時期年輕人的特點,給他們做了個總結:明治養士,大正養國,昭和養鬼,平成養豚。
  • 從「平成之豚」到「令和猛男」,減負40年的日本,到底培養了啥
    結果,日本政府也是厲害,為了順應民意,在1976年年底,發布了教科答覆報告《關於改善小學、中學及高中的教育課程基準》。內容的大略意思就是要精簡教育課程,讓學生能夠過上寬裕且充實的學校生活。此後,四十多年,寬鬆教育成為了日本基礎教育的大略方針。
  • 野島剛:日本年輕人對中國沒有明確概念
    我在中國經常聽到有人說,日本經濟20年沒有成長,所以日本社會很不景氣,人民生活得不快樂,有些中國人有這樣的印象,我想大概是因為,與此同時的中國正在成長,速度很快,相比日本則是20年零增長。但是我們有不開心嗎?這是另一個問題。
  • 日本早已進入低欲望社會?年輕人不愛出門社交,原來是這樣!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快節奏的國家,從哪裡你都可以看到正在學習或者說是正在工作的年輕人,而且對於日本來說教育還有醫療方面做得也算是不錯,更是對於社會上的一些福利更是有的相比較高的標準。但也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出現了一群宅女,對於這些人來說每天呆在家裡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做,而且仿佛對於婚姻也是不感興趣,那麼這樣的生活該怎麼樣去維持呢?
  • 排行第一的國家你絕對想不到 日本這次悲催了
    通過這份調查發現世界上約有67%的男性和52的女性都表示願意為自己的祖國而戰,惟獨日本除外,日本以11%排名倒數第一。而我們中國人則已76%的比例排行世界前列。中國人為國參戰比例之高想必也讓倒數第一排名的日本羨慕不已。這次的調查結果十分有意思,軍機處覺得我們很有必要分析分析。那麼咱就從比例很悲催的日本說起,有句話說得好,「昭和養鬼,平成養豚」。
  • 日本低欲望社會:7成女性為「御宅族」,現代年輕人都怎麼了?
    但是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常常讓人喘不過氣來,很多人為了逃避現實,選擇了自我墮落,對很多事情越來越無欲無求,因為有再多的追求也抵抗不過現實的殘忍。日本進入低欲望社會日本,是一個人口眾多但是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經濟十分發達,日本人卻長期以來面臨著極大的生活壓力。
  • 從「平成之豚」到「令和猛男」,減負40年的日本,究竟培養了什麼
    矛盾的是,在減負的大環境下,保留原有的高強度優質教育就意味著落實不徹底,這頂帽子又是誰都不想戴,也戴不起。 相比之下,相對自由的私立學校開始逐漸在優質教育方面佔據了優勢。 畢竟精英階層的人都很清楚學習本該有多苦,而知識又能有多重要。
  • 日本「平成之豚」是最好的例子
    ,豐富的家庭生活和殘酷的社會競爭,讓不少家長對高強度學業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疑。此後十年,採取減負教育的日本學生不僅沒有按照父母們的希望成為人才,反而變得失去志向,因為一切都不需要爭,也不能爭,成績再好也沒辦法上重點學校,只能靠運氣,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把自己的人生寄託於運氣上面,那時的日本學生全部成了沒有「欲望」的木頭。
  • 老人存錢不花,年輕人家裡蹲,日本為何變成「低欲望」狀態的國家
    什麼叫做"低欲望社會",顧名思義,是指人們對整個社會缺乏欲望和信心,對事物沒有渴求,整個社會,都陷入缺乏幹勁的狀態中。早前,日本的著名管理師大前研一曾指出:"日本已經陷入了低欲望社會"。關於這種現象的討論,在日本本土有很多,不過主要指向的人群是年輕人,老年人缺乏欲望,其實是較為正常的事情,隨著年齡增大,人生時日不多,不再苦苦花費時間,去拼搏過於遙遠的事情。而年輕人不同,社會的正常運轉,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年輕人的努力奮鬥,倘若他們缺乏幹勁,沒有理想,陷入"低欲望",國家都會面臨停滯威脅。
  • 日本社會低欲望的現狀:處女率40%,年輕人住網吧,不願結婚生子
    日本的專家曾經就針對年輕一代的現狀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今日本進入了一種低欲望的社會狀態,且日本的年輕一代似乎過得越來越隨遇而安,這種情況到底是好還是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因此也就出現了不同的欲望。適當的欲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作為動力,使人們更加的積極向上。
  • 剖析:日本的低欲望社會有多可怕?
    疲憊的年輕人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從地鐵站出來,穿過昏暗的街頭。回到狹窄的出租屋後,有時候他們在睡覺之前會先吃一些從最近的超市買的餅乾,喝一點水,然後躺在床上,看著窗外燈光後面的黑暗慢慢閉上眼睛。至於明天如何,誰又知道呢?又有誰關心呢?
  • 日本宅男宅女的「低欲望生活」,不結婚不生孩,房間就是他們的...
    日本著名的管理學家和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曾經出版過一本叫《低欲望社會》的書,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日本年輕人的「低欲生活」。那麼,什麼是低欲望社會?簡單來說,就是不結婚、不生育、不消費、享受宅生活,沒有物慾和成功欲。
  • 日本已經進入低欲望和極簡主義生活方式!中國還會遠嗎?
    根據日本著名的社會觀察家和消費現象學者三浦展的觀察日本開始進入「極簡主義」式的生活: 這創下了日本189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值! 而去年日本死亡人數估算值為134.4萬人,這意味著日本今年人口將自然減少40.3萬人, 這也是該指標首次超過40萬!同時,日本每34秒才有一人出生,但每23秒有一人死亡。
  • 日本陷入低欲望社會:處女率40%,年輕人不買房不買車愛在網吧睡
    年輕人總會對自己的生活有著各種各樣的想法,標新立異已經不再是一個人的想法,而是一代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有自主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這本身是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當個性變成共性,似乎就出現了一定隱藏的問題。所以,專家們總是會從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來分析一代人的成長環境。
  • 低欲望社會有多可怕?在日本處女率高達40%,年輕人不再想結婚生子
    我第一次聽到低欲望社會這個詞,是在日本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先生的口中,他把由討厭消費、沒有夢想、沒有幹勁、不想結婚的日本年輕人們,組成的社會,稱之為低欲望社會。而不婚不生不買房不買車,在日本年輕人中已成常態。泡沫經濟日本的很多年輕人都說,21世紀,是一個沒有希望的社會。
  • 低欲望社會有多可怕?你看看如今的日本
    他總結日本為「低欲望社會」。要知道在泡沫經濟以前的日本可不是這樣,那個時候的日本經歷戰爭,全國被轟炸滿目瘡痍。 那麼,為什麼這些原本朝氣磅礴的日本人在後面會變得毫無鬥志呢?為什麼說日本現如今是低欲望社會?日本的教訓對於中國而言有什麼可取之處呢? 實際上,低欲望社會不是一蹴而就的。後來的日本發展大大出乎他們意料,泡沫經濟的泡沫被戳破,隨即引發金融地震,波及全國讓全國人陷入陷阱,這才逐漸變為低欲望社會。
  • 日本10式坦克內部首次曝光,大炮掉漆嚴重,訓練強度之高值得警惕
    這也間接證實了日本陸自的訓練強度之高。在國際局勢緊張的情況之下,如此高的訓練強度值得我軍警惕!據報導,日本三菱TK-X 10式主戰坦克,是在技術研究本部的主持下,為日本陸上自衛隊研製生產的新一代主戰坦克。該坦克以"新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為基礎開發,研發初期項目代號為"TK-X"。
  • 低欲望社會:比貧窮更可怕的陷阱
    唯一目的就是,絕對不能讓人們長期持續「低欲望」。因為比起高欲望,低欲望才是最可怕的陷阱。高欲望確實會帶來一些麻煩,但絕不至於傷筋動骨;而低欲望,會帶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曾任麥肯錫日本公司董事長,他認為:年輕人不想花錢、也沒錢可花,老年人有錢卻不敢花;這種「低欲望」是日本經濟萎靡不振的重要因素;現在的日本,是喪失大志的時代。